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 南 县
【基本县情】 汝南县位于驻马店中部,东与平舆县接壤,南靠正阳县,西与确山县、驿城区和遂平县毗邻,北连上蔡 县。 处在东经 114 ° 06 ′ ~ 114 ° 35 ′、 北纬32° 29′~ 31° 11′之间,总面积 1502 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 139 万亩。辖汝宁、古塔 、三门闸 3 个街道,老君庙、和孝、梁祝、王岗、留盆、金铺、东官庄、常兴、罗店、张楼、韩庄、三桥 12 个镇和板店、南余店 2 个乡,281 个村(居)委会,县政府所在地汝宁街道辖新华街、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东关、西关、大付庄 7 个居民委员会。
汝南县置县于北魏时期,已有 1500 多年历史,是淮北大地上著名的平原农业县。因“周公营洛建表测影,预测为天地之中,汝南又豫州之中”“自古考日影测分数莫正于此”,故有“天中”之称。早在 1.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人在此定居,境内发现文化遗址 26 处,其中仰韶文化遗址 3 处,龙山文化遗址 17 处,其他文化遗址 6 处,现存的自春秋以来的 14处的古城遗址,表明了汝南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夏禹时,汝南属豫州之城,西周属挚地,春秋时期为沈、蔡 2 国地,战国属楚,秦属颍川郡,后属陈郡,西汉为汝南郡之上蔡、宜春、安成等县地,东汉因之,三国属魏之豫州。东晋元熙元年(419)汝南郡始治悬瓠城(今汝南县城)。因滨临汝水,城若悬瓠系于藤蔓而得名的悬瓠城,从此奠定了它在豫东南的中心地位。南朝宋侨立司州于悬瓠城,汝南分属宜春、安成、保城、上蔡 4 县地。北魏于悬瓠地置上蔡县(原上蔡县改为临汝县),属豫州汝南郡。隋改县名为汝阳,并废保城入县,属未变。唐属蔡州。唐贞元置汝南县,后省入汝阳县。宋属淮康军。金属镇南军。元、明、清属汝宁府。民国改汝阳县为汝南县,属豫南道,后属汝阳道。1927 年废道,属河南省政府。1932 年属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1949 年属信阳专区。1950 年析汝南县城为汝南市,1951 年撤市并析县境东部 8 个区置平舆县。1965 年属驻马店专区。1979 年后属驻马店地区。2000 年 6 月,驻马店撤地设市,汝南县属之。
汝南县悠久的历史,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天中名流,如西晋名将周浚、抗倭名将卢镗、光禄卿李本固、户部尚书李宗延、兵部尚书傅振商、“振威将军”赵云鹏等。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名人志士活跃在各条战线,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教育部长何伟,著名教育家胡守棻,著名作家谢文放,武汉大学校长纪辉,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世界赛艇锦标赛冠军得主张华杰,当代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张景中等各界精英不胜枚举,为汝南大地增光添彩。汝南县1987 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2005 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7 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
【组织机构】
中共汝南县委
书 记 吕 方
副书记 刘军民(11 月任)
常 委 吕 方 刘军民(11 月任) 王志伟 陈雁飞 刘翠萍 李 涛 李 峰 李方杰 董新奇 赖学争
汝南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毛富国
副主任 赵奋发 刘 军 贺庆华 刘昌斌 魏国民
汝南县人民政府
县 长 刘军民(11 月任)
副县长 刘翠萍 冯 勇 韩国华 成文科 冯 明
政协汝南县第十一届委员会
主 席 刁建国
副主席 刘景华 金中照 李金山 刘建华 魏 靖
汝南县人民法院
院 长 宋琳明
汝南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田冬松
汝南县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
汝宁街道
党工委书记 陈孟君(3 月离 ) 旦海涛(6 月任)
主 任 旦海涛(6 月离)
古塔街道
党工委书记 严 冬(6 月离) 施惠杰(6 月任)
主 任 倪红卫
三门闸街道
党工委书记 贺继超
主 任 李文学(6 月离)
板店乡
党委书记 施惠杰(6 月离 ) 李文学(6 月任)
乡 长 张立祥
留盆镇
党委书记 张雁亭(6 月离) 严 冬(6 月任)
镇 长 王中伟
金铺镇
党委书记 赵胜利
镇 长 李迎彬
张楼镇
党委书记 熊 伟
镇 长 张钊远
罗店镇
党委书记 马红敏
镇 长 王 晔
老君庙镇
党委书记 韩宏伟
镇 长 宋应选
韩庄镇
党委书记 胡世权
镇 长 杨欲晓
东官庄镇
党委书记 赖 燕
镇 长 赖英杰
常兴镇
党委书记 石如凯
镇 长 刘 阳
和孝镇
党委书记 辛文献
镇 长 刘红建
梁祝镇
党委书记 陈运华
镇 长 邓建伟
三桥镇
党委书记 吕凌云
镇 长 江 帆(6 月离)
王岗镇
党委书记 马 威
镇 长 霍永贵
南余店乡
党委书记 白 刚
乡 长 刘 华
【年度概况】 2014 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 1529661 万元,增长 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64012 万元,增长 4.6%;第二产业增加值 630865 万元,增长 9.4% ;第三产业增加值 434784 万元,增长 10.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30.3 ︰41.2 ︰ 28.5,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
农业 2014 年粮食产量 741219 吨,增长 2.4%,其中 :夏粮产量 500456 吨,增长 3.4% ;秋粮产量 240763 吨,增长 0.3%。棉花产量 551 吨,增长 0.5%;油料产量 166335 吨,增长 3.8% ;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年对全县 139万亩耕地开展土样化验,共取土样 600 个,植株样 100 个,完成速效钾、有效磷、全氮、有机质、缓效钾、酸碱度化验4800 项次,微量元素化验 4100 项次,化验植株样 1150 项次。全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176 万亩,辐射带动全县 210 万亩,配方肥推广面积 78 万亩 ;建立小麦、玉米、花生配方施肥基地 10 万亩。试验示范推广小麦、玉米品种 30 多个,应用面积 154 万多亩 ;在农业局 4 个农场、三桥、板店等地建立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田 600 多亩,对比试验 16 个小麦品种、22 个玉米品种。小麦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 593.5 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增加 66 公斤 ;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单产 614.9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增加 50.1 公斤 ;花生高产示范田平均单产 346.2 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增加 48.6 公斤。被农业部确定为“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花生高产创建示范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累计登记注册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2788 家。全年争取各类涉农项目资金 3.9 亿元,新增高标准良田 22.93 万亩,被评为“全市高标准良田建设县”。建立乡级土地流转服务站 16 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 120 个 ;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 32.5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27.5%。
造林绿化力度不断加强。全年共植树 281 万株,折合片林面积 3.75 万亩。其中,农田林网改扩建植树 90 万株 ;完善高速绿化及绿色通道 146.45 公里,植树 21.7 万株 ;村庄绿化植树 39.2 万株,折合片林面积 0.7 万亩 ;环城防护林植树 60.48 万株 ;林木覆盖率达 18%,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村庄林木覆盖率达 45% ;义务植树 120 万株 ;林业育苗 1 万亩 ;林业产值 3.61 亿元,林业产值增幅达到 14%。完成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 1.15 万亩,其中生态省造林任务1.11 万亩,生态廊道提升工程 400 亩。
畜牧业加快产业集聚群建设,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集群养殖以韩庄镇、东官庄镇、三桥乡、梁祝镇、王岗镇、古塔街道等乡镇(街道)为核心位置,覆盖周边乡镇,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项目驱动、畜牧专业合作,着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全县已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56 个,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35 个(其中 24 个规模场进行了粪污无害化治理改造),全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已达 254 个。新增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 18 个,发展新会员 820 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2100 户。全年生猪存栏 89 万头,出栏 107 万头,比上年增长 3% 和 4% ;牛存栏 9.2 万头,出栏 8.9 万头,比上年增长 1% 和 1%;羊存栏 65.2 万只,出栏 91 万只,比上年增长 1% 和 1.5% ;家禽存栏 745.8 万只,出栏 818.9 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 3% 和 5%。全年肉类总产量 9.03 万吨,禽蛋产量 2.3 万吨,奶类总产量 0.44 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制免疫率达 100%,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水产养殖采取“专家 + 试验示范基地 + 农技指导员 + 科技示范户 + 辐射带动户”的水产技术示范推广服务机制。全县拥有 16 名技术员,遴选 32 户养殖户作为示范户,共组建 13 个渔业专业生产合作社(公司)。以黄颡鱼“全雄 1 号”、黄鳝、泥鳅、河蟹、花鲢等为主导品种 ;推广黄颡鱼生态养殖、泥鳅池塘无公害养殖、鳝鱼网箱健康养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高产养殖等新技术。其中,鳝鱼、泥鳅无公害养殖基地面积达到 240 亩,参与农户 17 户。年产商品鳝鱼 150 吨,泥鳅 70 吨,花、白鲢 100 吨,总产值 850 万元。故河道微流水网箱养鱼基地规模达到 6000 箱,参与农户 60 多户,产值达到 2000 多万元。故河道鱼、蟹混合养殖基地面积 2000多亩,参与农户 30 多户。年产河蟹 15 吨,产值 140 多万元,河蟹远销南京、上海等地。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18.5 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 3.6 万吨,同比增长 1.2%。

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总投资5817 万元。新建饮水安全工程 8 处,新打吃水井 21 眼,给水管道铺设 1779 千米。工程实施可解决 10.7 万农村居民及1.4 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基本实现全县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9 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8.8 万亩。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全县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 8.6 亿元,增幅为 2.2% ;农机总动力达 140.04 万千瓦,增幅为 1.5%。农用拖拉机保有量5.34 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3002 台,小型拖拉机 5.04 万台;大型联合收割机 5400 台;配套农机具 18.85 万套。其中,新增农机动力 2.07 万千瓦,新增大中型拖拉机 177 台,新增小麦联合收割机 198 台,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 79 台,新增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机具 1909 台(部),兑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1893 万元。机耕 241.5 万亩 ;机播 218.4 万亩,其中精少量播种 87 万亩 ;机收小麦 110 万亩 ;小麦秸秆还田47 万亩。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5 个,组织联合收割机外出作业服务队 86 个,外出联合收割机 2700 台。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为 10.89 亿元。全年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 4140 人,其中农机管理人员 60 人,农机技术人员 430 人,农机操作人员 3650 人(其中新购机农民培训 720 人)。共受理各类农业机械牌证(入户)登记 1780 台(套),其中拖拉机(入户)登记 179 台,联合收割机 ( 入户 ) 登记 1601 台 ;办理农机驾驶证考试申请 960 人次,其中办理联合收割机驾驶证 660 人次 ;受理各类农业机械年度安全技术检验 4501 台次,其中收割机 4432 台次,拖拉机 69 台次 ;发放跨区作业证 6033 张。排除农机事故隐患 2 起,解决农机事故 1 起,创建平安乡(镇)3 个 ;创建平安农机合作社 11 个 ;全县农机事故率控制在 1‰以下。
工业 2014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566761 万元,增长 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80616 万元,增长 10.5%。全年共引进项目 23 个,合同总投资 105.5 亿元。对接洽谈项目 21个,合同总投资 242 亿元。共有新开工及续建项目 54 个,合同总投资 290.18 亿元。其中,工业项目 36 个,完成投资86.46 亿元,其中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31.15 亿元。绿佳车业、虎妞车业、海翔模具、信德昌车架等 19 个项目已建成投产,顺天车业、奔宝车业、鸿宇电动车、美凌电动车等 17 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希美特电气、格林豪泰车业、苏杰电动车等 5 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加大。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7.45 亿元,已建成面积达 8.87 平方公里,入驻企业 109 家,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完成 170.8 亿元,实现税收 9917.19 亿元。全县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 16.9 亿元,项目215 个,资金总额位居全市前列。有 9 家企业申报全市“30 高、30 强、30 新”企业,7 家被确定为 2014 年度重点培育“30 高、30 强、30 新”企业。
财政、金融、保险 2014 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合计完成 50015 万元,比上年增长 26%。其中,增值税完成2532 万元,增长 59% ;企业所得税完成 2747 万元,增长19% ;个人所得税完成 463 万元,下降 27% ;营业税完成11639 万元,增长 13%。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 259124万元,增长与上年持平。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499106 万元,较年初增长18.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195429 万元,较年初增长 19.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514366 万元,较年初增长 26.9%,其中短期贷款 275688 万元、增长 6.4%,中长期贷款 238671 万元、增长 49.7%。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人身险保费收入 7707 万元,人身险赔付 2470 万元 ;财产险保费收入 1573 万元,财产险赔付 883 万元。
国内贸易 201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90925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7%。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 424795万元,增长 14.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166130 万元,增长 8.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 508387万元,增长 12.5%,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 82538 万元,增长 13.8%。
固定资产投资 2014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109378万元,比上年增长 17.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 不含农产 )1038088 万元,增长 19.7% ;农户投资 71290 万元,增长10.4%。在固定资产投资 ( 不含农户 ) 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 17079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1.7%;民间投资 865298 万元,增长 9.5%。第一产业投资 88935 万元,增长 1016.8% ;第 二产业投资 663586 万元,下降 3.1% ;第三产业投资 285567万元,增长 62.6%。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 49 个,完成投资 778401 万元,比上年增长 9.6%。新开工项目 27 个,完成 353958 万元,下降 46.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112689 万元,比上年增长 29.7%。其中,住宅投资 80127 万元,增长 60.9% ;房屋施工面积 142.8 万平方米,下降 8.4%,其中住宅 84.1 万平方米,下降 24.5% ;房屋竣工面积 33.7 万平方米,下降 39.4%,其中住宅 17.7 万平方米,下降 66.3% ;商品房销售面积 65.6 万平方米,增长 13.1%,其中住宅 43.4 万平方米,下降 21%。
交通、邮电、旅游 2014 年,新增营运车辆 70 辆,更新客运车辆 21 辆。全年全县营运车辆拥有量为 12789 辆,其中营运货车 12480 辆,营运客车 309 辆(班车客运 219 辆,城区出租车 90 辆)。客运班线 45 条,其中省际班线 8 条,市际班线 7 条,县际班线 6 条,县内班线 24 条。全县乡镇通班车率 100%,行政村通班车率 90%。辖区内货运企业 7 家,物流提货站 14 家。机动车维修企业 319 家(其中二类维修企业 5 家,三类 216 家,摩托车 98 家),驾培学校 4 家,二级客运站 2 个,乡镇农村客运站 16 个。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34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25 公里。全年全县货运量 1725 万吨,比上年增长 19%;货物周转量 313071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5% ;客运量 1873 万人,比上年增长 19% ;旅客周转量 54065 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16%。
2014 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4470 万元,比上年增长 8.6%。年末本地移动电话用户 4202 万户,新增 5.4 万户 ;互联网用户 3.2 万户,新增 0.8 万户。旅游开发成效明显。举办的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大典暨南海庙会和 10 月 12 日“开光七周年”庆典活动,吸引海内外数十万信众、游客和商客。全年接待游客 148 万人次,同比增长 7.2% ;实现旅游总收入 5700 万元,同比增长6%。游客投诉率控制在 0.5‰以内,全年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科技、教育 2014 年,汝南县先后争取省、市无偿科技研究开发经费 243 万元,实施县级科技项目 14 项,资助资金 40 万元。向国家申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 项,省重点科技项目 1 项,市级科技项目 8 项。资助专利申请授权共 40 项,资助金额 6.7 万元。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3796万元,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 2 项,申请专利 54 件,专利授权 35 件,其中发明专利 2 件。围绕县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8 次,制作宣传展板100 余块,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00 多人次深入罗店、金铺、三桥等乡镇,为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1100 多项,发放各类科技资料 3 万多份 ;培训群众 3800 多人次。依托科技示范基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举办技术讲座 26 场,有 2100 多人聆听讲座,培养农民技术员 260 人,培育科技示范户 400多户。与信阳农林学院结合,在古塔街道、三门闸街道、张楼镇实施科普传播工程 3 项,推广适用技术 6 项,开展科技培训 15 次。全县建设蔬菜标准园 8 个,其中新培育 2 个。各乡镇(街道)建立科技示范网络站点 108 个,科技服务、示范推广网络逐步完善。组织人员先后到河南农大、河南农科院、驻马店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引进推广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配方施肥、精量播种、免耕早播、科学灌溉、适期收获、秸秆还田等农作物栽培技术 11 项、新品种 12 个,推广应用覆盖面达到 95% 以上。
2014 年,汝南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 4225 人,在校生 11739 人,毕业生 3659 人 ;普通高中招生 4087 人,在校生 11950,毕业生 3762 人 ;普通初中招生 10766 人,在校生 32591 人,毕业生 8503 人 ;普通小学招生 8404 人,在校生 63509 人,毕业生 10811 人。高考本科进线达到 1865 人,比 2013 增加 113 人。其中,一本增加 24 人,达到 240 人 ;二本增加 56 人,达到 609 人。汝南高中以 72% 的本科进线率迈入省级示范性高中中上等行列,汝南县职业教育中心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示范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全年投入免费教科书资金 1365 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资金 1010 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 385 万元,全县有 20% 普通高中在校生领取到了助学金 ;投入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5148 万元、校舍维修改造资金 1814 万元,新改建中小学校 3 所、幼儿园 11 所。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公开招聘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280 人,引进本县区外教师 50 多名。累计培训中小学校长和业务骨干近 1000 余人,新上岗和在岗教师 8600 人次,实施“国培计划”培训教师近 1000 名。全县有 160 多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县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近 20 个单位分别被评为省、市、县师德师风先进单位;有 200 多篇优秀论文,在省、市、县获奖。
广播电视、文化、卫生 2014 年,全县广播电视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投入资金 50 多万元,先后购置了动漫非线性编辑机 1 套、摄像机 5 台、硬盘播出机 2 套、3000瓦电视发射机 1 台。架设光纤线路 17.5 千米,改造旧线路11.9 千米,更新维护放大器、供电器、光接收机等 169 台次。城区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 1.7 万户,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 78%,有线电视传输节目达到 112 套。全年共播发广播新闻稿件 2920 多篇,电视新闻稿件 3330 余条。开办《我为正能量代言》《汝南因你而精彩》《汝南焦点》等专题栏目,其中《汝南焦点》栏目内容,围绕全县“四项战略性重点工程”进行跟踪采访报道,全年共播出《汝南焦点》53 期。在省、市台发稿 560 多条,其中市广播电台发稿 240 余条,市电视台发稿 320 余条。在河南电视台农村频道《播报河南》栏目播发稿件 20 多条。电视作品《宿鸭湖冬捕开网,千万斤鲜鱼远销港澳》《“股份农民”分红利》《土地流转奏响增收曲》等 5 篇作品在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评选中荣获二、三等奖;有 12 篇作品在全市广播电视新闻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送文艺演出到敬老院、农村集市、乡村等地。全年省、市、县“舞台艺术送农民” 演出 14 场,“送戏下乡”100 场。9 月,参加驻马店第五届戏剧大赛,卷戏《对金刀》荣获二等奖。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全年免费放映电影 3324 场次。罗店镇获得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县图书馆、三桥文化站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单位。
2014 年末全县卫生医疗机构 35 个,其中乡镇卫生院 23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 2302 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 1065 人。全年县乡医疗机构急诊量 185.74 万人次,比上年增加 15.3%;住院病人 5.07 万人次,比上年增加 6.28%。县乡医疗机构药占比进一步下降,次均住院费略有增加(低于全市平均 13.7 的增长水平)。县直 3 家医院共开展了 62个病种 96 种术式 20414 例按病种付费,减轻了病人负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筹集新农合基金21985 万元,已支出医疗资金 21201.3 万元,全县受益群众达 193.6 万人,保证了参合农民就医的需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访文书、健康档案更加规范,全县累计建档 709977份,建档率 97.25%,其中 0 岁~ 6 岁儿童 73356 份、孕产妇 9391 份、老年人 67166 份、高血压患者 53593 份、Ⅱ型糖尿病 6784 份、重性精神病 2735 份、健康人群 496952 份;电子档案录入 704203 份,录入率 96.46%,规范率达 86%,满意度 96% 以上。全县共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咨询 1766期,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1272 次,参与人数 51781 人次,发放健康资料 158749 份。新建预防接种卡 6162 人次,儿童接种 15.91 万人次,卫生监督协管巡查1875 次,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5411 人次。乡镇医疗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共争取上级投资卫生项目 55 个,其中县妇幼保健院病房楼 1125 万元,疾控中心业务用房 1125万元,韩庄镇、梁祝镇卫生院病房楼各 150 万元,50 个村卫生室争取项目资金 250 万元。总投资 98 万元,建筑面积990 平方米的南余店乡卫生院病房楼项目已完工 ;总投资105.4 万元,建筑面积 1070 平方米的板店乡卫生院病房楼项目已验收使用 ;留盆镇门诊和病房楼自筹资金 443 万元,总面积 5000 平方米。
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2014 年末总人口 84.98 万人。常住人口 65.25 万人。出生人口 9636 人,出生率11.04‰ ;死亡人口 5353 人,死亡率 6.3‰ ;全年净增人口4283 人,自然增长率 5.04‰。城镇化率 32.48%,比上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328 元,比上年增长 9.9% ;农民人均纯收入 8382 元,比上年增长10.7%。
2014 年末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30542 人,其中在职17867 人,离退休 12675 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5966 人,其中在职职工 35616 人,退休人员 14192 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4031.9 万元,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有 16718 人 ;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 6337.3 万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为 53513 人。 ( 王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