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安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2011 年,全市公安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后开展“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一村一干一警一员”大走访活动、重大社会矛盾化解攻坚活动、“集中清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活动等。年内,全市公安机关累计走访群众200万余人(次),排查调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8300 余起,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0 万余件。同时,坚持市、县两级公安局长每月两次、党委成员每周轮流接待信访群众制度,化解了一大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加大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破获各类邪教案件30 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6 人,收缴、销毁非法书籍、光盘等各类反动宣传品3863 份。强化反恐怖应急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处置恐怖事件预案,组织开展“捍卫天中—2011”反恐应急拉动综合演练,进一步增强反恐处突能力。(陈兴建 郝哪达 郑 方)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2011 年,全市公安机关全力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有力保障社会稳定。一是始终把侦破命案当作头等大事来抓。2011 年,全市共发生现行命案67 起,全部得以侦破,继2010 年首次实现现行命案破案率100% 之后,2011 年再次实现现行命案破案率100%。还破获往年久侦未破的命案积案82 起,同比增加41.8%,抓获外省命案逃犯50 人,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二是不断提升综合打击效能。除了命案攻坚保持强劲势头之外,全市公安机关继续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4850 人,同比提升8.36%,提升幅度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快侦快破了一大批影响大、危害大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全市公安机关相继侦破了省公安厅督办的西平县2011“1·15”抢劫杀人案件、雪松2011“7·12”系列抢劫杀人案件、新蔡县2011“4·6”杀人焚尸案件以及非法拘禁、抢劫香港籍女子等一大批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在打击“两抢一盗”犯罪斗争中,全市公安机关还相继破获了泌阳2011“1·28”系列砸汽车玻璃盗窃车内物品案件30 起,侦破了以崔双根、陈纪坤为首的特大飞车抢夺黄金项链案件80 起等重特大刑事案件。7 月17 日,新蔡县发生一起全市历史上首起特大抢劫金店案件,该金店两名员工被打伤,价值150 余万元的金银玉器遭多名蒙面歹徒抢劫。市公安局组织专案人员强力攻坚,在河南、安徽两地连续奋战7 个昼夜,胜利侦破此案,涉案的7 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被抢的价值150 余万元的金银玉器全部被追回。12 月10 日,汝南县发生4 名歹徒抢劫金店的恶性案件,市县公安机关全力攻坚,仅用12 小时就将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被抢的价值50 万元的金银珠宝全部追回。四是强力推进追逃“清网行动”。市局先后召开10 余次局长办公会议、党委会议,6 次后进单位推进会和20余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分解细化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全市公安机关先后抓获一大批上网逃犯,带破了一大批重大刑事案件和命案积案。行动期间, 全市共抓获本地上网逃犯1823名,落网率达到88.45%,其中命案逃犯128 名,抓获逃犯和抓获命案逃犯绝对数均位居全省前列。五是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共摧毁涉黑团伙3 个,涉恶团伙11 个,抓获涉
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34 名。8 月11日,市局统一指挥调集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近400 名民警和武警,一举成功摧毁了分别以白某某、杨某某为首的两个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0 余人。六是开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集中侦破行动。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共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473起,其中侦破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件143 起。七是开展毒品问题重点整治专项行动。紧紧围绕豫皖边界毒品问题重点整治等工作,共侦破毒品案件151 起,同比增加45.2% ;强制隔离戒毒203 人,同比增加17%。打击毒品犯罪工作在2011 全省禁毒工作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一。八是严厉打击经济违法犯罪。以“天中经侦优胜杯”竞赛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伪劣商品犯罪“亮剑”行动,先后侦破了吴某某等人涉嫌800 万元假冒注册商标案件、张某某涉嫌300万元假冒注册商标案件、韩某某涉嫌300 万元违法发放贷款案件等一大批经济大案。年内,全市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155 起,挽回经济损失1.1 亿余元。九是扎实开展打击赌博、破坏“三电”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全市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共查处涉赌案件148 起,行政拘留174 人,收缴赌博机2881 台。在打击“三电”专项斗争中,共打掉3 个盗窃、破坏“三电”犯罪团伙,带破案件50 起,追缴通信电缆2000 余公斤、机房专用电瓶192 块。(陈兴建 郝哪达 郑 方)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011 年,全市公安部门认真做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强化街面治安防控网建设。警务机制改革后,市区按照网格化要求科学划分巡逻区域,确保足够的警力24 小时不间断地开展治安巡逻、接处警、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社会治安防控效能进一步提升。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街面巡逻防控工作,市局所有巡逻车辆坚持在辖区社会治安状况最为复杂、案件高发和最易发生交通拥堵的区域实行定点与机动相结合的警务运行模式,方便群众报警求助和随机处置各类警情。二是强化城乡社区和村庄防控网建设。全市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警务室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警务室474 个,其中城市社区警务室88 个,农村警务室386 个。现有城市社区民警232 名,农村警务室民警643 名,在社区和村庄治安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强化城市技防体系建设。投资2300 余万元的城市技防体系正在调试,近期可正式投入使用。9 县城市报警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全市共安装视频监控子系统1066 套,摄像头10627 套,报警子系统262 套,电子巡查系统27 套。四是强化虚拟社会防控网建设。大力加强互联网公开管理工作,随时处理群众网上报警及相关咨询,实现了“网上110”接警。进一步完善更新了全市网吧安全管理软件,强力推行持“二代身份证”实名上网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对网吧业的治安管理。五是强化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建设。全面规范单位内部保卫机构的设置、保卫人员的配备、规章制度的建立、防范机制的运行,从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构建单位内部防控网络,提高防范能力。以信息化为主导建立了行业场所防控网。完成82 家娱乐场所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完成了娱乐场所等级评定,对娱乐场所实行分级管理。4 月~ 6 月份,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废旧金属收购业、旧货业清理整治行动,配合有关部门取缔无照经营站点28 家。把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公安机关大情报系统建设之中,利用大情报信息系统抓获逃犯323 名。六是强化区域警务协作网建设。在完善各类突发案事件预案的基础上,全市共设置治安卡点184 个,其中一级卡点3 个,二级卡点40 个,三级卡点141 个。切实加强省际和市、县结合部公安机关之间,以及相关警种、派出所、卡点(检查站)之间的警务合作,建立日常协作机制和应急联动指挥机制,提高区域治安防控水平。(陈兴建 郝哪达 郑 方)
【公安行政管理和服务】 2011 年,全市公安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加强出入境管理工作。立足窗口服务,先后出台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实现了零违规办证、零投诉、零差错的“三零”目标。年内,全市共受理办证申请39399 人次,较上年受理量增加35.4%。二是强化交通管理工作。以“压事故、保畅通、保安全”为目标,组织开展酒后驾驶专项整治、市区交通秩序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大交通安全隐患和突出违法行为整治力度,确保全市道路和驻马店段高速公路的安全、有序、畅通。年内,全市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四项指数同比分别下降24.74%、22.62%、29.25%、72.59%。三是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护航中原”系列消防安全专项行动、“清剿火患”专项行动等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继续保持火灾事故零伤亡。四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大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站建设,共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237 个。同时,开展出租房屋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清查暂住人口21896 人,新登记暂住人口7100 人。五是加强爆炸危险品管理。深入开展治爆缉枪专项行动,共清查涉枪、涉爆单位500 余家,消除安全隐患300 余处,收缴炸药678公斤、雷管6056 枚、枪支25 支、剧毒化学品28 公斤。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涉枪、涉爆案件在逃人员缉捕会战。六是强化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年内,全市公安机关共开展法制教育3225次,排查整治学校安全隐患826 起,指导督促学校、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1383 套,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落实率达到100%。(陈兴建 郝哪达 郑 方)
【警务机制改革创新】 2011 年,针对全市公安机关警力结构头重脚轻、街面巡逻民警量少质弱,警力部署与社会面控制的需要极不匹配的实际,市公安局在2010 年启动警务机制改革的基础上,2011 年又进行了全面深化和固化。一是将警力最大限度地沉入基层,为平安驻马店建设提供更多的警力保障。市局机关累计选派500 余名民警充实到基层派出所、社区、街面,确保市区各个派出所总警力平均达到100 人以上。改革后,派出所民警总数占市区总警力的比例由改革前的16.3% 提高到改革后的65.2%。通过局所合一、多警合一,将刑警、交警、巡警、治安等多警种的相关职能赋予市区派出所,将派出所建设成为公安机关最有战斗力的作战实体。根据省公安厅每月下发的警务机制改革运行情况督察通报,驻马店市城区居民对社区民警的熟悉率达到96%。二是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到街面上,人民群众见警率和警情处置的有效率明显提升。警务机制改革后,市区固定30 余台接处警警车、近百名民警坚持24 小时全天候屯警街面,不间断地在大街小巷开展巡逻防控、接警处警、服务群众、打击现行。改革后,社区民警由原来的50 余名增加到178 名,确保每个警务室至少有1 ~ 2 名民警深入社区服务群众。负责日常交通管理和治安巡逻防控的路面执勤民警与改革前相比增加156%。同时,指挥层级也由过去的三级指挥变为两级指挥,实现了市局与街面警力之间点对点指挥,初步建立起扁平化指挥体系,快速反应能力大幅提升。2011 年,街面巡逻民警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提升90%。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8类主要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7%,其中飞车抢夺案件同比下降25.3%。三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公安民警打击犯罪的潜能,提升了城区公安机关综合打击犯罪的水平。年内,市区各派出所共依法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1144 人,同比提高57.4% ;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892 人,同比提高34.3%。通过深化改革,市城区警务运行效能实现了最大化的目标,在省公安厅每月一次的督察考评中,驻市警务机制改革运行效能动态地保持全省第一。
(陈兴建 郝哪达 郑 方)
【执法规范化建设】 2011 年,全市公安部门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以强化执法过错认定和执法责任倒查规范民警执法办案。市局先后制定了《办理刑事案件的规范要求》《办理治安案件的规范要求》等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严格了涉案人员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审批程序,规范了民警执法办案的操作程序、标准以及自由裁量权,执法过错和执法不规范案事件逐步减少。市局坚持群众投诉案件逐案核查倒查机制,先后对180 起群众投诉案件进行了责任倒查,从中认定执法过错案件103 起,认定执法不规范案件73 起。对存在执法过错和执法不规范的案件,均在全市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领导予以严肃处理,有效规范了民警日常执法办案的行为,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二是以建立体外执法监督机制强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在警务机制改革创新中,坚持实行执法监督派驻制。市公安局向市区每个派出所派驻一个直接由市局管理的6 人组成的纪检法制警务督察队。这支队伍除了履行对所在派出所执法执纪的全程监督职责之外,还负责一个县公安机关的体外执法执纪监督工作,初步实现了对基层一线执法工作的实时、动态化监督。三是强化警务督察和违规违纪案件查处机制,始终坚持从严治警不动摇。市公安局围绕打防刑事犯罪和各项管理工作,先后组织开展110 多次现场督察,发现各类问题280 多个。5 月份,市局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辖区各类案件多发、群众意见大、综合打击效能低的17 个县局管辖的派出所所长,按照干部管理程序予以免职处理。为强力打压市区入室盗窃犯罪,有效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从10 月份开始,市公安局对发生在市区的每起入室盗窃案件均进行责任倒查,重点督察社区民警对本辖区的重点人员、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员情况是否掌握,是否经常对辖区居民进行安全防范提示,民警和辖区群众、特别是被盗居民的双向熟知率如何,以及是否切实履行职责等,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民警履职尽责。(陈兴建 郝哪达 郑 方)
【全面推行公安工作绩效考评】 2011年,继续在全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行与民警职务升降挂钩的日常工作绩效考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局党委成员、市局局直单位、县公安局、市区派出所和市局派驻纪检法制警务督察队等五个序列的日常工作绩效考评办法,继续坚持月考评、月排名、月通报制度。坚持把考评结果作为公安机关各级领导、每位民警立功受奖、提拔重用、职位调整的重要依据。全市公安机关已初步形成了良性工作运行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公安民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年内,全市公安机关先后有1263 名公安民警立功受奖,两个单位先后荣立集体二、三等功。有4 名民警因公光荣牺牲,13 名民警因公光荣负伤。(陈兴建 郝哪达 郑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