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
泌阳县位于驻马店市西部,南接桐柏,北连方城、舞阳,西临唐河、社旗,东交遂平、确山、驿城区。总面积2335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57 万公顷。年末全县总人口90 万人,其中乡村63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77‰,全县辖泌水、羊册、春水、赊湾、官庄、马谷田6 个镇和象河、黄山口、郭集、泰山庙、双庙、高店、盘古、高邑、王店、下碑寺、贾楼、杨家集、付庄、花园、铜山15 个乡。有346 个行政村,6 个居委会。
中共泌阳县委
书 记 谢凤鸣
副 书 记 高万象 张树营
常 委 谢凤鸣 高万象
张树营 孙留平
郑玉江(6 月离)
宋炳顺 张中林
邢继伟(6 月离)
史永生(6 月任)
李志娴(女)
阎 峰(6 月离)
李 勇(6 月任)
刘述森(12 月离)
吕 靖
泌阳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王群生
副 主 任 闫荫楠(女)
岳清玲(女)
张增家 张文欣
毛永翔
泌阳县人民政府
县 长 高万象
副 县 长 孙留平 王建华
王新科 刘业鹏
刘述森(12 月离)
袁 群(9 月离)
庞长和
政协泌阳县第八届委员会
主 席 焦相贤
副 主 席 王广超 刘士祥
何清福
泌阳县人民法院
院 长 孙洛军
泌阳县人民检察院
检 察 长 聂旭光
泌阳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
泌水镇
党委书记 林丽娜(女)
镇 长 苗 峰
花园乡
党委书记 王庆怀
乡 长 刘天坤
赊湾镇
党委书记 吕 涛
镇 长 刘广华(女)
高店乡
党委书记 吕有栓
乡 长 窦 强
马谷田镇
党委书记 李庚建
镇 长 陈 鑫
高邑乡
党委书记 张道通
乡 长 邱士用王店乡
党委书记 周文革
乡 长 付 斌
铜山乡
党委书记 杨林海
乡 长 钟恩湛
下碑寺乡
党委书记 禹建功
乡 长 赵全来
春水镇
党委书记 王 兵
镇 长 关居义
象河乡
党委书记 王 岩
乡 长 陈 磊
黄山口乡
党委书记 安 生
乡 长 李培明
官庄镇
党委书记 徐安军
镇 长 侯 东
羊册镇
党委书记 李元峰
镇 长 赵传奇
郭集乡
党委书记 吴 健
乡 长 张 勇
泰山庙乡
党委书记 吴 飞
乡 长 汪继兴
双庙乡
党委书记 吴方照
乡 长 刘广超
杨家集乡
党委书记 朱 璐
乡 长 李春堂
贾楼乡
党委书记 梁朝阳
乡 长 贾清化
付庄乡
党委书记 王 磊
乡 长 张 辉
盘古乡
党委书记 陈国强
乡 长 孙书贵
368图
2011 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化”协调发展促进民生改善,解放思想,多策并举,破解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强力推进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县城和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全县经济和社会各
项事业呈现出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49216 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6518 万元,增长4% ;第二产业增加值527873 万元,增长19.5% ;第三产业增加值314825 万元, 增长11.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17461 元。
农业 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牧、林、烟、菌等特色农业,全民提高农业效益,继续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3570 万元, 同比增长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7.33 万亩,总产量达到558238 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26 万亩,平均亩产427 公斤,总产5.391 亿公斤,连续8 年获得丰收。油料种植面积58.71 万亩,总产102946吨。种植烟叶4.7 万亩,收购烟叶10.8万担, 占全市的2/3 以上, 总产值9670 万元,实现税收2000 多万元。食用菌生产再上新台阶。依照“以菇为主、多品发展”的思路,把食用菌生产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年完成代料香菇5000 万袋,代料黑木耳500 万吨,椴木黑木耳1000 万椴,发展草腐菌2000 棚,实现产值8.5 亿元。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争取到各类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性项目10个,争取到上级财政资金1377 万元。已建成夏南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2
个,存栏夏南牛23500 头,新建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865 个,创建标准经示范场25 个,其中,国家级标准示范场2 个。新增畜产品加工项目2 个,其中投资2 亿元的河南恒都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年屠宰10 万头肉牛生产线已开工建设。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18 家,年加工产值28 亿元以上。年底牛存栏75.2 万头,生猪存栏68.9 万头,山绵羊存栏79.5 万只,禽存栏665.44 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5 万吨,禽蛋产量9万吨,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1.46 亿元。
林业各项工作成绩显著,进一步巩固林业生态县创建成果。全年完成人工造林5195 公顷,零星植树350 万株,中幼林抚育面积达到3090 公顷,完成通道林植树105 公里,木材采伐量25012 立方米,林果业总产值2.1 亿元。全县18 个山区镇已基本达到生态乡镇建设标准。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机械化水水逐年提高。全年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 座、小流域治理35 平方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 万亩,旱保田15
万亩,解决安全饮水4 万人,改造中低产田1 万亩,建拦河坝5 座,打配套机井110 眼。年末全县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4.76 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6.7 万台,农用运输车1.56 万台,机耕面积138.85 千公顷,机播面积136.995 千公顷,机收面积113.12 千公顷。
工业 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招商引资新上项目126 个,其中工业项目78 个,概算投资39 亿元,其中1000 万元以上项目72 个,5000 万元以上项目18 个,亿元以上项目7 个,分别是下碑寺钾盐矿开发、华润中天祥风力发电、铜山湖置地科技生态园、夏南牛屠宰加工及养殖、鞋业园区、国际商贸城、远源四星级宾馆,已落实资金12.3 亿元。县产业集区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年新增建成区面积1.2 平方公里,完成投资42.6 亿元,建成区总面积7 平方公里,共入驻企业81 家,主营业务收入65 亿元,从业人员1.8万人,税收2.19 亿元。县石材聚居区面积达6 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8 家,产值超10 亿元。年开采加工花岗岩、大理石板材2000 万平方米,占全省产量的60%,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石材开采、加工、销售集散地。
2011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2 亿元,增长21%,全部工业增加值478681 万元,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3463 万元, 增长2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65294.9 万元,增长53.2%,利润总额158550.8 万元,增长55.44%。
固定资产投资 2011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8069 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城镇和非农户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69919 万元,增长23.4% ;房地产开发投资121850 万元,增长44.7% ;农户固定资产投资7.63亿元,增长9.6%。
在城镇和非农户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9102 万元,比上年下降8.4% ;第二产业投资278867万元, 增长46.6% ;第三产业投资161950 万元,增长2.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1850 万元, 比上年增长44.7%, 其中, 住宅投资103047 万元, 增长28.8%。房屋施工面积884348 平方米, 增长73.8%, 其中, 住宅763257 平方米,增长54.0%。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23444 平方米, 增长27.7%, 其中,住宅553462 平方米,增长16.5%。
商业贸易和对外经济 落实上级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家电下乡这项惠民工程,周密组织、强化服务意识,
确保惠农补贴资金落到实处。全年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98334 台,实现销售金额22137 万元,发放惠农补贴资金2370 万元,居9 县第一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31.67 亿元,乡村8.35 亿元。按行业分类:批发业6.49 亿元,同比增长21.2% ;零售业27.48 亿元,同比增长17.1% ;住宿业1.36 亿元,同比增长29.3% ;餐饮业4.69 亿元,同比增长18.6%。全年出口总额219 万美元,增长17.7%。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500 万美元,增长154.2%。
交通运输和旅游 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7.4 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809 公里,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200022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 ;公路旅客周转量41458 万人公里,增长19%。完善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县财政投资200 万元对君二路通往铜山景区的5 公里路进行硬化,崇学山庄正式开业,铜山湖北岸科技轩项目已经启动。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1 处,星级酒店2 个,旅行社3 家。全年共接待游客35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 ;旅游总收入6500 万元,增长18%。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576 万元,增长28%, 其中, 增值税5596 万元, 比上年增长16.9% ;营业税完成8847 万元,比上年增长28% ;企业所得税完成1502 万元,上年增长52.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9 亿元,增长34.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956 万元,教育支出52502 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30918 万元,环境保护支出4219万元, 农林水事务支出31225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44.7%、71.7%、-24.7%、6.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72732 万元,比年初增长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4087 万元,增长19.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12279万元, 增长3.3%, 其中, 短期贷款263292 万元,增长4.4% ;中长期贷款48987 万元,增长40.4%。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4035.9万元, 比上年增长8.5%, 其中, 人寿险保费收入12781.2 万元,财险保费收入1254.7 万元。全年赔款及给付2652.3 万元,比上年增长- 0.9%,其中,人身险赔付1852.6 万元,财产险赔付799.7 万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 抓“巩固、完善、提升、发展”,继续保持教育发展态势。县政府投资1.7 亿元,占地600 亩的县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招生,2011 年高考报名7034 人,进本科3826 人,其中一本线537 人,一高考生邱云祥以658 的高分夺得全市文科状元。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3550 人。普通高中招生6680 人,在校生18098 人,毕业生6836 人。初中学校招生15844 人,在校生45518 人,毕业生15406 人。普通小字招生18149 人,在校生101595人,毕业生15844 人。“两免一补”安排资金1682.2 万元,受助学生1.15 万余人次。
全年科技经费支出105 万元;年末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 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23 人;全年共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 项;申请专利28件,授权专利7 件;签订技术合同15 份,成交金额5300 万元,成功创建了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年末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 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 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0 个。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全年共创作大剧本1 个、相声、小品等作品19 个,有7 件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全年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赛事8 次,获12 项奖励。全年下乡公益演出246 场,放映电影4728 场,保证了每个行政村每月有一场免费电影,149 个农家书屋按标准建成,11 个文化站建设工程全部完工,羊册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先进乡镇。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 个,文化馆1 个,公共图书馆1 个,博物馆1 个。广播电台1 座,电视转播台2 座;电视台1 个;有线电视用户1.4 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0%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2%。
医疗卫生工作成绩喜人, 全县新农合参合农民82.1 万人, 参合率98%,初步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正式投入使用、
医疗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年末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9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 个,妇幼保健院1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防疫站)1 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 个。民营医疗机构2 个。总病床床位2004 张。卫生技术人员1783 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36 人,注册护士426 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234 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技术人员31 人。农村乡(镇)卫生院21 个,床位749 张,卫生技术人员764 人。
全面贯彻《体育法》,大力开展群众体育,不断提高我县竞技水平。投资60 万元对体育场进行了改造,举办中小学田径运动会5 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20 人,全县运动员在驻马店市各类锦标赛上,共获得金牌26 枚,银牌38 枚,铜牌18 枚。
人民生活和社保保障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3 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31 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0.74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5 万人,增长5%。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0785 万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13.3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340 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332.5 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4956 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94 万元,救助10223 人次。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1505 张,收养1435 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 个。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88 元,比上年增长20.2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88 万元, 增长20.03%,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46%,城镇居民为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1.48 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96.72 元,增长14.4%。 (张国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