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邵奉公】汉族,1968年 2月生,中共党员,农学博士。驻马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现任中国新蔡县委书记)。邵奉公同志在任正阳县委副书记时,深入研究、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创新花生产业扶贫模式,牵头成功创建我省第一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阳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使花生产业成为带动正阳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导产业,该做法入选全国产业扶贫优秀案例。2017年 8月邵奉公被市委提拔为新组建的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上任以后,针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不均衡的情况,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理出了“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将全市 13个县区,按照贫困县、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区和任务较轻的非贫困县区 3种类型,实施分类调研,开展“一对一”指导,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有力推动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几年来,他坚持一线作战,带领干部职工加班加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带出了一支能打胜仗、善打硬仗的扶贫队伍,驻马店市共有 19人获得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奖,涌现了张全收、原玉荣、张银良、王林昶等一批脱贫攻坚先进模范;全市减贫任务高质量完成,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针对脱贫攻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邵奉公同志带领全市扶贫系统干部立足本地实际,大胆创新。针对因病、因残致贫群体的脱贫,在上蔡县、平舆县探索创新了“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和“互联网 +分级诊疗 +签约医生服务”健康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特殊群体的脱贫难题,这两种模式分别荣获 2018年度、2019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入选全球减贫案例,为减贫事业提供了驻马店经验,该市成为全国唯一获得两项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的地级市。邵奉公担任扶贫办主任以来,驻马店市脱贫攻坚工作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分别获得两次第一、一次第二、一次第三的好成绩。市扶贫办各项工作也在全市政府部门目标考核中位居前列,先后两次被市政府嘉奖,2019年,驻马店市扶贫办荣立集体二等功,2020年 12月,本人荣立“个人三等功”。

【张全收】汉族,1969年 8月生,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被省委授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授予“全国助人为乐模范”荣誉称号;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荣誉称号。张全收在实践中创造形成了一个“包吃、包住、包培训,包年薪、包月薪,整建制派遣和全程管理,工资寄回和举手表决管理人员,待工期间照发工资,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实行全包”的劳务派遣模式,200多万人次农民工由此找到就业岗位,带回劳务收入 150多亿元,十多万农民工家庭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面对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深度贫困村,张全收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带领乡亲们发展高效农业,让走不出去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为能够走出去的 700多名富余劳动力全部安置了就业岗位;经过十几年的奋力拼搏,将拐子杨建设成为年人均收入2万元的小康村、国家级文明村。张全收20年来他先后捐款 3000多万元,建敬老院、学校,修桥、铺路,资助了上千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救助深陷贫穷困境的普通群众数百人。

【原玉荣】汉族,1967年 12月生,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人,中共党员,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桥回族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先后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贫人物”荣誉称号;被河南省委组织部授予“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荣誉称号;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 9月,原玉荣被选派到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担任第一书记,5年多来她扎根基层一线,把村事当家事,把群众当亲人,在勇于担当作为、为民服务中赢得群众口碑,使一个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原玉荣使狮子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起了占地 3200平方的 3栋标准化厂房,引进企业入驻,提供了 280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 87人实现增收;新建光伏发电站,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利用光伏收入安排公益岗 73人;5年来先后为村里修了 21条水泥路。省委书记王国生对原玉荣给予高度评价:“新蔡县狮子口村第一书记原玉荣,与群众零距离打交道,被群众称为‘狗不咬书记’,我们就需要千千万万这样走遍千家万户求真、沾满两鞋黄泥求实的普通干部。”其事迹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报道,成为河南省第一书记的榜样。

【代红艳】汉族,1974年 6月生,河南省西平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西平县海蓝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驻马店市第四届人大代表。2015年 3月,代红艳在西平县五沟营镇王阁村成立了西平县海蓝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集蛋鸡饲养销售、蔬菜种植销售、有机肥生产、大田托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她依托公司资源优势,采取贫困户流转土地、贫困户就近就业、带动周边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村集体经济入股等方式,打造龙头企业 +村集体经济 +贫困户利益联结体,搭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平台。代红艳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传统的“输血式”脱贫向自力更生的“造血式”脱贫转变。在五沟营镇流转 3000多亩土地用于供港蔬菜种植,流转五沟营镇 21户贫困户土地68.196亩,累计支付贫困户土地资金 409176元。实施大田托管项目托管全县 10个乡镇 3万多亩土地,托管 244户贫困户土地 1217.45亩,带动贫困户年增收 1000元以上。通过金融扶贫方式带动五沟营镇,嫘祖镇等 17个行政村39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 2000元。通过到户增收入股分红方式带动五沟营镇,师灵镇等 25个行政村 708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 600元。通过村集体经济项目扶贫,带动嫘祖镇、五沟营镇等 8个乡镇 52个行政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190.7万元。累计支出分红资金 545.7万元。代红艳始终以奉献社会、坚持慈善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为五沟营镇王阁村委缴纳路灯电费 10000多元;结对帮扶盆尧镇 10户贫困户为他们解决生活难题;出资 3400多元帮助贫困户修葺房屋,改善居住条件;资助贫困学生接受稳定教育;举办文艺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新冠疫情期间看望慰问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并捐款捐物。公司先后获得“河南省扶贫龙头企业”“驻马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企业”“2019年度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优秀企业”“2019年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度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先进企业”“西平县返乡创业扶贫基地”等荣誉。代红艳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获得了河南省 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 -成长组二等奖、“新希望杯”第二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成长组优秀奖;“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出彩河南人’2020年乡村振兴人物候选人”等荣誉。

【刘世杰】汉族,1976年 5月生,驻马店市遂平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遂平县和兴镇党委书记,县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省环境治理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兴镇面积 140平方千米,辖 24个行政村(贫困村 6个),7.6万人,贫困人口 1226户 3542人,是遂平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乡镇。刘世杰自 2017年调任和兴镇党委书记以来,牵头制定了班子成员包村联片、责任组长包村联组、班子成员分片督导制度。带头分包督导 8个行政村(其中 2个为贫困村)。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的后楼村是刘世杰分包的一个贫困村,通过努力,该村改建了村室、修建了文化广场、铺设了水泥路,在 2018年底顺利出列并获得“脱贫攻坚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美丽乡村红旗村”称号,她带头帮扶 8户贫困户,贫困户刘守春在她的帮扶下于 2018年高质量脱贫并被县委表彰为首批脱贫标兵。她积极探索“龙头企业 +合作社 +家庭农场 +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将和兴镇打造为豫南蔬菜名镇。同时不断发展药材、花木、优质粮等高效农业,带动贫困户年增收近万元。她积极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主导开展政府牵头、全民参与的“四美乡村”建设,打造了省级“四美乡村”千万工程示范村 2个,市级“四美乡村”示范村 22个,实现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她的带领下,和兴镇先后获得全国无邪教乡镇、河南省禁毒示范镇、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健康乡镇”、省级“卫生乡镇”。

【王铁珍】汉族,1965年 8月生,驻马店市平舆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正高级职称,现任驻马店市平舆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国务院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誉称号;被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脱贫攻坚创新奖”荣誉称号。平舆县是人口大县,现有人口 101万。2016年年底贫困人口还有 33686人,其中 50%以上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为此,王铁珍探索建立“互联网 +健康扶贫”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探索出了一条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的新路子。“互联网 +健康扶贫”案例入选了首届“全球减贫案例”。2016年 10月,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10天内完成了以平舆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建立“平舆县互联网 +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实现以 4家县级医院和 19家乡镇卫生院为支点、224个村级卫生室为网底的全县“互联网 +健康扶贫”三级诊疗平台运行畅通。又建立了会诊、心电、影像等中心,实现远程会诊“到医师桌上”的目标,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家服务。他大力倡导推进县域内医疗和健康管理“一卡通”、组织开发了巡诊手机 APP软件,为每位贫困患者发放健康扶贫电子卡。并利用“互联网+健康扶贫”平台技术支持乡镇卫生院管理,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平舆县“互联网 +健康扶贫”模式,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18年 5月,平舆县人民医院作为国务院扶贫办、中残联、民政部在驻马店市召开全国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现场推进会分会场,其健康扶贫工作模式获得与会人员高度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