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概况】2008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全局,以“保增长、促发展”为根本任务,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在促进驻马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2008年驻马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5?94元,同比增长15.8%,剔除价格影响,实际增长9.2%;人均消费性支出7964.22元,同比增长16.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9%。?
一、可支配收入明显提高,增幅较大。(一)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业人口的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务员津贴补贴的逐步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应提高,以及国家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等因素使驻马店市城镇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7903.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二)经营性收入大幅增长。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体经营者的规模逐步扩大,尤其是政府对下岗、失业等人员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培训、减免费用等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使城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从业人员增多,居民家庭收入渠道拓宽。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带动了城镇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经营性收入1119.7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三)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近三年,国家连续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多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足额发放,同时扩大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障面,并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等措施,使城镇居民家庭转移性收入加快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555.4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为2120.0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
二、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消费支出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主要生活消费支出项目都呈现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衣着、食品消费支出增势尤为突出。(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快速增长,耐用品拥有量显著提高。2008年,驻马店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57.95元,同比增长35.7%。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耐用品的消费已进入更新换代时期,时尚、现代、科学的耐用品进入居民家庭,拥有量稳步增长。在彩电、冰箱、洗衣机老三件耐用品拥有量饱和的同时,家用汽车、家用电脑、摄像机等新的反映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耐用品拥有量增长较快。至年底,全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5倍、87%、1.6倍。
(二)居住类消费增长迅速,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8年,驻马店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为810.24元,同比增长26.1%。其中,以水、电、炊用燃料、暖气费为代表的水电燃料类支出增长18.9%;以物业管理费、水网、电网改造费为代表的居民居住服务费支出增长13%。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也从根本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居民住宅建筑朝着楼房化迈进。城镇居民住宅建筑式样为单元式楼房的达到71.6%,比上年同期增长13.1%。二是居民取暖情况不断完善。城镇居民使用暖气取暖的家庭为10.4%,比上年同期增长16%。三是居民卫生设备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家庭有厕所浴室的占54.3%,比上年同期增长1.8%。(三)衣着消费趋向多样化、个性化。调查显示,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人均1121.15元,同比增长19.7%。其中,购买成套服装的支出增长21.5%,购买各种鞋类支出增长7.6%。如今不仅年轻人讲究衣着时尚,许多中老年人在穿着方面也开始注重追求精致、舒适。多元素的款式、独特的设计,让现代城镇居民在衣着消费上更加丰富多彩。(四)食品支出持续增长。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食品消费模式逐步改变。人们的食品消费更加注重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追求食品的营养性、均衡性和多样性。加之近两年来食品价格的高位上涨,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2008年城镇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人均为2772.55元,同比增长17.4%。(五)医疗保健消费意识增强,保健支出增幅较大。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人均720.98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滋补保健品支出比上年增长60.4%。这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防病保健的意识明显增强。提前预防和有病及时就医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对各种保健滋补品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六)居民个性消费突出。2008年驻马店市城镇居民金银珠宝饰品支出增长3.9倍,化妆品增长22.2%。随着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个性化消费档次逐渐提高,个人美容、美发、装饰用品消费种类繁多,消费额也随之逐年增多。同时,受今年黄金、铂金等贵金属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城镇居民对黄金、铂金饰品的消费增加。选择在价格较低时购买金银珠宝饰品,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镇居民消费的理性化。从总体上看,2008年,驻马店市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而言,由于消费品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持续走高,给居民家庭生活增添了较大的压力。?
三、居民消费层次两极分化日趋显著。根据相对收入不等距九组分组资料显示:2008年,驻马店市城镇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5.94元,其中最高收入组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616元,最低收入组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18元。由于群体间收入的显著差异,全市高低收入户消费层次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2008年,驻马店市最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14771元,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为4397元,高低收入户之间的消费差距与去年同期的8987元相比又扩大了1386元。表现在消费构成上,则是高、低收入户消费层次日趋分化,低收入户消费仍然以食品、衣着等生存型消费为主,高收入户的消费则取向享受型和发展型,高档家庭设备及用品、家用汽车、休闲娱乐旅游、居住等消费是高收入户的消费重点,尤其是随着高收入户可支配收入绝对额的快速增加,使高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住房、家用汽车消费将会明显增加,而低收入户则仅仅能够维持温饱。(毛泽慧)
【农民收入】2008年驻马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同比增加489.7元,增长14.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再创历史新高。驻马店市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丰产、畜牧业稳定发展、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一、农畜产品产量增加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2008年,全市农业获得丰收、牧业稳定增长、农畜产品价格上涨有力拉动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2336.6元,同比增加253.9元,增长12.2%。其中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1464.8元,同比增加146.7元,增长11.1%;人均牧业纯收入612元,同比增加74元,增长13.8%。?
二、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是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2008年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1315元,同比增长15.9%,增幅因受金融风暴影响低于上年11.5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增加。2008年全市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194万人,同比增加8.4万人,增长4.5%。二是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工素质显著提高。三是国家对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外出农民工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农民外出务工积极性高涨,有力推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三、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促农增收。随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农民在本地的就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不断增多,二、三产业收入显著增加。全年农民人均二、三产业纯收入216元,同比增长13.9%。?
四、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助农增收。2008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农民从中得实惠颇多。据统计,全市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落实到户补贴资金8.5亿元,新增8230万元,仅此两项农民人均增收11.1元。2008年,农民增收既有以上有利的因素,也面临着金融危机、就业难、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各方面对农民增收带来的消极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孙 强)
【农民生活】2008年,随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民家底逐步殷实,生活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市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2806.8元,比上年增加342.1元,增长13.9%。农民生活消费呈现新的特点。?
一、恩格尔系数下降,食品消费结构优化。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恩格尔系数的逐年下降,也表现在食品消费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的饮食习惯及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全市农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呈现出不断下降态势,2008年恩格尔系数降到44.55%,比上年下降0.78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1250.5元,比上年增加133.4元,增长11.9%。从具体食物消费量看,粮食消费量略有减少,全年人均消费粮食226.9公斤,比上年下降5.6%。蔬菜、水产品、肉和奶类、蛋类等食物消费量增加。人均蔬菜及菜制品消费119.9公斤,比上年增长28.6%;水产品2.3公斤,比上年增长4.2%;肉禽及制品12.9公斤,增长2.2%;奶和奶制品1.81公斤,增长86?8%;蛋类及蛋制品6.8公斤,增长40.8%;食品消费的另一特点是农民在外饮食支出增加较快,人均为170元,比上年增长22.1%,占整个食品消费的比例明显上升。?
二、衣着消费向新、美、舒适方向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农民对“形象消费”兴趣倍增,衣着消费观念出现深刻变化,衣着求新,求美,讲究舒适、大方、时尚。表现在:一方面对布料的购买量逐年减少,成衣购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越来越讲究穿着的款式、花色、质量和档次,而且趋向于中高档化。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5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购买成衣占衣着消费的比重47%,购买鞋类支出36.94元,比上年增长12.1%,占衣着消费的比重25.5%。?
三、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住房结构更趋合理。宽敞舒适的住房一直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目标。随着全市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民居住环境有了可喜的变化,追求住房的多样化,设施齐全,档次提升。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649.9元,比上年增长20.9%。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7.3平方米,比上年提高平方1.46平方米,其中钢筋混泥土结构面积人均15.22平方米,增长13.5%;楼房面积占9.5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2平方米,增长11.9%。人均住房价值达8096.8元,比上年增加1208元,增长17.5%。?
四、农民家底逐渐厚实,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较快增长。农户家底逐渐厚实,购买能力增强。2008年末农村居民人均拥有金融资产2240.53元(不包括房产价值),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银行存款人均1586.9元、手存现金人均649.4元。随着农民购买能力的增强和农村消费环境的显著改善,特别是“家电下乡”支农惠农举措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家用电器的普及。2008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106部,彩色电视机101台,摩托车38辆,固定电话机35.4台,热水器11.5台,电冰箱27.3台,洗衣机60台,自行车134.5辆,电动自行车22.1辆,家用计算机(电脑)1台,影碟机26.2台,吸尘器0.52台,微波炉2.3台。家用计算机等新型家电开始进入农家,虽然数量不多,但体现出农民生活越来越趋向城市化。?
五、交通和通讯支出较快增长。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务工经商非常活跃,农民出行和通讯费用显著增长。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的支出人均226.2元,比上年增加31.8元,增长16.3%。交通通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追求出行便利舒适,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二是移动电话增加迅速。近年来,移动电话等通讯新产品不断推出和价格的大幅下降,吸引了更多农村居民购买,成为通讯消费支出的主因。三是交通通讯设备使用费大幅度增加。2008年农村居民交通工具燃料费支出人均12.7元,比上年增长62.3%,通讯费人均65.2元,增长14.22%。?
六、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下降。由于全市实行对农村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书本费减免及进一步落实农民免费技能培训政策,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下降。2008年全市农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人均147元,比上年减少9.6元,下降6.1%,其中人均学杂费比上年减少18.8元,下降23.4%。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农民也开始享受旅游休闲乐趣。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旅游休闲消费支出1.61元,是上年的1.7倍。?
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迅猛增长。随着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推广和农村药品市场的逐步规范,农民看病难、就医难问题逐渐改观。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75.2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增长21.8%。其中人均药品支出62.7元,增长2.8%;人均保健用品支出0.6元,增长4.1%;医疗费支出人均109元,增长38.5%。?
八、其他商品和服务性消费支出趋向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消费支出越来越合理,购买化妆品、美容美发曾经想的奢侈品,开始受到农民青睐。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51.4元,比上年减少12.5元,下降19.5%。其中美容美发人均支出3.2元,增加1.6元;化妆品人均支出1.6元,增加0.33元;首饰人均支出2.64元,增加0.33元;迷信和宗教用品支出7.7元,减少0.33元,其他服务性支出减少18元。(孙 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