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县
遂平县位于驻马店市北部,总面积1072.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250公顷。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54.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22万人,非农业人口6.23万人,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1‰。
辖灌阳、车站、玉山3个镇和张店、常庄、石寨铺、褚堂、文城、张台、花庄、阳丰、嵖岈山、槐树、沈寨、和兴12个乡以 及嵖岈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381图
中国共产党遂平县委员会
书记 张宇松(8月离)
杨汝北(11月任)
副书记 杨汝北(11月离)
赵文峰(11月任)
戴文杰(11月离)
武兰芳 郑玉林
马海盈(11月离.)
常委 张宇松(8月离)
杨汝北
赵文峰(11月任)
戴文杰(11月离)
武兰芳 郑玉林
马海盈(11月离)
杨国良 王伟
冯广明 樊卫华
高明 李现周
陆新生 巩书强
遂平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主任 石水莲
副主任 张金木 魏兰洲
张惠勤 张靖理
遂平县人民政府
县长 杨汝北(11月离)
赵文峰(11月代)
副县长 杨国良 龙振军
李保国 王高峰
刘翠平 郭玉林
政协遂平县第六届委员会
主席 李云鹏
副主席 刘大国 司国建
冯大安 张莉
遂平县人民法院院长 张汝平
遂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崔明亮
2004年,遂平县紧紧围绕“三县建设”(工业强县、畜牧大县 、旅游名县)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好,效益好,活力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74569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010万元,增长20.1%;第二产业增加值146297万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03262万元,增长8.9%。一、二、三产业对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6%,27.5%,14.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7:42.2:31.1变化为33.3:39.0:27.7。
农业 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0199公顷,比上年增加2411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45015公顷,比上年增加633公顷;秋粮种植面积45148公顷,比上年增加1778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油料种植面积11357公顷,比上年减少203公顷,棉花种植面积625公顷,比上年减少169公顷,烟叶种植面积389公顷,比上年减少231公顷。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53851吨,比上年增长63%;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总产量19730吨,增长57.9%;棉花总产量434吨,增长68.9%;烟叶总产量639吨,下降4.2%;蔬菜总产量121573吨,增长57.4%。畜牧养殖业发展平。全县生猪存栏625303头,比上年增长23.3%;山绵羊存栏250209只,比上年增长2.0%;家禽存栏4779602只,比上年增长6.1%。全年肉类总产量81765,比上年增长4.4%;禽蛋产量49806吨,增长3.7%;水产品产量1315吨,增长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2.5万亩。年末全县机械总动力59.24千瓦,比上年增长5%;农用拖拉机32800台,比上年增长6.1%;农用运输车3584辆,比上年增长3.6%;联合收割机828台,比上年增长5%;农村用电量438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2%。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1768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87005万元,比上年增长27.8%;限额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144973万元,比上年增长7.6%;个体工业实现总产值129790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97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52643万元,比上年增长25.3%;限额以下工业增加值40869万元,比上年增长8.4%;个体工业增加值36260万元,比上年增长9%。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2643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6702万元,增加34.4%;集体企业增加值7351万元,增长2.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3010万元,增长31.2%。轻工业增加值19719万元,增长36%,重工业增加值32924万元,增长20%。完成工业总产值187005万元,增长27.8%;实现销售产值184418万元,增长29.5%。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8088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髙。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5.3%,比上年提髙23.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72331万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利税15410万元,增长57.1%。实现利润6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4.1%。工业产品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6%,比上年提髙1.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198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城镇投资60274万元,增长4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7924万元,增长17%。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初确定的3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8个,比上年增长93.3%,其中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9个,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31个,其中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8个。
国内贸易 旅游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3%,分城乡看,县消费品零售额47031万元,增长1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0121万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165万元,增长13.8%;餐饮业零售额14095万元,增长10.8%;其他行业零售额4892万元,增长5.8%。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接待旅游者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1.18亿元,增长23%;实现门票收入826万元,增长40%。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6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5%。旅客周转量25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191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54万元,增长7.5%;电信业务总量5837万元,增长10%。固定电话用户73112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1494户,乡村电话用户51618户。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63万元,增长26.3%。一般预算支出26066万元,增长13.9%。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1118万元,比年初增长12.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9024万元,比年初增长15.2%。各项贷款余额156957万元,比年初增长3.4%。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452万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520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932万元。全年赔付额356万元,增长8.5%。其中,财产险赔付额235万元,人寿险赔付额121万元。
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县有高中4所,在校生9409人,毕业生2928人,招生3555人。初中21所,在校生23853 人,毕业生6264人,招生8134人。小学191所,在校生44455人,毕业生6857人,招生6142人。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2850 人。全县教职工5514人,其中,高中教职工655人,初中教职工1657人,小学教职2773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5项,全县共有产品质量监督站验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年定期监督检查产品100种,对167家企业进行定欺检查,气象公益服务站1个。
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5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 率100%,城区有线电视用户7500户。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80%。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9万卷(件)。文化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0个,病床床位960张,卫生技术人员1711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4个,床位480张,卫生技术人员632人。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髙。全年城镇居民人可支配收入5638元,比上年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05元,增长11.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72元,比上年增长29.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56元,增长17.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0.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9%。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8.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0.6平方米。年末全县在岗职工20905人,增长2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9024万元,增长19.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789元,增长19.6%。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8627人。其中参保职工14116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511人。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6417人。其中参保职工21177人,参保退休人员3324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02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230人。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24张,收养1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处,筹集社会福利资金9万元。
资源环境 全县年末耕地面积57250公顷,当年增加耕地98公顷,减少耕地328公顷,全年净减少耕地23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09公顷。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县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26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个,完成投资总额344万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本年完成投资总额397万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本年完成投资总额4.4万元。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33公顷。新植树760万株,崦岈山风景区被命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全省首批文明景区,并被评为河南十佳山水景观。(王剑 薛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