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政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 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落实《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经济发展十项重点工作四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为抓手,着力深化财政改革,支持经济发展,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8 亿元,增长2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1 亿元,增长29.2%,收入规模居全省第13 位,增幅居第6 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5.1 亿元,同比增长26.5%,税收收入规模居全省第11 位,增幅居第9 位,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4%,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2.6 亿元,同比增长23.4%,各项法定支出、重点支出、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吴荣立)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十项重点工作】 2011 年,财政部门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市经济发展十项重点工作,积极谋划,建言献策。一是主动融入。2011 年,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十项重点工作,立足大局、超前谋划、深入调研,及时提出针对性、前瞻性、储备性的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发挥财政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二是及时跟进。《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十项重点工作《实施意见》出台后,市财政局立即行动,认真学习研究,各相关科室(单位)在分管领导带领下,积极与省厅对接、与相关部门联系,主动了解新政策、新思路,早介入、早谋划,分别制定了《驻马店市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和《驻马店市财政局关于落实全市经济发展十项重点工作、四项保障机制的意见》,为争取上级资金和提供财力保障打下基础。三是狠抓落实。为抓好工作落实,市局对《指导意见》和十项重点工作涉及财政部门的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每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协调解决执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局党组定期听取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吴荣立)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11 年,财政部门围绕扩大消费需求支持扩内需,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十项重点工作支持全市经济发展。一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累计兑付家电下乡等各项补贴资金8.5亿元,扩大了农村消费市场。落实国家成品油价格补贴资金1.2 亿元,惠及林业、农业、运管、海事等四大行业。继续深入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提高县区公务员津贴补贴,提高住房公积金和公用经费标准,有效扩大了消费需求。二是大力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建立资本金稳定增长的财政支持机制,壮大集聚区投融资公司融资规模。市财政投入资金1.4 亿元,支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争取2010 年、2011 年奖励和预拨“三税”增量返还资金4312 万元,用于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提高了产业集聚区自我积累和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大力支持项目建设。2011 年全市共争取各类投资项目747 个,争取中央、省新增投资23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8 亿元,确保一大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四是积极服务企业发展。争取上级扶持企业资金1.4 亿元,市财政整合安排15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我发展和科技创新。定期召开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座谈会,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服务。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五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投入资金2.9亿元,支持重点流域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支持了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吴荣立)
【服务“三农”】 2011 年,财政部门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全市“三农”支出73.4 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4.5%。一是全力支持粮食生产。针对年初特大旱情,及时下拨抗旱浇麦资金1.2 亿元,购置农机、建设应急灌溉工程,为夺取抗旱浇麦胜利提供了保障。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16.2 亿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争取资金4.9 亿元支持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争取资金4.3 亿元,用于产粮大县奖励、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和安全高效农业发展。二是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市财政筹措资金1.1 亿元支持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和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实施。安排700 万元,支持畜牧业发展和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所有县区均已开展小麦保险和玉米保险。三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争取农村公路项目145 个,争取上级资金1.9 亿元,新建农村公路415 公里、桥梁2441 延米。筹措资金3.3 亿元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和开展搬迁扶贫工作。组织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682 个,拨付资金1 亿元,惠及1600 个行政村、423 万村民。圆满完成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吴荣立)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2011 年,财政部门坚持着力民生民心,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支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合计153.5 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2%,其中:落实十项民生工程资金61.7 亿元,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一、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2 亿元,同比增长27.4%。投入资金9567 万元,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增长;投入资金1462 万元,加大对农民工和残疾人技术培训;发放担保贷款4.5 亿元,扶持3.3 万人自主创业。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对高校学生和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进一步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累计发放养老金2.5 亿元,受益群众37.2 万人。将城市和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60 元和72 元,为48.8 万名城乡低保对象累计发放生活补助金5.8 亿元。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240 元和1320 元,为全市4.73 万名五保供养对象累计发放供养资金8307 万元。筹集资金1346 万元,全面落实提高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助及医疗、养老、个案帮扶等待遇政策。筹集资金4019 万元,落实0 ~ 6岁残疾儿童抢救康复项目,积极开展孤儿救助。
二、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市财政教育支出48.9 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用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10 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4.3 亿元,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化解高校债务及重点实验实践中心建设1.5 亿元,支持学前教育6497 万元,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9000 万元,实施职教攻坚计划2.3 亿元。
三、支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5.6 亿元,同比增长34.7%。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不低于200 元,参保率分别达到96.5% 和90%,累计补偿医药费12.9 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5 元。支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卫生项目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和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实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全市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 亿元,增长56.25%。筹措资金1302 万元,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和正常运转。筹措资金2876 万元,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舞台艺术送农民、农家书屋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丰富了广大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五、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市财政住房保障支出8.8 亿元,增长69.2%,建设总规模46.9 万平方米。
六、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全市财政公共安全支出10.4 亿元, 增长13.04%。下达司法保障体制改革补助专款2.6 亿元,强化了基层政法单位能
力建设。支持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吴荣立)
【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2011 年,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着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会同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四个坚决”的要求,坚持依法治税,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加快支出进度,健全预算执行责任制和督导通报制度,将预算执行主要环节的有关指标进行量化,建立工作台账,责任明确到人,提高支出均衡性。二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和透明度,年初预算到位率进一步提高。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市县全面完成会计集中核算转轨任务。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全市共撤销各类财政专户97个。积极推进市本级公务卡制度改革,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认真组织做好地方教育费附加开征工作,全年地方教育费附加收入3759 万元,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强化资产管理,完善制度规定,全年资产购置审减金额682.7 万元,处理资产收益1079 万元。开展“政府采购效益年”活动,强化制度和标准化建设,全市完成政府采购46 亿元,节约资金10 亿元,政府采购规模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2%,在全省居领先地位。全市评审政府投资项目2110 个,送审投资额74.2 亿元,审减9.9 亿元,审减率13.4%,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启动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广域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推进惠民补贴“一卡通”项目建设,强化平台应用,提升了财政管理技术支撑水平。加强乡镇财政建设,11 个县(区)的186 个财政所已经全部完成上划任务,理顺了管理体制。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
出台了财政“大监督”格局实施意见、内部监督检查“六项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财政“大监督”工作局面已初步形成。配合省厅完成了抗旱浇麦、产业集聚区税收基数核定等12 个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财政专户检查、专项资金检查和财政内部监督检查。牵头参与“小金库”专项治理,组织召开了全市“小金库”治理总结表彰大会,3 年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协调编制部门,推进县区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升格。 (吴荣立)
【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2011 年,市财政局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财经论坛、经济形势研讨会和科(局)长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干部培训教育,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认真做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三是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强化岗位职责。金融贸易科和农业科在2011 年市直88 个政府部门重点科室政风行风评议中,分别获得第四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 (吴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