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中国共产党驻马店市委员会 驻马店市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方略,聚力解困、增收、改善环境“三大主攻方向”,突出政策落实、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就业增收、兜底保障“五个重点”,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纪律作风“三个保证”,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近几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一直位于先进位次。市级成立 14个重大专项工作指挥部,由市级领导担任指挥长,构筑尽锐出战的攻坚格局。坚持示范引领,市委书记带头分包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遍访 24个任务重的乡镇,带动各级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实施分类指导,开展分类调研,市委书记、市长亲赴县区交办问题,传导责任压力。夯实各级责任,落实市县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乡镇和村基层责任、行业部门责任、帮扶单位责任、督查巡查责任“五大责任”,成立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 2727个,选派第一书记 2328人,构建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坚持标准导向,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现行脱贫标准,防止偏离标准、脱贫不精准。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考核检查、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清零”行动,做到“解决问题、解开心结、解疑释惑”。坚持精准方略,加强动态精准管理,及时将新致贫的贫困户纳入扶持对象,及时调整校正扶贫措施,确保精准退出、稳定脱贫。狠抓政策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及时高质量落实到位,全市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56.87万人次,发放补助资金 3.12亿元;大病救治病种由 9种逐步扩大到 30种,贫困人口大病患者救助率 100%;对 4.67万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新建及改造集中供水工程 1255处。狠抓产业发展,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6557个,带动 16.6万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 1800元以上。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业发展、农村生活、家庭居住、社会文明“四大环境”,实施交通扶贫、安全饮水、电网升级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四大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创新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和“互联网 +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分获 2018、2019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是全国唯一获得两项该荣誉的地级市,共同入选全球减贫案例;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写入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全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向各国展示。创新花生支柱产业扶贫模式,连续三年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示范案例;“孝善文化 +”助推脱贫攻坚经验、“金雀爱心购”电商扶贫模式,入选 2018年全国优秀扶贫案例;“五抓五促”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入选 2020年全国人社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成果。全国重残托养现场会和全省重残托养、健康扶贫、网络信息扶贫、交通运输扶贫、扶贫重点县脱贫工作推进会、拟退出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等在我市召开。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 18次报道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残疾人脱贫工作经验。
驻马店市残联 驻马店市残联全面落实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指示精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以改善贫困残疾人生存生活状况为主线,多措并举,9.03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圆满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2020年 12月 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奋进力量”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理事长张银良作为典型代表之一接受采访,并重点介绍了驻马店残疾人脱贫攻坚模式。驻马店市残联组织县、乡、村三级残联进行系统培训,印制发放 10万份《驻马店市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情况登记表》,对全市贫困残疾人逐人逐户进行精准识别。7.34万名困难残疾人和 10.76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了应保尽保,残疾人参加城乡医疗保险、新农合近 47万,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近 38万人。全市建成107个托养中心,循环入住 8000余人,现入住重度残疾人2097,同时,为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提供稳定增收护工岗位2000多个,每人月收入 2000元,真正实现了“托养一人、解脱一家、脱贫一户、温暖一方”。2019年 11月,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作为中国脱贫攻坚进程中社会保障兜底典型经验向各国政要及参会客商展示。探索完善“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模式,累计为 8324名 0~ 6岁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有 2000多名通过康复进入学前教育和普通学校。全市进入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少年 1100余名,随班就读 3500余名,送教上门 1000余名,累计对 1400多名困难残疾大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大学生进行了资助。累计实名制免费培训残疾人 5.1万人,实现就业创业 3万多人。通过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累计安置辐射带动残疾人 5000余人。为 1万多户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存量已全部清零。在所有乡镇都建立康复室,80%以上的村委(社区)中建立了康复站,配备了康复器材 1万余件,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12万余人次。为 6万多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为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发放助听器等 3万多件,免费装配假肢 12400例。累计投入资金 4000多万元,为 25334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正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正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南部,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28615户 80542人,系大别山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中,正阳县以建设国家现代产业园为抓手,依托当地传统的花生种植资源,倾力打造全域化、全覆盖、全产业链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既有效带动了全县 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精准稳定脱贫,也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正阳被授予国务院大督查表彰激励县、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县一品”全国农产品扶贫品牌示范县、“一县一业”全国农产品加工发展典型等荣誉称号;花生全产业链扶贫模式作为全国产业扶贫优秀案例,连续三年在全国扶贫日产业扶贫论坛(北京)上介绍经验。每年投资 6000多万元,对全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优良花生种子,在政策上实行全覆盖,提高贫困群众种植花生的质量和效益。正阳君乐宝乳业、鲁花浓香花生油、正花食品产业园等 32家花生加工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依托金融扶贫政策,从花生的种植、加工、流通环节,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签订带贫协议,发放扶贫贷款 3.3亿元,覆盖贫困户 7380户。培训贫困户,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使全县电商经营主体达到 8500多家。成立花生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协会,对外出务工和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土地托管扶贫模式,从花生种植到销售等各环节实施全程托管,起到“你外出挣钱打工,我帮你在家种田”的效果。全县托管(流转)土地 69万亩,带动 5890户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新友院士团队合作,成立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推广种植高油酸等优良花生品种,使最新科研成果在正阳快速转化为生产力。贫困户种植高油酸花生每亩奖励 500元,种植其他优质花生每亩奖励 300元,让贫困户在科技的引领下增产增收。正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发展花生产业,壮大了花生扶贫产业,攻克了平原农业大县长期“输血式”扶贫难以“造血式”脱贫的难题,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精准脱贫,同时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河南省排序由 2016年第 89位提升到 2019年第 48位,上升 41位,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泌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泌阳县是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 102个、贫困对象 29923户 76601人,综合贫困发生率9.5%。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泌阳县扶贫办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全力推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落地。创新成立 350个村级核查组,全程参与精准识别和问题整改,对识别精准度和规范化终身负责。坚持对户对标、对户对项、对户对网三项比对制度,在筑牢返贫防线同时,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这一做法在河南省脱贫攻坚动态信息上刊发推广。针对脱贫攻坚之初存在的责任不精准、工作不到位、统筹不科学、作风不务实等问题,创新构建“131”责任体系,即:列出一张清单定责,编制责任清单,明确 11类人员 108条责任,细化扶贫政策 60条和行业部门履责 79条,实现攻坚责任全覆盖。拓宽“三条途径”履责,通过教明白政策、树各类典型、建实践平台,让扶贫干部学透上级精神,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创新“一个办法”督责,实行交办式督导,通过精准式交办、台账式管理、连带式扣分、逆向式计分、销号式整改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人情督查问题,推动脱贫攻坚责任压实、力量聚焦。“131”责任体系得到国务院脱贫攻坚考核组充分肯定,入选全省扶贫干部培训班教材。针对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难问题,依托夏南牛、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出台产业到户奖补政策,做到产业到户到人、增收到户到人、风险防控到户到人,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脱贫对象两种以上产业全覆盖,人均增收近 4000元。“三个到户到人”做法入选全省扶贫干部培训班教材,产业扶贫工作在全省作了典型发言,全省产业扶贫观摩中泌阳县获得小组第一名。针对贫困群众生活难问题,在全省率先制定《关于加大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扶持力度的实施意见》,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政策保障体系。其中,在医疗保障上,探索实行贫困对象“两免两保”和重症慢性病患者 1000元门诊就医补助制度,得到省社保局的充分肯定,在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信息上刊发。在扶贫助残上,建立由县财政全额供给经费的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对二级以上智力、肢体残疾人从衣、食、住、医等方面全面保障。在住房保障上,按照“对象不出资、鉴定全覆盖、住房全保障”的原则,将现有危房和无房贫困户全部纳入改造计划。在易地搬迁上,做到产业布局支撑、就业帮扶拉动、资金统筹整合“三向发力”,推动搬迁群众稳定脱贫。该做法被国家发改委通过《“十三五”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指导》向全国推广学习。针对扶贫项目监管难问题,创新发挥行业部门日常监管、政府督查专门监管、巡察利剑执纪监管、第三方监管四条线作用,确保资金投入精准、项目程序规范。“四线监管”工作法在河南省脱贫攻坚动态信息上刊发推广,全省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及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现场培训会在泌阳县召开。通过近五年的持续攻坚,泌阳县于 2019年 5月被省政府宣布脱贫摘帽,累计实现 102个贫困村出列,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全县建档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667元,是 2014年的 5.3倍,贫困户满意度达到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