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 南 县
【基本县情】汝南县位于驻马店中部,东与平舆县接壤,南靠正阳县,西与确山县、驿城区和遂平县毗邻,北连上蔡县。处在北纬 32° 29’~ 31° 11’,东经114° 06’~ 114° 35’之间,总面积 1502 平方千米,其中可耕地面积92666.67 公顷(139 万亩)。辖汝宁、古塔、三门闸 3 个街道,老君庙、和孝、梁祝、王岗、留盆、金铺、东官庄、常兴、罗店、张楼、韩庄、三桥 12 个镇和板店、南余店 2 个乡,281 个村(居)委会,县政府所在地汝宁街道辖新华街、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东关、西关、大付庄7 个社区居民委员。
因其大部分地域在汝河南岸而得名。夏禹时为豫州地域。西周为挚国地。春秋为沈、蔡 2 国地,战国属楚。秦初属颍川郡,后属陈郡。西汉为汝南郡之上蔡、宜春、安城等县地。东汉、三国因之。东晋汝南郡治迁悬瓠城(即今汝南县城)。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刘义隆置司州治悬瓠城,领郡九,县三十九”(《魏书》),奠定了悬瓠在豫东南的中心地位。北魏皇兴二年(468)改司州为豫州,置上蔡县(原上蔡县改曰临汝县),悬瓠城为豫州、汝南郡、上蔡县治所。北周大象二年(580)改豫州为舒州,隋仁寿四年(604)豫州改溱州 ;大业三年(607)复汝南郡,改县名为汝阳,并将保城并入,属未变。唐武德四年(621)复豫州 ;宝应元年(762)为避代宗李豫讳,改豫州为蔡州;贞元七年(791)析汝阳县西北部置汝南县 ;元和十三年(818)又废汝南县入汝阳。宋属依旧,又为淮康军治,汝阳县仍属蔡州,隶京西北路;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陷蔡州,改蔡州属南京路,置镇南军。金天兴二年(1233)金朝皇帝完颜守绪在悬瓠立行宫,遂废。元至元三十年(1293)元世祖忽必烈命截断汝河,下游水患缓解,人民生活得以安宁,又改蔡州为汝宁府,汝阳县治仍故。明属汝宁府。辖今汝南、平舆 2 县和正阳县的一部分。
1913 年改汝阳县为汝南县,属豫南道。1914 年属汝阳道,1927 年道废,直属河南省政府。1932 年在县城设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辖汝南、西平、遂平、上蔡、新蔡、正阳、确山 7 县。1933 年,设区、联保和保,辖 10 个区、90 个联保、1095 保、11215 甲。民国 24 年(1935),将 10 个区缩编为 5 个区,辖 81 个联保,901 保。1940 年,撤区、联保,恢复乡镇。设 24 个乡、5 个镇。
1949 年,汝南县解放,改属信阳专区。设 10 个区,辖38 个乡。1950 年 2 月,河南省政府批准建立汝南市,县置如故;11 月,将原 10 个区调整为 15 个区。1951 年 4 月,撤销汝南市,辖地归属汝南县。析汝南县东部 8 个区置平舆县,上蔡县的陈庄、唐桥、李庄、大冀、朱楼、大张 6 个乡划入汝南县,全县共有 10 个区,辖 144 个乡,1 个城关镇。1953 年 6 月,将张教庄乡的 16 个村和王楼乡的 4 个村划入确山县。1956年 2 月撤销区级建制,设 24 个中心乡,辖 75 个乡。1958年 8 月实行公社建制,设城关、王岗、水屯、三桥、红光、金铺、留盆、大王桥、官庄、光明、马乡、和孝 12 个人民公社。1961 年 9 月实行区、公社制,将 12 个人民公社调整为 8 个区,下辖 36 个公社,1 个城关镇。1962 年 7 月,撤销区建制,设刘屯、留盆、金铺、王桥、水屯、老君庙、官庄、常兴、和孝、红光、三桥、王岗、马乡、城关镇 14 个公社(镇)。1969 年属驻马店地区。1975 年 2 月,将红光公社的板店、许屯、魏岭、东升、刘营、前进、杨洼、柴庄、仲庄、王庄10 个大队划出,新建板店公社。将光明公社的韩庄、徐寨、翁屯、王竹园、和庄、王楼、陶庄桥、六里庄、林庄 9 个大队和水屯公社的肖屯大队划出,新建韩庄公社。1975 年 4 月,将王岗公社的余店、大刘庄、徐庙、红旗、薛庄 5 个大队及马乡公社的李楼、潘庄、秧湖 3 个大队划出,新建余店公社。将和孝公社的大王庄、邓店、李楼、姜寨、东风 5 个大队和常兴公社的四新、前进、冯楼 3 个大队划出,新建大王庄公社。1977 年 2 月,将金铺公社的河北、方桥、杨沟、邢桥、姚湾、庙东、守法李、王沟、张楼 9 个大队划出,增设张楼公社。留盆公社的小邱、金赵、老金、耿庄 4 个大队划归金铺公社。1977 年 7 月,又将王岗公社的张岗、卢岗、夏湾、尹庄寨、孔寨、何岗、大胡 7 个大队划出,建张岗公社。将官庄公社的辛屯、王屯、余店、王庄、赖楼、焦庄、滕冢 8 个大队划出,建舍屯公社。至此,全县辖 21 个公社(镇),252 个生产大队,3358 个生产队。
1983 年 12 月,公社改乡,设有 20 个乡和 1 个镇。原大队更名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更名为村民小组。1987 年始,先后有老君庙等 10 个乡撤乡建镇。2011 年 12 月,水屯镇划归驻马店驿城区管辖。辖 20 个乡(镇),281 个村(居)民委员会。2005 年 11 月,撤张岗乡入王岗镇 ;撤舍屯乡入官庄乡 ;撤王庄乡入常兴乡。2009 年 6 月,撤销汝宁镇、三门闸乡、三里店乡,设立汝宁、三门闸、古塔 3 个街道。2012 年,撤销三桥乡和张楼乡,设立三桥镇和张楼镇。2014 年,增设宿鸭湖街道。
【组织机构】
中共汝南县委
书 记 吕 方(10 月离) 彭宾昌(11 月任)
副书记 刘军民
常 委 吕 方(10 月离) 彭宾昌(11 月任) 刘军民 刘翠萍 陈雁飞 李 峰 李 涛 王志伟 李方杰 董新奇 赖学争
汝南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毛富国
副主任 赵奋发 刘 军 贺庆华 刘昌斌 魏国民
汝南县人民政府
县 长 刘军民
副县长 刘翠萍 冯 勇 韩国华 成文科 冯 明
政协汝南县第十一届委员会
主 席 刁建国(1 月离) 陈雁飞(2 月任)
副主席 刘景华 金中照(1 月离) 李金山 刘建华 魏 靖 赵银中(1 月任)
汝南县人民法院
院 长 宋琳明
汝南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田冬松
汝南县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
汝宁街道
党工委书记 旦海涛
古塔街道
党工委书记 施惠杰
主 任 倪红卫
三门闸街道
党工委书记 贺继超
板店乡
党委书记 李文学
乡 长 张立祥
留盆镇
党委书记 严 冬
镇 长 王中伟
金铺镇
党委书记 赵胜利
镇 长 李迎彬
张楼镇
党委书记 熊 伟
镇 长 张钊远
罗店镇
党委书记 马红敏
镇 长 王 晔
老君庙镇
党委书记 韩宏伟
镇 长 宋应选
韩庄镇
党委书记 胡世权
镇 长 杨欲晓
东官庄镇
党委书记 赖 燕
镇 长 赖英杰
常兴镇
党委书记 石如凯
镇 长 刘 阳
和孝镇
党委书记 辛文献
镇 长 刘红建
梁祝镇
党委书记 陈运华
镇 长 邓建伟
三桥镇
党委书记 吕凌云
王岗镇
党委书记 马 威
镇 长 霍永贵
南余店乡
党委书记 白 刚
乡 长 刘 华
【年度概况】 2015 年,汝南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 1632351万元,增长 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58839 万元,增长 4.5% ;第二产业增加值 614114 万元,增长 9.5% ;第三产业增加值 559298 万元,增长 9.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1 ︰ 37.6 ︰ 34.3,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
农业 2015 年,全县粮食产量 774206 吨,增长 4.45%。其中,夏粮产量 527970 吨,增长 5.5% ;秋粮产量 246236吨,增长 2.27%。棉花产量 516 吨,下降 6.36% ;油料产量184752 吨,增长 11.07%。汝南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花生高产创建示范县”。全县土地流转面积 2.5 万公顷(37.5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27%,参与农户 2.9 万户。现有家庭农场 1934 家、种植大户 406 户、专业合作社 1667 家,累计注册 133.33 公顷(2000 亩)以上的示范社 8 家。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整村推进。先后在 16 个贫困村实施扶贫开发,受益人员 4.73 万人,对 942 户 3163 人进行资金扶持,全年脱贫人员达 1.235万人。全年全县共植树 322.4 万株,折合片林面积 1166.67公顷(1.75 万亩)。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为 492.42 公顷,园林绿地面积为 468.97 公顷,公园绿地面积为 158.39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 7 平方米/人。全年商品材原木产量7600 立方米,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 23851 万元 ;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 1188 万元 ;人造板产量 73545 立方米 ;发展林下经济 146.67 公顷(2200 亩),其中林下种植 100 公顷(1500亩)、林下养殖 46.67 公顷(700 亩);种苗花卉产业完成育苗 13.33 公顷(其中新育 7 公顷),种植花卉 333.33 公顷(5000亩)。全年有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 165 个,规模养殖场 396 个,规模养殖户总数达到 5687 个 ;有畜牧专业合组织 74 个,带动农户 6207 户。全县规模饲养比重达到 80%,较 2014 年提高 2 个百分点。全年生猪存栏 89.3 万头,出栏 104.8 万头,比上年增长 0.3% 和 0.5% ;牛存栏 9.24 万头,出栏 8.99 万头,比上年增长 2% 和 0.5% ;羊存栏 65.4 万只,出栏 88.9万只,比上年增长 0.3% 和 0.5% ;家禽存栏 728.7 万只,出栏 785.2 万只,比上年增长 0.4% 和 0.1%。全县肉类总产量86411 吨,下降 4.34% ;禽蛋产量 23797 吨,下降 3.44% ;奶类总产量 3175 吨,下降 27.36%。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333.33 公顷(18.5 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 3.73 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 4.25 亿元,同比增长 1.2%。
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年检年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共4178 台,办理驾照 850 本,办理新牌证 1814 个,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近 6000 张。全年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 4605 人,其中农机技术人员 430 人,农机手 4120 人。全县发展农机合作社累计 180 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 2 个,省级示范社 1 个,市级示范社 15 个。全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2026 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 1902 台,受益农户 1187 户。汝南县被定为河南省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 85.8%。
工业 2015 年,新开工及续建项目 41 个,合同总投资237.52 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56.25 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 15 个,合同总投资 106.04 亿元。产业集聚区列入省重点项目 1 个,为总投资 8 亿元的海翔模具。年产各类模具50 万余套、各类塑料制品 500 万套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 7.88 亿元。列入市重点项目 17 个,合同总投资 85.45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55.83 亿元。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 8.93 平方千米,新增 0.06 平方千米。累计入驻企业 116 家,从业人员 2.2万人。实现产值 173.49 亿元,同比增长 11.55% ;实现增加值 37.16 亿元,同比增长 1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4.4 亿元,成功创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全年可实现产值 200 亿元,增加值 42.5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2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5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94511万元,比上年增长 16.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产)1231006 万元,增长 18.6% ;农户投资 63505 万元,下降 10.9%。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 103863 万元,比上年下降 39.2% ;民间投资1126143 万元,增长 30.1%。第一产业投资 86384 万元,增长 153.5% ;第二产业投资 665721 万元,增长 4.2% ;第三产业投资 478901 万元,增长 41%。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 38 个,完成投资 478901 万元,比上年增长 41%。新开工项目 109 个,完成 564167 万元,下降217.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141940 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住宅投资 106589 万元,增长 33%。房屋施工面积 118.6 万平方米,下降 17%,其中住宅 71 万平方米,下降 14.4%。房屋竣工面积 37.9 万平方米,增长 12.4%,其中住宅 27.2 万平方米,增长 54% ;商品房销售面积 59.1 万平方米,下降 10%,其中住宅 43.2 万平方米,下降 0.4%。

国内贸易 201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62136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4%。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 513117万元,增长 13.4% ;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149019 万元,增长 1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 562239万元,增长 12.7%,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 99897 万元,增长 17.1%。
财政、金融 2015 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合计完成 56025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其中,增值税完成3188.5 万元,增长 25.9% ;企业所得税完成 3071.6 万元,增长 11.8% ;个人所得税完成 410.9 万元,下降 1102% ;营业税完成 12490.5 万元,增长 7.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92765 万元,增长 1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637899万元,较年初增长 9.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69623万元, 较年初增长14.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606329 万 元, 较年初增长17.9%,其中短期贷款215216 万元,增长 21.9% ;中长期贷款 391105 万元,增长 63.9%。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人身险保费收入 9148万元,人身险赔付 3240 万元 ;财产险保费收入 1920 万元,财产险赔付 661 万元。
交通、邮电、旅游 2015 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 153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25 千米。全县营运车辆拥有量为 12789 辆,其中营运货车 12480 辆,营运客车 309 辆(班车客运 219 辆,城区出租车 90 辆),客运班线 35 条。全年全县客运量 1898 万人,客运周转量 63060 万人千米,货运量 2129 万吨,货运周转量 344379 万吨千米。全县乡镇通班车率 100%,行政村通班车率 90%。辖区内货运企业 7 家,物流提货站 14 家。机动车维修企业 319 家,驾培学校 4 家,二级客运站 2 个,乡镇农村客运站 16 个。全年共安检客车294 辆、货车 105 辆、教练车 56 辆,客车年审率 10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5434 万元,比上年增长 8.3%。包裹快递业务累计完成收入 56.85 万元。电子商务业务累计完成收入 375.63 万元。分销物流业务累计完成收入 85.5 万元。函件业务累计完成收入 113.32 万元。集邮业务累计完成收入 148.89 万元。发行业务累计完成收入 253.76 万元。零售业务累计完成收入 22.32 万元。本地移动电话用户 46.6 万户,新增 13.2 万户 ;互联网用户 4.6 万户,新增 1.2 万户。
全年接待游客 160 万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600 万元,全县星级酒店 2 个,国际国内旅行社 3 家。农历二月十九举行南海禅寺古庙会和开光庆典等旅游节庆活动,增添文艺演出、书画笔会、商品物质交流等,吸引海内外数十万信众、游客和商客。
科技、教育 2015 年实施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 项,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1 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 2 项,市级科技项目 6 项。先后争取省、市资助科技研究开发经费到账拨付 226 万元,实施县级科技项目 17 项,资助资金 40 万元。资助专利申请授权共 40 项,资助金额 6.7万元。全年全县专利授权 35 件,其中发明专利 2 件。帮助各乡镇(街道)建立科技示范网络站点 108 个,促进农村科技示范网络的发展。整合科技培训资源,依托科技示范基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举办技术讲座 20 余场,有 2100 多人聆听讲座,培养农民技术员 360 人,培育科技示范户 500 多户。组织人员先后到河南农大、河南农科院、驻马店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引进推广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配方施肥、精量播种、免耕早播、科学灌溉、适期收获、秸秆还田等农作物栽培技术 11 项、新品种 12 个,推广应用覆盖面达到 95% 以上。
全年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2 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8所、市一级幼儿园 5 所、市二级幼儿园 10 所。全年投入资金约 9400 万元,用于改扩建城区学校、新建教师周转宿舍、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校安工程项目。2015 年,全县高考本科录取人数比上年增加 112 人,高分考生数量取得突破,其中一本比 2014 年增加 110 人,二本比 2014 年增加 118 人,理科 600 分以上考生达到 39 人。一批民办学校快速发展壮大。汝南县双语学校、清华园学校、职业教育中心,首批被认定为河南省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学校。接收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率100%,其中公办学校接纳率达到 90% 以上。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8 次,参加人数近 2 万人。
广播电视、文化、卫生 全年共播发广播新闻稿件2930 多条,电视新闻稿件 3560 余条。全年在省、市台发稿660 多条。其中,省台发稿 20 多条,市广播电台发稿 180余条,市电视台发稿 450 余条。有 8 篇作品分别获得驻马店市广播电视新闻作品二、三等奖,名列全市第三位 ;有 5 篇作品获得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作品二、三等奖,名列全市第四位 ;在河南省电视专题片创作大赛中,汝南县参赛作品获得驻马店市唯一的一等奖 ;汝南县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天下之中——汝南》先后获得市政府新闻一等奖和省政府新闻三等奖。城区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 1.7 万多户,城区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 82%。全县 17 个乡镇中有 12 个乡镇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 4.5 万户。
全年共创作作品 27 个,其中有大型现代喜剧《夕照凤鸣谷》,电影剧本《夕阳恋》,平安建设话剧小品《老爸不怕骗》《打气》和《刘老汉擒贼》,快板剧《俺爸俺妈爱吃鱼》,诗歌情景剧《永远的丰碑》和戏曲大剧本《阴阳之间》。业余作者创作戏曲历史剧《颜真卿》、河南坠子《陈毅探母》等19 个作品。全年省、市、县“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 14 场,送戏下乡 100 场。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281 个行政村每村实现农村电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场”,全年免费放映电影3324 场次。经文物局审批,准许对国保单位“悟颖塔”制作保护编制规划,现已进入招标程序。全县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 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个,即梁祝传说和罗卷戏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3 个,即董永遇仙的传说、王桥农民画、麦草画 ;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3 个,即范张鸡黍、民间面塑、九莲灯。
年末,全县卫生医疗机构 25 个,其中乡镇卫生院 22 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 1787 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15 人。2015 年人均筹资水平 470 元,全县参合农民 67.97万人,参合率 95.88%。乡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直报全面展开,全县受益群众达 227.97 万人次,共总付补助款 25328.41 万元,基金支付率为 82.1%。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健康档案更加规范,2015 年 9 月底,全县累计建档 727980 份,建档率98.56%。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5 年年末,全县总人口 85.42 万人。常住人口 65.41 万人。出生人口 9703 人,出生率 11.36‰ ;死亡人口 5287 人,死亡率 6.19‰ ;全年净增人口 4416 人,自然增长率 5.17‰。城镇化率 34.13%,比上年提高 1.65 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418.8 元,比上年增长8.6% ;农民人均纯收入 9278.9 元,比上年增长 9.8%。
年末,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31491 人,其中在职18325 人,离退休 13166 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106538 人,其中在职职工 36188 人,退休人员 14973 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4085.79 万元,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有 17142 人 ;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 7307.48 万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为 52106 人。 (王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