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 年年底,县境内分设中共泌北、泌西、泌东 3 县。泌北县(治今方城县酒店村),辖泌阳县的郭集、羊册、象河、春水等北部边缘地区与舞阳县南部的宋集(今属舞钢市)和方城县的小史店、唐河县的下洼(今属社旗县)等地。泌西县(治今羊册镇古城寨),辖大磨、双庙、官庄、饶良 4 个区。泌东县(治今贾楼乡曾沟),辖邓庄、王店、马谷田、石头河、牛蹄 5 个区。泌阳城关为桐柏区二专署直辖。1948 年 4 月,撤销泌北县,所属羊册、郭集划归泌西县 ;象河、春水划归泌东县。
1949 年 1 月,泌东、泌西 2 县合并为泌阳县。10 月全县设 9 区、2 镇,即大磨、马谷田、王店、牛蹄、春水、羊册、官庄、饶良、双庙和城关、沙河店镇。区下辖 197 个乡。1953 年 7 月,增设梅林区。城关镇改为城关区。1954 年 4 月,撤销沙河店镇,归牛蹄区管辖。1955 年年底,撤销梅林区。1956 年,撤销牛蹄区,改设板桥区 ;5 月,改区建乡。1957年,调整为 8 区、1 镇,另置 8 个县直辖乡。
1958 年 3 月,撤销县直 8 个乡,合并为赊湾乡、陈岗乡;8 月,区改为乡,设 10 乡 1 镇 ;10 月,改称“泌阳人民公社”,辖 11 个管理区;年底,撤销陈岗管理区,分别并入城郊、赊湾两管理区。1959 年 3 月,撤销“泌阳人民公社”,复为县。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1961 年 8 月,改社为区,全县设 10 区、1 镇,下辖 74 个人民公社。1962 年 3 月,74 个人民公社调整合并为 54 个,下辖 433 个生产大队。1965 年 7 月,饶良区划归社旗县。1969 年 1 月,撤销原公社,改 9 个区(镇)为人民公社,新增郭集、太山、杨集、立新、沙河店、大路庄 6 个人民公社。1976 年年初,又增设高店、董岗、双庙、象河 4 个人民公社。1977 年春,增设黄山口、高邑、下碑寺、贾楼、城郊 5 个人民公社。
1983 年 11 月,公社改乡,全县辖 23 个乡、1 个镇,有394 个村民委员会。1987 年 6 月,羊册、沙河店 2 乡撤乡建镇。10 月城关镇更名为泌水镇,城郊乡更名为花园乡。全县设泌水、羊册、沙河店 3 镇和象河、春水、黄山口、郭集、泰山庙、官庄、付庄、下碑寺、板桥、老河、大路庄、王店、贾楼、杨家集、双庙街、赊湾、花园、高邑、马谷田、陈庄、高店 21 个乡。2010 年,老河乡、沙河店镇划归驻马店市驿城区,2011 年 1 月,板桥镇划归驻马店市驿城区,年末撤销花园乡、泌水镇,设立花园街道、泌水街道、古城街道。2012 年,撤销郭集乡设立郭集镇。2013 年,撤销泰山庙乡和王店乡,设立泰山庙镇和王店镇。
【组织机构】
中共泌阳县委
书 记 高万象(12 月离) 张树营(12 月任)
副 书 记 张树营(12 月离) 张中林(7 月离)
常 委 高万象(12 月离) 张树营 张中林(7 月离) 杜永军 宋炳顺
李志娴(女) 吕 靖 李新耀 李 勇 梁 忠(女) 桂兆权
泌阳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王群生
副主任 岳清玲(女) 张增家 毛永翔 庞长和 李其钊
泌阳县人民政府
县 长 张树营
副县长 宋炳顺 刘业鹏 刘 念 刘欣英(女) 王庆怀 赵 伟(4 月任)
政协泌阳县第九届委员会
主 席 邢继伟
副主席 王广超 刘世祥 何清福 张宏超 徐文贵
泌阳县人民法院
院 长 孙亚轩
泌阳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黎梅香(女)
泌阳县各街道、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
泌水街道
党工委书记 苗 峰
主 任 张 勇
古城街道
党工委书记 安 生
主 任 袁 洋
花园街道
党工委书记 刘天坤
主 任 陈 磊
羊册镇
党委书记 关居义
镇 长 刘 兵
赊湾镇
党委书记 吕 涛
高店乡
党委书记 王 磊
乡 长 贾清化
马谷田镇
党委书记 李庚建
镇 长 付 彬
高邑乡
党委书记 张道通
乡 长 张 科
王店镇
党委书记 周文革
镇 长 李婉玉
铜山乡
党委书记 刘广华
乡 长 张 辉
下碑寺乡
党委书记 侯 东
乡 长 曹兴菊
春水镇
党委书记 李元峰
镇 长 杨春瑞
象河乡
党委书记 邱士用
乡 长 韩 庚
黄山口乡
党委书记 徐德合
乡 长 王化党
官庄镇
党委书记 徐安军
镇 长 谷德生
郭集镇
党委书记 禹建功
镇 长 李培明
泰山庙乡
党 委 书 记 陈 鑫
镇 长 汪继兴
双庙乡
党委书记 孙书贵
乡 长 刘广超
杨家集乡
党委书记 朱 璐
乡 长 李春堂
贾楼乡
党委书记 梁朝阳
乡 长 程 杰
付庄乡
党委书记 窦 强
乡 长 李其威
盘古乡
党委书记 陈国强
乡 长 赵全来
【年度概况】 2015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6.2 亿元,比上年增长 8.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49.7 亿元,增长 4.5%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74.62 亿元,增长 8.4%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61.8 亿元,增长 12.7%。人均生产总值27304 元,比上年提高近 2000 元。
农业 2015 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112006 公顷,比上年增长 1.4%,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60029 公顷,增长1.97%。油料种植面积 46175 公顷,增长 9.52%。全年粮食产量 627265 吨,比上年增长 6.84%。其中,夏粮 360666 吨,增长 6.74%;秋粮 266599 吨,增长 6.99%。油料产量 156690 吨,增长 22.54%。继续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全年发放各类惠农补贴 2.9 亿元。全县培育形成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2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 3 个、农业专业合作社753 个,全县土地流转面积 25333.33 公顷(38 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 32.7%。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食用菌种植量突破 2 亿袋,实现产值 34 亿元。被确定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全国主产基地县。“泌阳花菇”入选 2015年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 50 强。烟叶种植面积 2880 公顷(4.32万亩),产值 1.863 亿元,实现税收 4099 万元 ;林果种植23333.33 公顷(35 万亩),年产干果 2.6 亿千克,产值 8 亿多元。牛存栏 32 万头,其中夏南牛存栏 28 万头 ;生猪存栏79.8 万头。肉类总产量 14.3 万吨。新建标准化规模肉牛厂 6个,存栏 100 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 179 个,培育夏南牛养殖村 100 个,创建国家级肉牛标准养殖示范场 4 个。畜牧业产值 42 亿元。全年完成水利工程投资 4.39 亿元,除险加固小型水库 14 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4433.33 公顷(6.65 万亩),旱保田 6346.67 公顷(9.52 万亩),小流域治理 26.3 平方千米,解决安全饮水 10.87 万人。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 166 万千瓦,农用运输车 15820 辆。大中型拖拉机 6455 台,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 1079 台。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 85.6%,农业专业合作社 126 家,其中 5 家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林业持续发展。完成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建设项目 8447.33 公顷(12.671 万亩),其中造林 3040 公顷(4.56万亩),中幼林抚育 5340.67 公顷(8.011 万亩),全民义务植树 285 万株,森林覆盖率 44.8%。

工业 2015 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51080万元,比上年增长 9.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 19.2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 5.89% ;公有制工业增长 4.31%,非公有制工业增长 11.61%,高技术产业增长 41.9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353.28 亿元,增长 8.59% ;利税 39.69亿元,增长 6.27%。截至 2015 年底,县产业集聚区共入驻项目 138 个。全年新引进落地项目 21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 个,建成投产项目5 个,产业集聚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92 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80 亿元,从业人员达 4 万人。
固定资产投资 2015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68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7.4%。固定资产投资 1321772万元,增长19.4%,其中民间投资1099998 万元,增长20.3%,占固定资产投资 9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7144 万元,增长 18.2% ;第二产业投资 778775 万元,增长26.9% ;第三产业投资 475853 万元,增长 10.3%。全县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930613 万元,增长 10.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188006 万元,比上年增长 15%。商品房销售面积 554672 平方米,增长 2.53% ;商品房销售额 160775万元,增长 4.42%。
贸易 2015 年,泌阳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675184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508054 万元,增长 12.9%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67130 万元,增长 14.2%。按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额338006 万元,增长 12% ;零售业零售额 636118 万元,增长15.1% ;住宿业零售额 18994 万元,增长 13.3% ;餐饮业零售额 121108 万元,增长 16.4%。全年进出口总额 2738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22.9%。出口额 2738 万美元,增长 123.9%。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3383 万美元,增长 8%。引进省外资金 20.8 亿元,增长 8.2%。全县应用电商企业达 500 多家,建立乡村服务网点 100 余家,交易额 1.35 亿元,泌阳县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交通、旅游 2015 年,完成客运量 1080 万人,增长 9%,旅客周转量 60069 万人千米,增长 10% ;公路货运量 90019万吨,增长 10.8%,货运周转量 328063 万吨千米,增长11%。全年完成通村公路 101 千米,32 座农村公路桥梁和3 条总长 44.5 千米的县乡道开工建设,县城至铜山湖的 105路公交车线路开通运营。至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 3562千米,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干线公路为支撑、以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公路交通网络。 旅游业稳步发展。铜山湖湿地被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现有 AAA 级以上景区 3 处,星级酒店 3 家,全年接待游客 375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7000 万元。
财政、金融 2015 年,全县财政总收入 88289 万元,比上年下降 3.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7.2 亿元,增长 14.3%。全年税收收入 50439 万元,增长 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371012 万元,增长 9%。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 4.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 7.9%,教育支出增长 5.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 16.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 40.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 0.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 171.4%。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1536278 万元,增长 6.53%。其中,个人存款 1102890 万元,增长 18.02% ;单位存款 412623 万元,减少 9.93% ;其他存款 20.765 万元,减少 58.05%。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544700 万元,增长 16.25%。
教育、科技 2015 年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 367 所。其中,小学 332 所,普通中等学校 30 所,普通高中 3 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进修学校)2 所。全年各类学校招生34451 人,在校生 134098 人,毕业生 29609 人。小学招生16363 人,在校生 80617 人,毕业生 11744 人 ;普通中学招生 17182 人,在校生 50028 人,毕业生 15876 人 ;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 906 人,在校生 5453 人,毕业生 1989 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34190人。“两免一补”安排资金 11280.8万元,资助困难学生 22840 人次。2015 年,全县高考考生6130 人,进本科线 3600 人,占报考人数 58.7%,其中进一本线 772 人,占报考人数的 12.6%。
2015 年,全县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 10 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98 个,科普示范基地 230 个,泌阳县农村专业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2015 年被批准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年受理申请专利 131 件,授权专利 87 件,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26 项,申报市级科技成果 5 项,其中3 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化、卫生 2015 年共创作大型剧本 2 部,小品等曲艺作品 9 个,其中三弦书《闹嫁妆》获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奖,其他获奖作品有小品《新龟兔赛跑》、相声《恨爹不成钢》、河南坠子《忘不了》。全年完成送戏下乡 200 场,巡回公益放映电影 4176 场。全年对市电视台供稿采用 410 条,对省电视台供稿采用 9 条。全年发展有线电视用户 1000 多户。年末共有文化馆 1 个,艺术表演团体 3 个,公共图书馆 2 个,纪念馆 1 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个,电视台 1 座,广播电台 1 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 7.5 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年全县运动员在全省各项体育比赛中,共获得 10枚金牌、16 枚银牌、4 枚铜牌。
2015 年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 402 个(含个体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 28 个,妇幼保健院 1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 2537 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 984 人,注册护士 757 人 ;卫生机构床位数 2625 张。开工建设县中医院门诊楼综合大楼,启动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搬迁工程。建成标准化卫生室 66 个,新农合参合人数 73.8 万人,参合率 98.4%。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5 年末总人口 91.96 万人,常住人口 68.22 万人。2015 年人口出生率11.65‰ ;死亡率 6.35‰ ;自然增长率为 5.3‰。城镇化率 36.6%,比上年提高 1.64 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443.95 元,比上年增长 9.8% ;人均消费性支出 17201 元,增长 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097.6 元,比上年增长 10.9%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8451 元,增长 7%。
全年共有 6558 人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1713 万元 ;37464 人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 4726 万元。全年救助城乡医疗困难群众 51124 人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849 万元。全县共有各类福利院床位数1601 张,收养 1575 人。 (张国锁 李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