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 植 业
【小麦生产】 2019 年,全市小麦收获面积 1024.8 万亩,总产量 529 万吨,亩产量 516.2 千克 ;分别较上年小麦收获面积增加 4.4 万亩、增长 0.4%,小麦总产量增加 51.86 万吨、增长 10.9%,小麦亩产量增加 45.9 千克、增长 9.8% 以上。小麦产量三因素呈现“三增”态势 :平均亩穗数 43.14 万穗,较上年亩穗数 42.48 万穗,增加 0.66 万穗 ;穗粒数 33.55 粒,较 2018 年穗粒数 32.85粒,增加 0.7 粒 ;千粒重 41.96 克,较 2018 年千粒重 39.65 克,增加 2.31 克。
气象因素影响 :2018 年—2019 年度小麦生长发育期和收获期间,不同时段气象条件对小麦生产影响有利有弊,没有出现影响大的极端异常天气,总体评价气象因素为中等趋好年份。10 月份天气晴朗,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光照充足且多风,土壤失墒加快,对小麦播种出苗带来不利影响。11月份上中旬降水充沛,有效补充土壤墒情,对促进小麦出苗生长起到积极作用 ;下旬天气晴朗、气温偏高,墒情适宜,光照条件好,利于小麦正常生长,地上地下生长发育比较协调。12 月至翌年 1 月份 :雨雪天气增多,土壤墒情较好,整体利于小麦越冬期生长和安全越冬。2 月—3 月份 :2 月份气温回暖缓慢,麦苗返青期延长 ;3 月份气温稳定回升较常年偏高,加之光照充足、墒情适中,为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期生长提供有利条件。4 月份气温较常年偏高,小麦生育进程加快,小麦抽穗扬花期较常年提早 ;土壤墒情适宜、光照适中,有利于开花授粉、结实。5 月份气温平稳适宜,整体利于小麦籽粒灌浆,籽粒灌浆时间长,对粒重增加起到重要作用 ;小麦成熟收获天气晴好,有利于小麦适时收获,丰产丰收。
主要技术措施 :2018 年—2019 年度,全市小麦生产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主要落实以下关键技术措施。一是选用优化品种布局。引导群众科学种植,形成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的品种布局。其中,在西平、遂平、上蔡、汝南等县砂姜黑土区域,推广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西农 979、郑麦 7698、郑麦 101、百农 207、西农 9718、怀川916、郑麦 9023、郑麦 366、新麦 26 等品种,推动小麦生产由普通粮向优质粮转变。二是提高整地质量。利用土壤有效墒情及时进行整地,采取“+ 旋耕 + 耙耱镇压”整地方式,达到土碎地平,整地质量普遍较高。三是推广配方施肥。加大宣传引导,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广氮磷钾为 22-10-10、25-10-10 等小麦专用配方肥,或氮磷钾为 15-15-15、16-16-16 通用肥加尿素配方 ;落实“氮肥后移”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四是提升播种质量。小麦从10 月 10 日陆续播种,到 10 月底全部结束,基本实现大面积适期足墒播种;推广等行距匀播、宽窄行播种、宽幅播种、防缠绕机械沟播等优化播种模式。五是加强麦田管理。落实冬前麦田管理技术措施,培育冬前壮苗 ;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推广小麦拔节期追肥技术,落实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等麦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小麦稳健生长发育 ;做好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技术应用,增强小麦植株叶片功能、根系活力和抗逆性能,促进小麦籽粒充分灌浆,达到粒大、粒饱、粒重高,小麦产量高、品质优。(胡国安 王艳芳)

【玉米生产】 2019 年,驻马店市玉米生产情况与上年同比,呈现“两减一平”,即面积减少、总产量减少、单产基本持平。全市收获玉米面积 422.96 万亩,比前 3 年平均种植面积 528. 万亩缩小 105.9 万亩,缩小 20% ;比上年种植面积463.9 万亩缩小 40.94 万亩,缩小 8.8%。平均亩产 510 千克,比前 3 年加权平均亩产增产 16.97 千克,增产 3.4% ;与上年玉米单产基本持平。玉米总产量 215.71 万吨,比前 3 年总产量减少 45.04 万吨,比上年总产量减少 22.73 万吨。气象因素影响 :2019 年玉米整个生长期内气象条件有利有弊,利大于弊。麦收后 6 月 3 日—5 日下了一场透墒雨,为玉米播种打下基础。由于玉米播种时墒情充足,播种适时,播种质量高,玉米出苗较好,实现一播全苗 ; 6 月 28 日全市普降大到暴雨,此时正值玉米拔节期,此时降雨为玉米中期生长提供充足水分供应 ;但从 6 月 30 日—7 月 27 日期间出现 4 次降雨过程,但由于时空降雨分布不均,加之持续高温天气,全市大部分地区玉米出现旱情 ;7 月 30 日—31 日全市出现一次降雨过程,但由于降水集中,时空分布不均,旱情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抗旱浇水,缓解旱情。8 月上中旬又出现几次降雨,为籽粒灌浆提供水分供应。但个别品种早衰现象发生早且较重,千粒重降低,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总体来看,玉米生产虽然经历高温和干旱等不良气候条件影响,但由于及时采取抗旱浇水等应变管理技术措施,收到比预想较好收成。
主要推广技术 :一是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主要选用以郑源玉 432、迪卡 653、黎民 518 等适宜机收品种和高产品种郑单 958、登海 605 等,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二是精量单粒种肥异位同播面积大,覆盖率高,达 100%。三是化学除草面积大,且除草效果好,覆盖率高达 100%。四是抗旱浇水,实现高产。五是分期追施氮肥,面积大。六是科学防治病虫害。由于天气干旱,各类病虫害发生均较轻,特别是草地贪夜蛾进行科学防治,采取全民大动员,达到预期效果。七是减轻玉米授粉期的高温热害,并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和产量。八是适时晚收面积大,提高产量和品质。 (张风影)
【水稻生产】 2019 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 30.4 万亩,比上年种植面积缩小 0.8 万亩,比前 3 年加权平均种植面积缩小0.1 万亩,缩小 0.32%;平均亩产 523.6 千克,比上年减产 4.9千克,减产 0.93%,比前 3 年加权平均减产 12.8 千克,减产 2.39% ;总产 15.92 万吨,比上年总产减少 0.57 万吨。水稻机械化插秧 2.3 万亩,直播稻 2.88 万亩,其中机械直播 1.2万亩,机械收获 28.3 万亩。其中,驻马店市水稻主产县正阳县,面积达 20.5 万亩。
气象因素影响 :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水稻长势良好,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温度适宜、光照及水肥充足,水稻长势良好,生长发育进程加快。但在 7 月中旬持续 35℃以上高温天气,造成水稻授粉不良,空秕粒增加,穗粒数减少,影响产量提高 ;在水稻生长后期即灌浆期,多以晴好天气为主,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加之采取应变管理技术措施,取得比预想较好收成。
主要推广技术 :一是选用优质杂交稻 9 优 418、两优668、岗优 336 和直播稻品种,扩大示范香稻、糯稻等名特优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二是推广旱育稀植育秧和直播稻技术,提高秧苗质量。三是合理密植,采用宽行距窄株距“三角”定点栽插方式,提高亩穗数,合理密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 95.3%。四是采取平衡配方施肥或施用水稻专用肥。五是水稻秧田和本田全部采取化学除草技术,除草效果达 100%。六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重点浇好返青水、孕穗水、灌浆水。七是科学防治病虫害。由于天气干旱,各种病虫害发生较轻,但对达到防治标准地块均进行防治。 (佟建伟)
【红薯生产】 2019 年,全市红薯种植面积 24.3 万亩,比前3 年平均种植面积 24 万亩扩大 0.3 万亩,比上年种植面积缩小 1 万亩 ;平均亩产 492.4 千克,比上年减产 44.3 千克,减产 8.3%,比前 3 年亩产 519.9 千克减产 27.5 千克,减产 5.3%;总产 11.97 万吨,比上年总产减产 1.62 万吨,减少 11.9%,比前 3 年总产 12.48 万吨减产 0.51 万吨,减少 4%。其中,脱毒甘薯覆盖率达到 100%。6 月 3 日—5 日全市普降一次大到暴雨,给红薯插栽打下良好基础,红薯插栽成活率高,生长发育一致。但在红薯生长中后期,不同地域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影响红薯块根膨大和产量提高。驻马店市红薯主要分布在泌阳、正阳、确山、遂平、上蔡等县,其中泌阳县种植面积最大,达6 万亩 ;确山 4 万亩,遂平 3.5 万亩,汝南 2.76 万亩。
主推技术 :一是选用优良品种,主要选用加工型品种高淀粉型商薯 19、徐薯 18,广薯 87,食用型品种有苏薯 8号、北京 553、烟薯 25、紫薯。二是抢时早栽,提高插栽成活率。三是采取起高垄栽培方式,覆盖率达 91.5%。四是合理插栽密度。根据品种特性、用途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插栽。随着市场需求,中小型薯块倍受欢迎,因此插栽密度提高到 4500 株左右。五是施用高钾类型红薯专用肥,施肥面积18.1 万亩,占 74.5%。六是化学除草面积大,效果好,覆盖率达 100%。七是化促化控。在红薯生长前期,降雨适中,中后期由于天气干旱少雨,控制红薯秧化控次数。八是科学防治病虫害。对达到防治标准田块及时进行化学防治。主要利用毒饵法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其他病虫害发生均较轻。防治效果达到 95.6%。九是适时晚收。在红薯生长后期,均以晴好天气为主,为保证红薯足够膨大和养分积累,霜降前进行收获结束。 (许 巧)
【大豆生产】 2019 年,全市大豆收获面积 36.3 万亩,比前3 年面积增加 3.4 万亩,增加 10.3% ;比上年面积扩大 1.5 万亩,扩大 4.3% ;平均亩产 169 千克,比前 3 年平均单产增加 4.9 千克,增产 3% ;比上年平均单产增加 20.5 千克,增产 13.8%;总产 6.135 万吨,比前 3 年平均总产增加 7350 吨;比上年总产增加 9670 吨。面积、单产、总产呈 “三增”趋势。全市大豆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上蔡、西平、平舆、遂平、汝南。其中,上蔡县种植面积最大,18.6 万亩;西平县 4.8 万亩,平舆 3.6 万亩,遂平 3.3 万亩。
大豆生长发育期间气候特点 : 6 月 3 日—5 日全市下了一场透墒雨,为大豆播种打下良好基础。由于大豆播种基础好,墒情充足,播种适时,播种质量高,出苗整齐一致,苗情长势好。6 月 28 日普降暴雨,为大豆花芽分化提供充足水分。6 月 30 日—7 月 27 日期间的 4 次降雨和 7 月 30 日—31 日 1 次降雨过程,由于降雨量小,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造成大豆植株花而不实,结实性差,空秕率增加,株粒数减少,百粒重降低,产量有所下降。由于后期降水少,田间湿度小,大豆后期病虫害发生较轻。
落实关键增产技术 :一是主要选用中黄 13、中黄 30、驻豆 11、临豆 10 号等优质良种,覆盖率达 100%。二是免耕种肥异位同播机械播种面积大,覆盖率达到 92.8% 以上。三是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密度合理。四是配方施肥和施用大豆专用肥面积大,效果好。配方施肥面积达到 33.5 万亩,占 92.3%。五是化学除草覆盖率高,效果好,覆盖率达98.6%。六是病虫害防治及时。大豆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对达到防治标准地块及时进行防治,防治面积达到 100%。 (田 茜)
【芝麻生产】 2019 年,全市芝麻种植面积 53.75 千公顷,同比上年减少0.45千公顷,面积减少0.83% ;平均单产93.02 千克,同比上年单产增加 0.25 千克,增加 0.27% ;总产 7.5 万吨,同比上年减产 0.04 万吨,减产 0.53%。全市芝麻种植主要分布在平舆、上蔡、泌阳 3 个县。
气象分析 :全市芝麻夏播时墒情较好,做到适期播种。6 月份雨量适中,芝麻出苗整齐、苗壮,长势良好,基本达到一播全苗;7 月中下旬,全市持续出现 35℃以上高温天气,局部地区高达 38℃,土壤水分迅速蒸发,但降雨量低于往年同期,高温、干旱、强烈日照对全市夏播芝麻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农技部门采取应变管理技术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适时收获,收到较好收成。
生产特点 :一是播种基础好。5 月底、6 月初雨量适中,田间底墒充足,播种适时,大部分于 6 月 10 日前播种完毕,播期较集中。二是芝麻主栽品种有舆芝 18、郑芝 13、驻芝 8、驻芝 14、驻芝 19、驻芝 23、上芝 429 号等耐渍、高产、抗病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 97% 以上。三是平衡施肥面积大,全市平衡施肥 50.38 千公顷,占播种面积的 93.73%。四是种植密度趋于合理。据农技部门调查,芝麻种植密度加权平均值 10310 株 / 亩,合理密植面积占 92.5%。 (褚艳丽)
【花生生产】 2019 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 345.4 千公顷,同比上年增加 1.14 千公顷,其中高油酸花生 28.2 千公顷,同比上年增加 2 千公顷。单产 294.2 千克,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产 151.7 万吨,同比上年增加 29.9 万吨。
气象因素 :2019 年,春播花生生产情况较好。播期墒情足,光热适宜,出苗情况较好。6 月、7 月份干旱对春花生开花下针、结荚有一定影响,但大部分地区积极组织进行灌溉,基本缓解旱情。8 月,全市大部分处于多光少雨状态,对春花生收获比较有利,总体来说,春播花生丰产丰收。对比春花生,全市夏播花生生产气候条件较为不利,播期墒情、光热差异较大,导致播期延长,苗情差异大,缺苗断垄情况严重,生育进程滞后。7 月上中旬,全市降水持续偏少,且温高光足,旱情较重,不利于夏花生下针,病虫害严重发生。8 月末到 9 月初,全市出现多次分散性降雨,极大缓解旱情,有利于后期饱果。收获期天气晴好,及时组织收获,保证足收、优藏。总体来说,2019 年全市花生生产水平仍然稳步提升。
主要措施 :一是搞好技术服务。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在不同时期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管理。成立河南省花生生产气象服务中心,提供花生生产精准气象服务,预测花生病虫草害发生,及时指导花生生产管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500 余期次,受训农民 50 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 50 万余份。二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集成技术。结合“产油大县补助项目”等项目和生产实际需要,在汝南三桥和驿城区水屯镇等地安排实施花生绿色高产高效试验示范、喷施“微蜜”有机水溶肥等试验示范,带动周边花生种植区发展。三是落实主体增产技术。优良品种区域化、集中连片种植,花生良种覆盖率达到 99% ;全市夏播花生加权平均值 18212 株 / 亩,合理密植面积占 92.3% ;节肥增效,配方施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经济施肥技术,全市花生配方施肥 510 万亩,占播种面积的 97.5%;抗旱保秋,及时防控,花生药剂拌种播种 100%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占 99.9%,全市花生种植县区有浇水条件的 80% 以上进行 2 次以上浇水灌溉;全市 95% 以上花生地块做到适时收获,保证高产优质。(王园园)
【油菜生产】 2018—2019 年度,全市油菜播种面积 17.33千公顷(其中双低油菜面积 13.06 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65 千公顷 ;总产 4.05 万吨,比上年减少 0.14 万吨 ;单产155.17 千克 / 亩,比上年增加 0.47 千克 / 亩。主要集中在 4个县:泌阳县 5.3 千公顷,遂平县 4.3 千公顷,确山 3.2 千公顷,汝南 1.7 千公顷,占全市播种面积的 83.6%。
生产特点:一是抢墒播种。播期大都集中在 9 月 25 日—10 月 10 日。采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幼苗期黄曲跳甲、蚜虫、小菜蛾等。播种方式主要是直播和条播。播种后温度较高,土壤墒情足,油菜出苗较好,无病虫害。二是气象条件整体有利。冬季气温和土壤墒情总体适宜,有利于油菜根系生长发育。进入 3 月份,气候逐渐转暖,温度适宜,阳光充沛,墒情充足,对油菜生长发育非常有利,有利于角数、粒数及千粒重增加。三是种植“菜油兼用”和观光油菜。泌阳县以铜山湖、铜山景区、贾楼万亩桃园、马谷田万亩梨园附近共种植近 2 万亩“旅游观光”油菜,县城周边“一菜多用”蔬菜基地种植 1000 亩左右。汝南县在三门闸、古塔、宿鸭湖街道、老君庙镇种植特色油菜 2.1 万亩。特色油菜主要是双油杂 1 号、杂双 5 号等双低杂交油菜。
主要措施 :一是选用良种。品种主要有丰油 10 号、豫油 4 号、华杂 4 号、杂双 4 号、杂双 7 号、穗源 988 等杂交品种和双油 8 号、中油 821、早熟三月黄等常规品种。二是合理密植。每亩播种量控制在 0.25 千克~ 0.3 千克,每亩密度为 1.2 万株~ 1.5 万株。三是科学施肥。选用油菜专用缓释肥,一般无须追肥。根据前茬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水平确定施肥量。四是推广“一增三推”技术措施,即合理增加密度,推广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平衡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技术等。五是防治病虫害。对未包衣和拌种种子,出苗后及时喷施药剂防治菜青虫、蚜虫和跳甲。中后期菌核病轻度发生,用咪鲜胺(或多菌灵)与磷酸二氢钾、水溶性硼肥进行混配,在抽薹—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韩 琴)
【蔬菜、食用菌生产】 2019 年,全市蔬菜总产 420.37 万吨,较上年新增 7.79 万吨,增长 1.89% ;蔬菜面积 162 万亩,较上年新增 1.73 万亩,增长 1.08%。西瓜总产 79.49 万吨,较上年新增 1.51 万吨,增长 1.94% ;甜瓜总产 6.63 万吨,较上年减产 0.04 万吨,下降 0.6% ;食用菌鲜品总产 53.79 万吨,较上年新增 4.04 万吨,增长 8.12%,其中香菇鲜品总产 25.08 万吨,较上年新增 2.39 万吨,增长 10.53%。(孔亚丽)
【种子质量监督】 2019 年,全市共抽检种子经营单位 169 个,种子样品 348 份(其中玉米 154 份、小麦 169 份、花生 15 份、大豆 10 份),代表种子数量 385 万千克,涉及经销商多,覆盖面广。组织持证种子检验员对全市种子生产企业 9.6 万亩种子田进行田间检验工作;其中田间检验小麦繁殖田 6 万亩,大麦种子田 2000 亩,芝麻种子田 2000 亩,花生种子田 3 千亩,大豆种子田 2000 亩。(吴长城)
【土肥工作】 2019 年,市农业农村局完成 2017 年度驻马店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统计 2018 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化肥利用率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起草《驻马店市 2019 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完成 18 个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土样所有化验项目。完成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小麦、花生田间试验 3 个,安排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小麦田间试验 2 个,开展土壤修复田间试验 2 个。开展全市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按照省站规定抽样规则调查农户 180 户。完成每月2 次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并编发“农田土壤墒情简报”24期,同时完成 2018 年全市农田节水统计年报。(耿明生)
【病虫草害检测防控】 2019,驻马店市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中度发生。各类病虫害发生面积达 8693.27 万亩次,防治面积达12460.87 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 143.4%,挽回粮、棉、油损失共计 15.8 亿千克。(陈 诚)
【植物检疫】 2019 年 4 月和 9 月份,玉米种、小麦种子销售高峰期,驻马店市组织植物检疫联合执法大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近 3200 人次,车辆 286 次,发放宣传资料 8 万余份,检查全市 8 县 1 区种子经营市场 157 个,40 多个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及 1000 多家经营户(门店),复检 531 批次,复检量 412 万千克,挽回经济损失 300 多万元。产地检疫共检查繁种单位 51 家,小麦品种 62 个,小麦产检面积 16.133 万亩,产地检疫率 100%,小麦种子繁育田检疫合格面积 15.853 万亩,检疫合格种子 7069.9 万千克,申报检疫标识 157 万枚。玉米繁种 121 亩、大豆繁种 5120 亩、其他 9.02 万亩等全部按照产检程序进行检疫、登记和备案。开展调运检疫 1112批次,数量 1164 万千克,苗木 185.3 万株,食用菌 6200 千克,查处违章批次 15 次,数量 21.5 万千克。 (陈 诚)
【专业化统防统治】 截至 2019 年 10 月,全市防治组织总数达 472 个,比 2017 年新增专业化服务组织 7 个 ;从业人数 8451 人,大中型机械装备 6734 台。全市拥有大中型机械装备有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无人施药机,日作业能力达到 69.24 万亩。全年小麦、水稻、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 6354.46 万亩次,防治面积 10683.55 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累计实施面积 4387.87 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41.7%,农药利用率 39.4%。(陈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