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概况】驻马店地区纺织工业自70年代初形成规模生产以来,已发展成为拥有棉纺织、麻纺织、针织复制、似织、服装五大门类的较大行业。其中麻纺织业设备能力4.5万套,可年产麻袋3600万条,是全省麻纺织生产规模最大的地区。主要行业产品有棉纱、棉布、麻袋、针织内衣、丝及丝织品等十几个品种,其中棉纱、麻袋、针织内衣、工装线等是区内纺织行业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
1999年,地区轻纺局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振奋精抻,本着“统揽全局,精心安排,开拓进取,实现突破”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纺织工业改革,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 狠抓“企业管理年”活动,努力提高全区纺织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深入贯彻落实地委、行署在全区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的决定,在全区轻纺系统积极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地区轻纺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企业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对企业使行目标责任制,鉴订目标责任书。会同企业一起进行宣传发动,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管理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管理体系。领导小组经常深入企业对管理年活动进展悄况进行检查,按照行署要求对企业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认真的考核、汇总、上报行署和有关部门。 由于措施得当,直属企业的管理年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3个企业全部扭亏为盈,特别是地区棉纺织厂全年完成纱、线11401吨,比上年增长121.8 %;布2857万米,比上年增长14.3%;产值17817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38%;销售收人20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产销率109.5%,实现利税13050万元。
二、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提高经济救益。l999年地区轻纺局引导企业提高对开拓市场的认识,使企业真正树立起决战市场的观念,把开拓市场,强化销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市场中寻找企业发展的空间。一是搞好市场调查,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认真做好市场定向、定位和产品定价工作。有针对性地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二是适应现代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大力推进传统营销方式的转变,加强企业营销机构和营销队伍建设,注意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科学、完善的营销管理机制。地区棉纺厂坚持“销售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销售转,全厂围绕效益转”的生产经营方针,在沿海城市建立销售处,加大市场调查力度,把重点放在市场预测和竞争对手研究上,瞄准时机,调整产品结构,打好时间差、地域差、价格差、数量差,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产销率达109.5%。三是重视开拓市场潜力大的农村市场,瞄准农村消费者。四是注重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
三、切实做好纺织行业压锭、解困、增效工作。按照国家纺织行业“减量增值、调整结构、兼并破产、减员增效”的要求,积极主动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在行署和省纺织厅及地区经贸委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银马纺织集团公司,完成了省下达的l1292锭压锭任务。争取到国家、省、地压锭补贴389.76万元,取得了上级满意、企业满意的良好效果。
四、切实转变职能,搞好行业协调与服务。1999年通过“三讲”教育和机关思想作风整颐,使局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干部的思想作风有明显转变,面对机构改革,大家的思想基本稳定,为企业服务的热情和劲头仍然不减。一是帮助企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二是抓各项政策的争取和落实,重点是纺织压锭后,相关政策的落实;三是认真抓“九五”发展规划的落实,选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抓住骨干,搞活一片”,下大力气抓好30户重点企业、16个重点技改项目、15年地区以上新产品、10个名牌产品;五是抓扭亏增盈,地区局将扭亏增盈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局和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六是充分发挥集体工业联社的作用,搞活小企业,维护集体经济权益。
五、坚持常抓不懈,确保安全生产。1999年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学习领会江总书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指示,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和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原则,坚持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坚持主管部门和企业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层层分解目标,深入开展“三无”活动。1999年又实现全系统无重伤、无亡人、无火灾的“三无”目标。
1999年纺织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调整比较缓慢,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县市局之间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三是资金短缺,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集体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四是造纸企业的治污技术改造项目资金迟迟不到位,造成这些企业因排污未这标而长期停产;五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六是后备项目不足,缺乏高、新、特项目的筛选、储备。 (贾玉香 朱畔贵 胡平均)
213图
214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