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事务
【社会救助】 2015 年,驻马店市社会救助水平有新提高。
城乡低保。按照省厅工作安排,从 2015 年 1 月起,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 195 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25 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标准由每人每月 99 元提高到每人每月 115 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月保障标准不低于 38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年保障标准不低于 2600 元。全市实现了城市低保按月、农村低保按季社会化发放。截至 2015年底,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 62941 户、126737 人,累计支出低保金 35745.5 万元;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 252796 户、392922 人,累计支出低保金 54927.7 万元。为进一步做好低保动态管理工作,全市加快建立低保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家庭隐形收入和财产收入无法准确核定问题。各县区政府已经下发文件,市本级、上蔡县、遂平县已完成机房建设。
五保供养。全市共有五保供养对象 42858 人,集中供养 16667 人、分散供养 26191 人,集中供养率 39%。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 3200 元提高到 3800 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 2220 元提高到 2800 元,累计支出五保供养资金15147.2 万元。开展农村敬老院星级评比竞赛活动。鲁山县“5·25”火灾事故发生后,及时对农村敬老院进行全方位、多批次、拉网式的排查督导,督促敬老院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对查出的 296 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强力推进农村敬老院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全市有 93 个敬老院办理了法人登记,其中确山、泌阳、上蔡、平舆 4 县全部完成法人登记。
医疗救助。全市医疗救助及农村困难群众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开展顺利。全市共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 196668 人次,其中农村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对象 5812 人次 ;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 7664.5 万元,其中农村困难群众重大疾病资金 1671.4 万元。
临时救助。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稳步推进,建立和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救助 11195户,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 533.9 万元。
灾害救助。一是及时下拨救灾资金。2015 年全市自然灾害程度与上年相比总体偏弱,全市有 5 个县区的 20 个乡镇(街道)遭受风雹、洪涝灾害影响,受灾人口 18.4 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25.4 万亩,其中绝收 1 万多亩,直接经济损失 8016.3 多万元。为妥善安排好灾民生活,市共发拔救灾资金 1555 万元。二是做好冬春困难人口统计工作。全市摸排需冬春救助人员 6.9 万人,建立台账,制定了冬春救助实施方案。三是春节期间在全市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共接收各类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 204.7 多万元。四是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2015 年,全市有 3个社区申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张富华 郭建设)
【社会养老服务】 2015 年 7 月,以市政府文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驻马店市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为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依据。完成 2015 年度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会同市财政局推荐上报驻马店市大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确山县关爱中心老年公寓等 7 个养老服务业建设项目,正等待省厅审验材料。落实各项老年人优待政策。对百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每月发放不少于 100 元的敬老补贴政策 ;免费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 ;旅游景点门票实行 70 岁以上老人免费、60 岁~ 69岁老人半价的优待 ;在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方面,驻马店市将国家规定的 70 岁以上老人扩大到 65 岁,全市凡 65 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每月免费乘车 80 次的优待。推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在居家养老方面,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现共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10 所、农村幸福院(农村社区)303 所。驻马店市大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筹建的 12349 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网络平台已装修完毕,人员已配备到位,机器调试已经结束,电话也已开通,正在洽谈加盟商家。在社会办养老机构方面,全市共有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 28 所,床位 3000 张。加强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平顶山鲁山“5·25”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市老龄办高度重视,立即将相关情况上报局领导,并立即组织各县(区)展开社会办养老机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辖区内社会办养老院进行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消除养老机构消防隐患。全市 35 所无证经营社会办养老机构通过整改取得许可证的 5 所,已整改正申请办证的 5 所,其他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已全部依法进行关停。(张富华 郭建设)
【社会福利】 2015 年,全市社会福利加快发展。一是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作。全市有 7 个县级福利中心项目,其中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有泌阳县、西平县、上蔡县、汝南县、确山县福利中心。驻马店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楼项目年底前全部完工。借助春节前后消防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有利时机,在抓好消防、食品和残障人士、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安全防护基础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卫生管理,尽力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服务水平。遂平县、平舆县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已封顶,进入水电消防安装。正阳县福利中心项目已动工建设。二是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共投入社会孤儿生活保障资金 1373.8 万元,使 560 名因艾滋病致孤人员、1199 名因艾滋病致单亲未成年子女、338 名艾滋病感染儿童、10233 名艾滋病患者、3087 名社会孤儿生活得到妥善救助。完善了社会散居孤儿的家庭寄养手续。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和省厅安排,对全市困境儿童进行分类排查,共排查出自身困境儿童 5120 名,其中残疾儿童 3633 名(一级残疾 1015 人、二级残疾 1079 人、三级残疾 1040 人、四级残疾 499 人),重病儿童 1487 人;家庭困境儿童 3533 名,其中父母一方死亡、重病、重残(二级以上肢残、三级以上精神残疾)1984 人,低保家庭子女 1549 人,监护困境儿童 2788 名,共计 10415名,为下一步推行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保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福彩发行。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 2.57 亿元。四是慈善事业。支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发展,健全社会救助和慈善资源信息有效对接机制,促使有限的社会慈善资源发挥充分的社会效益。推进基层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建设,力争两年建立起市、县、乡有慈善公益社会组织机构,村级有慈善公益组织信息员的网络组织体系。筹建“以慈善促民生”项目,开办慈善超市,力争慈善超市网点布局合理,爱心人士的善举得到及时发挥,受助人士得到有效救助。(张富华 郭建设)

【基层政权建设】 2015 年,全市基层政权建设工作顺利完成。一是完成全市第五届城市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市应换届 192 个社区居委会“两委”选举于 7 月底前全部完成,共选举产生“两委”干部 1149 人,其中社区党组织 828 人,社区居委会 973 人,“一肩挑”社区 170 人,“两委”交叉任职 652 人。二是社区建设工作。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张宪中担任总召集人,组织部部长、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召开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全市城市社区建设。三是妥善处理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第五届城市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后续问题。 (张富华 郭建设)
【拥军优抚】 2015 年,驻马店市全面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一是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全年接收退役士兵 3972 人,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 290 人,全部安置完毕,其中 137 名重点安置对象采取量化排名的办法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2015 年全市符合免费培训条件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3682 人,共有 3574 人参加培训,占应培训人员的 95%。2015 年,全市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退役士兵培训费、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4973.7 万元(一次性经济补助 3413 万元、培训费 1472.8 万元、生活补助费 87.9 万元)。二是落实优抚政策。全市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共有 66254 人,其中残疾军人 4582 人,“三属”(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915 人,在乡复员军人 4055 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5844 人,参战参试人员 11531 人,60 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人 38351 人,部分老烈士子女 745 人,铀矿开采退役人员 231 人。2015 年下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19014.3 万元,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费 1121 万元(不含正阳县),各县区第三季度抚恤补助按标准已足额发放到户。做好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工作,全年全市为 7056 名符合优待条件的义务兵发放优待金 6690 万元。9 月 30 日,在确山县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组织烈士纪念日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烈属、退伍老战士代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市直单位、确山各界群众代表等 500 多人,参加了纪念日公祭活动。三是做好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2015 年上级下达驻马店市军休人员接收安置计划 73 人,干部、士官 13 人,军工 60 人,2015 年共计接收安置 26 人,干部 13人,病退士官 3 人,军工 11 人。除部队未派人来移交外,驻马店市接收率达 100%。同时,军休干部政策、生活和医疗待遇全部落实到位。四是组织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2015 年 4 月初,全市召开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动员会。创建工作准备期间,在城区主要公共场所共设置双拥宣传标牌(物)58 处,对“双拥大道”、商桐公路和济南军区确山训练基地场区内的800 余块双拥宣传标牌进行维护更换。制作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画册、汇报课件和专题片,装订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迎检材料汇编 11 本。组织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做好“八一”期间慰问走访部队和看望优抚对象等拥军优属工作。8 月初,全国双拥办调研督导组到驻马店市调研督导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对驻马店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作为免检单位直接申报全国双拥模范城。五是驻马店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改扩建项目完成前期信息收集等准备工作。 (张富华 郭建设)
【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2015 年,市民政局做好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完成上蔡县五龙乡撤销建镇的审批工作。二是按照市深化改革办要求,完成了拟定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行政区划调整意见,并多次向市深化改革办上报改革专项小组重点工作台账和重点改革事项分类审议清单建议表等工作。三是完成西平县宋集乡、正阳县袁寨乡撤乡建镇和驿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实地调研、座谈和材料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四是开展第二阶段地名普查工作。参照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单位工作经验,结合驻马店市实际,编辑制定《驻马店市地名普查操作指南》(16 开本 500 余页)。五是完成市区划调整后的漯河驻马店线、南阳驻马店线 2 条市级边界线和驿遂线、驿确线、驿汝线、驿泌线、确汝线、确泌线 6 条县级边界线勘界工作成果资料的整理、立卷归档工作。完成上报省政府市区划调整后勘界成果资料档案 6 卷、省界线管理办公室 18 卷(6 条线各 2 卷和 6 条边界线协议书附图各 1 卷)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勘界工作成果资料档案工作。六是加强全市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和界桩管护工作,促进界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健全化、规范化。七是婚姻殡葬管理服务。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 94655 对。提请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市殡葬改革工作会议。驻马店市殡仪馆项目已与有关单位建立取得接洽,项目进度稳步推进中。努力做好火化工作,全市共火化遗体 2.4 万具。规范公墓管理,下发《经营性公墓合同书》,西平县进行了农村公益性公墓试点工作。八是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救助机构建设加快推进。确山县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遂平县、西平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县救助站)列为福利中心项目的主要内容,正在加紧建设。市救助站申报了国家二级救助站材料,等待验收。落实《河南省流浪乞讨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该专项资金管理,进行全市流浪乞讨救助资金的检查。开展救助宣传活动,如“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救助活动、设立临时救助点活动等,及时为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等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救助服务,保证他们生命安全。全市共救助各类求助人员 11218 人次。(张富华 郭建设)
【社会组织发展管理】 2015 年,全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工作得到提升。一是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通知》和《河南省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暂行办法》要求,有序实施行业协会商会、科技、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全市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 23 家。二是加快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推进社会组织实现职能、财务、资产、住所“四个脱钩”。全市共有行业协会商会 169 家(其中市本级 59 家,各县区110 家),实现脱钩 133 家,剩余 36 个行业协会,3 个属于纪检部门延伸检查,33 个属于垂直管理行业,除因机构改革下放地方或合并等原因未实现脱钩外,基本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党政机关脱钩。三是加强社会组织管理,规范社会组织监管制度。全市共有社会组织 1612 个(其中社团 675 个,民办非企业单位 937 个)。指导社会组织加强信息公开,利用市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已建立的《驻马店社会组织》(双月刊)和驻马店社会组织网站对全市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给以积极引导,对社会组织的内部制度、民主管理、财务制度等予以公开。指导县区做好异地商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登记管理工作,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使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异地商会登记 2 家,非公募基金会尚未有人申请。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加快建立社会组织综合执法协作机制,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提高政府监管效力。全市撤销社会团体 44 家,撤销社会团体分支机构 11 家,注销社会团体 4 家 ;全市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 16 家,查处非法社会组织 1 家。四是开展行业协会自律与诚信创建活动、民办非企业单位塑造品牌与服务社会活动及社会组织示范创建活动,引导社会组织提高自律诚信度和社会公信力。下发《驻马店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塑造品牌与服务社会活动实施方案》,落实中央关于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的有关要求,计划用 3 年 ~5 年时间,初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作用明显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体系,培育一批符合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求的组织完善、管理科学、诚信自律、品牌良好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五是推进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工作。与黄淮学院达成共识,利用黄淮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已进驻 11 家社会组织。 (张富华 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