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农业发展概况】2001年,全市农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克服农产品市场需求疲软,农业投入增长乏力,夏秋两季连灾等不利因素,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综合效益有所提高,农民收入增长,促进了农村稳定。
一、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市主要农产品产品除油料略减外,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粮食总产达到41.38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1.9%,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总产3.1万吨,增长21.4%,烟叶总产2.2万吨,增长2.5%,水产品总产2.9万吨,增长4.7%,油料总产3.76亿公斤,减产44.9%。全市农业增加值99.5亿元,较上年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1956元,比上年增长2.7%。
二、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15万亩,较上年增加33万亩。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品种面积迅速扩大,粮经比例达到66.34。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到365.1万亩,占麦播面积的42.9%,比上年增加241.9万亩;优质玉米121.1万亩,占玉米面积的34.2%,优质粳稻35万亩,优质红薯26.3万亩,高蛋白大豆56.4万亩,均比上年有所增加,优质花生、纯白芝麻,优质瓜果菜、优质杂果比重明显提高。水产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引进20多个鱼类品种,高档鱼类养殖效益显著增加。全市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特色产品支柱产业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的趋势逐步显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快。“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科技项目实施顺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面积大幅度增加,在农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全年引进农作物新品种51个,肥料、农药新品种23个,安排种子示范项目19个,筛选出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高产专用新品种21个,建立原(良)种繁育基地26.71万亩,全市种子统供率、包衣率、精选率、标准化包装率明显提高。全市积造有机肥3480万方,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和综合利用力度不断加大,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直接还田面积和综合利用面积有较大提高。市、县、乡植保测报网络建设进步加强,编发病虫测报信息289期,基本做到了准确、及时、全面。全市共防治多种病虫草害面积4614.47万亩次,有效地控制了各种病虫草害的蔓延和危害,全市新建沼气池6000余口,正常使用沼气池数量达10000余口,年产气量300~400万立方米,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的户数约5000户,大力推广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猪(鸡)-沼-粮(果菜)”等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示范点50余处,示范户7000户。投入使用城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环境工程70余处,总池容达2200立方。太阳能安装面积突破1万平方米。更新改造省柴节煤灶1万余户;农校、农广校新招生721人次,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42期,培训各类人员350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20多万份,全年共组织8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广泛开展科技示范和技术承包活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
四、农村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贯彻落实。继续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三建”工作和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取得新的成效,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全市农村乡村两级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并在清理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土地延包工作以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承包费管理和机动地管理为重点,狠抓落实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配合有关部门及时调处、仲裁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和土地承包上访案件,化解了农村矛盾,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管理制度,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547起,查处没收假劣种于90.15万公斤,违规农药140吨,无登记证化肥2800吨,假冒登记肥料1000吨。进行种子质量检验样品506个,代表种子数量近2000万公斤,种子生产产地检疫16.56万亩,种子调运检疫698批次,查处违章调运330批次,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行为,维护了农业生产秩序,保护了农民利益。
五、狠抓关键生产环节。根据全年农业生产的特点,重点抓了各项关键性生产措施的落实,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和生产现场会,组织大批农业干部及科技人员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督促检查,加强技术指导,研究制定季节性生产措施,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加在春季麦田管理、小麦条锈病防治、秋作物抗旱抢种、抗旱保苗,小麦备播和抗旱种麦等生产环节上,提出的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迅速下发通知和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促进了各项生产措施的落实。
六、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主要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状况没有改变,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产品在短时期内难以满足多样、优质、专用、安全的市场需求。二是全市农业人口比重大,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大最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根本性因素,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势头仍未改变。三是入世对于全国、全省粮油主产区的驻马店市来讲受到的冲击更大,不仅直接影响主要农产品生产、销售、价格,而且将对农民收入、农民就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四是科技服务信息体系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五是农村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负担过重,生产效益下降,农民种田积极性受到影响。六是思想解放不足,农业开发开放力度不够。(赵和平)
【农村经济运行态势】2001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继续保持了农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全市农业增加值实现99.5亿元,较上年增长2%,农业总产值实现172.18亿元,增长2.2%,其中畜牧业产值为65亿元,较上年增长3.8%。
一、粮食生产在大早之年仍然取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41.38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夏粮总产、单产分别达到28.2亿公斤和296.1公斤,较上年分别增长16.3%和l3.8%,秋粮总产13.13亿公斤,较上年增长3.4%。
二、油料减产幅度较大,棉、烟、蔬菜、瓜类生产持续增长。(一)油料生产。全市油料生产面积较上年略有减少,产量受旱灾影响大幅减产。全年油料播种面积319.09千公顷,较上年减少6.92千公顷。其中花生面积175.38千公顷,较上年减少1.5%;芝麻面积102.86千公顷,较上年增加1.87%;油菜面积40.85千公顷,较上年减少13.1%。全年油料总产量37.6万吨,较上年减产44.9%。其中花生总产22.7万吨,较上年减产59.6%,芝麻总产7.6万吨,增长18.5%,油菜籽总产7.3万吨,增长29.1%。(二)棉烟生产。棉花播种面积36.9l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22千公顷,总产量3.l万吨,较上年增长2l.4%,烟叶播种面积12.89千公顷,较上年增加1.12千公顷,总产量2.2万吨,较上年增长25.9%。(三)蔬菜、瓜类生产。全年蔬菜播种面积89.10千公顷,较上年增加3.43千公顷,总产量233.9万吨,较上年增长1.4%。瓜类播种面积43.25千公顷,较上年增加3.21千公顷,总产量5.8万吨,较上年增长9.7%。
三、农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4元,较上年增长2.6%,但增速减缓,增长速度较2000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全年总收人达2026元,较上年增长4.09%,其中农业生产收入2034元,增长1.15%,非农产业收入223元,增长7.73%,非生产性收入243元,增长30.65%。
2001年全市农村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是:(一)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按照“优质化、特色化、规模化、效益化”的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是畜牧养殖业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全市把畜牧养殖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着力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搞活流通、创立品牌上下功夫,同时围绕安全畜产品生产,改进饲养方式,加强疫病防治,为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奠定了基础。以30个养殖专业乡、52个专业村和规模养殖场为依托,形成了一批标准较高的规模养殖基地,提高了畜禽饲养,特别是生猪饲养的质量和档次,使生猪在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主销区的市场占有率更加稳固,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以扩大销售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66.6万吨,比上年增长4.4%;禽蛋总产22万吨,增长8.82%。猪、牛、禽、羊四大畜禽存出栏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近40%。二是种植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按照市场需求,压缩了劣质低效的普通粮食作物,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种植比例达到66:34。优质水果、花卉等栽培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三是特色农业初具规模。泌阳的香菇,正阳的花生和粳稻,平舆的白芝麻,新蔡的棉花、脱毒红薯和黑色食品,遂平的脱毒土豆,确山、泌阳的“铜山”牌优质烟叶、小杂粮、中药材,汝南的精细蔬菜,上蔡的花卉,西平的延秋辣椒等一批特色种植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二)以水利、林业建设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水利建设上,针对近几年全市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且日趋严重的实际,制定了兴利除害两手抓,以兴利为主的治水方针,抓住三季连旱,群众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异常高涨的机遇,因势利导,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掀起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累计完成劳动积累工22.4亿多个,完成土石方4769万立方米,投入资金达2.6亿元。全市新打机井6722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4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完成了36项水毁工程修复配套任务,加固整修河道堤防401公里,小水库除险20座。完成了小洪河杨庄至桂李段16.7公里的治理工程及大洪河治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中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全民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人工增雨的有效实施为大早之年农业取得较好收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林业建设上,按照“完善山区,主攻平原”的思蹄,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狠抓通道绿化和平原农田林网建设,抓住近两年国家对林业建设投资力度较大的机遇,多方争取林业项目,认真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林业精品工程建设,使造林绿化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全年完成成片造林11万亩,完善林网306万亩。在农机建设上,结合全市小型机械多、农机绿色通道789公里,新建林网88万亩。大力发展大中型配套农业机械,提高深耕、机播、机收水平。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6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81%。完成深耕面积300万亩,机播面积1138万亩,机收面积827万亩。推广秸杆还田和化肥深施等农机化新技术,为搞好秸杆综合利用和提高化肥利用率奠定了基础。(三)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有新的提高。在种植业上,重点落实“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和“植保工程”,农作物优良品种应用率不断提高,配方施肥技术得到推广,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得到普及。全市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70万亩,病虫草害防治面积达到966万亩,为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积极推广温棚农业和间作套种技术,实施种植业集约化经营。重点完善提高了20个以温棚为主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日光温室8410座,5300亩,大中小棚面积22.2万亩。间作套种面积发展到559万亩。在畜牧业上,以畜禽品种的改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畜禽品种改良技术,使猪、牛、禽优良品种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7%、55%和74%以上。推广秸杆青贮氨化技术、混配合饲料技术、规模养殖技术、牛冷精配种技术和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狠抓优质安全畜产品开发,使畜牧养殖业的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在林果业上,推广应用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全市共引进林业新品种35个,推广林业新技术12项,加强了对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果的开发利用,发展经济林6.5万亩。在渔业生产上,着重开发特色渔类的养殖技术,引进推广了20多个鱼类品种,高档特色鱼类养殖已经初步显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经济效益,成为全市水产品进一步开发的方向。
2001年,全市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门路不多。二是农业结构调整仍然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变化。大路货多,真正达到一定质量标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相当一部分农田“靠天收”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四是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差,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五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较低,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一些高新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冯绍武)
【生态农业建设】2001年在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的发展思路,独具特色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切实成效。据统计,全年新建沼气池6000口,累计正常使用沼气池突破10000口,年产沼气300-400万立方米,优质沼肥30000立方米,使用天数达250-300天。全年建成县、乡、村生态农业示范点50处,示范户7000个,示范区养殖业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示范户因农、畜产品数量增加,品质提高,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因素,年户均增收节支效益700元。同时,兴建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70处,总池容2200立方米,扩大太阳能热水器10000平方米,常年使用面积保持在3.3万平方米,居全省前列。重点推广应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有:“沼气+养殖”、“猪一沼一粮(菜果)”、“四位一体”等等。涌现出遂平县和兴多、正阳县新阮店乡、西平县宋集乡等示范典型。集中统一、规模化建设的西平郑大集团猪场“沼气生态庄园”工程,受到部、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好评。西平被定为国家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县,由国家投资42万元用于沼气建设;在该县实施三年的全省“生态农业试点县”项目顺利完成任务。驻马店市,西平县、正阳县被评为全省农村能源环保建设先进单位。(罗亚斌)
【土肥工作】2001年,全市土肥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一是全面实施“沃土工程”,积极开展有机肥积造和秸杆还田工作。全市九县一区全面组织实施了“沃土工程”,焚烧秸秆现象明显下降,秸秆利用率达45%以上。据统计全市共积造有机肥3480万立方米,小麦留高茬、麦秸麦糠覆田560万亩,玉米秸秆还田130万亩。二是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全年以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为核心,全面推广各种新技术,其中,优化配方施肥面积870万亩次,较上年增长1.16%,平衡配套施肥140万亩次,较上年增长75%;补施钾肥670万亩次,较上年增长3.07%,增施微肥490万亩次,较上年增长2.08%;全市肥料利用率净增0.5个百分点。三是加强测配站建设,推广BB肥。在抓好原有测配站的巩固与加强外,新建测配站1个,全市已有8个测配站,全年推广BB肥17万亩。四是加强化验室建设,改善监测手段。全年争取到国家优质麦基地项目费30万元,对市中心化验室进行了修建,各县共添置化验仪器15台,全市建立监测点10个,覆盖了主要耕作土壤。五是规范肥政管理。2001年,驻市、新蔡、泌阳等县土肥站获得肥料执法授权,全市有106人获得执法证,并开展了肥料执法检查,全市肥政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全年共抽检肥料样品972个,立案62起,查处无证肥料2800吨、假冒登记证号l000吨。假冒伪劣肥料3843吨。2001年被评为全省土肥工作先进单位。(谢 芳)
【实施“沃土工程”】全年继续按照《驻马店市“沃土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搞好冬春季积肥活动。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区,认真组织发动,及时督促指导,上半年完成积肥720万立方水。
二、抓好夏季高温积肥。6月5日,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夏季高温积肥工作的通知》,在全市掀起高温积肥高潮。8月中下旬,对高温积肥工作进行大检查,对完成任务好的县区如正阳、汝南等进行了表彰,对领导不力、行动迟缓、完成任务较差的提出了批评。
三、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针对近几年市内焚烧秸秆现象严重的情况,5月下旬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严禁焚烧秸秆的紧急通知》,制定出具体措施,刊登在《驻马店日报》上,并向全市发布。6月,市政府组织秸秆禁烧检查组,在全市进行巡回检查、督促。由于措施得力,焚烧秸秆现象明显下降。(谢芳)
【建立测土配肥站,推广BB肥】BB肥(配方肥)是把N、P、K及其它营养元素的单一肥料或复合肥料接一定比例掺混而成的混合肥料。BB肥生产企业可根据当地近年来的多点配方试验结果并依据不同品种需肥规律、不同土壤类型供肥能力配制适宜于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产量水平的各种养分含量的专用肥,它针对性强,肥料利用率高。驻马店市于1998年开始推广BB肥,首先在地区、遂平、平舆、确山建立4个测土配肥站,向农民提供“测、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变“配方施肥”为“施配方肥(BB)”。至2001年全市已建配肥站8个,为全市小麦、玉米等作物提供优质BB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谢芳)
【种子管理】一、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快种子产业化步伐。一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了一批新品种。共引进新品种51个,筛选出适合本地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21个。同时,组织农业专家对全市小麦及秋作物品种进行科学考察,为全市农作物新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良种繁育基地的科技、物质投入,提高优良种子的生产管理水平。全市建立原(良)种繁育基地26.71万亩,生产合格原(良)种8016万公斤。种子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有较大提高。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种子行业综合服务能力。随着一批项目的实施完成,有效地提高了种子加工机械化和种子标准化水平,促进了种子产业化的发展。
二、搞好《种子法》宣传教育,加大种子执法力度。全市共出动宣传车393辆次,印发宣传材料3.2万份,制作固定宣传条幅150幅。举办培训班3期。查处种子案件227起,没收假劣种子90.15万公斤,罚款64.81万元。
三、完善种子检验手段,搞好种子质量监控。全市抽检种子样品506个,代表数量近2000万公斤,并将种子质量检验结果通报全市,对不合格种子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杜绝假劣种子上市下田,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用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吴宇)
【植保工作】2001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属中等偏重发生年份,共发生各种病虫草鼠7536.29万亩次。其中小麦3405.75万亩次,玉米526.19万亩次,大118.04万亩次,水稻72.80万亩次,花生660.83万亩次,芝麻392.95万亩次.油菜37.32万亩次,棉花306.58万亩次,烟草38.09万亩次,瓜果蔬菜208.64万亩次,蝗虫92.98万亩次,草害l598.65万亩次,鼠害11.9万亩次。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一是发生种类多,面积大,发生面积是近年之最。二是小麦病害重于虫害,秋作物虫害重于病害。三是暴发性病虫害发生,小麦条锈病继1990、1991、1997年后再一次流行,发生面积586.6万亩,正阳县谷子小长蝽暴发,发生面积5000亩。四是蔬菜病虫害日趋严重。由于各级领导重视,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开展防治,成效显著。各类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5079.7万亩状。其中粮食作物病虫防治面积2794.83万亩次,挽回损失1068万公斤;油料病虫防治面积676万亩次,挽回损失4657.5万公斤,瓜果蔬菜病虫防治384.62万亩次,挽回损失1.0亿公斤;防治蝗虫52.4万亩次,挽回损失718万公斤;防除草害1365.14万亩次,挽回损失6103.9万公斤。(梅涌现 张亚丽)
【植物检疫】2001年,全市产地检疫面积l5.29万亩,鉴证合格种苗4623.2万公斤。全市省内调运各类种子1232批次,计264l.8万公斤;省间调运各类种子448批次,计1235.5万公斤。4月份和9月份分别对全市范围内种苗经营户进行了春秋两季市场植物检疫执法检查,检查种苗经营户460户,查处违章调运234批次,185.4万公斤。4月24日,举办了“驻马店市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108名。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要求,在全市开展了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工作,市农业局和各县区农业局均相继成立了疫情普查领导小组,全市共出动普查技术人员2010人次,车辆354车次,普查出有害生物为:美洲斑潜蝇、葡萄黑痘病、棉红铃虫、水稻二化螟、棉花黄萎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白叶枯病、毒麦、苹果小食心虫、蚕豆象、玉米螟、高梁条螟、大豆菟丝子、花生根结线虫、小麦全蚀病、小麦粒线虫病、红薯茎线虫病、十字花科根肿病、玉米粗缩病、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21种,由于措施得力,普查效果好,受到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和省植保站表彰。按照省农业厅要求,自10月份开始在全市进行了《河南省植物检疫条例》宣传活动,出动车辆56车次,制作宣传版面13个,印发宣传标牌300张。12月31日,市政府组织农业、林业、粮食、铁路、交通、邮政、公安、工商、烟草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全市植物检疫联系会,郭鹏亮副市长对全市植物检疫工作作了安排和布署,推动了植物检疫工作的全面开展。2001年,上蔡、泌阳两县被评为省植物检疫工作先进集体,有8名植物检疫人员被评为全省植物检疫工作先进工作者。(刘启 侯慧颖 张玉训)
【农药管理】2001年,全市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农药经营单位2400家,全年农药销售量达8000吨,全市农药使用量7000吨。现有专业农药管理单位10个,其中县级9个,市级l个。有执法资格的农药管理人员140名。全年组织农药法规宣传人员1700人次,培训农药经销人员2400人次,全市累计受教育人数400多万人次。举办执法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270人次。全年查处农药案件320起,违规农药140吨,假劣农药l.73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保护了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使全市农药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刘涛 郭先红 张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