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象
【公共气象服务】 2013 年,全年共制作发布天气预报服务材料 405 期 ;气象预警信号 77 期,内容涵盖大雾、霾、 寒潮、道路结冰、雷电、干热风、高温、大风、暴雨等 ;制作播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1000 余期,融入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紫外线指数、晨练指数、晾晒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森林火险等级等专业预报 ;通过气象服务短信平台发布灾害天气预警、农业气象服务、专题天气预短信近 8 万条。汛期期间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充分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的准备,每天滚动发布一周汛期天气预报。在重大灾害性天气来临时,气象部门严密监测、主动预警、跟进服务,提前发布过程预报,及时进行实时数据统计,过程结束后迅速总结评估并提出下一步应对措施和生产建议,第一时间将书面服务材料送至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张俊波 张 莹)
【气象为农服务】 2013 年,按照全市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2013 年农业气象周年服务大纲》和《2013 年驻马店市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指导全年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在春耕、“三夏”和秋收秋种等关键时期,分别制定了《驻马店市气象服务方案》,确保关键时期农业气象服务的实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提高气象服务效益。全年共制作农业气象周报52 期 ;农用天气预报 117 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服务材料 26 期;制作小麦卫星遥感信息 4 期,农业气象专题服务7期,农作物产量预报 8期,预报准确率达 99% 以上,综合得分为 100 分 ;与植保部门联合制作作物病虫害的气象等级预报 1 期,卫星遥感火点监测信息 16 期,“三夏” 气象服务专报 9 期,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报 4 期,秋收秋种专报10期,临时性服务材料 9 期等。共发布服务材料 252 期,其中 3 月 6 日会同农技、植保等方面专家,完成制作的《2013年驻马店市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气象指数预测意见》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发挥了气象决策服务的作用。
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制定下发了《驻马店市气象局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密切监视天气变化,精心制作春耕春播期间天气预报,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通过媒体向农民和社会公众发布。根据农业气象条件、作物生长发育、墒情变化和春耕春播进程,及时制作发布春耕春播适宜期气象条件预报,整地、浇水、 施肥、播种等农用天气预报,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春耕春播期间发布专题天气预报 20 期,农用天气预报 20 期,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4 期。
“三夏”气象服务 :全市气象部门从4月份就开始着手制定“三夏”气象服务工作方案,值班人员24小时严密监视天气演变,每天与省气象台、各县气象局进行天气会商,新一代天气雷达全天候动态监测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5 月 23 日,市气象局召集《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河南电视台驻马店记者站、驻马店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召开了麦收期气象服务新闻通气会。及时向各级党政领导和涉农部门发布滚动专题天气预报短信,广播电台数次播放天气预报信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增加“三夏”气象服务内容,市气象局门户网站、市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站、兴农网等实时更新“三夏”气象服务信息。联合驻马店日报社打造了《农用天气预报》报纸专栏,充分利用报纸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让广大农民朋友及时了解麦收区天气实况、农事生产建议以及各类气象指数预报。
秋收秋种气象服务:驻马店市气象局高度重视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工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工作。制定下发了《驻马店市气象局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全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精心制作秋收秋种期间天气预报,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通过媒体向农民和社会公众发布。根据农业气象条件、作物生长发育、墒情变化和秋收秋种进程,及时制作发布秋收秋种适宜期气象条件预报,收获、晾晒、整地、施肥、播种等农用天气预报,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干热风预报预警服务:5 月中下旬驻马店市出现了干热风天气,气象台多次发布干热风预警信号。市气象局农气专家提出建议 :绿叶面积相对较大的麦田,应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并适量加入尿素,以提高小麦灌浆效率、延长功能叶寿命,减轻干热风危害带来的影响。后期市气象局组织农气专家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家及时深入麦田,对干热风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经过广泛调查发现,境内京广线沿线及以西地区干热风影响较重,主要表现为小麦植株失水加速,叶片过早失绿,加快了小麦成熟;东部受影响程度情况相对较轻。 (张俊波 张 莹)
【气象科技】 2013 年,全市气象部门积极推进平舆、西平、正阳 3 个“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县建设工作,重点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地方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快捷性的专项服务和技术支持。全市共建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 12 个;乡镇气象服务信息站170 个,乡镇覆盖率达到 89%;建立了4677人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已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都有信息员,并每年对气象信息员进行“阳光工程”技术培训 ;电子显示屏 227 块,乡村大喇叭 2810 个,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其中,平舆、西平、正阳 3 个中央“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县,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显示屏、大喇叭、气象信息服务站、书面材料等多种渠道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更加精细化和更具针对性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服务基层,直通‘三农’”的乡村气象服务专项试点成效显著。(张俊波 张 莹)
【人工影响天气】 2013 年,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市编委批准成立市级人影地方机构,核定了 6 名地方编制,为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驻马店市多次出现阶段性干旱,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不放过任何一次人工增雨作业的机会,先后在 4 月 19 日~ 20日、6 月 24 日~ 25 日、8 月 23 日~ 24日、10 月 30 日~ 31 日 4 次干旱关键时期成功组织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10 月底,在全省气象行业人工影响天气岗位技能竞赛活动中,驻马店市气象局荣获人工影响天气团体第二名和作业指挥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张俊波 张 莹)
【气象依法行政】 2013 年,结合驻马店气象行政执法建设工作实际,年初下发了《驻马店市气象局推进服务型气象行政执法建设工作要点》。加强行政审批工作,不断继续推动市、县两级气象行政审批“两进入,一参加” (进入当地行政审批大厅、进入审批大厅的审批流程,参加审批大厅组织的联审联办会)。全年全市气象部门组织行政执法检查 60 次,内容涉及观测环境保护、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天气预报发布、未经许可施放气球等,对拒不进行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单位立案查处 12 起,4 起已经结案。全市气象部门办理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施放气球行政许可30 件。组织法规、防雷等专家积极开展气象法律法规及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咨询活动,利用“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宣传月等活动,通过现场解答群众的相关咨询、分发气象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向市民普及气象法律法规知识。为响应“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水平”要求,市气象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进一步要求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做到“服务送到家、办事不出门”,对重点单位将申请表格等手续直接送达,办结后第一时间通知,取得了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气象局窗口被市行政服务中心评为 2013 年一、三季度“红旗窗口”,两名行政窗口人员被评为“优秀服务标兵”。(张俊波 张 莹)
【重大气象保障服务】 2013 年,市气象局积极做好重大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一是春运气象服务保障 :为 2013 年春运专门制定了服务方案,发布春运专题天气预报 42 期,市气象局被市政府评为“2013 年春运先进集体”,1 人被评为“2013 年春运先进个人”。二是高考、中招气象服务保障 :市气象局成立了由天气预报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高考、中招气象服务保障小组,通过主动与高招办、中招办、教委等单位联系,畅通天气预报传输渠道,及时将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传送市教委、高招办、中招办,打印专题预报服务材料送达市委、市政府决策指挥部门,让相关部门领导第一时间掌握天气信息以便科学应对突发状况,并在市电视台、《驻马店日报》等媒体发布高考、中招专题气象信息,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贴心的气象服务。共发布高考专题天气预报 5 期、中招专题预报 4 期。三是“农洽会”气象服务保障 :市气象局主动与“农洽会”组委会沟通接洽,掌握大会的整体情况和详细需求,以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农洽会” 气象保障服务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方案》,提前一周启动大型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预案;采取中短期预报、短时预报和精细化预报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实时滚动天气预报、短时预报,累计向市委、市政府和大会组委会发布“农洽会”专题气象服务材料11余期,保证了“农洽会”组委会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合理安排会务活动。四是“中秋”、国庆双节气象服务:市气象局组织全体预报员会商发布“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天气预报及节日生活、旅游提示,通过短信发布至决策服务用户,通过电视天气预报向公众发布。节日中每天发布滚动 3 天天气预报和生活服务建议,并在《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市广播电台等媒体发布。 (张俊波 张 莹)
【2013 年气候评述】 2013 年全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
一、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5.7 ℃,较常年偏高 0.6 ℃, 为 2008年以来最高值。年内3月、6月气温偏高,7 月、8 月气温异常偏高,其他月份均正常。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39 ℃ ~ 40.3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10.2℃~ -7.1℃。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 0.6℃,春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1.4℃,夏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2.1℃,秋季平均气温与常年基本持平。
二、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732.5 毫米,较常年偏少 2 成,为 2009年以来连续第 5 年未达到常年平均值。年内 1 月、4 月、11 月月平均降水量偏少,3 月、6 月、10 月显著偏少,12月异常偏少,8月偏多,其他月份正常。冬季平均降水量为 61.9 毫米,春季平均降水量为 53.3 毫米,均接近常年同期值。夏季平均降水量为 404 毫米,较常年偏少近 2 成。秋季平均降水量为 132 毫米,较常年偏少近 3 成。
三、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955 小时,基本接近常年值,但为2000 年以来最高值。2 月日照偏少,8月偏多,其他月份基本正常。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 288.9 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29%。春季平均日照时数为170小时,夏季平均日照时数为 625.9小时,秋季平均日照时数为 484.2 小时,基本接近常年值。 (张俊波 张 莹)
【2013年气候影响评述】2013年,气候影响评述,
一、气候与农业。1 月上中旬温度偏低,降水偏少,1 月 20日~ 21日和1月30日~ 2 月 2 日全市有2 次小雨雪天气过程,有效地补充土壤水分,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2 月中旬气温开始回升,之后无强降温天气出现,对小麦返青及油菜现蕾、抽薹生长十分有利。3 月 3 日~ 9 日周平均气温为 14.3℃~ 17.2℃,最高温度为 29℃~ 32℃,周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创历史同期最高。加之墒情适宜,小麦等农作物生育加快,发育期提早 5 天~ 10 天。3 月 10 日以后气温总体趋于正常,降水和光照略为不足,此期全市小麦正处于拔节期,该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两极分化和拔节生长,也有利于油菜抽薹和开花。4 月份气温总体正常,降水偏少,大部地区有干旱出现,光照基本正常。进入4月份以来,降水持续偏少,而此时全市小麦正处于孕穗、抽穗和开花期,需水量较大,降水偏少使全市大部分县区土壤耕作层出现旱象,部分地块达到重旱,影响了小麦生殖生长,也对油菜攻籽不利。4月21 日凌晨,全市出现持续4小时~7小时的低温天气,最低气温达-1℃~ 2℃,此时小麦正处于扬花期,低温使小麦不孕小花增加,秕籽增加,结实粒数降低,对未开花的麦田花粉活力影响较大。5 月份 全市温度偏高,降水偏多,光照基本正常。5 月 6 日~ 9 日,全市出现了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较好地补充了土壤水分,缓解了旱情,对小麦灌浆和春播作物生长十分有利。5 月 11 日~ 14日、20 日~ 23 日全市出现日最高气温高于 30℃的干热风天气,最小相对湿度小于 30%,平均风速为 3 级,造成小麦青枯逼熟。5 月 23 日~ 31 日的连阴雨天气,持续 9 天,降水量大,解除了全市 4 月份以来的干旱,对秋粮播种有利。但由于降水强度也大,部分县区达到暴雨标准,小麦出现点片倒伏,对成熟和收获带来不利影响。6月上中旬降水持续偏少,尤其是 6 月 中旬,温高光足,土壤水分蒸发较快,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对玉米等大秋作物的苗期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全市先后出现 3 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较好地补充了土壤水分,使部分县区旱情得到解除,其他县区旱情也得到有效缓解,作物苗情得到良好转化。7 月 1 日~ 7月 13 日,高温天气频繁出现,且光照充足,土壤水分迅速下降,加之前期降水的极不均匀,部分地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干旱现象。此时正值玉米拔节生长的关键时期,严重缺水造成玉米植株叶片卷曲,部分植株矮小等不良症状,对玉米的产量构成了潜在威胁。7月14日~21 日,全市普遍出现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为123.4毫米,雨量分配相对均匀,平均渗透深度为 30 厘米~ 40 厘米。此次降水时间长,范围广,雨量大,雨水下渗较好,有效地补充了土壤水分,旱情得到解除。8 月 5 日~18 日,全市又持续出现 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且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土壤墒情迅速下降,部分县区的土壤表层再度出现干旱现象,对秋作物的灌浆和鼓粒造成不利影响。8月下旬全市普降大到暴雨,旱情彻底解除。总体来说,全市夏季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利弊参半。9月28 日~10月28 日的30天里,全市各县区基本上无降水,最大雨量为西平的 4.5 毫米,泌阳和正阳分别出现 0.2 毫米和 0.1 毫米的降水,此时恰逢小麦播种期,加之光照充足,温度较高,导致土壤墒情持续下降,全市 10 厘米土层普遍出现不同程度干旱,对小麦播种和出苗极为不利。10 月 29 日~ 11月 2 日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平均降水量22 毫米,乡镇雨量站大于 25 毫米的有26个,其中最大为上蔡的百尺 42 毫米。本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土壤下渗较好,新蔡、正阳两县的渗透深度为 20 厘米 ,其他县区均超过 30 厘米 , 旱情基本解除,对小麦播种和出苗极为有利。11月份,秋播作物普遍处于苗期生长阶段,小麦开始分蘖。本月光温水条件较为适宜,对小麦分蘖生长和根系下扎十分有利。12 月份,全市基本无降水,平舆、正阳等县表墒较差,12 月 8 日小麦进入越冬期。总之,本年度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为利弊兼有。
二、气候与建筑、交通和旅游业。春季,除 5 月份出现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外,其他时段降水稀少,天气晴好,对交通和旅游业有利,使行业利润大幅提高。特别是清明节小长假前后和 “五一”节期间,天气晴好,春暖花开,市外郊区景点游人如织,十分热闹。秋季降水偏少,全市晴好天气较多,对建筑、交通和旅游业比较有利。特别是“十一”黄金周期间,天气晴好,没有明显的灾害性天气出现,对人们外出旅游、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十分有利。秋季大雾天气逐渐增多,对人们出行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交通管理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信息,做好大雾等恶劣天气的应急防范工作。
三、气候与其他行业。2013年,春季气温虽总体偏高,但变幅大,个别时段气温偏低,甚至一周经历四季,忽冷忽热的天气,易使免疫力低下人群感冒,对健康不利。受此影响,流感的发病率较高。夏季高温天气较多,空调需求量急剧增加,对空调等制冷设备商家营销有利,用电负荷对电网要求提高。秋季天气干燥,降水较少,大雾天气逐渐增多,是呼吸道疾病易发的时期。随着天气寒冷,取暖用电也进入高峰期,天干物燥,较易发生火灾,居民和各个行业从业人员应做好用火用电安全,林区应该加强巡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进入 12 月份,雾霾天气持续增多,雾中的小水滴易与尘埃、工业废气混合形成对人有害的化学物质,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日常生活需做好防范。 (张俊波 张 莹)
【2013年主要气象灾害】2013年,全市主要气象灾害按灾害类别分述如下 :
一、干旱。2013 年 3 月下旬至整个4 月份,全市降水稀少,部分县区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4 月 18 日全市测墒结果表明,除西平、汝南、确山墒情适宜外,其他县区土壤墒情均显不足 :泌阳、正阳、驿城区耕作层达到重旱,上蔡、新蔡耕作层呈现中旱,遂平、平舆土壤表层轻旱。6月1日~23日,除泌阳有 27 毫米的降水外,其他县区降水量均不足 10 毫米。尤其是 6 月中旬,温高光足,土壤水分蒸发较快,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对玉米等大秋作物的苗期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7 月 1 日~ 13 日,除泌阳、遂平、上蔡、西平有 15.6 毫米~ 36.4 毫米的降水外,其他县区降水量均不足 10 毫米,加上高温天气频繁出现,且光照充足,土壤水分迅速下降,部分地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干旱现象。此时正值玉米拔节生长的关键时期,严重缺水造成玉米植株叶片卷曲,部分植株矮小等不良症状,对玉米的产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8 月 5日~ 18 日,除平舆、确山、新蔡、泌阳有 13.1 毫米~ 46.6 毫米的降水外,其他县区基本无有效降水。其间 35℃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出现,光照充足,土壤墒情迅速下降,部分县区的土壤表层再度出现干旱现象,对秋作物的灌浆和鼓粒造成不利影响。9 月 28日~ 10 月 28 日,全市各县区基本上无降水,在 10 月 14 日的土壤水分分布图上,除西平、汝南外,0 厘米~ 10厘米土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对小麦的播种和出苗产生了一定影响。10 月 29 日~ 11 月 2 日出现的降雨过程,使得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泌阳县部分地区的小麦才得以播种。
二、暴雨。8 月 23 日 ~ 25日各县区总降水量为 92.2 毫米(平舆)~ 167.6 毫米(新蔡),其中 8 月24 日日雨量有 8 个站达到暴雨标准,最大日雨量为新蔡104.3 毫米。西平县 8 月 25 日又出现 93.1 毫米的日雨量,连续两天达到暴雨标准。乡镇雨量站雨量大于 100 毫米的有 123 个站,其中大于 250 毫米的有 4 个站,最大是西平的权寨 316.1 毫米,其次是驿城区老河 304.3 毫米。正阳县在9月24 日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日雨量为 86 毫米。
三、雾和霾。新蔡县在全年出现20 次大雾天气,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 ;11 月 4 日,遂平县出现强浓雾天气,最小能见度不足 50 米,给交通运输、市民出行及厂矿企业等部门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泌阳县 2013年 1 月 22 日、1 月 24 日、1 月 28 日和 2 月 22 日出现大雾天气。11 月 11日,泌阳县出现能见度小于 50 米的强浓雾,对交通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影响,泌阳县适时发布大雾红色预警,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确山在1 月 15 日、1 月 28 日、2 月 6 日和 2 月 21 日出现大雾,最小能见度分别为 200 米、200米、700 米和 400 米。12 月 21 日出现的大雾最小能见度为 600 米。平舆县出现了 24 个大雾日和 39 个霾日 ;西平县出现 24 次大雾日。汝南县出现 3 次大雾天气,分别出现在 4 月 1 日、 11 月 3 日和 11 月 11 日。
四、高温和干热风。整个夏季,全市日最高气温≥ 35℃平均日数为35.3 天, 比 历 年 偏 多 18.6 天 ;气 温≥ 37℃的日数为 14 天(平舆)~ 20天(遂平);夏季日最高气温为 40.3℃(正阳)。2013 年是 1967 年以来高温日最多的一年,高温天气加剧旱情进展,且不利于户外作业。5 月 11 日~ 14日、5月 20 日~ 23 日,出现日最高气温高于 30℃的干热风天气,最小相对湿度<30%,平均风速为 3 级,造成小麦青枯逼熟。五、大风。2013 年 1 月 5 日,西平县出现短时大风天气,最大风速为17.1 米 / 秒。据调查部分蔬菜塑料大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平舆 3 月 10日 0 时 40 分,出现瞬时大风天气一次, 风 力 达 17.1 米 / 秒。 确 山 3 月 9日、10 日 分 别 出 现 风 速 达 17 米 / 秒和 19.4 米 / 秒的大风天气。西平在 3月 9 日~ 10 日、4 月 10 日分别出现了两次大风天气。 (张俊波 张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