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概况】 2015 年,驻马店市农科院共承担国家、省、市下达和自选课题 42 项,其中应用研究课题 8 项,中间试验课题 8 项,单项试验课题 18 项,农作物新品种(系、组合)生产示范课题 8 项。审(鉴)定农作物新品种 3 个(驻豆 19、驻芝 22 号、天驿青翠),参加国家、黄淮和河南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农作物新品系 37 个,国家多点鉴定、品比试验新品系 3 个。其中,驻玉 408、驻玉 403、驻玉 412、驻花 C1403、驻花B1408、驻花 C1406、驻豆 16、驻豆 17、驻芝 14J50 参加省预备试验,驻玉 216、驻麦 305、驻芝 11J19、驻大麦 2011 南 4-22、驻大麦 8-78、驻大麦 6-47、驻大麦 7-115、驻大麦 6-135、驻大麦 6-106、驻大麦 6-36、驻大麦 3-118、驻大麦 5-155、驻大麦 8-52、驻大麦 7-10、驻椒 22、驻椒 23、驻茄 11 和驻茄 12 参加省区域试验,驻椒 22、驻椒 23、驻茄 11 和驻茄 12 参加省生产试验。驻麦 328、驻豆 02-19、驻芝 13B5、驻大麦 7-71、驻椒 19 参加国家区域试验,驻椒 19 参加国家生产试验。驻麦 706 参加国家品比试验,驻豆 20、驻豆 03-9 参加国家多点鉴定试验。荣获省、市厅级科技成果奖 8 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驻马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4 项,河南省农科系统二等奖 2 项。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1 项,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 2 个,制定驻马店市地方标准 2 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23 篇,在《驻马店日报》上发表科技文章 22 篇,参与编写著作 1 部。 (贺建峰 朱统泉)
【小麦新品种选育】 2015 年,种植资源材料 986 份,配制杂交组合和改良组合共计 600 多个 ;种植组合 719 个共计20640 行,其中 F1 代 227 个组合,F2 代 206 个组合,F3 代41 个 组 合,F4 代 115 个 组 合,F5 代 49 个 组 合,F6 代 24个组合,F7 代 15 个组合,F8 代 20 个组合,F9 代 15 个组合,F10 代 3 个组合,F11 代 1 个组合,F12 代 3 个组合。从这些保留的组合中选择优良单株 5000 多棵,选择优良株系100 多个参加 2015 年~ 2016 年市农科院的小麦品系鉴定和观察试验。新品系鉴定试验 :分冬性组和春性组,分别以周麦 18 和偃展 4110 作对照,驻麦 328、驻麦 305、驻麦 706、驻麦 395、驻麦 256、4-423、10-92、7-1、7-443、5-540、4-645 等品系表现优良。新品系观察试验 :有 169 个品系,以周麦 18、偃展 4110 作对照,表现好的 22 个品系均超对照比较明显,增产幅度较大,综合表现较好。有苗头的新品系是驻麦 328、驻麦 305、驻麦 706、驻麦 395、驻麦 256、4-423、10-92、7-1、7-443、5-540、4-645 等。参加国家、省区试、预试新品系 :驻麦 328、驻麦 305 本年度表现出好的稳定性和丰产性,继续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河南省春性组区域试验,其中驻麦 305 同时参加湖北省区域试验和安徽省与江苏省的比较试验。驻麦 706、驻麦 395、驻麦256 等优良品系推荐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或河南省品种比较试验。 (贺建峰 朱统泉)
【玉米杂交种选育种植】 2015 年,种植基础自交系材料618 份,外引材料 176 份,三系材料 6 份,种植二环系 739 份,其中高代材料 298 份、中代材料 315 份、低代材料 126 份,共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高、中、低果穗 536 个。配制测交组合 317 份。杂交组合观察鉴定试验 :种植杂交组合 3994 个,选出 316 个组合进行测产。新组合产比试验 :选出 36 个组合每重复收中间 2 行进行测产和室内考种。优良组合多点鉴定试验 :有 4 个组合综合表现好 10 H 9× 黑黄 -3201、10H 13×23 H 92011-4222、29 H 11× 昌 108 M -2122、 先128 M × 昌 108 M -2221,现已在海南扩繁,2016 年推荐参加河南省夏玉米不同组别的预备试验。海南冬繁加代 :2014 年~ 2015 年度,种植自交系材料 236 个 ;杂交组合观察种 2 个 ;二环系选系材料 153 个,外引材料 20 个,对2015 年海南新引进的 23 个外源材料进行了血缘系统的观察划分与测交组配。配制杂交组合 3300 多份,外系测交组合300 多份,成功收获 3400 多份。组配主要用于 2015 年产比及交换试验的杂交组合 1763 个,制备参加 2015 年省预试及生产示范的组合种 8 个、多点鉴定种 20 个,选择二还系中、低材料 264 个。2015 年~ 2016 年度,种植自交系材料 251个 ;杂交组合观察种 2 个 ;二环系选系材料 118 个,外引材料 14 个,准备加代繁殖驻玉 216、408、405、416 亲本和试验用种 8 个,制备参加多点鉴定试验用种 20 个,拟配制杂交组合 1520 个。参加省区试、预试的新品系 :2015 年推荐驻玉 216 参加省 5000 株 / 亩第二年区域试验,推荐新组合驻玉 408 参加省 4500 株 / 亩预备试验、新组合驻玉 403 参加省 5000 株 / 亩预备试验、驻玉 412 参加省 4500 株 / 亩机收组预备试验。 (段 莹 潘正茂)
【大麦新品种选育】 2015 年,种植亲本材料 538 份,选配杂交组合 450 多份种植后代材料 1240 份,选取优良单株1300 多份,选育出株型紧凑、矮秆、综合性状较好的优良株系 52 个。南繁加代 :种植 F1 和 F2 代 69 份,配制杂交组合 7 个,加代繁殖 2 个新品系 4-2 和 4-238。参加国家区试和省区试的新品系 12 个 :驻 7-71 参加国家南片大麦区域试验;驻 2011 南 4-22、驻 8-78、驻 6-47、驻 7-115、驻 6-135、驻 6-106、驻 6-36、驻 3-118、驻 5-155、驻 8-52、驻 7-10等 11 个参加河南省大麦联合区域试验。新品系展示试验 :本试验参试品种 18 个,平均亩产 406.29 千克,其中 10 个品种比对照驻大麦 3 号增产,增产幅度为 0.27% ~ 23.13%。二棱大麦新品种鉴定 :参试 13 个品种,平均亩产 484.06 千克,其中 8 个品种比当地对照驻大麦 3 号增产,增产幅度为 3.74% ~ 10.53%。多棱大麦新品种鉴定 :参试 5 个品种,平均亩产 517.14 千克,产量幅度 499.19 千克 / 亩~ 545.98千克 / 亩。观察试验 :参试 63 个品种,实收 45 个品种,参试二棱品种中共有 3 个品种产量较对照驻 3 表现增产,参试多棱品种共有 3 个品种产量较对照驻 4 表现增产。播量试验:3 个品种驻大麦 3 号、驻大麦 4 号、驻大麦 5 号,3 个播量,重复 3 次。驻大麦 4 号氮肥与密度交互试验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氮肥为主区。驻大麦 5 号生长调节剂试验 :试验设2 种药剂,每种药剂 4 个浓度,3 次重复。驻大麦 5 号肥料与密度正交试验 :试验设计不同肥料配比与种植密度组合处理 18 个,重复 3 次。 (段 莹 潘正茂)

【大豆新品种选育】 2015 年,种植资源材料 547 份,其中高代材料 419 份,低代材料 128 份 ;筛选综合性状好的优良株系 62 份 ;种植亲本材料 108 份,配制杂交组合 90 个,收获杂交组合 72 个。提纯复壮 :对驻豆 5 号、驻豆 16、驻豆17、驻豆 20 进行提纯复壮。南繁加代 :整理 F1—F3 代 91份材料,繁殖 8 个新品系,准备 2016 年参加省和国家试验。综合观察试验 :种植 53 份,综合性状表现好的有 6 个材料。鉴定试验 :种植鉴定材料 92 份,14 个材料表现较好。品比试验 :种植新品系 40 个,综合性状表现好,比对照豫豆 22增产的品系 19 个,产量幅度 208.34 千克 / 亩~ 299.18 千克/ 亩。驻豆 12 密度试验 :以 3 寸~ 4 寸密度最佳。驻豆 19密度试验 :中上等地以 5 寸~ 6 寸密度最佳。大豆—小麦轮作与玉米—小麦轮作对比试验 :遂平试验点大豆亩产 231.97千克, 泌阳试验点亩产 194.52 千克。参加省和国家中间试验的新品系及表现 :驻 02-19 第二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夏大豆中早熟组区试,有望升入国家生产试验 ;驻豆 20 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夏大豆中早熟组多点鉴定试验,2016 年有望升入国家区试 ;驻豆 03-9 参加黄淮南片多点鉴定试验,2016 年有望升入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 ;驻豆 16 参加河南省预试,居预试 A 组试验 21 个品种(系)中第二位 ;驻豆 17 参加河南省预试,居预试 B 组试验 21 个品种(系)中第一位 ;驻豆 19,2015 年 4 月通过河南省大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段 莹 潘正茂)
【芝麻新品种选育】 2015 年,种植杂交亲本 287 份,选留270 份。组配杂交组合 115 份,345 个单株,收获 113 份。F1 代~ F3 代种植 226 个组合,收获 224 个组合。F4 代种植 69 个组合,选留单株 386 个 ;F5 代种植 211 个株行,选留优良单株 214 个,其中表现优良的单株有 5 个。高代株行( F6 代以上)建立株行(系)观察圃,种植 448 个株行(系),收获 468 个单株,表现较好的有 12 个,表现特别优良的有6 份,计划进入 2015 年产量鉴定试验。芝麻品种(系)优选、提纯及系统选育 :20 个芝麻品种(系)199 个株行,从中选出纯系、优系和变异优株共计 248 个,综合性状好的有 5 个。芝麻细胞核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细胞核雄性不育人工自交 153 份,收获不育系后代材料 166 份,综合性状好的有 4 份,不育率稳定在 50% 以上。高代鉴定:材料 66 份,收获 61 份,有 3 个品系综合性状表现良好。芝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新品种(系)20 个,以豫芝四号为对照。参加国家、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的新品系 :驻 13B5 参加 2015 年全国(江淮片)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 ;驻 11J19 参加 2015 年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 ;驻 14J50 参加 2015 年河南省芝麻新品种预备试验 ;驻芝 22 号,2015 年 4 月该品种通过河南省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段 莹 潘正茂)
【花生新品种选育】 2015 年,种植父本 44 份,母本 4 份,配置杂交组合 55 个。种植后代材料 464 份,其中 F1 代 56份,F2 代 51 份,F3 代 53 份,F4 代 85 份,F5 代 66 份,F6 代 60 份,F7 代 71 份,F8 代 22 份。其中,F305、F307、F313、F344、F427、F449、F436、F462、F561、F650、F749、F750、F815、F820 等综合性状良好。品种比较试验:种植品系 64 份,对照品种为远杂 9102,其中 B02、B21、B24、B32、B38、B45、B48、B50 综合性状良好。新引进品种鉴定比较试验 :新引进的 27 个品种(系)中,产量较高的有徐花 0413、豫花 23 号、濮花 28 号和冀花 7 号 4 个品种,较对照远杂 9102 增产极显著 ;豫航花 2 号、豫花 22 号、商花 5 号、维花 14 号、驻花 2 号等较对照远杂 9102 增产显著。高油品种鉴定试验 :参试品种 4 个,远杂 9102(对照),3个品种都适合在驻马店种植,以冀花 9 号表现最好。参加预试的新品系 :驻 C1403 和驻 B1408 参加 2015 年省小粒组花生预试,驻 C1406 参加 2015 年夏播花生预试。(段 莹 潘正茂)
【蔬菜新品种选育】 2015 年,新引进种质资源辣椒 35 份,茄子 53 份,丝瓜 10 份,番茄 65 份,资源圃共有辣椒种质资源 225 份,茄子 110 份,丝瓜 65 份,番茄 215 份。配制辣椒杂交组合 50 个,实收 36 个 ;配制茄子杂交组合 80 个,实收 65 个 ;丝瓜配制杂交组合 35 个,实收 20 个。新组合鉴定 :39 个辣椒杂交组合,比对照增产 10% 以上适合保护地栽培的新组合 15 个 ;比对照增产 10% 以上,适合露地中晚熟栽培的较好组合 8 个。34 个茄子杂交组合,比对照增产的青茄新组合 6 个、紫茄新组合 4 个。13 个丝瓜杂交组合,表现较好的杂交组合 4 个。新品系比较 :辣椒新品系 20 个,适宜保护地栽培的优良新品系 5 个,适宜露地栽培的优良新品系 4 个,推荐参加区域试验 ;茄子新品系 4 个,青茄中2013-05F1、紫茄中 2013-09F1 表现最优,产量高、抗病性强,计划来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 ;丝瓜新品系 5 个,适宜大田栽培的优良肉丝瓜品种 3 个。辣椒疫病抗病性鉴定试验:对 155 份辣椒资源材料,采用灌根法人工接种疫病病菌,初步筛选出高抗疫病资源材料 12 份,高感疫病资源材料 6 份。辣椒核心种质资源库的构建:对现有的 225 份辣椒亲本材料,初步建立了辣椒表型性状核心种质资源库,在辣椒 12 条染色体上分别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 SSR 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资源材料进行 SSR 分子标记。参加国家、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的新品系 :驻椒 19 参加国家辣椒 2015 年度生产试验,居同组第二位,将通过国家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驻椒 22 和驻椒 23 分别参加 2015 年河南省露地组和保护地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并同时参加生产试验。驻茄 11 和驻茄 12 参加 2015 年河南省第二轮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将通过 2015 年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鉴定。萝卜新品种天驿青翠 2015 年 10 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鉴定。 (段 莹 潘正茂)

【食用菌新品种选育】 2015 年,新引进品种资源材料平菇14 份,香菇 5 份。通过种植鉴定,表现突出的平菇菌株 4 个;香菇 2 个即申香 215、808-4 ;创新了 6 个 808 新品系。新对珍稀菌类猴头菇、白玉菇进行种植观察 ;对上年初筛选出的 8 份变异平菇资源,复筛获得 2 个表现较好的新菌株。平菇杂交育种,收集 99 单孢菌株 12 株,CCEF89 单孢菌株 18 株。香菇育种,分离 6 个 808 新品系进行种植,引进新品种申香215,种植后继续系统选育。羊肚菇育种,收集 10 多株菌种,其中能够人工栽培的 5 株,高产、稳产的尖顶羊肚菌品种 1个。 (段 莹 潘正茂)
【驻豆 19 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驻豆 19,2015 年 8 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豫审豆 2015002 ;选育单位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郑 88013/ 驻 9702。驻豆 19 属有限结荚中熟品种,生育期 110 天左右。株型紧凑,株高 75 厘米左右;叶片卵圆形;有效分枝 2 个~ 3 个 ;紫花,灰毛,荚灰褐 ;单株有效荚数49.2 个,单株粒数 97.2 粒,百粒重 20 克以上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脐褐色 ;成熟落叶性好 ;抗倒性强。据南京农大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抗病性鉴定,对花叶病毒病 SC3 表现抗病,SC7 表现中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 :2012 年检测结果,蛋白质含量 46.4%,脂肪含量17.44% ;2014 年检测结果,蛋白质含量 45.47%,脂肪含量17.48%;2 年平均蛋白质含量 45.94%,脂肪含量 17.46%,蛋、脂合计 63.4%。产量表现 :2011 年在河南省预试中,9 点试验 8 点增产,平均亩产 200.14 千克,比对照豫豆 22 号增产11.16%,在 43 个参试品种中居第三位 ;2012 年在河南省区试中,12 点试验 8 点增产,平均亩产 233.86 千克,比对照豫豆 22 号增产 4.85%,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有 4 个试点亩产超过 250 千克 ;2013 年在河南省区试中,12 点试验 10 点增产,平均亩产 204.01 千克,比对照豫豆 22 号增产 8.3%,达极显著水平,居试验第三位,其中有 3 个试点亩产超过250 千克 ;2014 年在河南省生产试验中,7 点试验汇总全增产,平均亩产 213.34 千克,比对照豫豆 22 号增产 13.22%,居试验第二位。适宜在河南全省夏大豆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一是播期和密度。6 月上中旬为适宜播期,最好在 6 月15 日前足墒播种,亩播量 4 千克~ 5 千克 ;根据种植模式,一般行距 30 厘米~ 40 厘米,株距 13 厘米~ 15 厘米,出苗后及时间定苗,留苗密度 1.2 万株 / 亩~ 1.4 万株 / 亩。二是田间管理。氮磷钾肥科学配比,一般亩施尿素 4 千克~ 5 千克,磷酸二铵 15 千克~ 20 千克,氯化钾 6 千克~ 8 千克,肥力较高地块尽量少施尿素 ;开花结荚期遇旱及时浇水,提高百粒重 ;花荚期及时防治虫害,提高商品质量。(姜 俊 赵红星)

【驻芝 22 号通过省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驻芝 22 号,2015 年 4 月通过河南省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驻芝 22号是市农科院以“驻 O44”为母本、“豫芝 5 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驻芝 22 号一般亩产85 千克,高产条件下可达 100 千克以上。2012 年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9 个点次汇总,驻芝 22 号平均亩产 84.54 千克,比对照(亩产 80.66 千克)增产 4.8%,达显著水平 ;2013年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8 个点次汇总,驻芝 22 号平均亩产 100.95 千克,比对照(亩产 93.62 千克)增产 7.83%,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二位 ;2014 年河南省芝麻品种生产试验,6 个点次汇总,驻芝 22 号平均亩产 106.77 千克,比对照(亩产 97.99 千克)增产 8.96%,6 个试点中有 5 个试点比 CK 增产,增产点次占 83.3%。驻芝 22 号属单秆型,一般株高 161 厘米~ 170 厘米,植株叶片对生,下部叶片较大,叶缘浅裂,中部叶型为椭圆形,上部柳叶形,三花四棱,茎秆绿色,茸毛较多,始蒴部位为 47 厘米,果轴长 107 厘米,单株蒴数 91 个,每蒴粒数 66 粒,千粒重 3.025 克,单株产量 15.28 克,花色为淡紫色,籽粒纯白。夏播从出苗到初花 35 天左右,初花至终花 40 天左右,全生育期 90 天左右。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2015 年测定,驻芝 22 号含油量 52.74%,蛋白质含量 19.04%,达到国家优质标准。该品种可在河南省芝麻产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一是适时播种。春播应在气温稳定在 18℃,夏播宜早。播种方式以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为宜。二是种植密度。中、上等肥力地块以每亩定苗 0.8 万株~ 1 万株为宜,肥力较差、晚播地块每亩定苗 1.1 万株~ 1.2 万株。三是田间管理。一般亩施复合肥(氮、磷、钾各 15%)35 千克左右,出苗后要及时间苗,4 对~ 5 对真叶期定苗,要注意防治病虫草害,重点防治枯萎病、茎点枯病,及时防旱排涝。四是适时打顶、适期收获。春播芝麻应在 7 月底打顶(摘去生长点约 1 厘米),夏播芝麻则应在立秋前后打顶。收获后要小捆架晒,以保证芝麻的外观品质。 (姜 俊 赵红星)
【“天驿青翠”通过省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天驿青翠,2015 年 10 月通过河南省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萝卜新品种“天驿青翠”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于 2008 年以抗病、优质的农家萝卜品种西平青为母本,以高产的平丰三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 70 天~ 75 天,植株半直立,生长势中等 ;叶片花叶型、绿色,叶片数 13.91 片,株高 40.83 厘米,开展度 64.69 厘米 ×61.66 厘米;肉质根长圆柱形,露根率 68.35%,皮色灰绿,肉色淡青色,肉质硬,微辣、稍甜,平均单根重 0.98 千克。蛋白质含量 0.87 克 /100 克,VC 含量 31.97 毫克 /100 克,总糖 4.53%。田间调查,抗霜霉病和黑腐病,适宜于河南省南部地区秋季栽培。 (姜 俊 赵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