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
汝南县位于驻马店市中部,东与平舆县接壤,南靠正阳县,西与驿城区和遂平县毗邻,北连上蔡县,处在东经114°04′至114°35′,北纬32°29′。至32°11′之间,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可耕地125.8万亩。2001年末总人口83.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3%,辖汝宁、老君庙、和孝、马多、王岗、留盆、金铺、水屯8个镇和三里店、三门闸、板店、张楼、罗店、韩庄、官庄、舍屯、常兴、王庄、南余店、张岗、三桥13个乡、302个村(居)委。县政府所在地汝宁镇辖新毕街、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4个居委会和东关村、西关村2个村委会。
中共县委书记 杨祟林;副书记 付伟(3月离)、崔喜成(3月任)、戚存杰(9月离)、贾国印(9月任)、杨莲、杨正超(9月任)、余惠权;县委常委杨祟林、付伟(3月离)、崔喜成(3月任)、戚存杰(9月离)、贾国印(9月任)、杨莲、杨正超、余惠权、付自成(9月任)、张桂平(儿月离)、王更寅、赵奋发、李新中(11月离)、杨学范、刁建国(11月任)、张怀德(11月任)、宋建平(11月任)、钟蜀豫(11月任)
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培玉;副主任 杨玉珍(9月离)、刘世花(女)、余鸿典、刘军(女)
县人民府县长付伟(3月离)、崔喜成(3月任),副县长贾国印(9月离)、付自成(9月任)、宋江春、刁建国(11月离)、张怀德(11月离)、柳正学、钟蜀豫(1月任)、李谊人、李东冉(5月任)、项样国(11月任)、陈雁飞(11月任)
县政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 贺国超;副主席刘正彦、杨富松、陈国民、刁素梅(女)
县人民法院院长 赖大国
县人检察院检察长 冯振龙(11月离)、丁磊(11月代理)
2001年,全县以财源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特色经济为突破口,抓调整,求突破,保稳定,促发展,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13.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
农业 围绕培育蔬菜和畜牧业两大支柱产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种植业在遭受罕见旱灾的情况下,仍获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达420261吨,比上年增长8.8%。粮经比例调整为54:46。全县落实间作套种50万亩。新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1200多座,温棚总数达18000座,瓜菜面积达到25万亩。林业生产,平原绿化工作不断加强,通道绿化80公里。开发宿鸭瑚湿地滩涂3万多亩,植树200万棵,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平原人工造林区。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在稳定生猪优势的基础上,以羊、鹅、牛、兔为主的草食节粮型畜牧业有了大发展。截止年底,全县建成5000头以上养猪场14个,其中万头猪场4个,万只鸡场1个,100头以上肉牛育肥场1个,500只以上规模鹅场1个,千只以上鹅场3个,5000只以上规模兔场1个,种羊示范场3个。全县各类饲养专业户发展到l万多户,养殖专业村96个,畜牧养殖生产基地内的畜禽饲养量占全县总饲养量的40%以上。全县年末生猪存栏80万头,比去年增l.3%,出栏102万头,比去年增长2%,羊存栏62万只,比去年增长7%,出栏59万只,比去年年增长9%,家禽存栏570万只,出栏700万只。全县肉类总产量达82199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畜牧业产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达到45%。水产养殖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7000吨,引进推广特优养殖面积3500亩。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机械总动力达到65.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09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945台,大型联合收割机404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打机井2100眼,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6.2万亩。
361图
工业 以多种形式盘活和启动了一批工业企业,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层次也进一步提高,出现追加投资,扩大规模的“二期现象”。双星集团租赁县麻纺厂投资800多万元的二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五粮液集团与天中酒业公司合作生产的“原江春”系列白酒畅销市场,投资200多万元的第二条生产线正在建设,天中皮革公司由台湾诚仪公司租赁;油厂与许昌山花集团联营;冷冻厂与省外贸合作;纸厂的治污工程也在顺利进行。共盘活闲置资产1亿多元。工业生产呈加速增长态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6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7%。
财政 金融 保险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32万元,保证了干部、教师工资发放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实现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双增,各项存款余额l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各项贷款余额1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贷款结构不断改善,全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达4.27亿元。固定资产投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6亿元比上年增长9%。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人寿保险业务收入800万元,兑付寿保金、养老金400万元;全年财产保险费收入155万元,兑付财产赔款金额187.8万元。
商业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赞品零售总额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18亿元,比上年增长ll%,餐饮业零售额1.3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它行业零售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科技 教育 体育 继续推进科技兴县,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培训农民群众8万余人次。10项科技计划项目已完成计划进度的90%以上,实现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300多万元。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27所学校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有286名教师被评为师德教育先进个人。“两基”教育得到全面巩固提高。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部颁标准,被评为全省“普九”工作先进单位。举办成人实用技术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人员5000多人次。职业教育发展迅速,3所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达1100多人。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新建教学楼5幢,添置桌凳9620套,新添电脑、彩电等各种电化教学仪器34032台(套),购置图书72695册,维修改造危房20658平方米。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全县620名教师被推荐为省、市、县“中青年骨干教师”。完成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训1900人。体育工作得到全面发展,连续6年荣获全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荣获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广播电视 文化 卫生 广播电视事业进步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网得到加强,发展乡至村广播专线12条,更新275w扩大机6部。投资10多万元用于增添电视设备及零件,改善了摄、录、编、播条件,使全县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对有线电视路线进行了更新改造,有效地提高了有线电视播出质量。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坚持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演出250多场送书下乡约10000册,图书流动借阅近4.5万人次。城乡医疗条件得到政善,引进新技术6项,开展新项目11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8项,发表论文87篇;计划免疫工作力度加大“五苗”接种率分别占应接种对象的100%,有力地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交通 邮电 电业 公路建设不断加强,干线路完成开龚路汝南境42.3公里大修续建工程,驻新路汝南境东关大桥以东11.57公里的公路拆迁、备土及工程基层施工正在进行,完成城区中心大街中修罩面823米。二级路完成金铺至留盆15.2公里的大修改善工程、王岗至余店王岗境3公里的大修改善工程。公路养护好路率68.1%。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1048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7941万人公里。邮政、电信发展迅速。邮政业务总量980万元,电信业务量3385元元,新增电话装机l2122部。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年末共拥有用户近万户,其中新增用户约2000户。电办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供电量8312万千瓦时,“两网”改造完成总投资3810.36万元,改造村委138个。
东西合作 招商引资 采取多种形式,改进招商投资环境,千方百计扩大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全年外出招商人数270人次,引进东西合作项目74个,其中建成项目30个,在建项目44个,协议引资50802万元,到位资金18223万元,引进技术82项,引进各类人才72人,引进设备182台(套),落实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14个,引进资金2300万元。在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上,共洽谈约约各类投资建设项目102个,其中合同项目90个,合同金额达5亿多元,开展商贸洽谈活动12次,鉴定产品购销合同18份,合同金额2.6亿元,现金销售金额28万元。
人口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县总人口为83.l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6万人,占10.3%;乡村人口74.5万人,占88.7%。全县男性人口42.9万人,女性人口40.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168人,出生率12‰;死亡率为5.3‰,全年净增人口5758人,自然增长率为6.9‰。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9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4元,比上年增长4.31%。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扎实推进。(王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