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概述
20世纪80年代初,驻马店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全面展开。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部门联合发出倡议,提出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展以“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随后,驻马店地区总工会、共青团驻马店地委、驻马店地区妇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认真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要求把“五讲四美”活动同“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教育融为一体,从1981年开始,全区每年3月份都要组织开展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确定为新时期全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并阐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任务和指导方针。1983年底,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驻马店地区和各县(市)相继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1983年4月27日,中共河南省委、中共武汉军区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见》。军民共建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以“共学理论、共育新人、共树新风”为基本内容,以“结对子”、共建文明单位为主要形式,要求军政密切配合,加强指导,使共建活动健康顺利开展。1984年2月,经过充分准备,地委召开全区军民共建动员大会。会上宣布42个部队单位和乡村结成军民共建对子。军民共建活动的开展,加强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融洽了军民关系。为进一步推进军民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1987年7月29日,地区文指委召开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17个单位的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并表彰一批“共建”先进单位和个人。同年8月21日,驻马店地区武警支队、驻马店市第二中学2个单位被中宣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9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驻马店支行、解放军54671部队,中国工商银行确山县支行、解放军54633部队,驻马店市第二中学校、武警驻马店地区支队,被河南省文明委、省委宣传部、省军区命名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1984年1月,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提出,要在巩固发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把建设城乡各种文明单位作为“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内容。至此,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格局在全国基本形成。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驻马店地委制定《关于“七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创建文明城市(含县城)、文明单位、文明系统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1987年,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驻马店地区“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领导小组更名为驻马店地区文明单位建设指导委员会。1988年开始,全区以“城市创三优、农村树新风、行业争一流”为切入点,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989年10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发布《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1991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做出《关于开展城市“三优杯”竞赛活动的决定》,提出从1991年起每年在全省城市开展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城市竞赛活动。随后,驻马店地区文明委根据《条例》和《决定》,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系统创建工作进行规范。1996年10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中共驻马店地委制定《关于“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规划》,并成立驻马店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调整充实文明委的办事机构。在1991年至1997年全省城市“三优杯”竞赛活动中,驻马店市连续6年荣获全省D组城市竞赛第二名;西平县连续7年荣获全省县城竞赛第一名。此间,地区每年都组织对全区各县的城市创“三优”工作进行检查、评比、表彰,促进全区城乡的文明建设。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带动下,全区文明单位、文明系统、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科室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银企共建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形成以文明城市为龙头,文明单位为基础,文明系统为纽带,点线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精神文明创建格局。
1989年,进行文明村镇建设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军民、警民、干群、厂街、厂校等共建活动。11月,经过检查评比,驻马店市、西平县、正阳县、汝南县评为驻马店地区“文明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年底,地委、文明委对全区省、地文明单位进行复查考核和验收。全区共命名县市级文明单位400个,文明村132个,地区级文明单位79个。
1993~1994年,把创“三优”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1994年4月,召开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暨“三优杯”竞赛活动表彰会。继续深入开展争创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活动和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农户活动。1995年,改进方法,加大力度,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改变了过去精神文明精神奖的办法,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区金融、电业、邮电、税务、政法、商业、供销、卫生等窗口行业、单位纷纷结合实际制定文明用语或服务用语。1996年,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组织起草了《驻马店地区“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城镇“三优杯”、农村“新风杯”及文明单位、文明系统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系统创建活动,全区文明单位总数达到3726个,其中省级83个,地级721个。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文明集镇建设竞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向全省‘明星村’学习”等活动,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1997年,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区开展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载体的农村“新风杯”竞赛活动。文化城镇建设在城镇规划、绿化美化、综合功能配套、公益事业发展、城市管理法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文明单位、文明系统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同时在全区树立10个文明社区示范点,10个文明村镇示范点和30个文明服务示范点。
1998年,紧贴经济建设中心,以学习贯彻全省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迎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为契机,以规范市民言行、整治环境卫生、整顿交通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清除不良文化现象为主要内容,狠抓城市创“三优”活动。全区新建文明市民学校230所,举办文明市民培训班756期,参训人员达12万人次。广泛动员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环境质量活动,先后组织较大规模的义务劳动18次,参加人数13万余人次。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加强文明集镇建设,在农村开展“十星级农民农户”评选和“三评一帮”(以好党员、好农民、好农户和帮带对象为主要内容)、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万村书架工程”等活动。全区2913个行政村有2884个开展“十星级农民农户”评选和“三评一帮”活动。
1999年,以“增辉”活动为主题,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方面,重点抓好打造城市“亮点”、加强城市管理、健全完善城镇创“三优”机制等工作,对全区城市创“三优”活动进行暗访、年底综合考评,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全区各县继续深入开展“三评一帮”“三好以帮”“三学一帮”“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星级工程”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000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立足本地实际,在选载体、抓延伸、促拓展上狠下功夫,扎实开展“热爱河南、增辉中原、建设美好驻马店”活动。以迎接“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经贸洽谈会”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重点抓社区综合整治、城市河道治理、旅游环境治理三件实事,集中开展“强素质、争一流、树形象”“讲信誉、守信用、创名牌”“行业规范化服务”和“城乡携手,共建文明”四项活动。积极实施了“绿色工程”“明亮工程”“畅通工程”“优质服务工程”。以文明村镇和文明户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小城镇创建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积极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市文明办制定印发《驻马店文明村镇命名表彰办法》,对文明村镇标准,申报命名和管理作了明确规定。以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全市100个行政村开展“家庭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此项活动得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省妇联在全省总结推广驻马店市的做法,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转发驻马店市开展这一活动的经验。同时,全市农村继续广泛开展“三评一帮”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提高文明单位质量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建设质量年”活动,推行文明单位评选推荐公示制、考核验收责任追究制、文明单位淘汰制等五项制度。1988年至2000年,全区共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个,在届的省级文明单位114个、地级文明单位420个,地级文明系统12个。
2002年,市四大班子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成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工作领导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检查督导机制和奖惩机制,并召开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集中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交通秩序整治、环境卫生治理、落实门前三包、落实“三件实事”(建设城市景观路、治理城市户外广告和治理城市周边过境路)、旅游景区管理等工作。各县区把开展“双创”与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与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西平县作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平舆县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全市开展的“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受到农民欢迎并得到上级肯定。
2003年,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在全市开展革除陋习、树立文明卫生社会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做起”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引导革除陋习,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抓项目加快城市建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努力拉大城市框架。抓整治加强城市管理。以落实“门前三包”为突破口,先后组织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集中行动、公共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三次较大规模的城市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抓开发深化景区创建。“一带四区”旅游板块粗具规模和影响。
2004年,以“双创”为载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重点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配合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召开,组织开展城市环境百日集中整治活动,对城市“牛皮癣”、马路市场、流动商贩、乱堆垃圾、乱贴户外广告、早夜市摊等进行专项整治。农村着重抓“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实施。各级文明单位重点抓规范化管理。继续参与实施全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和“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对2个县宣传文化中心和20个乡镇宣传文化站的建设、管理、使用进行及时督导;资助贫困大学生24名。扎实开展艾滋病防治帮扶村文明村创建活动。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季走访、月谈心、解疑难、办实事”和“党员干部联组联户结对帮扶”活动,党的政策、法纪宣传、科技知识、健康教育、文体娱乐“五进农家”活动,以治理“五乱”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十星级文明农民”评选活动等,在艾滋病防治帮扶村全面开展文明村户创建活动。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在驻马店市实地参观考察后,给予热情赞扬。中央电视台也专题报道了驻马店市创建活动。
2005年,以“三城联创”活动为龙头,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9月,市委、市政府做出在全市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活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2006年争创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2007年进入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配合“三城联创”活动的开展,市委宣传部制定印发“三城联创”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印发宣传教育手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活动,带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涌现出一批创建工作先进典型。驻马店移动通信公司、市国税局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西平县宋集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正阳县兰青乡杨楼村等3个村镇、市电业局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西平县被省文明委连续三年命名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确山县三里河乡莲花村、汝南县三门闸乡黄庙村被命名为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2006年7月,市委、市政府从加快驻马店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三城联创”的基础上,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纳入其中,更名为“四城联创”。“四城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全方位拓展了驻马店市的对外形象、知名度及影响力。全市重点抓了城市美化工程、环卫设施建设工程、城市绿化工程、城市亮化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及文明村户、文明信用户创评和城乡共建活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乡镇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激活文明创建工作细胞。制定下发《驻马店市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方案》《驻马店市文明社区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及《驻马店市文明社区考评细则》,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及科教、文体、法律、卫生、道德规范“五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及建筑行业“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使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7年,以“四城联创”为载体,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力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显著提高,为驻马店市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以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利用新兴媒体广泛动员和教育市民参与创建、提高素质,群发反映创建文明城市内容的公益短信80多万条(次)。大力实施“六项工程”(畅通工程、环卫工程、绿化工程、美化亮化工程、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工程、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工程),使城市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9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7.01%和31.3%。在全市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着力治“乱”、治“脏”,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3~6月,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市、县、乡三级联动,以治脏、治乱、治本为重点,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使乡镇环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07年,驻马店市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西平县荣获“河南省文明县城”称号,平舆县获得“河南省创建工作先进县城”“省级园林城市”两项荣誉,确山县进入“国家级卫生县城”行列,泌阳县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
2008年,继续深化“四城联创”,着力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四优一提高”(即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化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城市创建氛围。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乡容村貌改变、文明风尚树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市区新增和修扩建道路面积50.2万平方米。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运转良好,实现了出厂水质达标排放。2008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95.7%,继续保持全省前3名。公共绿地面积328.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4%。中心城区面积已扩大到4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已增加到45万。天中广场、会展中心、新式雷达气象塔、天中柱、盘古园、冷水河沿河带状公园等标志性建筑相映成趣。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工程进展迅速,市图书馆、市广电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文化馆、市群艺馆、工人文化宫正在积极建设,即将投入使用。2008年以来,在全市广大乡村广泛开展农村“清洁家园行动”。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村容村貌整治。这项活动在广大农村取得了显著进展。至2009年,全市省级文明单位达到204个,市级文明单位776个,省级文明社区6个,市级文明社区8个。2009年,新蔡砖店镇周寺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确山三里河乡刘庄村、遂平和兴乡吴阁村、正阳永兴乡、上蔡西洪乡洼王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称号。全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1个、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3个、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2个。确山县被评为全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县,驿城区香山街道办事处香山村等32个村镇被评为全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镇。
2009年,以“三优三创”竞赛活动和“农村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通过抓机制(任务分解、目标管理、责任公示、群众监督)、抓宣传、抓硬件投入,开展治“六乱”(乱搭乱建、乱吐乱丢、乱贴乱画、乱挂乱推、乱摆乱放、乱设摊点)、交通秩序专项治理、文明市民素质教育、落实“门前三包”等,文明城市创建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驻马店市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平舆县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县城,泌阳县、确山县被评为河南省创建工作先进县城。以“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个县区确定2个示范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书记县长工程强力推进。充分集中各类相关资金向示范村倾斜,以树立整村推进示范标杆。同时,通过深化宣传引导、观摩督查、开展文明集镇创建和评选文明卫生村户等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新蔡县周寺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0年,以“三优三创”竞赛活动和“农村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为巩固和扩大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成果,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争创全省文明城市的目标。通过抓机制,分解任务,夯实责任;抓硬件建设,重点建设“一带”(环路景观带)、“一场”(火车西站广场)、“三河”(练江河、骏马河、冷水河)、“十五条路”,扎实推进六大类31项工程的实施;抓城市细胞创建,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43个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打造城市文明亮点,举办千人表演、万人参与的“天中太极文化广场”活动和“太极入社区、健康进万家”文明健身活动,文明城市创建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2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积极推进整村搬迁新型社区建设,扎实开展文明集市创建和文明村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深化文明单位结对帮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全省“三优三创”及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巡查观摩活动中,驻马店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和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工作得到省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2011年,将开展文明中原系列行动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开办文明中原大讲堂,整治市场环境,整治城市道路和公共设施。在中心城区开展“三项整治”(整治市政设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集中行动,着力解决中心城区环境秩序脏乱差问题。市、县举办文明中原大讲堂1000余场,听众10余万人次。大力开展“三优三创”竞赛活动。通过抓机制、抓宣传、抓督导、抓软硬件建设,整治市政设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以及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等活动,有力推动各类创建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驻马店市蝉联河南省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平舆县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泌阳县、确山县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县城,上蔡县被评为河南省创建工作先进县城;5个村镇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村镇,5个村镇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镇。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文明集市创建和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卫生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2012年,大力开展中心城区“三项整治”活动,巩固和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在省文明办6月中旬的调研检查中,驻市“一中心五组团”城市发展战略和“三项整治”工作受到充分肯定。继续举办“文明中原大讲堂”,整治不文明户外标语广告和市容市貌。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评活动,评选表彰204个“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和244名“文明优质服务标兵”。把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和文明村镇创建纳入“三杯竞赛”考评。广泛开展城乡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全市文明单位志愿服务总队,开展千名志愿者文明交通引导百日集中行动,启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