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夏粮生产】 2015 年,驻马店市小麦总产略高于上年,单产基本持平。夏粮种植面积 681733.33 公顷(1022.6 万亩),比上年略增,其中小麦 677066.67 公顷(1015.6 万亩)、夏杂粮 4666.67 公顷(7 万亩)。经调查实测,在全市范围内,旱地小麦增产明显,高产田块与上年持平,中产田略低于上年。在小麦成产三要素方面,呈现“一增二减”,即小麦亩穗数 44.42 万穗,增加 0.65 万穗;穗粒数 31.32 粒,减少 0.27 粒;千粒重 42.65 克,比上年降低 0.98 克。单产达到 504.4 千克。在小麦生长期间(2014 年 10 月 1 日~ 2015 年 5 月 31 日),气候条件整体有利,主要表现在 :降水适时,麦播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抽穗期等各个需水关键时期,都出现了降雨过程,降雨适时,恰到好处,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气温、光照条件总体适宜,早春气温回升缓慢,光照充足,利于巩固冬前分蘖、增加春生分蘖和小穗分化,多成穗、成大穗。尤其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温光条件适宜,利于小麦灌浆。虽然在 5 月 6 日~ 10 日,全市出现 2 次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造成西平县、上蔡县、泌阳县等部分小麦倒伏,但面积较小,对全市整体影响不大。整体来看,2015 年天气条件利大于弊,为夏粮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5 年,夏粮生产主要特点 :一是主导品种增产优势明显,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矮抗 58、西农 979、衡观 35、西农 9718、众麦 1 号、众麦 2 号、郑麦 7698 等主导品种在综合抗性、高产、稳产方面优势明显,为粮食增产奠定基础。二是不同区域间产量差别明显。全市除正阳县、泌阳县和驿城区等 3 县区单产不足 500 千克外,其他县区小麦单产平均水平均在 500 千克以上,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 65%。从地理区域分布来看,旱地小麦增产明显,高产田块与上年持平,中产田略低于上年。如 :以西平县、上蔡县、平舆县等为代表的高产田块,单产水平虽然突破了千斤,但与往年相比增产幅度偏小或与往年持平 ;以泌阳县等为代表的旱地小麦,虽然单产在千斤以下,但与往年相比增产明显。三是麦田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因苗管理,合理运筹肥水,落实中耕、追肥、化除等技术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多成穗、成大穗打好基础。在全市春季麦田管理中,累计中耕 111066.67 公顷次(166.6 万亩次),追肥 277733.33 公顷次(416.6 万亩次),化学除草 48.32 万公顷次(724.8 万亩次),防治各类病虫害1649133.33 公顷次(2473.7 万亩次),平均防治 2 遍以上 ;落实小麦“一喷三防”508333.33 公顷(762.5 万亩)。四是高产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全市共建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9 个,总面积 27133.33 公顷(40.7 万亩),开展了 5 个整乡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活动。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内,积极整合落实各类项目资金,集中专家和技术人员,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率先落实各项增产集成技术措施,为全市夏粮生产树立样板。在西平县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内,“周麦 27”示范方平均亩产 769.4 千克 ;另一个“百农 207”样点,平均亩产679.6 千克。 (胡国安 张金虎)
【玉米生产】 2015 年,驻马店市玉米收获面积 45 万公顷(675 万亩),比前 3 年种植面积 445426.67 公顷(668.14 万亩)扩大 4573.33 公顷(6.86 万亩),比上年种植面积 44.86万公顷(672.9 万亩)扩大 1400 公顷(2.1 万亩)。平均亩产546.2 千克,比上年增产 83.9 千克,增产 18.15% ;比前 3 年加权平均亩产 484.75 千克,增产 61.45 千克,增产 12.68%。总产 368.69 万吨,比前3年总产增加 44.81 万 吨,增加13.84% ;比上年总产增加 57.61 万吨,增加 18.52%。2015年是全市玉米生产种植面积最大、单产和总产最高的一年。2015 年,全市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气候特点 :5 月底和 6月初虽然出现 2 次降雨过程,由于气温高,土壤失墒快,6月 7 日之前播种的,出苗整齐一致,6 月 7 日以后播种的,由于墒情不足,有水浇条件的地块,进行人工造墒播种或播后浇蒙头水,出苗较好,无水浇条件的地块,无法播种,直到 6 月 15 日~ 17 日降雨后才播种完毕。玉米生长发育整个过程中,光、热、水资源均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年份,虽然每次没有降透墒雨,但均能解除旱情,特别是灌浆期主要以晴转多云天气为主,温度相对较低,延长了灌浆时间,增加了粒重和产量。
玉米生产中重点落实的关键增产技术 :一是选用优质高产杂交种。主导品种以郑单 958、伟科 702、隆平 206、登海 605 等为主,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二是铁茬免耕覆盖施肥一体化机械播种面积大,覆盖率高,达到 95.3%。三是精播半精播面积比上年有所扩大。其中,单粒播种机播种面积 395133.33 公顷(592.7 万亩)。四是化学除草面积覆盖率达 100%,且效果好。五是宽窄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面积达 368533.33 公顷(552.8 万亩)。六是经济配方施肥落实面积大。合理配比深施肥面积覆盖率高,达到 90.2%。七是化控面积逐年增大,覆盖率比上年提高 6.1 个百分点。八是科学防治病虫害。对达到防治标准的田块均进行了科学防治。九是适时收获面积大,乳线消失收获面积 412066.67 公顷(618.1 万亩),占玉米面积的 91.6%。玉米生产中取得最新突破 :一是承担实施了由本站安排的不同种植密度杂交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高产创建等单项试验研究,搞好技术储备。试验结果显示 :所参试的 9 个杂交玉米新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德单 5 号平均亩产 793.9 千克,居首位,比郑单 958(CK)增产 193.3 千克,增产 32.2% ;W502、科育 186、伟科 702 等苗头品种,分别居第二、第三、第四位,均比对照增产。二是继续承担实施省部下达的夏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及高产攻关。2015 年,驻马店市重点落实并承担了39 个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 :西平的 4 个乡镇的万亩高产示范,9 月 26 日由省市专家组进行现场测产,平均亩产达到 808.8 千克;确山县的百亩高产方平均亩产 752 千克;上蔡县的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 675.2 千克。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均起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 张风影)

【水稻生产】 2015 年,驻马店市水稻收获面积 2.08 万公顷(31.2 万亩),比前 3 年种植面积缩小 400 公顷(0.6 万亩),比上年面积缩小 466.67 公顷(0.7 万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是正阳县,面积达 13333.33 公顷(20 万亩),是全市水稻主产区 ;平均亩产 507.5 千克,比前 3 年加权平均亩产486.44 千克增产 21.06 千克,增产 4.33%,比上年增产 35.4千克,增产 7.5%;总产达 15.83 万吨,比前 3 年总产增加 0.34万吨,增加 2.19%,比上年总产增加 0.77 万吨,增加 5.11%。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光、热、水资源丰富,特别是在灌浆期气温相对较低,对灌浆十分有利,延长了灌浆时间,提高了粒重和产量。其中,正阳县的永丰家庭农场连片种植的 1000 多亩水稻,实收实打平均每亩550 千克,比全市平均亩产 507.5 千克增产 42.5 千克,增产8.38%。汝南县常兴和老君镇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 623.2 千克。
水稻生产中主要落实的关键配套增产技术措施 :一是选用 9 优 418、隆优 1875、郑稻 18 等优质高产品种。积极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搞好技术产业化链生产。积极引进示范香稻、糯稻等名特优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二是推广旱育稀植育秧技术,采用旱育秧和两段育秧方式。三是合理密植,改等行种植为宽行距窄株距种植方式。全市水稻亩有效穗数有所增加,提高了单产。合理密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 92.5%,基本解决了全市水稻插栽密度过稀、亩有效穗数低的问题。四是平衡配方经济施肥或施用水稻专用肥。面积达 20333.33 公顷(30.5 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7.8%。五是化促化控和化学除草。水稻秧田和本田全部实行化学除草技术,既省工又省时,除草效果又好,覆盖率达100%。六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重点浇好返青水、孕穗水、扬花水等关键水,覆盖率达到 89.8%。七是科学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等病害,占达到防治标准的96.8%。 ( 张风影)
【红薯生产】 2015 年,驻马店市红薯种植面积 1.2 万公顷(18万亩),比前 3 年面积 1.358 万公顷(20.37 万亩)缩小 1580公顷(2.37 万亩),比上年面积扩大 200 公顷(0.3 万亩);平均亩产 473.8 千克,比上年平均增产 32.8 千克,增产 7.44%,比前 3 年亩产 437.4 千克增产 36.4 千克,增产 8.32% ;总产8.529 万吨,比上年总产增加 0.723 万吨,增加 9.26%,比前3 年总产 8.91 万吨减少 0.381 万吨,减少 4.28%。其中,脱毒甘薯面积达 5646.67 公顷(8.47 万亩),比上年面积减少3366.67 公顷(5.05 万亩),平均亩产 487.8 千克。2015 年在红薯插栽时,土壤墒情不足,插栽后浇蒙头水。6 月 23 日~ 30日,全市又出现一次降雨过程,整体苗期长势较好。针对苗情长势和天气情况,提出配套的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全市红薯生产取得较好收成。
红薯生产中主要落实了以下关键增产技术 :一是选用优良品种。红薯主要种植商薯 19、苏薯 8 号、漯薯 4 号、广 87、徐薯 18、豫薯 12、北京 553 等品种。加工型品种主要以高淀粉型徐薯 18、豫薯 8 号为主,食用型品种以苏薯 8号、北京 553 和紫薯为主。二是适时移栽。小麦收获后,抢时早栽,栽后及时浇水。三是采取深耕起垄栽培。春薯垄距0.7 米~ 0.8 米,夏薯垄距 0.6 米~ 0.7 米,垄高 17 厘米~ 30厘米,南北垄向。深耕起垄覆盖率达 89.8%。四是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条件、栽插期的早晚,春薯每亩栽插 3000 株~ 3300 株,夏薯每亩栽插 3300 株~ 3500 株。根据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春薯稀夏薯密,长蔓品种稀,短蔓品种密的原则而定,脱毒薯生长势强,茎叶繁茂,不宜过密。合理密植覆盖率达 85.2%。五是采取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红薯配方施肥面积 10333.33 公顷(15.5 万亩),占 86.1%。六是化学除草。薯苗插栽成活后,每 667 平方米用拉索 100克加水 50 千克均匀喷洒进行土壤封闭。苗后茎叶处理杂草2 叶~ 4 叶期,每 667 平方米用精禾草克或威霸 50 毫升对水 50 千克喷雾进行化除。七是科学防治病虫害。对达到防治标准的地块均及时进行防治,主要防治蝼蛄、地老虎等害虫,防治方法即用 90% 敌百虫 0.5 千克拌麦麸或油菜子饼做成毒饵,防效较好。防治效果达到 93.1%。八是适时收获。春薯在 10 月 10 日~ 20 日收获,留种薯和鲜食贮藏薯 10 月下旬在霜降前收获,晒干制粉薯在 10 月上中旬收获,加工任务大,边加工边收获,11 月上旬收获结束。 (佟建伟)
【大豆生产】 2015 年,驻马店市大豆种植面积 1.58 万公顷(23.7 万亩),比上年种植面积扩大 1466.67 公顷(2.2 万亩),扩大了 10.23%,比前 3 年种植面积 1.788 万公顷(26.82 万亩)缩小 2080 公顷(3.12 万亩);平均亩产 175.8 千克,比上年增产 21 千克,增产 13.6%,比前 3 年平均亩产 157.7 千克增产 18.1 千克,增产 11.5% ;总产 4.166 万吨,比上年总产增加 0.837 万吨,增加 25.14%,比前 3 年总产 4.23 万吨减少 0.064万吨,减少 1.51%。其中,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 9866.67 公顷(14.8 万亩),比上年减少 1600 公顷(2.4 万亩),减少 1.16%。全市大豆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上蔡、泌阳、正阳、平舆等县。其中,上蔡县种植面积最大。2015 年,全市大豆生产特点 :5 月 28 日~ 29 日、6 月 1 日~ 3 日出现 2 次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只有 14 毫米,但由于气温高,土壤失墒快,播种早的出苗较好,播种晚的,由于墒情不足,有水浇条件的地域,进行人工造墒播种或播后浇蒙头水,出苗较好 ;个别无水浇条件的地块,无法进行播种。一直至 6 月 15 日~ 17日出现 1 次降雨过程,才播种完毕。2015 年在大豆整个生育时期风调雨顺,特别是 7 月中旬到 8 月上旬在大豆开花期,以晴好天气为主,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在大豆鼓粒至成熟期,也就是在 8 月中下旬至 9 月上旬以晴转多云、低温等天气为主,有利于大豆鼓粒,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
大豆生产中主要落实的关键增产技术 :一是选用优质高产品种,覆盖率高达 100%,以豫豆 29、豫豆 22 为主,搭配品种郑 92116、郑 9805、驻豆 5 号、驻豆 7 号、中黄13 等。二是合理密植,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密度趋于合理。三是推广免耕机播技术。采用机械免耕播种,精量匀播,开沟、施肥、覆盖一体化机械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出苗整齐均匀一致。四是配方施肥面积大,效果好。配方施肥面积14733.33 公顷(22.1 万亩),占 93.2%。氮、磷、钾配比更趋于合理。五是化学除草面积大,效果好。化学除草省工省时,增产效益明显。六是病虫害防治及时。主要防治大豆锈病、紫斑病等病害和豆秆蝇、造桥虫、豆天蛾、虫荚螟等虫害,对达到防治标准的地块及时进行防治。七是适时收获。在大豆茎秆变为枯黄色,叶和叶柄全部脱落时进行适时收获,提高产量和品质。 (佟建伟)
【芝麻生产】 2015 年,驻马店市芝麻种植面积 3.113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4260 公顷,面积增加 15.9%;平均单产 79.6 千克,同比上年单产增加 12.9 千克,增产 19.3%;总产 3.7167 万吨,比上年增加 1.0297 万吨,增加 38.3%。主要分布在平舆、新蔡、上蔡、泌阳 4 个县。
2015 年,芝麻生产特点 :一是良种覆盖率高。驻芝 15、驻芝 18、舆芝 18、豫芝 4 号、豫芝 11 号、郑芝 98N09、航芝一号等优良品种覆盖率达 97% 以上。二是播种基础好,播期相对一致。2015 年 5 月 28 日~ 29 日、6 月 1 日~ 3 日出现 2 次降雨过程,田间底墒充足,十分利于芝麻播种出苗,苗情明显好于常年。“三夏”期间天气晴朗,麦收进度较快,芝麻播种早,至 6 月 10 日,全市已播种 96%,比常年提早3 天左右,实现了早播。三是平衡施肥面积大。全市平衡施肥 23667 公顷,占播种面积的 89%。四是推广宽窄行,种植密度更加科学。针对驻马店市部分县乡芝麻推广宽窄行种植,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确保全苗、壮苗。据农技部门调查,芝麻种植密度加权平均值 10175 株 / 亩,合理密植面积占 90.2%。 (褚艳丽 韩 琴)
【花生生产】 2015 年,驻马店市花生种植面积 19.597 万公顷(春花生 4.467 万公顷),同比上年减少 2990 公顷,面积减少 1.5% ;单产 273.9 千克,同比上年增加 5.3 千克,增产1.9%;总产 80.52 万吨,同比上年增加 0.28 万吨,增产 0.35%。
2015 年,花生生产特点 :一是播种基础好,播期相对一致。5 月 28 日~ 29 日、6 月 1 日~ 3 日出现 2 次降雨过程,田间底墒充足,十分利于花生播种出苗,苗情明显好于常年,基本达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的“四苗”标准。二是优质高产品种推广面积大,主导品种突出。以远杂 9102、远杂 9307 为主,搭配种植宛花 2 号、驻花 2 号等其他优质高产品种。前 4 位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 98%,实现了优良品种区域化、集中连片种植,花生良种覆盖率达到 93%。花生生产中落实的主要措施 :一是推广关键栽培技术。全市继续推广花生起垄种植技术,春花生普遍采用地膜覆盖起垄种植,夏播花生采用机械起垄种植。2015 年全市花生起垄种植面积 5.467 万公顷,较上年增加 1.967 万公顷。花生起垄种植增产明显。二是推广配方施肥,科学施肥面积增加。据花生的需肥特点,亩产 300 千克左右的花生,需亩施商品有机肥 100 千克~ 150 千克、三元复合肥 18 千克~ 20 千克、缓释尿素 7 千克~ 8 千克、硫酸钾 6 千克~ 7 千克。每 2 年施一次钙肥(石灰或石膏)和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氮磷钾化肥做基肥,结合耕地均匀施在 0 厘米~ 30 厘米的耕作层,钙肥播前旋地均匀施在 0 厘米~ 10 厘米的结果层。全市花生配方施肥 186666.67 公顷(280 万亩),占播种面积的 93%。三是搞好试验研究,推广先进技术。与确山县农民合作社共同实施花生百亩方试验示范,种植优良夏播花生 6.67 公顷(100 亩),全部采用起垄种植,亩施 80 千克复合肥作为种肥,前期实行封闭除草,中期喷施叶面肥,生育期及时防治病虫害。田间测产 319.2 千克 / 亩,达到预期产量,相比全市平均单产 273.9 千克,亩增产 35.3 千克,增产12.9%,再一次证明了推广试验示范的必要性。四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根据河南省 2015 年花生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 3 个县实施完成农业部花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 9 个,共计 6073.33 公顷(9.11 万亩),各点加权平均亩产 329.3 千克,较非示范区的平均亩产 298 千克增产 10.5%。五是综合防治病虫,减少有害物质残留。应用高效低毒化学药物,禁用高残留的化学药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轮作、深耕,熟化土壤,减少病虫害。花生药剂拌种播种占 100%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占 99.5%。 (韩 琴 褚艳丽)
【油菜生产】 2014 年~ 2015 年度全市油菜播种面积 2.16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泌阳、西平、遂平、正阳、确山 5 个县,其中泌阳县 7333 公顷、西平县 2667 公顷、遂平县 4333 公顷、正阳县 2667 公顷、确山县 2447 公顷,占全市播种面积的 88.6%。总产 4.72 万吨,比上年减少 0.37 万吨 ;平均单产 145.5 千克,比上年增加 7.5 千克。
2015 年,油菜生产特点 :一是播种基础好,精细整地。 9 月份以来,全市出现 4 次较大降雨过程,充足了底墒,在上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中耕,耕后立即进行耙耱碎土,使土壤上虚下实,耕层内无圪垃、无根茬,达到土碎地平,整地质量较高。二是适时播种。2015 年由于秋收延迟,土壤湿度大,油菜播种日期比上年晚 3 天~ 5 天,大部分于 10月 5 日~ 15 日播种,整体上油菜播种基础比较好,墒情足,发芽出苗率明显提高,出苗均匀、齐全。一类苗占 70%,二类苗占 20%,三类苗占 10%。西平县中东部乡镇和确山部分低洼地,由于土壤湿度大,影响整地,油菜播期大多在 10 月 12 日~ 18 日,有迫苗和缺苗断垄现象。2014 年 10月 20 日全部播种结束,种植方式基本为直播。三是中耕松土,培土壅根。立春后,抓住封行前的有利时机,进行中耕松土 ;清除杂草,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提高地温,防止倒春寒袭击 ;及时培土壅根,增强抗倒伏能力,加速田间排水。2015 年整个冬季土壤墒情较好,气温比往年较高,油菜长势较好,根系发达,具有较强抵抗寒冷的能力。油菜生产中落实的主要措施:一是选用良种。种植品种主要有华杂 4 号、华杂 5 号、华杂 6 号、穗源 988、豫油 5 号、杂双 4 号、丰油 10 号等。二是推广轻简高效技术。推广“一增三推”技术措施,即合理增加密度,推广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平衡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技术等。三是防治病虫害。中后期油菜蚜中度发生,个别病虫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盛期 4 月上旬,用 40% 乐果、50% 避蚜雾等药剂进行防治,控制蚜虫危害。四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按照农业部《2014 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建立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 4 个,其中泌阳 2 个、遂平县 2 个,计 2669 公顷(40035亩),涉及 4 个乡镇 17 个村委 9633 个农户,示范片实收测产平均亩产 216.27 千克,较全市平均单产亩增 70.77 千克,增产 48.64%。项目区实行区域化、集中连片种植,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高产创建示范区不仅提高了单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还带动周边油菜种植规范化、田间管理指标化,起到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油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油菜种植品种较多。主导品种不够突出,每个县种植的品种都不相同。二是规范化种植程度较低。个别区域种植多为满足农户自身食用油需求,种植零星、分散,种植面积逐年下滑。三是种植管理粗放。由于有重粮轻油的思想,种管比较粗放,撒播面积较大,有 45% 的油菜采用撒播,不间苗、定苗,种植密度过大,基本为“望天收”。(韩 琴 褚艳丽)

【蔬菜食用菌生产】 2015 年,驻马店市蔬菜播种面积 10.42万公顷(156.3 万亩),蔬菜总产量 403.7 万吨 ;食用菌总产28 万吨,总产值 28 亿元,出口创汇 3000 万美元 ;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占用耕地面积 53333.33 公顷(80 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7.7%,其产值占粮食总产值的 50% 以上。(丁洪生 曾 勇)
【种子质量监督】 2015 年,全市抽检种子样品 319 份(其中玉米 146 个、小麦 161 个、花生 12 个),代表种子数量578 万千克,涉及的经销商多,覆盖面广。组织持证种子检验员对全市 19 家企业 1.03 万公顷(15.45 万亩)小麦制种田进行了田间检验工作。审核发放经营许可证 6 家种子企业,其中审核申请注册 500 万元从事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企业 2 个,审核申请注册 200 万元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企业 4 个。对 20 家注册种子企业进行检查,督促企业建立档案。 (丁洪生 曾 勇)
【土肥工作】 2015 年,市农业部门及时发布农作物施肥意见及区域配方,高标准完成土壤化验和取土,全年共采集土样 2720 个。完成五区丰缺、氮肥减量试验、三区示范及高产示范片等试验。全市共推广配方肥 14.49 万吨,施用配方肥面积 301906.67 公顷(452.86 万亩)。宣传贯彻《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及《河南省耕地质量建设规划(2015年~ 2020 年)》,扩大耕地质量监测规模,搞好重点区域耕地土壤和农产品质量调查,指导各县土肥检测体系建设。开展春季和秋季肥料监督、抽查,强化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建立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丁洪生 曾 勇)
【病虫草害检测防控】 2015 年,全年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面积 5505513.33 公顷(8258.27 万亩),防治面积 5474226.67公顷次(8211.34 万亩次)。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695666.67公顷(1043.5 万亩),小麦病虫草害发生 3332133.33 公顷次(4998.2 万亩次),防治小麦病虫草害 3604133.33 公顷次(5406.2 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 108.16%。秋作物种植面积783280 公顷(1174.92 万亩),秋作物病虫草害发生 2173380公顷次(3260.07 万亩次 ),防治面积1870093.33 公顷次(2805.14 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 86.04%。共挽回夏粮损失6.23 亿千克,秋粮损失 3.21 亿千克。 (丁洪生 曾 勇)
【植物检疫】 2015 年,全市共完成小麦产地检疫 19986.67公顷(29.98 万亩)、花生 1666.67 公顷(2.5 万亩)、大豆3066.67 公 顷(4.6 万亩 )、 芝 麻 2333.33 公 顷(3.5 万亩 )、蔬菜 200 公顷(0.3 万亩),产地检疫合格小麦种子 10720万千克。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对小麦全蚀病、甘薯腐烂茎线虫病、梨枯梢病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进行重点防控。控制小麦全蚀病 10.84 万公顷(162.6 万亩),挽回损失 10079.5 万千克 ;控制甘薯腐烂茎线虫病 25333.33公顷(38 万亩),挽回鲜红薯 14180 万千克。集成红薯腐烂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制定《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疫情控制技术规程》。 (丁洪生 曾 勇)
【专业化统防统治】 2015 年,全市组建应急防治专业队42 个,应急防治面积达到 13.1 万公顷次(196.5 万亩次)。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454 个,已注册 321 个 ;从业人员 8232 人,其中持证上岗 3405 人 ;拥有植保机械 20043台,其中大中型植保机械 3201 台 ;统防统治面积 227333.33公顷次(341 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258666.67 公顷(388 万亩)。其中,全程承包防治面积66666.67 公顷次(100 万亩次)。 (丁洪生 曾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