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工作】 1999年,群众文化工作以创建文化先进县及文化先进乡镇为核心,具体实施了“1110100”系列工程:即创建验收1个文化先进县,申报1个文化先进县,创建验收10个文化先进乡镇,新建100个文化大院。从而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繁荣。一、在总结推广已被命名的汝南县、西平县两个文化先进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抓了泌阳县、确山县的创建工作,加大了资金投入,使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都有了相当的规模,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常年不断。确山县1998年投资150万元,修缮了竹沟革命纪念馆、县史化馆、靖宇剧院、电影院等,添置图书4万册。1999年又投资300万元,在县城中心建成了靖宇广场,为各种大型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在创建文化先进乡、镇及村文化大院活动中,全区各县、乡领导亲自抓,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截止1999年底,全区上报文化先进乡、镇39个,省文化厅已检查验收15个,建成村文化大院218个,均超额完成了年度责任目标。确山县有文化大院168个,乡镇业余剧团8个,群众文化团体81个,电影队59个,文化专业户216家。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春节期间,地区和各县(市)都举办了团拜会、文艺晚会及大规模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汝南县组织了首届农民书画展、“供销杯”书画现场表演赛、历时5天的乡镇民间艺术表演赛、元宵灯谜晚会及斗鸡、斗鹌鹑比赛等。全区开展了“河南省百日广场文化艺术节——驻马店活动日”活动,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在9~10月共40天的“活动日”期间,全地区13个文化广场共组织大型文艺演出78场,参加演出单位146个,专业和业余演员3000余人,演出各类文艺节目5OO多个,观众达20余万人次。各县、市还公映电影87场,参加民间艺术表演的队伍达225个。为提高业余文艺创作水平,与有关单位联合组织了一次业余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活动。共征集到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歌曲、相声、小品、快板、戏曲等各种体裁的作品近200件。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18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业余文艺作者的积极性。四、认真组织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文化系统积极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为农民群众服务。泌阳县文化馆轻骑队长期活跃在偏僻山区,深入村寨、学校和田间地头宣传演出,受到热烈欢迎。确山县文化馆抽调出业务骨干到农村业余剧团进行辅导,帮助提高演出水平,受到广泛赞誉。全区全年累计送戏下乡演出2124场,参与的演职人员614人,观众约512万人次;送图书下乡87次,送图书213万册,送电影下乡2140场,其中,放映农业科技影片及农村题材的忧秀影片1011场。 (杨森湘)
【中央文明委资助确山县建成5个文化站】 1999年12月29日,随着确山县刘店镇和朱古洞乡文化站落成,中央文明委资助确山县建设的首批5个乡镇文化站全部竣工。中央文明委实施的全国“百县乡镇宣传文化工程”,是为改变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落后状况,以无偿资助形式开展的文化扶贫项目。
确山县新建的5个文化站基本情况:1.竹沟镇文化站,文明委资助17万元,镇财政投入10万元,建成1座2层楼房,建筑面积509.6平方米。2.任店镇文化站,文明委资助l7万元,镇财政投入26万元,建成l座3层大楼,建筑面积560平方米。3.李新店乡文化站,文明委资助17万元,乡财政投入33万元,建成l座3层大楼,建筑面积1190平方米。4.刘店镇文化站,文明委资助17万元,镇财政投入30万元,建成1座3层大楼,建筑面积702平方水。5.朱古洞乡文化站,文明委资助17万元,乡财政投入23万元,建成1座2层楼房,建筑面积420平方米。5个文化站均按照“五室、一厅、一场、一院”的标准设置,即设有游艺室、图书阅览室、科技咨询室、电视录像室、少儿活动室、歌舞厅、篮球场和影剧院,藏书达到5000册,储存录像带200盒以上,订报刊20余种。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中央和省文明委提出的要求。(杨森湘)
【戏剧创作】 为落实《驻马店地区“九五”期间戏剧创作规划》,1999年5月召开了艺术工作会议,就创作队伍建设和艺术生产等作了具体安排。8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当代戏剧家文库——杨铁成卷》一书,选录杨铁成历年创作的剧本13个,计42.8万字。年底,在西平县棠河酒厂召开了全区剧本分析会暨“棠河杯”戏剧创作奖颁奖会。会议共收到新创作的剧本18个,其中,现代戏13个、历史剧4个、神话剧1个。与会代表对新创作的剧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对1998年创作的16个剧本进行了认真评议,评出6个获奖剧本:一等奖为西平县杨铁成、杨九点的《棠溪圣火》,二等奖为正阳县张耀民的《少帅请缨》和泌阳县任省、黄继成的《父子状元》,三等奖为地区文化局王森的《一夜村长》、上蔡县赵殿仕、赵天顺、赵玲玲的《死谏》和地区电视台周明理的《烛光闪烁》。其中《棠溪圣火》参加了共和国社会主义文艺50周年研讨会,获中国艺术研究院剧本一等奖。编印《戏曲园地》(上蔡专号)一期,发表了赵玲玲、赵天顺的《急待发财的娘儿们》、陈玉德的《荒唐姻缘》、支新科的《三上婿门》、刘宝连的《睹妻》和轩国治的《校园醒歌》等5个大剧本,以及小戏1个,相声、小品、曲艺4篇。积极组织戏剧理论研究和论文创作,在河南省第二届戏剧艺术学术研讨会上,有4篇作品获优秀论文奖。(杨森湘)
【艺术表演】 1999年,驻马店地区1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共排演新剧目25个,演出2965场,收入149.9万元。为振兴戏剧事业,于7月举办了“农信杯”青年演员戏剧大赛。全区11个专业戏剧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响应,共选送47名优秀青年演员参赛,演出了42个剧目中的片断或选场。经过2天4场的激烈角逐,评出一等奖12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14名、辅导奖20名、优秀组织奖5个。后又组队参加了省青年演员戏剧大赛,房新枝、段巧莲获二等奖,张瑞华、王静、徐一佩、李秀荣获三等奖。组织策划了上蔡县文化局干部李秀荣独唱音乐会,开创了驻马店地区声乐领域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先河。地区豫剧团对演出体制和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实行“一团两制”组成戏剧队和话剧队分别进行演出,调动了演职员的积极性,全年演出192场,收入30万元。泌阳县曲剧团为迎接全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在驻马店召开,排演了陈宪章新创作的大型神话剧《菇皇冠》,在会议期间连演3场,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的称赞。驻马店市杂技团狠抓节目创新,全年演出250多场。特别是在河南省第四届杂技大赛上,取得突出成绩,《晃板顶技》获金奖,《嬉星望月》获银奖。(杨森湘)
【地区剧本分析会暨剧本创作颁奖会】 1999年12月26日~29日,地区文化局主持召开的剧本分析会暨“棠河杯”剧本创作奖颁奖会在西平县棠河酒厂举行。会议共收到1999年新创作的剧本18个,其中,现代戏11个,历史剧4个、神话剧1个、小戏和小品各1个。地、县、市与会的28名代表,对新创作的剧本进行了分析探讨,肯定了成绩,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对1998年创作的16个剧本进行了认真评议,评出获奖剧本6个:杨铁成、杨九点的《棠溪圣火》获一等奖;张耀民的《少帅请缨》和任省、黄继成的《父子状元》获二等奖;王森的《一夜村长》,赵殿仕、赵天顺、赵玲玲的《死谏》和周明理的《烛光闪烁》获二等奖。另有西平、上蔡、泌阳、正阳4个县文化局莸创作组织奖。 (杨森湘)
【地区青年演员戏剧大赛】 1999年7月27~28日,由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联合主办的驻马店地区“农信杯”青年演员戏剧大赛在地区人民剧院举行。全区11个专业戏剧艺术表演团体共选送47名青年演员参赛在2天4场的比赛中,上演了 42个剧目中的选场或片断。经大赛评委会评选,地区房新枝、张瑞华、徐一蓓、刘伟,上蔡县李秀荣、王静,驻马店市段巧莲、王春枝,遂平县徐大荣,确山县郭林义,泌阳县高霞,系平县邵富有共12人获表演一等奖;19名选手获二等奖,14名选手获三等奖;评出辅导特别奖和一、二三等奖共20名;西平县、遂平县、驻马店市、上蔡县和泌阳县获优秀组织奖。11月30日,在地区文化局召开了颁奖大会,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旗、奖状和证书。(杨森湘)
【在省第四届杂技大赛上获奖】 1999年12月9日,河南省第四届杂技大赛在河南人民剧院闭幕。驻马店地区选送的4个参赛节目全部获奖:驻马店市杂技团窦燕、胡海霞、周鹤云等9人表演的《晃板顶技》获金奖;周鹤云、马俊等6人表演的《嬉星望月》获银奖;地区育新杂技学校周燕的《硬钢丝》和石立伟、汪于飞、葛军强等8人表演的《大晃板》获铜奖励;同时,还获得服装设计奖、音乐奖、教练奖、编导奖和组织奖。获奖的4个节目在编排上大胆创新,增加技巧上的难度和整体的美感,取得了参加历届杂技大赛的最好成绩。(杨森湘)
【地区首届服饰表演艺术大赛】 1999年8月15日晚,由驻马店地区文化局、商业局、西园城市信用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驻马店地区首届‘西园城信杯’服饰表演艺术大赛”,在乐山影剧院降下帷幕。此次大赛从7月1日开始报名,各县、市共选送98名选手参赛。经过初步培训,于8月7~8日,进行了初赛和复赛,评选出30名选手进入决赛。每位选手分别展示了着便装、泳装和晚装的形象,由省、地、市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现场进行评判。张璐璐获最佳气质奖,陈玉获最佳形象奖;并评出了“十佳模特”、“十优模特”和l7名模特新秀;西园城市信用社和驿都宾馆获特别贡献奖;驻马店市文化馆、上蔡县文化馆和精品商厦获最佳组织奖。(杨森湘)
【地区第二届相声小品大赛】 1999年8月12日,由驻马店地区群艺馆和地区电视台联合主办的驻马店地区第二届“海港杯”相声小品大赛,在驿都宾馆结束。各县、市和有关单位共选送16个节目参赛,其中,相声4个、小品12个。经大赛评委会评议,上蔡县的戏曲小品《村官买鸡》、驻马店市电视台的相声《盼》同获一等奖,有3个节目获二等奖,7个节目获等三等奖,4个节目获优秀奖。(杨森湘)
【文艺作品征集活动】 1999年7月26日,由地区文化局、文联、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二十年辉煌成就文艺作品征集活动”评奖揭晓。张振立的诗歌《乡野的风》、卢凤启的散文《碗》、周豫林的报告文学《生命之树》、张体龙、于东方的歌曲《洪河水流过我的家门口》、都学堂的坠子《一张身份证》、吴祖德、熊茂勋的歌曲《把爱心奉献》共6篇作品获一等奖,另有ll篇作品获二等奖,18篇作品获三等奖,30篇作品获鼓励奖。此次活动是从1998年8月开始的,共征集到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歌曲、相声、小品、快板、戏曲等各种体裁的作品近200件。(杨森湘)
【艺术创作和比赛成绩斐然】 1999年,全区在艺术创作和参加省以上的各种比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在河南省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中,开红四的中国画《秋籁无声》和薛水生的油画《春雪》同获一等奖,《大河报》予以发表,并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在全国工艺美术书法大赛上,汝南县罗店的麦草画获集体一等奖,农民画获集体二等奖。李新国的《无题》入选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在省第二届人物画展中,开红四的《母子》获二等奖。在河南油画精品展中,薛水生的《风景》获二等奖。在山东省举办的“庆建国50周年迎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赛”中,尚鑫鑫的国画《归来》获三等奖。郭建民的书法《对联》,入选中国现代书画艺术大展。任伯年的漫画《一路平安》发表于《人民日报》上。在河南省庆祝建国50周年“王屋山杯”青少年歌手大赛中,驻马店地区代表队的张春玉获戏曲组一等奖和民族组二等奖,候歧山获通俗组二动奖,刘政、姜冰获儿童组二等奖,另有10人获各个组别的三等奖;汪辉作曲、谷天义作诃的《我是最懂你的人》获歌曲创作一等奖。在省音协举办的创作歌曲评奖中,汪辉的《拼一拼,闯一闯》获二等奖。在省迎接新世纪少儿文艺晚会节目评奖中,舞蹈《金唢呐 银唢呐》获二等奖。在河南省首届服饰表演艺术大赛中,张璐璐、陈静获“十佳模特”称号,另有4名选手获优秀表演奖,4人获个人组织一等奖,地区文化局获最佳组织奖。在“河南省百日广场文化艺术节·驻马店活动日”活动中,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评审,男声独唱《驻马店人的歌》获一等奖,歌舞《十月颂歌》、舞蹈《芝麻花开》、对口快板《天天过年》获二等奖,另有4个节目获三等奖,20人获个人优秀组织奖,地区文化局获集体优秀组织奖。尚玮、尚景熙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角山风云》,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0万字。在各项学术论文创作中,王士臣的《歌词创作现状浅见》,获省音乐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奖;《略论新时期豫剧人才的培养》,获省第二届戏剧艺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开红四的《画存文化品自高》和《让形象说话》2篇论文,分别发表于《河南新闻出版报》和《河南青年报》上。(杨森湘)
【文化事业单位概况】 1999年,各文化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地区群艺馆和各县、市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加强对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辅导,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举办各类培训班162期,举办各种展览12l次。群艺馆编印《群众文化论文选》1册,选辑文化馆站改革、农村文化、广场文化、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等方面的论文29篇,计15万字。各县、市图书馆除正常开放图书报刊借阅之外,开展了“服务宣传周”活动。全区共在城镇主干道悬挂宣传条幅78采,展开宣传版面34块,接待读者31.4万人次,送书下乡56次,编印发放农业科技信息2300条,提供疑难问题咨询l560条,现场办理《借书证》3251个,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审定级中,驻马店市、西平县、确山县、平舆县、正阳县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三级馆。地区电影公司深化行业机制改革,强化经营管理,提高城市电影市场的服务质量,狠抓农村电影市场的开发,实行发行与放映相结合的办法,稳住了电影市场的滑坡趋势。对重点影片加强宣传,组织放映了《大进军》、《黄河绝恋》、《挥师三江》等优秀影片。全年完成发行收入31万元,实现第三产业纯收入30万元,地区人民剧院注重经营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收入40万元的好成绩。(杨森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