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
新蔡县位于驻马店市东部,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7.3万亩。总人口10243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5‰。辖古吕、练村、棠村、龙口、李桥、砖店、韩集、陈店、佛闻寺9镇和关津、河坞、十里铺、黄楼、余店、蛟停湖、宋岗、顿岗、涧头、杨庄户、化庄、栎城、孙召、弥陀寺14个乡。
291图
中国共产党新蔡县委员会
书 记 付 伟
副书记 李宝清 谢凤鸣 张泽学 祁合民 王冠超
常 委 付 伟 李宝清 谢凤鸣 张泽学 祁合民
王冠超 王守平 李国民 常黎明(2003.1离)
孔 涛 王立斌 耿 瑞 宋炳顺
殷永红(2003.1任) 陈明洋(2003.3任)
新蔡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张敬礼(2003.3任)
副主任 任勤忠(2003.3离) 张洪秀(2003.3任)
粱希忠 李永庆(2003.3离)
王 瑞(2003.3任) 姚全国(2003.3任)
新蔡县人民政府
县 长 李宝清
副县长 李国民 张洪秀(2003.3离) 周云生
王高峰(2003.1离) 李贵喜 张新友
陈学功 殷永红(2003.1离) 史保存(2003.1任)
常 科(2003.3任)
政协新蔡县第八届委员会
主 席 王守平(2003.3任)
副主席 石德昌(2003 3离) 张好义
田文远(2003.3任) 姚全国(2003.3离)
刘黎云(2003.3任)
新蔡县人民法院
院 长 任有国(2003.1离) 刘昌林(2003.3任)
新蔡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崔明亮(2003.1离) 刘 宇(2003.3任)
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0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299万元,下降15.6%;第二产业增加值139605万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67585万元,增长10.1%。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快速增长,增加产值120544万元,增长14.4%;全年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78万元,增长10.2%;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40万元,比上年下降5.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141万元,增长21.0%:各项贷款余额1752777万元,增长5.0%。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1627元,因灾下降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2元,增长9.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5174万元,比年初增长22.6%。
重点经济工作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三区两带”和“三线一面”高效农业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全县间作套种面积达到6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6万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00公顷,比上年增长12.5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千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2千公顷。农田水利建设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红旗渠精神杯”荣誉称号;造林绿化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先进单位。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9.4万吨,比上年增长5.7%。畜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新蔡县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畜牧大县”。企业改革与发展步伐加快。全县28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进展顺利,基本实现了年内消除纯国有性质企业目标。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在2003年全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上,新签约项目95个,总投资5.6亿元,其中外方投资3.7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949户,累计达到8299户;新发展私营企业112家,累计达到652家;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税金1150万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比重达到60%以上。民工经济成效显著。全县常年外出劳动力达到20万人,年劳务收入达6亿多元,全县农民人均务工收入6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外派劳务输出重点联系县”。
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 2003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946万元,比上年增长30.98%。大洪河班台分洪闸复建混凝土浇筑工程已基本完工;优质小麦基地和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进展顺利。新杨路四级升二级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车;“村村通”油路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机械化养路工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电网改造项目二期工程已完成并通过验收。余店35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殷实园”绿地广场、鑫源商贸城已建成投入使用;开通硬化了商贸路西段。东海明珠大酒店改造完毕已开始营业。县卫生疾病防治中心、人民医院传染病房楼正在建设。电视发射塔及配套机房楼地基建设已基本完成。祥和酒业公司;利信纺织公司新扩2万锭纺纱生产线等技改项目完成并投入生产。
各项社会事业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科技进步积极推进,全年共获得科技成果奖3项,推广新技术17项,完成星火计划攻关项目31项。教育工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全县中小学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加强了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县考入本专科院校人数达350多人,考入清华大学1名,北京大学2名,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前移了3个位次,体育事业继续发展,获市级金牌4枚、银牌6枚、钢牌3枚,全县373所学校开展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施行面积达96.6%,有134036名学生达及格标准,及格率88.8%;优秀人数41627人,优秀率27.5%。2003年9月被市政府授予“河南省第九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未,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3个。电视差转台1个,有线电视转播台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达4800户。卫生工作。完善了卫生医疗设施,健全了农村医疗预防保健体累,改善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2个,病床床位1100个,卫生技术人员1132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754人,护师、护土378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防疫技术人员83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妇幼卫生技术人员42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2个,床位440张,卫生技术人员665人。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依法治生,加强合格村建设,狠抓后进村的转化,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5‰以内,确保了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巩固和完善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了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障金征缴,全县“两金”征缴1255万元;建立了城镇居民量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了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环境保护。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拥有环境保护监测机构4个,共有专业人员104人,其中班台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国家淮河重要支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个,总投资25万元。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在城市中建成2个烟尘控制区5.38平方公里。
交通 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028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4%,旅客周转量571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9782万元,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5.5万门,比上年增长12.9%;固定电话用户48948户,较上年增长9.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038户,乡村电话用户34911户;移动电话用户38310户,计算机互联网络宽带用户540户。
“非典”防治和生产救灾 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防治,建立了有效的领导指挥、防范控制,疫情监控和医疗救治体系,共投入防非资金600多万元,全县外出人员返乡5万多人,未出现一例“非典”病人或疑似患者,夺取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重大胜利,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半年,面对历史上罕见的洪捞灾害,全县狠抓了抗洪抢险,灾区群众倒房重建、生活救济和生产自救工作,共下拨救灾款666万元,其中建房款511万元,共建4048间,修缮房屋1178间;生活救济款155万元,购买面粉130万斤,救济受灾群众5.2万人,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无疫病流行,无因灾辍学。(胡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