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比较试验示范研究。2014 年设立了 15 个杂交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比较试验。种植 4000 株的产:郑韩 606 平均亩产 681.6 公斤,居首位 ;德单 5 号平均亩产648.8 公斤,居第二位 ;怀玉 5288 和正玉 10 号并居第三位,平均亩产 637.7 公斤 ;吉祥 1 号居第四位,平均亩产 637.3公斤 ;郑 958(CK)居第五位,平均亩产 633 公斤。种植5000 株的产量 :泰禾 4 号平均亩产 660.7 公斤,居首位 ;德单 5 号平均亩产 658.9 公斤,居第二位 ;玉迪 216 平均亩产643.8 公斤,居第三位 ;新单 38 居第四位,平均亩产 643.7公斤 ;隆平 206 居第五位,平均亩产 641.2 公斤。品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产量结果差异很大,所以选择不同的杂交玉米品种,必须选用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达到高产。
二、高产创建。全市重点落实了 39 个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2014 年在玉米生长发育时期虽然遭受中期干旱和后期雨涝等气候条件的影响,但其中在二郎乡、盆尧等乡镇落实的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仍达 642.8 公斤。这些高产典型充分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重点落实关键配套增产技术。一是优质高产品种推广面积大,主导品种突出。玉米主要品种有 :郑单 958、伟科 702、隆平 206、登海 605、先玉 335、浚单 20、滑玉 12、滑玉 11、浚单 26、蠡玉 16 等品种。二是推广铁茬免耕覆盖施肥机械播种技术。全市玉米播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肥异位同播面积达 668.5 万亩,占玉米面积的 99.3%。三是单粒精播技术推广面积逐年增大,实现合理密植。玉米单粒机械播种面积达 539.7 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 80.2%。四是推广宽窄行种植方式。全年全市玉米宽窄行 40×80 厘米种植面积 340.7 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 50.63%。五是科学合理经济配方施肥。全市秋粮作物进行配方深施肥面积 650.3 万亩。其中,玉米配方施肥面积 630.08 万亩,占玉米面积的93.64%。六是科学防治病虫害。玉米苗期个别地块虫害发生较为严重,主要是黏虫和二代玉米螟。玉米生长中后期由于天气干旱,玉米大、小斑病,锈病发生较轻,且发生较晚。由于后期持续阴雨,气温较低,天晴雨停后,青枯病发生较重,不同地块不同品种青枯病发生程度也有所不同,严重地块全田干枯死亡。据市植保部门统计 :全市秋粮病虫害发生面积达 3519.89 万亩次,防治面积 3610.85 万亩次,挽回损失 2.04 亿公斤。七是适时收获面积大。全市秋作物由于中后期出现持续干旱和阴雨天气,气温较低,灌浆速度慢,影响正常收获,玉米生育期较常年推迟 5 天~ 7 天,千粒重平均增加 10 克左右,个别品种增加多达 20 克,提高了产量。2014 年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收获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 88.9%。
四、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分析。驻马店市域 5 月23 日~ 24 日、31 日出现两次明显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依次为 31.7 毫米、65.2 毫米,秋作物播种底墒足、口墒好,抢种及时,播期集中,播种基础较好,出苗快、全、齐、匀、壮 ;6 月 1 日~ 6 月 26 日,全市出现 3 次降雨过程,且时空分布较为均匀,秋作物长势健壮,苗情明显好于往年。7 月 1 日~ 2 日、4 日~ 5 日、12 日、18 日、30 日,虽然出现 5 次降雨过程,但降水都不明显、降雨量小,且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县区玉米等作物出现旱象。特别是 7 月下旬,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达到 38℃,土壤失墒较快,旱象发展迅速,据市农业部门统计,至 7 月 27 日全市秋作物受旱面积达到 520.8 万亩,严重受旱面积达到 57.9 万亩。山坡岗地及无水浇条件的玉米出现枯萎死亡现象,且持续高温无降雨,受旱范围不断扩大,受旱程度仍在加重,严重影响玉米、花生生长。8 月 1 日~ 5 日持续高温干旱,旱象仍在发展。8 月 5 日、6 日、9 日,虽出现 3 次降雨过程,但由于降水量小,平均降水依次为 8.0 毫米、9.0 毫米、4.5 毫米,旱象没有得到解除,直至 8 月 12 日全市普降中至大雨,解除了旱象。但由于中、下旬阴雨天较多,日照时数减少,受旱较轻的玉米灌浆速度慢,成熟期推迟。受旱较重的玉米,虽然恢复了生机,由于雌穗分化不良,花期不遇,空株率高。9月全市降雨过程频繁、阴雨天气多、降水量大,时而伴随大风,玉米出现倒伏。低洼地玉米出现内涝,由于积水时间长,倒伏玉米穗粒霉烂,损失较大。总之,2014 年玉米全生育期均处在高温干旱、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日照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有水浇条件进行多次灌溉的地块,获得了高产 ;山坡岗地、降水量小、无水浇条件的地块,旱灾出现早,受旱范围广、面积大,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张风影)

【水稻生产】 2014 年,全市(新蔡县除外)水稻种植面积31.9 万亩,比上年面积增加 0.3 万亩 , 比前三年(由于 2011 年、2012 年水稻种植面积含新蔡县,所以面积缩小较大)面积缩小 5.9 万亩 , 缩小了 15.6% ;平均亩产 472.1 公斤,比上年亩增产 6.21 公斤,增产了 1.33%,比前三年亩减产 21.46公斤,减产 4.35% ;总产 15.06 万吨。其中,正阳县水稻种植面积处于稳定状态,一直在 20 万亩左右。但由于水源不足或劳动力转移 ,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由原来的40 多万亩减少到现在的 30 多万亩。2014 年天气干旱对水稻影响不大,但高温天气对水稻抽穗和灌浆仍造成较大影响,但由于积极采取各种应变管理技术措施,使损失降到最低,仍获得了比预想较好的收成。在水稻生产中主要落实了以下几项关键增产技术措施。一是选用优良品种。主要选用 9 优418,搭配种植隆优 1875 、Y 两优 1 号、郑稻 18、中稻 1号等优质高产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积极引进示范香稻、糯稻等名优特新品种。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二是积极推广旱育稀植育秧技术。据农技部门统计,旱育秧面积 2.8 万亩,平均亩产 495.3 公斤。三是合理密植覆盖率提高到 89.8%。改等行种植为宽行距窄株距的种植方式,占水稻总面积的 85.8%。四是平衡配方经济施肥或施用水稻专用肥面积达 28.9 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 90.6%。五是化促化控和化学除草,省工省时,覆盖率达 100%。六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七是科学防治病虫害。对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张风影)
【红薯生产】 2014 年,全市 ( 新蔡县除外 ) 红薯种植面积17.7 万亩,比上年面积减少 5 万亩,平均亩产 441 公斤,比上年亩增产 14.55 公斤 , 增产 3.41%,总产 7806 万公斤。其中,脱毒薯面积达 13.52 万亩,比上年面积减少 1.52 万亩,平均亩产 449.8 公斤。2014 年在红薯插栽时,土壤墒情足,插栽及时,实现了早栽,掌握生产主动权,明显好于常年。7 月中旬到 8 月上旬持续出现高温干旱,影响干物质积累,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又出现了持续阴雨、寡照、低温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通过积极采取应变管理措施,认真落实关键增产技术,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红薯生产中主要落实了以下几项关键增产技术 :一是选用优良品种。红薯主要种植商薯 19、苏薯 8 号、漯薯 4 号、 广 87、徐薯 18、豫薯 12、北京 553 等品种。加工型品种主要以高淀粉型徐薯 18、豫薯 8 号为主,食用型品种以苏薯 8号、北京 553 和彩薯为主。二是适时移栽。适时早栽是红薯增产的关键。在适宜的条件下,栽秧越早,生长期越长,结薯早,结薯多,块根膨大时间长,产量高,品质好 ;栽秧过晚,生长期缩短,红薯少而小,产量低,品质差。小麦收割后要及时移栽红薯苗。为提高栽苗质量,确保苗旺,栽苗时要剔除老硬苗和弱病苗,选用壮苗栽插。三是采取深耕起垄栽培。一般春薯垄距 0.7 米~ 0.8 米,夏薯垄距 0.6 米~ 0.7米,垄高 17 厘米~ 30 厘米,南北垄向为佳。深耕起垄覆盖率达 89.8%。四是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条件,栽插期的早晚来定,要掌握肥地稀,旱薄地密,春薯稀夏薯密,长蔓品种稀,短蔓品种密的原则,脱毒薯生长势强,茎叶繁茂,不宜过密。据统计,合理密植覆盖率达 85.2%。五是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红薯产量不同,所需肥料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产量越高,需肥量越大。按平均每生产1000 公斤鲜薯需施入氮(N)5 公斤,磷(P2O5)5 公斤,钾(K2O)10 公斤,比例 1 ︰ 1.2 ︰ 2.5。配方施肥面积 15.2 万亩,占85.9%。六是化学除草。薯苗插栽成活后,667 平方米用拉索 100 克加水 50 千克均匀喷洒进行土壤封闭。在杂草 2 叶~ 4叶期,667 平方米用精禾草克或威霸 50 毫升兑水 50 千克喷雾进行化除。按照产品说明,严格操作规程。七是病虫害防治。对达到防治标准的地块及时进行防治,前期害虫以蝼蛄、地老虎最易发生,可用 90% 敌百虫 1 斤拌麦麸或油菜籽饼,于傍晚顺垄撒在植株的周围,防效较好。防治率达到93.1%。八是适时收获。春薯 10 月 10 日~ 20 日收获,腾茬种可在 9 月底 10 月上旬收获,留种薯和鲜食贮藏薯 10 月下旬霜降前收获,晒干制粉薯在 10 月上中旬收获加工任务大,可边加工边收获,11 月上旬收获结束。 (佟建伟 许 巧)
【大豆生产】 2014 年,全市(新蔡县除外)大豆种植面积21.5 万亩,比上年面积缩小 3.3 万亩 ;平均亩产 154.8 公斤,比上年增产 10.73 公斤,增产了 7.45% ;总产 3329 万公斤。其中,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 17.2 万亩,比上年增加了 3.031万亩,增加了 21.4%。全市大豆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上蔡、泌阳、正阳、平舆等县。2014 年全市大豆生产特点 :在大豆播种期间,土壤墒情充足,播种及时,出苗整齐。大豆整个生育时期出现高温干旱天气 , 特别是 7 月中旬到 8 月中上旬在大豆在开花期、鼓粒期至成熟期这一阶段,高温干旱天气对大豆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大豆生育期间虽然遭受到了高温干旱,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又出现持续阴雨、寡照、低温等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但由于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应变管理等措施,大豆生产取得了比预想较好的收成。
大豆生产中主要落实了以下关键增产技术。一是优质高产品种覆盖率高。大豆品种主要以豫豆 29、豫豆 22 为主,扩大种植郑 92116、郑 9805、驻豆 5 号、驻豆 7 号、中黄 13等品种和高油、高蛋白大豆示范面积。二是合理密植。经田间调查,大豆种植密度加权平均每亩 1.518 万株,种植密度趋于合理。三是推广免耕机播技术。采用机械免耕播种,精量匀播,开沟、施肥、覆盖一体化机播,提高播种质量,出苗整齐均匀一致。一般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四是配方施肥面积大,效果好。据田间调查 :配方施肥面积 19.8 万亩,占92.1%,平均亩施氮(N)5.61 公斤、磷(P2O5)6.85 公斤、钾(K2O)2.64 公斤,氮、磷、钾配比更趋于合理。五是化学除草面积大,效果好。化学除草省工省时、增产效益明显。六是病虫害防治及时。大豆主要病害有大豆锈病、紫斑病等,虫害有豆秆蝇、造桥虫、豆天蛾、虫荚螟等。对达到防治标准的地块及时进行了防治。七是适时收获。大豆茎秆变为枯黄色,叶和叶柄全部脱落适时收获,收获过早,籽粒尚未成熟,脱粒困难,百粒重降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低。 (佟建伟 王艳芳)
【油菜生产】 2014 年 , 全市(新蔡县除外)油菜收获面积24.59 千公顷,主要集中在泌阳、西平、遂平、正阳 4 个县,比上年增加 326.67 公顷 ;总产 5.09 万吨 ;平均单产 138 公斤,比上年增加 11.3 公斤。2014 年,油菜具有以下生产特点。一是播种基础好。9 月 22 日~ 28 日,全市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十分有利于油菜整地备播,底墒充足。二是播期集中。大部分是在 10 月 1 日~ 10 日进行大田直播,于 10 月 13 日前基本播种结束。三是苗期稍旱。油菜播种后近一个月光照偏多、降水稀少,10 厘米土层出现轻微干旱,部分地块出苗不齐。10 月 29 日~ 31 日,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作用下,缓解了旱情,长势接近正常年份。四是花期提前。3月中下旬,温高光足,降水偏少,有利于油菜开花,开花较常年提早 2 天~ 3 天。五是部分田块出现倒伏。4 月中下旬的雨水较多,田间积水,部分密度大的田块出现倒伏。
油菜生产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推广关键技术。选用良种。选用杂双 4 号、杂双 6 号、杂 98033、丰油 10 号、绵油 14、绵油 17、德油 5 号、德油 10 号等杂交品种和中油821 等常规品种。精细整地。雨后及时进行深中耕,趁墒整地,靶耱碎土。科学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方,增施硼肥。及时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蚜虫、油菜菌核病。二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按照农业部 2013~2014 年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泌阳、遂平实施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 4 个,计2679.33 公顷,涉及乡镇 4 个,分布 16 个村庄,涉及农户11633 户,其中泌阳县示范片 2 个,遂平县示范片 2 个,平均亩产达到 204.7 公斤,比项目区实施前平均亩增产 22.58公斤,增长 12.4%。4 个示范田均达到 200 公斤以上,完成了农业部油菜高产创建目标任务。油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一是油菜种植品种较多,主导品种不够突出,每个县种植的品种都不相同 ;二是规范化种植程度较低,个别区域种植多为满足农户自身食用油需求,种植零星、分散,种植面积逐年下滑 ;三是种植管理粗放,由于有重粮轻油的思想,种管比较粗放,撒播面积较大,有 45% 的油菜采用撒播,不间苗、定苗,种植密度过大,基本为“望天收”。 (韩 琴)
【花生生产】 2014 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 198.96 千公顷,同比减少 18.86 千公顷,面积减少 6.6% ;单产 268.6 公斤,同比减少 11.2 公斤,减产 4% ;总产 80.24 万吨,同比减少9.31 万吨,减少 10.4%。其中,春花生 36.67 千公顷。2014年,花生生产遭受了严重的中期干旱、后期涝灾等自然灾害,但由于积极采取应变管理措施,各项技术落实到位,使花生产量损失降到最低。2014 年花生生产特点 :一是播种基础好。2014 年 5 月底 ~6 月初全市普降中到大雨,田间底墒充足,苗情明显好于常年,基本达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的“四苗”标准。二是中期干旱严重。7 月 18 日~ 8 月 5 日,正值花生开花下针期,即需水临界期,全市连续 17 天无有效降水,加之连续高温天气,土壤失墒较快,旱情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导致部分无灌溉条件的花生植株偏小,下针困难,甚至枯死。三是后期涝渍害严重。自 8 月底之后,连续降雨 10 多天,出现持续阴雨、寡照、低温等不利气候条件,农田积水严重,部分田块由于被雨水浸泡时间过长,气温升高后花生秧很快就枯死,有的地块花生霉变出芽,甚至被雨水冲走,几乎无收成。由于收获时地湿,农机无法下田,农民只好用手薅花生。
花生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选用优良品种。花生主导品种突出,以远杂 9102、远杂 9307 为主,搭配种植宛花 2 号、驻花 2 号等其他优质高产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 96% 以上。二是推广花生起垄种植。全市继续推广花生起垄种植技术,春花生普遍采用地膜覆盖起垄种植,夏播花生采用机械起垄种植。据统计,全年全市花生起垄种植面积54.67 千公顷,较上年增加 19.67 千公顷。花生起垄种植增产明显,尤其在 2014 年花生生长后期出现雨涝情况下,优势更加显著。三是及时防治病虫害。花生产区由于常年连作种植,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一般采用土壤药剂处理和低毒缓释高效拌种剂,有效控制了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作物生长中期持续高温干旱,局部地区花生虫害比较严重,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有效抑制了虫害蔓延。如汝南县梁祝镇的周庄利用诱虫灯进行大面积诱虫,共安装捕虫灯 100 余盏,较好地控制了虫害的发生。据调查,全市花生药剂拌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 100%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占 70%。四是搞好试验示范。市农技站在确山县双河镇杨店村实施了花生百亩高产示范方,种植远杂 9102 夏播花生 56.67 千公顷,采用药剂拌种、起垄种植、及时防治病虫害、抗旱排涝等措施,在花生生长中期、后期分别遭遇严重的干旱和涝灾情况下,示范田花生仍取得较好收成。田间测产平均亩产 327.63 公斤,超额完成亩产 310 公斤的目标产量,比该县平均亩产 270 公斤,亩增产 57.63 公斤,增产 21.4%,同时进行了派诺克信息调理剂试验。五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根据河南省 2014年花生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正阳、汝南、确山、泌阳 4 个县实施完成农业部花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 10 个,共计 6.89 千公顷,各点加权平均亩产 321.05 公斤,较非示范区的平均亩产 279.8 公斤增产 14.7%,充分体现了高产创建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六是依托专业合作社推广先进技术。为了促进花生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全市组织一大批包村技术员在花生主产区主要乡镇走访花生种植大户,动员他们带头成立农民合作社,依托这些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推广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韩 琴)
【芝麻生产】 2014 年,全市芝麻种植面积 26.87 千公顷 ,比上年增加 4.83 千公顷,面积增加 21.9% ;平均单产 66.7公斤,同比上年单产略减少 3.1 公斤,减产 4.4%,总产 2.687万吨,比上年增加 3789 吨,增加 16.4%。其中,平舆县种植面积 15.27 千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56.8%。2014 年芝麻生长后期遭遇了严重的涝渍害,对芝麻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采取应变管理措施,也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 :平舆康博汇鑫油脂公司在平舆县和店镇邢岗村流转土地 2000亩,种植豫芝 18,经省、市专家田间测产,平均亩产达到98.3 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产 50.77%。生产特点 :一是播种基础好、早播面积大。5 月底 ~6 月初全市普降中到大雨,田间底墒充足。随后天气晴朗,麦收进度较快,芝麻播种早,播期较集中,至 6 月 10 日全市已播种 95%,比上年提早 1 天~ 2 天,实现了早播。二是良种覆盖率高。驻芝15、驻芝 18、舆芝 18、豫芝 4 号、11 号、郑芝 98N09、航芝 1 号等优良品种覆盖率达 96% 以上。三是平衡施肥面积大。全市平衡施肥面积占 89%。四是种植密度趋于合理。据农技部门调查,芝麻种植密度加权平均值 10115 株 / 亩,合理密植面积占 89.2%。五是后期涝渍害严重。9 月上旬,全市遇到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对芝麻灌浆和收获造成不利影响,收获期延后推迟,有些芝麻收后不能及时晾晒,在田间遭雨淋,影响了品质。 (褚艳丽)
【蔬菜食用菌生产】 2014 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 150 万亩,蔬菜总产量 452 万吨,总产值 60 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超过年度目标任务。瓜类面积 22.9 万亩,总产 82.8 万吨,总产值 12.9 亿元,其中西瓜 19.8 万亩、总产 70.3 万吨、总产值 10.5 亿元,甜瓜面积 3.1 万亩、产量 11.9 万吨、产值 2.4亿元。食用菌总产 28 万吨,总产值 27 亿元。蔬菜、西甜瓜和食用菌生产占用耕地面积 80 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7%。(丁洪生 曾 勇)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 2014 年,全市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面积 9171.77 万亩,防治 11499.45 万亩次。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1143.5 万亩,小麦病虫草害发生 4715.38 亩次,防治小麦病虫草害 6805.4 亩次 , 占发生面积的 144.32%。秋作物种植面积 1326.3 万亩,秋作物病虫草害发生 3519.89 万亩次,防治面积 3610.85 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 102.58%。共挽回夏粮损失 6.2 亿公斤,秋粮 2.04 亿公斤,棉花 100.47万公斤,油料 1.59 亿公斤,果品 1574.3 万公斤,蔬菜 1.87亿公斤。 (丁洪生 曾 勇)
【植物检疫】 2014 年,全市共完成小麦产地检疫 18.73 万亩,花生 2 万亩,大豆 1 万亩,芝麻 1.8 万亩,蔬菜 0.3 万亩。调运检疫 2710 批次,数量 3774 万公斤。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对小麦全蚀病、甘薯腐烂茎线虫病、梨枯梢病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进行了重点防控。(丁洪生 曾 勇)
【植保服务组织建设】 2014 年,全市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423 个,注册 285 个,从业人员 7559 人,其中持证上岗 1537 人。拥有植保机械 10258 台,其中大中型植保机械1347 台。统防统治面积 341 万亩次,其中全程承包防治面积达 100 万亩次。 (丁洪生 曾 勇)
【新品种试验示范】 2013 年~ 2014 年度安排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 35 个。2014 年,完成河南省玉米品种机收组三组预备试验共计 147 个品种,玉米新品种示范展示 49 个。组织市内外近 60 家企业和有关专家、市县种子管理部门 100余人参加了全市小麦品种观摩活动。组织种子、农技、植保等部门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于 2014 年 5 月和 9 月分别对小麦和玉米、花生等品种表现进行考察。 (丁洪生 曾 勇)
【种子质量监督】 2014 年,共抽检种子样品 276 份(其中玉米 113 个、小麦 154 个、花生 9 个),代表种子数量 407.8万公斤,涉及的经销商多,覆盖面广。5 月 10 日~ 23 日,组织持证种子检验员对全市 19 家企业 8.78 万亩小麦制种田进行了田间检验工作。审核发放经营许可证 6 家种子企业,发放小麦、大豆、花生生产许可证 12 个,涉及品种 30 个。审核 3000 万元以上种子经营许可证 1 份。审核中发现一些企业不重视生产档案的建立,种子流向和使用情况不清,及时进行了监督和查处,督促企业建立档案。 (丁洪生 曾 勇)
【土肥工作】 2014 年,市农业部门积极做好土肥工作。一是测土配方施肥。共采集土样和处理化验 3182 个,填写农户取样调查表 3182 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1313 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 429 万亩,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115 期,培训基层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 51582人次,印发技术宣传资料和施肥建议卡 127.43 万份。二是耕地质量建设方面。全年共印发《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1 万本,处理、化验耕地质量监测点 10 个,推广配方肥 5 万吨。市土肥站组织技术专家编写出版了《河南省驻马店市耕地地力评价》一书,为全市高标准粮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填补了驻马店市耕地质量建设领域的历史空白。三是肥料企业监管。配合河南省土肥监测中心抽查肥料企业 9 个,样品13 个。根据《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对 10 多家企业的质量管理、生产条件、规章制度等 26 项内容进行了考核,办理登记证12 个。 (丁洪生 曾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