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象现代化建设。 2014 年,在驻马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搞好气象服务”首次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继批示要求加快推进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保障气象事业健康发展。3 月 19 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主要目标,明确了五大重点建设任务和五项重要保障措施。各县政府气象现代化政策性文件已陆续出台,市、县级政府共同主导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工作机制正在逐渐形成。市气象局、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 5 部门联合印发《2014 年全市气象现代化行动方案》,制定 2014 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明确了重点建设任务。要求各县区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同时,5部门联合制定了气象现代化年度重点督查内容和评分标准,对地方政府气象现代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和评价。
四、气象依法行政和社会化管理。2014 年,市气象局开展了输油输气管线防雷防静电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根据《河南省气象局集中开展输油输气管线防雷防静电安全专项排查整治方案》要求,按照省政府和省局的统一安排部署,驻马店市于 2014 年 1 月~ 3 月开展了油气管线和城市地下管网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会同市安委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市直管的 22 家企业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负责对涉及粮食储备、制浆造纸、石油、化工、燃气、供电、建材、煤矿、烟草、钢铁等 11 家相关企业涉及防雷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全面跟踪督办。2 月 23 日~ 3 月 7 日,开展施放气球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针对全市施放气球单位进行全面地摸底排查。推进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不断深入,针对已建、新建建(构)筑物、工业等项目进行跟踪督查、督办。上半年累计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项目 39 个。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管理制度,确保气象科技服务健康发展。制定气象专业技术服务收费计费复核和减免审批制度,严格规范气象专业技术服务收费计费和减免行为,加强气象专业技术服务收费的监督和管理。 (张 莹)
【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 2014 年,全市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一是“三农”专项建设。深入推进平舆、西平、正阳、汝南 4 个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试点县建设,在全市起到较好示范带动作用。西平县和平舆双庙乡、东皇街道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第一批“百县千乡”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和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平舆县庙湾镇、辛店乡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第二批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泌阳、确山县被列为 2015 年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实施县。二是高标准粮田气象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西平县被选为 2014 年全省高标准粮田提升工程 6 个试点县之一。在2014 年全市高标准粮田观摩考核活动中,气象科技示范园、气象信息服务站等气象服务与保障设施成为各地高标准粮田建设中的亮点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全面融入高标准粮田建设,与农业部门继续深入合作,以区域农技推广站为承接体 , 将基层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站融入农业技术推广站,气象部门负责技术支持和提供农业气象信息,基层农技推广等部门负责农业气象灾害调查、产品二次加工制作、信息发布等气象为农服务职责。三是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被写入 2014 年市委一号文件。市农业局与气象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的通知,各地气象部门与 95% 以上的重点服务对象建立了“直通式”联系,并开展针对性服务,涵盖各地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计 7626 个。四是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设。全市共建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 13 个,气象信息服务站170 个,乡镇覆盖率 89% ;电子显示屏 227 块,气象预警大喇叭 2810 个,气象信息员 4677 人,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队伍的作用,建立气象信息员辅助观测机制,增强本地区更大范围灾害性天气信息的获取能力。 (张 莹)


【基层气象机构改革】 2014 年,全市气象部门加大力度争取地方机构和人员编制工作,同时按照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全市 8 个县气象台(新蔡气象台已登记)和市气象台、市防雷中心的独立法人已申报,正在市事业登记管理科审核办理中,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奠定了基础。继驻马店市和汝南县、西平县后,平舆县、正阳县、泌阳县、上蔡县也经各县编委批准同意成立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并批复地方编制,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全市共有地方气象机构 7 个,编制 55 名。经过积极推进,西平县、新蔡县局已经地方县委批准设立党组。 (张 莹)
【2014 年气候基本情况】 2014 年,驻马店市总的气候特点为 :全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比正常,降水、日照均正常。年内,本市出现 3 次干旱,其中 7 月下旬到 8 月底的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区域大,危害也较大。9 月~ 10 月降水异常偏多,9 月 7 日~ 18 日的连阴雨对秋收秋种都造成不利影响,9 月底的暴雨给秋作物后期成熟和收获造成严重危害,直接导致本市秋作物成熟收获期的推迟和个别地块秋作物的发芽霉变。
一、降水。2014 年,驻马店平均降水量 1026.5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 10%,比上年同期偏多 40%,降水异常度属正常,为近 7 年来降水量最多年份。各县区年总降水量为853.4 毫米~ 1223.7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 0.9% ~ 25.8%。分月看,1 月、3 月、12 月降水量异常度为异常偏少,6 月、7 月偏少,2 月、4 月、10 月显著偏多,9月、11 月异常偏多, 5 月、8 月正常。
二、 气 温。2014 年,驻马店平均气温 15.3 ℃,较常年同期偏高 0.2℃,比上年同期偏低 0.5℃,气温异常度属正常。各县年平均气温为 14.4℃~ 16.0℃,与常年同期相比,遂平县、新蔡县分别偏低 0.2℃和 0.8℃,其他县区偏高0.1℃~ 0.7℃。分月看,1 月、3 月平均气温异常度属显著偏高,8 月份显著偏低,其他月份平均气温均正常。最低气温为- 11.1℃~- 8.2℃,各县均出现在 2 月 11 日。最高气温为 37.4℃~ 39.0℃,西平县、遂平县、新蔡县出现在 7 月21 日,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出现在 7 月 22 日,汝南县出现在 7 月 30 日,驿城区、确山县、泌阳县出现在 8 月 4 日。
三、日照时数。2014 年,全市日照时数 1641.6 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 292.2 小时,比上年同期偏少 314.8 小时,日照异常度属正常,为近 11 年来最低值。各县年日照时数为 1435.8 小时~ 1888.9 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除上蔡县偏多 25.3 小时外,其他县区偏少 162.1 小时~ 401.8 小时。分月看,2 月、9 月份日照时数异常度为异常偏少,4 月、6月份显著偏少,8 月、11 月份偏少,其余月份日照时数异常度均属正常。 (张 莹)
【2014 年气候影响评述】 2014 年,气候对全市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述 :
一、气候与农业。2014 年 1 月 2 日,除上蔡县、确山县和驿城区适宜外,其他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不利于小麦和油菜安全越冬。1 月 6 日~ 8 日和 28 日夜间,本市部分地区出现 2 次弱降水过程,但因雨量不足,对缓解旱情无明显作用,大部分县区旱情仍继续维持。2 月 5 日和2 月 16 日出现的雨雪天气过程,水分下渗较好,土壤墒情得到持续改善,为小麦的返青及春季生长提供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3 月份以后,气温平稳回升,光照充足,墒情适宜,对小麦返青和春季生长十分有利,小麦生长速度加快,孕穗期和抽穗期提前。同时,因空气湿度较小,利于抑制小麦纹枯病等病害发生。由于近一个月的降水持续偏少,小麦耗水量增大,3 月下旬后墒情已明显下降,部分地块出现旱情,对小麦孕穗和抽穗较为不利,麦蚜虫发展较快。4 月份中、下旬全市平均降水量为 95.4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85%,很好地补充了土壤水分,彻底解除部分地区出现的旱情,为小麦灌浆提供充足的土壤水分,但在 4 月 15 日~ 19日和 25 日~ 27 日出现的 2 次连阴雨天气,极易诱发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条锈病等病害发生,给小麦生长造成威胁。虽然 5 月份先后 3 次出现较强降水天气过程,并伴随有大风,造成部分地区小麦倒伏,但倒伏的小麦没有烂根、霉变,对产量影响不大,加之其间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土壤墒情好,十分有利于小麦灌浆。由于 5 月下旬降水偏多,底墒好,玉米播种时墒情适宜,玉米出苗顺利,无缺苗断垄现象,基本达到“一播全苗”。玉米等秋作物出苗后,6 月14 日~ 15 日、20 日~ 21 日、24 日~ 26 日,7 月 4 日~ 5日、18 日~ 20 日分别出现 5 次降水过程,补充了土壤水分, 使全市大部地区墒情一直保持在适宜状态,对玉米等秋作物的苗期生长和拔节生长十分有利。7 月下旬,全市性干旱开始显现,此时正值玉米孕穗、开花吐丝期,对水分需求量大,土壤水分不足造成部分地块的玉米生长严重受阻,甚至绝收。据农业部门统计,截至 8 月 6 日,全市秋粮绝收面积为30.8 万亩。另外,8 月份气温偏低,光照不足,对玉米的灌浆和产量形成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8 月 30 日~ 31 日,全市出现一次大到暴雨降水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完全解除了全市旱情,可以满足本市夏玉米等大秋作物后期灌浆和鼓粒的水分需求。9 月份,阴雨天气较多,雨量大,给秋作物后期成熟和收获造成严重危害 :一是大面积花生不能收获,在田间发芽霉变 ;二是已收获的芝麻不能及时晾晒脱粒而发芽霉变 ;三是夏玉米、大豆等作物推迟成熟,并造成倒伏而遭虫蚀和霉变。整体上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市秋季粮棉油的产量和品质的双重降低。10 月中上旬,雨日较少,有利于小麦整地和秋作物的晾晒、入仓工作。10 月 18 日~ 21日出现的强降水天气,由于雨量较大,加之前期农田土壤过湿,低洼地块存在积水,造成部分雨前播种地块的小麦闷芽烂种和部分已播种的低洼积水麦田的出苗或幼苗生长形成渍害,对实现“一播全苗”极为不利。10 月下旬及 11 月上中旬的雨水较少,对小麦出苗和苗期生长较为有利。11 月22 日~ 25 日的降水过程对补充土壤水分、确保小麦安全越冬较为有利,但由于此次降水时间长、雨量大,十分不利于小麦分蘖和根系生长,对部分地块晚播小麦的顺利出苗更是起到阻碍作用。12 月份,全市降水稀少,但因前期降水量大,全市土壤墒情基本适宜。总之,本年度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为利弊兼有。
二、气候与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春节期间雨雪天气较多,造成道路湿滑结冰,对农民工返城和学生返校造成一定延误。秋冬季雾霾天气较多,对人们日常出行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交通管理部门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信息,做好大雾等恶劣天气的应急防范工作。“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期间,天气晴好,没有明显的灾害性天气出现,对人们外出旅游、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十分有利。 (张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