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先进人物
【刘玉喜】(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 男,汉族,61 岁,中共党员,新蔡县砖店镇周寺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喜任职 35 年,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务实重效,默默无闻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带领周寺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穷乱村”“三靠村”,一跃成为一个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全国文明村镇”,在全县率先把全村 21 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中心社区,现已建成新农村,村道、街道、巷道全部硬化、绿化美化。投资200 万元兴建村文化服务中心,内设图书馆、电教室、电脑等设备。投资 700 万元在全县率先建成一座 6 层 89 套的高标准爱心家园。已安置 89 户 150 人居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35 户 50 人。
【李佩阳】 (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 女,汉族,37 岁,中共党员,省委宣传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处副处长、驻上蔡县邵店镇高李村第一书记。李佩阳累计协调 1000 余万元用于村文化广场、奥斯卡影院、蔬菜大棚等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建大棚吸纳 30 余户务工,建影院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举办各类扶贫扶志扶智活动深入人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和斗志,选树典型带动贫困户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5% 下降到 0.8%,被群众亲切称为“高李闺女”。
【杨耀强】 (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 男,汉族,38 岁,中共党员,省纪委监委第十四审查调查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驻上蔡县黄埠镇小王营村第一书记。杨耀强积极推动建设食用菌大棚 47 个,采用贫困户承包和合作社代管模式,使户均年收益 3000 元~ 5000 元 ;流转 410 余亩土地种植构树,使全镇 200余户贫困群众年收益 1000 元。驻村以来,通过强健基层党组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和集体经济、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使小王营村从一个落后的软弱涣散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六面红旗村”。
【王书祺】 (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 男,汉族,49 岁,中共党员,省财政厅基层财政管理处副处长、驻新蔡县砖店镇大宋庄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王书祺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大宋庄生活服务中心,解决 6 位村民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 5 万元收入 ;筹措资金 200 万元建设村电商服务站,项目实施后能为村民提供 10 余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近 20 万元的收入 ;争取财政资金 400 万元,建设大宋庄村医养结合爱心家园 ;争取财政资金 420 万元,用于 8 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提升。村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 13.65% 降至0.68%。
【禹宗圻】 (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 女,汉族,51 岁,中共党员,泌阳县丰盈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禹宗圻创业有成不忘回报家乡,大力构建产业扶贫平台,建成 27 家“巧媳妇工程”加工点和 3 个中心工厂,带动 1500 多名“巧媳妇”和 360 名贫困人员就业,人均年收入 2 万多元。长期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1800 余万元,免费对 3000 多名贫困户和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安置转移 410 余名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
【王铁珍】 (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 男,汉族,54 岁,中共党员,平舆县人民医院院长。王铁珍迎难而上,创新实施“互联网 + 健康扶贫”平舆模式,建立全县“平舆县互联网 + 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服务中心”三级诊疗平台,医院已通过平台会诊 1.15 万例,占全县会诊总数的 88%。在他领导下,医院 259 名医师同 27576 名贫困户开展了家庭医师签约,每半年对所签约贫困患者开展一次巡诊工作。有效破解了健康扶贫难题,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绩。
【李 敏】(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 女,汉族,37 岁,中共党员,河南来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敏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订单农业,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问题,实施“农村电商+订单农业产业扶贫”,带动 86 家合作社开展订单农业种植和农产品电商销售。通过人工智能病虫害远程诊疗和精细化种植技术服务 26 万亩的花生、萝卜、包菜、辣椒、冬瓜、红薯等特色农产品订单种植基地,为 3000 多户家庭提供一年四季每人每小时 5 元的务工机会,带动合作社精准帮扶 2000 余户贫困户,开展培训 15000 余人次。
【祁兴磊】 (2019 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男,汉族,1961 年 7 月生,1982 年 7 月豫南农专牧医系毕业,同年 8 月参加工作,1988 年 5 月入党,高级畜牧师职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专家。现任泌阳县畜牧局副局长 ;兼任中国肉牛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理事、中国西门塔耳牛育种委员会理事、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 ;市政协委员、市第一届党代会代表。1994 年被驻马店地区行署授予“驻马店地区劳动模范”称号 ;1999、2005 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 ;2007 年 11 月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通报表彰,并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2008 年 5 月被评河南省第七批优秀专家 ;2009 年 4 月被评为感动天中十大新闻人物 ;2009 年 4 月被授于河南省劳动模范,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9 年 8 月,获“2019 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祁兴磊成功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个肉牛新品种——夏南牛。2007 年 6 月 25 日国家农业部发布 878号公告,宣布夏南牛在河南省泌阳县诞生,品种证书为(农02)新品种证字第 3 号。2007 年 5 月 15 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他被业界专家和有关领导誉为“夏南牛之父”。

【李贺军】 (2019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7 年 12 月出生,河南确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进材料及成形技术“111”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致力于碳 / 碳复合材料研究。在新型致密化工艺研究方面开发出多种成形新工艺 ;在国内外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碳 / 碳复合材料涂层制备的专家系统,可以预测各种影响因素对涂层厚度及均匀性的影响 ;在国内首次提出对 CVI 成形工艺进行计算机模拟和仿真 ;发现了界面感应相,首次提出了两种沉积机理 ;借助动态原位观察等手段研究了该材料的断裂机理,制备出最高强度达320MPα 的三向碳 / 碳复合材料,用国产碳纤维制备的二向材料最高性能达 302MPα,在抗氧化涂层工艺及抗氧化机理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研究工作为我国发展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碳 / 碳复合材料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先后主持或参与 162 项科研项目,其中国防跨行业预研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科研总经费 77 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2 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161项,其中一等奖 212 项。指导博士生 112 名,硕士生 28 名,其中 24 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发表论文 1400 余篇,SCI 收录 880 篇,EI 收录 622 篇,被他人引用 3500 余篇次,1996 年被授予航空工业总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被评为西北工业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5 项,二、三等奖 7 项。曾先后获陕西省“三五人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三秦”学者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的“长寿命耐高温氧化 / 烧蚀涂层防护机理与应用基础”获 2016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 年 6 月 14 日,被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评为“最美科技工作者”。2019 年 6 月 27 日,李贺军在本届 APAM 会议上当选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2019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 年 5 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