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名产
【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产于驻马店市各县区,因以芝麻为原料,故称“芝麻油”“麻油”,又称“小磨油”,以味醇质优享誉海内外。驻马店地处淮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芝麻的生长发育。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驻马店芝麻的优良品质。驻马店素有天下粮仓、中州油库和芝麻王国之美称,是中国重要的芝麻生产基地,芝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10。
驻马店生产小磨油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汝南郡,传说一许姓官员从石穴舂芝麻盐中受到启发,采用石穴浸出法生产出了香油,后人经进一步改进工艺,用石磨研磨芝麻生产香油,这即是小磨香油的来历。驻马店小磨香油具有枣红透明、清澈莹亮,香味浓郁、油质醇正的特点,属万般食用油品之首,堪称绝佳的烹调用料。小磨香油采用低温水代法制取,芝麻本身含有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芝麻酚,芝麻酚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小磨香油在制作的过程中,芝麻酚在低温下不易被破坏流失。因此小磨香油的保质期、保存期较长。小磨香油在低温下制取的过程中,其所含的营养成分不易被破坏流失,因此营养价值较高。用石磨加工芝麻香油的传统工艺,一直延续到现在,小磨香油与机械榨出的香油有着明显不同的生产工艺,是用物理榨油法取代化学榨油法,不含任何添加剂和溶剂残留物。研磨过程中不宜起热,有效保护了芝麻中的营养成分和天然芳香。芝麻香油得名出自于《物类相感志》。驻马店市的小磨香油生产遍布于全市 9 县 1 区,培养了正道、天中古味、品正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正道小磨香油 2003 年 7 月获得了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植物油生产许可证,成为驻马店首家准入 QS 标志的食用油企业。2004 年 5 月 26 日“正道”牌小磨香油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小磨香油水代法生产工艺流程 : 芝麻→筛选→漂洗→炒籽→扬烟→磨酱→兑浆搅油→振荡分油→毛油处理→小磨香油。筛选时强调清除芝麻中的泥土、沙石、铁屑、杂草籽和不成熟芝麻粒等杂质,筛选愈干净愈好。要将芝麻漂洗浸泡 1 小时~ 2 小时,让芝麻均匀地吃透水分。浸泡后的芝麻含水量为 25% ~ 30%。将芝麻沥干,再入锅炒籽。若芝麻尚湿就入锅炒籽,容易掉皮。炒芝麻出烟后出锅,炒好的芝麻用手捻即出油,呈咖啡色,牙咬芝麻有酥脆均匀、生熟一致的感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专为食用的芝麻酱要用文火炒籽,而专提取小磨香油的芝麻要火大一些,炒得焦一点。将炒酥吹净的芝麻用石磨或金刚砂轮磨浆机磨成芝麻酱。芝麻酱磨得愈细愈好。把芝麻酱点在拇指指甲上,用嘴把它轻轻吹开,以指甲上不留明显的小颗粒为合格。磨酱时添料要匀,严禁空磨,随炒随磨,熟芝麻的温度应保持在 65℃ ~75℃,温度过低易回潮,磨不细。由于芝麻含油量较高,出油较多,芝麻酱中固体物和油很难通过静置而自行分离。因此,必须借助于水,使固体粒子吸收水分,增加密度而自行分离。用人力或离心泵将芝麻酱泵入搅油锅中,芝麻酱温度不能低于 40℃,分 4 次加入相当于芝麻酱重 80% ~ 100% 的沸水。搅拌开始时芝麻酱很快变稠,难以翻动,除机械搅拌外,需用人力帮助搅拌,否则容易结块,吃水不匀。后经几次加水搅拌,油开始浮出。
【王守义十三香清真调味品】 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是全国调味品十大品牌之一,为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全国辛料调味品行业领军品牌、消费者最喜爱最放心调味品。其生产企业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年产各种调料达 6 万余吨。公司前身是驻马店市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品有限公司,由王守义始创于 1984 年,主要生产经营王守
义十三香系列清真调味品。2000 年,公司顺利通过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公司产品除“王守义十三香”调味料外,又开发出“麻辣鲜调料”“包子饺子调料”“炖肉料”“鸡精”“炖鸡料”“炖鱼料”“炸鸡料”等 200 多种规格的清真调味品,产品畅销全国 30 多个省市,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高知名度、高美誉度产品,在全国香辛料调味品行业中处于领军地位。“王守义”和“十三香”商标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十三香”产品曾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河南名优产品、消费者最喜爱最放心调味品等多个荣誉。公司先后荣获“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 20 强”“河南省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中国调味品行业复合调味品十强品牌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中国最具影响力食品企业 / 品牌”“中国香辛料调味品产业领导品牌”等称号。2011 年 3 月,“王守义”商标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泌阳驴】 泌阳驴是中国优良中型驴种,因产地以泌阳为中心而得名。因其眼、嘴周围和腹部为粉白色,又称“三白驴”。俗谚称 :“泌阳驴,缎子黑,粉鼻眼白肚皮。”泌阳驴体格大,姿态健美,头直颈长,大眼大口大鼻,肩直背长,肌肉丰满,四肢端正,筋明腱显,蹄质坚实,强健有力,性情活泼,役用长久,饲养简单,抗病性和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公驴性情悍威,母驴性情温驯,一般体重 300 千克~ 350千克。泌阳驴是中国优良的畜禽品种资源,被列入国家品种志,对改良小毛驴和配军骡曾起过较大的作用。泌阳种畜场是泌阳驴品种资源的重点保护单位。泌阳驴在主产区的饲养数量常年保持在2万头以上。泌阳县泌水镇是河南省最大的驴交易集散地。
【正阳三黄鸡】 正阳三黄鸡属蛋肉兼用品种,具有黄喙、黄羽、黄跖的“三黄”特征,体格中等,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产蛋多,肉质鲜美。主要分布在正阳、汝南、确山 3 县交界的文殊河流域,29 个乡镇,方圆百余里。其许多稳定遗传的经济性状,是培育和创造中国新鸡种的宝贵基因库,有重要的保存利用及科学研究价值,适合培育机械化笼养蛋肉兼用型良种鸡。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受机器孵化的影响和外来鸡苗的冲击,正阳三黄鸡的饲养量呈下降趋势,常年存栏在 20 万只左右。到 2006 年,种群不足 2000只,品种处于濒危阶段。2007 年后,当地政府开始重视保护,进行产业扶持,推行市场化保种运作模式,到 2012 年存种鸡群达 3 个品系、80 个家系、3 万套,形成系谱资料齐全的庞大种群,正阳三黄鸡品种进入稳定发展的好时期。
【确山黑猪】 确山黑猪是河南省地方优良品种。主产区位于确山县竹沟镇及周边 10 多个山区乡镇,交通相对闭塞的山地丘陵区。1982 年发现,1984 年正式命名,1987 年驻马店地区畜牧兽医总站与河南省农科院联合对确山黑猪进行屠宰测定。确山黑猪具有产仔多、耐粗饲、母性好、肉质优良等特性。生长发育较快,在粗放条件下,8 月龄体重达90 千克。繁殖性能好,母猪每窝平均产仔 12.05 头,瘦肉率 48% ~ 50%。用其做母本与瘦肉型品种杂交后,能获得显著的杂交效果,具有极大的保种和开发利用价值。由于外来瘦肉型品种猪的冲击,黑猪的市场销路不好,群众普遍不愿意饲养,确山黑猪的饲养量逐年下降,常年存栏在 1 万头左右,迫切需要加强保护。截至 2011 年年底,确山黑猪中心产区的养殖场户为 30 多户,公猪存栏 11 头,母猪 80 头。2012 年 3 月,“确山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2012 年 6 月上旬,确山县畜牧主管部门再次对全县确山黑猪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全县饲养确山黑猪的规模养殖场发展到 12 个,饲养确山黑猪的养猪户发展到 100多户,全县确山黑猪存栏数量约 2000 头,其中公猪 20 头,母猪 200 多头。但具有 60%~ 70%确山黑猪血统的较纯种母猪仅存近 30 头,种公猪 5 头。


【平舆白芝麻】 平舆白芝麻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是平舆县种植业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优势作物。平舆县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县。1980 年,平舆芝麻获经贸部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1988 年,平舆县被河南省命名为白芝麻外贸出口基地县。1997 年,平舆县被国家批准为商品油料基地县。1998 年,平舆县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白芝麻标准化种植试点县。2000 年和 2001 年,平舆县连续实施国家财政支持科技扶贫白芝麻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全县白芝麻种植面积稳定在 50 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总产、年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美誉。20 世纪 80 年代,平舆县培育出优质高产白芝麻品种“豫芝二号”和“豫芝六号”。河南省农科院长期在平舆县东皇庙乡张庙村开展白芝麻新品种研究工作,相继培育出芝麻新品种“豫芝五号”“豫芝八号”“豫芝十号”。平舆白芝麻以个大籽饱、皮薄肉厚、色泽洁白、口味香醇的优异品质享誉国内外,是平舆县传统的出口商品,年出口量1500 万千克左右,在出口创汇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平舆白芝麻含油率高,生产加工成的“小磨香油”是食用油中的珍品,富含各种营养元素和维生素 E、C,亚油酸等,被西方国家称为“营养之王”,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健发润肤等诸多功效。以平舆白芝麻生产的小磨香油,采用传统工艺,手工磨制,棕色透明,香味持久,1986 年代表河南省在北京农展馆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览,被农业部原部长何康赞为“河南小磨香油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