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
【黄淮学院概况】 黄淮学院设有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机关党委、工会、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委、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实验设备处、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招生就业处、审计处、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基建处、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保卫处、武装保卫部、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天中文化历史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网络管理中心、创新创业园、基金会、建筑公司、建筑设计院、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园林绿化中心、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国际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社会管理系、经济管理系、音乐表演系、艺术设计学院、数学科学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化工系、信息工程学院、体育系、建筑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护理学系。2014 年,黄淮学院全日制普通教育共报到新生 6014 人,继续教育录取新生 5602 人,自考助学学生达到 512 人 ;举办大型招聘会 2 场,各类专场招聘会 220 场 ;投入孵化资金 20 万元,支持学生创业项目12 个,4 个项目获得教育厅 30 万元资金支持,15 个项目获得省市两级创业资金 56 万元扶持,在河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4 项作品分获金、银、铜奖。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6.58%。学校加快转型发展,印发《黄淮学院加快提升转型发展水平工作方案汇编》,全面提升转型发展水平。国内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高校 260 多家累计 3000 余人次来校考察交流。 ( 徐 君)
【举行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 2014 年 1 月 9日~ 10 日,教育部在黄淮学院召开部分省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 :黄淮学院探索出了在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之路,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为全国同类型的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 徐 君)
【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2014 年 4 月 25 日~ 26 日,由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黄淮学院和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2014 年春季论坛在驻马店市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出席会议,来自国(境)内外的 600 余名嘉宾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时代命题,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核心,学习借鉴国外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先进经验,集中讨论交流了如何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并形成了“驻马店共识”标志性成果。 (徐 君)
【教学管理】 2014 年,黄淮学院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出台《实验实训教学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2 个专业获批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立项。制定《课程资源开发质量标准》,首批立项 141 门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合格课程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改进院系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强化教学工作过程管理和常态监控,构建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联动”的监控机制。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增强院系在教学管理上的主体意识。组织创业指导教学大赛,开展 KAB 培训,依托第二课堂,积极推进“五大育人平台”建设,广泛开展英语、计算机、软件技能测试、创新创业等竞赛活动。2014 年,黄淮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700 多项,并荣获河南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获省级教改课题立项 11 项,3 项省级教改课题顺利结项,2 项课题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二等奖,6 项成果获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黄淮学院还成立了学校新媒体中心,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和腾讯官方微信,建立了“黄淮之声”微信群。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为 470 余名新生开辟“绿色通道”、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300 余万元,发放国家各类奖助学金、助学贷款 2000 余万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700 多个。 ( 徐 君)
【人才引进与培养】 2014 年,黄淮学院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 41 人,从行业企业外聘 97 名兼职教师,资助培养 2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1 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选派 78 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一线进行实践锻炼,370 余人参加“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等专题培训。开展“学习张伟,践行焦裕禄精神”、“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师德演讲比赛等系列师德主题教育活动,1 名教师参加河南省师德演讲比赛并获一等奖。积极组织学校教学大奖赛,评选了100 名获奖教师,选拔 3 名教师参加全国教师教学竞赛,1人获特等奖,2 人获一等奖 ;8 名教师参加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3 人获一等奖。 ( 徐 君)
【科研工作】 2014 年,黄淮学院国家基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 项,中标率达 20%,在河南省同期升本高校中排名第一 ;立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 235 项,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 96 项。全校共发表论文 1400 多篇,其中核心期刊 120 篇,SCI、EI 收录26 篇 ;出版学术著作 12 部,授权专利 19 项 ;全年共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经费 523.1 万元。获批省级工程实验室 1 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基地 1 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1 个,申报省级人文平台 1 个;获批国家“三区”科技特派员 37 人,市社科优秀专家 5 人,“151”科技创新人才 5 人。本年度有2 个科技成果项目被河南省中小企业局确定为省级产学研合作试点项目。申报的 2 个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获得批准。学校与北京中锐咨华合作研发的三网融合无线网关一代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此类产品的空白。与平舆、上蔡、汝南、正阳、驿城区、开发区等 37 家企业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并上报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37 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经费支持,获批科技人员专项经费74 万元,13 名博士深入县区进行科技对接活动,教师全年深入企业参与指导生产、管理和研发工作 190 多人次,为地方创造产值 2000 多万元。 (徐 君)

【校企合作】 2014 年,黄淮学院合作联盟单位发展到 186 个,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形式不断丰富。与 21 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了银泰汽车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用友新道经济管理学院、天中联食品工程学院、昊华骏化学院、黄淮置地建工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学院等 7 个新型二级学院。 ( 徐 君)
【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4 年,黄淮学院新增 2 个国际合作本科教育项目,使学校获批的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升至 6 个。与 3 所国外高校签署交流合作协议或意向 ;安排 8个团组、41 人次出国出境考察、交流和学习 ;接待国外及港澳台来访 42 人次 ;聘请外籍教师 54 名,34 名学生以交换生身份赴马来西亚和台湾 5 所大学学习,19 名毕业生被国外 3 所大学录取。 ( 徐 君)
【改善办学条件】 2014 年,黄淮学院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900 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 30个,新增、更新多媒体教室 16 个,新增教学仪器设备 1800 多万元,新增图书 4.3 万册。投资 2360 万元新建 1 个学生餐厅和 2 栋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达 1.9 万平方米 ;投入 300 多万元的龙湖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工 ;置地集团投资 1000 万元与黄淮学院共建的“黄淮置地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开工建设。 ( 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