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统计局
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 计 公 报
(2002年3月28日)
20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积极增加投资,努力扩大消费,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基础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6.2亿元,增长8.l%。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23.1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83.6亿元,增长10.2%。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全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由上年的34.0:39.1:26.9变化为32.5:40.2:27.3。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66元,增长7.4%。
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回升,降幅逐步缩小。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2%,多数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1.1%,衣着类价格下降2.7%,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2.3%,交通通讯工具价格下降0.3%,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l.7%。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下降0.3%。(详见附表一)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1个,组织22971人次参加了各类就业训练。通过推进再就业工程.16700人实现了再就业。其中,有9343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全市在岗职工总数33.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3.5万人,集体单位职工8.6万人,其他单位职工1.8万人。年末劳动部门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726人,失业率为2.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社会投资还未全面启动,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城多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物价仍未走出负增长。
二、农业
种植业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413.8万吨,增产11.9%。其中.小麦产量263.9万吨,增产14.5%,稻谷产量8.1万吨,下降41.7%,玉米产量94.4万吨,增产22.4%。经济作物有增有减。棉花和烟叶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种植面积增加。全年棉花总产量3.1万吨,增产21.4%,烤烟总产2.2万吨,增产25.9%。油料总产37.6万吨,减产44.9%。蔬菜等☆作物持续增产。(详见附表二)
绿化造林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857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244公顷。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6.6万吨,增长4.4%。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0.8万吨,增长3.7%。禽蛋产量22.0万吨,增长8.8%。年末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525.9万头、178.4万头、325.7万只、4272.3万只,除牛存栏略碱外,其他分别增长4.2%、4.1%和10.0%。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2.9万吨,增长4.6%。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63.2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8%;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达到34.02万台和5.71万辆,分别增长8.6%和13.7%;全年农村用电量6.9亿千瓦小时,增长5.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8.95千公顷,增长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初步统计,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74389万元,增长12.5%。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378344万元,增长1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22401万元,增长15.4%,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98178万元,增长6.9%;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8826万元,增长12.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1291万元,增长21.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206632万元/元,增长15.2%;重工业增加值171712万元,增长11.3%。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5342万元,增长15.3%。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啤酒、三类卷烟、纱,尿素、合成氨、平板玻璃、中成药等主要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比有较大增长;日用玻璃制品、化学原料药、电工仪器仪表、塑料加工设备、粮食加工机械等产品竞争力趋弱,产量同比有较大下降。(详见附表二)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回升。初步统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05897万元,增长13.9%,产品销售率98.4%。利润总额42499万元,增长292.7%;亏损企业亏损额5430万元,下降79.1%,亏损面12.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3597万元;亏损面24.5%。年末产成品库存70874万元,下降1.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5.3%。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6610万元,增长9.8%。其中,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537元,增长22 1%;完成建安工88218万元,增长47.1%,按房屋面积计算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44.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初步统计,2001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8342万元,增长11.2%,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328239万元,增长10.6%。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投资223129万元,增长14.O%;更新改造完成投资74510万元,增长2.3%;房地产开发投资4963万元,增长13.6%。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电煤气水产供应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等投资增长较快。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中(下同),电煤气水产供业投资完成54012万,增长20.3%;运输仓储邮电通信完成投资100577万元,增长38.9%。农林牧渔业投资下降,全年完成投资12990万元,下降32.5%。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漯驻高速公路建成道车、市电业局城市电网改造完成18359万元、洪河堤防加固工程完成6000万元、中原气化股份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完成8307万元、天中输变电工程完成5580万元、市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工程完成4681万元。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固定资产384975万元,建成投产项目314个,项目投产率为6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0.29万平方米,竣工率为57.5%。
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改建公路553.5公里,新增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46公里、新增有效浇灌面积l9.6万亩、学生席位l1755个、医院床位925张、棉布织机1536台、合成氨年产l0万吨。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增长10.2%。考虑物价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2.1%。按销售地区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亿元,增长6.7%;县的消费品零售额38.6亿元,增长l3.2%;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47.4亿元,增长9.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l.4亿元,增长11.5%;餐饮业零售额13.l亿元,增长11.3%;制造业零售额11.8亿元,增长5.5%。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71.9亿元,增长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商品销售总额47.4亿元,增长6.6%,限额以下企业、产业活动位商品销售总额24.5亿元,增长14.0%。
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全年成交额56.3亿元,增长8.9%。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大幅上升。全年出口总额1926万美元,增长36.1%;进口总额54万美元,下降66.5%。进出口额合计1980万美元,增长25.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29.1%。
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全年实际利用外资l695万美元,增长1.4%。外商直接投资下滑,全年投资额244万美元,相当于上年的l5.9%。外商协议投资总额553万美元,增长78.4%。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21825O万吨公里,增长2.0%。其中公路完成192222万吨公里,增长2.5%。旅客周转量192021万人公里,增长1.9%。其中公路完成190754万人公里,增长1.5%。
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9404万元,增长20.5%。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4.55万门。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到180828户。电话机装机总数为65.13万部,增长23.3%。电话普及率达到8.0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46部。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因特网注册拨号用户已达6.79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6.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8l亿元,增长16.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26.62亿元,增加5.19亿元,增长24.2%,城乡居民储畜存款余额为168.32亿元,增加21.51亿元,增长14.7%。各项贷款余额为182.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86亿元,增长9.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53.40亿元,增长9.9%;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5.92亿元,增长3.3%。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9426万元,增长6.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04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l5822万元。赔款额452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074万元,人身险短期赔款金额3448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全市有普通高校2所,招生1948人,在校生4728人,成人高校2所,招生1237人,在校生2368人,普通高中38所,在校生68525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生13650人,初中308所,在校生411753人,初中入学率97.92%;小学2760所,在校生8594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9%。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9所,在校学生1741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枝培训学员351486人。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195人,比上年末增长4.2%。全市国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l3个。共取得地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9项,申报省级以上科技成果5项。全年申请专利212件,专利授权97件。全年鉴定技术合同49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4106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1年,全市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0个;专业人员95人。全年监督抽查产品1440家,抽查商品l619个批次。全市共建立城乡天气预报服务网观测站点10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0个。建成了气象防火减灾网络体系,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讯服务系统10个,电视气象服务系统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1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l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57个;床位1122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1007张,卫生技术人员16687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5051人,护师、护士2998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965人;妇幼卫生机构9个,卫生技术人员498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85个,床位4782张,卫生技术人员6610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517人。
体育事业有新的进步。全年全市在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奖牌48枚。其中,金牌11牧,银牌14枚,铜牌23枚。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展开。学校体育活动更加活跃,有82.77万名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达标及格率95.6%。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加大。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447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环境监测人员252人。环境法制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4.1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71%。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8个,总投贷1164万元。在城市中建成了6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32.46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人民生话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年人口出生率12.44‰,死亡率6.03‰,自然增长率6.41‰。年末全市总人口81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7万人,占11.0%;农业人口为725.9万人,占89.0%。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8元,增长7.1%;人均消费性支出3612元,增长6.9%。全市职工平均工资6l48元,增长8.O%。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1954元,增长2.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1127元,增长7.8%。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平均每人居住面积17.2平方米,农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22.8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31.76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8755人;有17.11万职工和4.12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9.6万职工和3.7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82.5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为2.3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5109张,收养3926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4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7.7万元,接受社会捐赠86l万元。
注:l、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共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附表一: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类 别 2000年 2001年
居民消费价格 99.2 99.8
城市 lOO.0 99.3
农村 98.7 100.1
食品 98.4 98.9
粮食 83.6 102.l
肉禽及其制品 101.8 100.7
蛋类 81.61 04.1
水产品 108.9 95.2
鲜菜 114.1 85.8
衣着 97.9 97.3
家庭设备及用品 97.4 97.7
医疗保健用品 98.3 99.5
交通和通讯工具 96.1 99.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95.6 100.3
居住 99.9 102.l
服务项目 108.0 102.8
商品零售价格 98.3 98.3
城市 98.9 96.8
农村 97.9 99.6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 103.2 99.7
附表二:2001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01年 增长(±%)
一、农产品产量(万吨)
粮食 413.8 11.9
夏粮 282.5 16.3
秋粮 131.3 3.4
油料 37.6 -44.9
其中:花生 22.7 -59.6
油菜籽 7.3 29.1
芝麻 7.6 18.5
棉花 3.1 21.4
烤烟 2.2 25.9
黄红麻 0.14 -3.3
蔬菜 233.9 1.4
水果 5.8 9.7
肉类总产量 66.6 4.4
其中:猪牛羊肉 60.8 3.7
禽蛋 22.1 8.8
水产品 2.9 4.6
二、工业产品产量
纱 23581吨 25.9
卷烟 275949箱 5.1
白酒 20851吨 8.1
麻袋(混合数) 383万条 -64.8
自来水 3549万吨 0.3
发电量 66328万千瓦小时 1.5
尿素(实物量) 104891吨 33.7
合成氨 308532吨 49.0
化学原料药 599吨 -13.9
机制纸 52332吨 2.2
水泥 188万吨 l9.7
平板玻璃 197.5万重量箱 22.1
塑料制品 46412吨 0.9
轴承 104万套 -8.0
电工仪器仪表 257.9万台 -31.0
配混合饲料 19l762吨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