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
汝南县位于驻马店中部,东与平舆县接壤,南靠正阳县,西与驿城区和遂平县毗邻,北连上蔡县。处在东经114°04′至ll9°35′,北纬32°29′至32°11′之间,总面积1475平方公里,可耕地114万亩。年末总人口77.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1%,辖汝宁、老君庙、和孝、马乡、王岗、留盆、金铺7个镇和三里店、三门闸、板店、张楼、罗店、韩庄、官庄,舍屯、常兴、王庄、南余店、张岗、三桥13个乡,277个村(居)委会。县政府所在地汝宁镇辖新华街、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4个居委会和东关、西关2个村委会。
280图
中国共产党汝南县委员会
书 记 杨祟林(6月离) 崔喜成(6月任)
副书记 崔喜成(6月离) 崔 流(6月任) 贾国印(6月离)
杨 莲(1月离) 杨正超 于惠权
付自成(6月任) 庞景玉(下派,10月任)
常 委 杨祟林(6月离) 崔喜成(6月任) 崔 流(6月任)
贾国印(6月离) 杨 莲(1月离) 杨正超
于惠权 付自成(6月任) 庞景玉(下派,10月任)
王 寅 杨学范 宋建平 刁建国
张怀德 赵奋发 钟蜀豫(下派,1月离)
汝南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杨培玉(7月离) 杨 莲(7月任)
副主任 余鸿典(7月离) 刘 军(女)
魏 中(7月任) 贺庆华(7月任)
汝南县人民政府
县 长 崔喜成(6月离) 崔 流(6月任)
副县长 付自成(6月离) 杨学范(6月任)
宋江春 柳正学 李谊人(下派)
钟蜀豫(下派,1月离) 李东冉(女) 项祥国
陈雁飞 庞景玉(下派,2002年11月任,2003年10月离)
政协汝南县九届委员会
主 席 贺国超
副主席 刘正彦(3月离) 杨富松 陈国民 刁素梅(女)
汝南县人民法院院长
院 长 赖大国(1月离) 刘鸿章(1月任)
汝南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丁 磊
2003年,全县各级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后三中全会精神,克服“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特色经济为突破口,以调整种植结构为主线,以无公害生产为契机,保稳定,促发展,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第三产业,培训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服务事业全面进步,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因灾下降13%;第二产业增加值11.06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8.04亿元,增长16%;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1:33.8:25.1调整为34.5:37.9:27.6。
农业 着力培植发展蔬菜、林业和畜牧三大特色支柱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扩大特色种植面积,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种植业在夏秋两季均遭严重的自然灾害。粮含产量大幅度减产,尤其是秋季,农作物减产幅度更大。全年粮食总产量33.83万吨,比上年减产30.9%;其中,夏粮总产量27.07万吨,减产10%;秋粮总产量6.75万吨,减产64.1%。油料总产量3.63万吨,减产59.5%;棉花总产量1291吨,减产36.1%。蔬菜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瓜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温棚2.3万座),林果累计5.7万亩;花卉苗木累计1.4万亩。“汝宁”牌蔬菜商标顺利注册,常兴小南瓜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命名为无公害蔬莱,三门闸乡被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林业生产进一步加强。全县共植树982万株,平均成活率达到90.5%。其中,成片造林6.35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59万亩,新建和完善通道绿化造林670公里,河沟渠造林310公里,四旁植树360万株。实现退耕还林2万多亩。宿鸭湖湿地造林面积达到6万亩。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在继续保持生猪生产优势的同时,着力发展鹅、羊、牛、兔等草型节粮畜禽。目前,在宿鸭期库区沿岸的张楼、罗店、老君庙、留盆4个乡镇建成了牛、羊、鹅生产基地;金铺镇从事毛肉兔养殖100只以上的农产有935户,已形成毛肉兔养殖基地;和孝镇肉兔存栏达15万只,已成为肉兔生产基地。三里店乡,留盆镇建立了蛋、肉鸡生产基地。全县各类饲养专业场(户)发展到12000多个,养殖专业村96个。畜牧养殖生产基地内的畜禽饲养量占全县总饲养量的49%以上,实现产值5.8亿元,占全县畜牧业产值的53%。畜禽防疫工作不断加强。猪瘟防疫密度达98%,鸡新城疫防疫密度达95%,口蹄疫防疫达100%,均达到国家、省颁标准。全年肉类总产量8.12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其中猪牛羊禽肉总产量8.11万吨,增长5.6%;禽蛋产量1.81万吨,增长8.8%;牛奶产量1186吨,增长23.5%;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6.7%。水产养殖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7260吨,培育大规格鱼种900万尾。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1.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3%;农用拖拉机4.54万台,比上年增长5.7%;农业运输车5487辆,比上年增长56.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3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0公倾。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企业实行一厂一策,因企制宜,现已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产权明确,机制转换,活力增强,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015万元,产品质量优质品率达95%以上。企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2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9.1%;集体企业增加值7545万元,增长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720万元,增长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940万元,增长11.4倍。轻工业增加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重工业增加值7742万元,比上年增长4.2%。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全年全部固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6.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产品销售收入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实现利润总额20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6%。
财政 金融 保险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112万元(不含农业税因灾减免退税1140万元),为年度调整预算的106%;保证了干部职工、教师工资发放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实现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26亿元,增长23.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41亿元,增长13.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57亿元,增长1%;中长期贷款余额1.95亿元,增长55%。全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金融机构个人销售贷款余额293万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277万元。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47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2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905万元。全年赔付额133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61万元,人寿险赔付72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城关镇及以上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同比增长28.5%。城关镇及以上投资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2.82亿元(5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同比增长40.1%;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3430万元;城镇集体投资310万元,同比增长192.45%。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中,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04亿元,同比增长21%;更新改造投资3115万元;其它投资4417万元。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按投资行业划分,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工业投资4487万元,其中电力投资2030万元。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大,交通公路建设投资7514万元,社会服务业投资3000万元,教育、卫生投资666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0%,建成投资项目个数18个,项目建成投资率75%。竣工房屋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竣工率47.95%。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从城乡分,县的消费品零售额4.55亿元,增长12.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7亿元,增长8.3%。从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23亿元,增长11.4%;餐饮业零售额1.52亿元,增长5.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其中,批发业2.6亿元,增长26.2%,零售业1.12亿元,增长26.O%。
乡镇企业 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以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为重点,巩固扩大与青岛双星、四川五粮液、省外贸粮油等企业的合作成果,广泛开展与外地企业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新盘活了县外贸冷冻厂、面粉厂和一批乡镇企业及一大批闲资产,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3年外出招商人数达到267人次,引进东西合作项目99个,其中建成项目54个,在建项目13个,签约引资6.5亿元,到位资金1.8亿元,引进技术88项,引进各类人才68人,引进设备180台(套),落实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39个,引进资金1.57亿元。在2003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金上签约投资300万元以上合同项目54个,签约总投资7.3亿元,开展商贸洽谈活动5次,签订产品购销合同25份,合同金额1.2亿元,现金销售金额63万元。目前,乡镇企业已初步构筑了机械铸造、建筑建材、粮油加工、规模种养、化工造纸、装饰玻璃、麦草工艺、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格局;组建了农用机械制造集团、绿色兔业集团、精制面粉集团、水泥予制集团;规模发展了城南、城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八个工贸小区。企业总产值超2亿元的乡镇达13个、超3亿元的乡镇7个,年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有22家。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县共有民营企业340家,合伙企业38家,有限责任公司28家,合资企业225家,个体工商户7000余户。全年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总产值完成72亿元(现价),比去年同期增长11%(按可比价),其中,工业企业产值完成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实交税金完成52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增加值完成18.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企业职工发放工资总额为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新增固定资产8.43亿元。
科技 教育 体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兴农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全年送科技下乡23场次,印发科技资料23万份,培训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30多万人次,邀请农业专家结合农时季节,举办农业科技活动30余场次。建立科技示范乡镇10个,科技示范村157个。其中市级科技示范强乡镇2个,强村19个,科技示范户3.5万多户。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其中市级1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2个,其中市级2个,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体系。企业技术开发合理应用,开发新产品12个,新增工业总产值1.17亿元,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的比重占工业总产值的11.5%。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7项。其中,省级5项,市级7项,县级15项。投资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153万元,比上年增长1%。引进新品种15个,申请专利8件,授权专利5件。技术市场共签订合同4份,成交全额3500万元。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高中阶段教育共招生3070人,在校学生8228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290人,在校学生496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3612人。小学在校学生8193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扫除青壮年文盲2700人。社会力量办学方兴未艾,全县有私立初中三所,民办小学9所,民办幼儿园19所,武术、杂技学校各1所,在校生5000余人,弥补了国家办学力量的不足。中小学电教达标活动和电化教学软件开发进一步加强。年末共有77所小学取得省达标资格认证,7所学校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5所学校建起了校园宽带网,4所学校添置了闭路电视教学系统,22所学校配置了计算机近千台,投资达78万元。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各项比赛中,全年运动员共获得市级冠军17个,亚军16个,省级冠军5个,亚军17个。有5所学校被市评为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单位,县教体局被评为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广播电视 文化 卫生 广播事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得到加强。
全年发展大喇叭120只,发展乡至村专线14条,更新275W扩大机15部,为繁荣农村文化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投资65万元,用于光纤网络建设、线路更新,增添电视播出设备,改善了摄、录、编、播条件,使全县的广播电视新闻、广告节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共播出电视新闻稿件3310篇(其中自采稿1918篇,对上供稿427条,采用226条),投资6万元新增加电视节目3套,由原来的26套节目增加到29套,提高了有线电视画面的清晰度,改善了有线电视信号质量。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物所1个。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查处收缴盗版书刊2500余册,非法音像制品3000余盘(盒)。查封非法教辅读物2200余册,取缔无证经营11户。坚持送文化下乡,使先进的文化进村入户。成功举办了《重阳节》、《梁祝》特种邮票首发式和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民间工艺精品展、文物收藏展等,参观人员10万余人次。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病床床位1230张;卫生技术人员73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72人,注册护土251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85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36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0个,床位640张,卫生技术人员318人,扩建传染病病床100张,购置紧急救援车辆1台。全系统共诊治门诊患者31万人次,抢救急诊病人1.8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2万人次;引进新技术21项,开展新项目45项,发表论文47篇,新购千元以上医疗设备8台,价值68万元。计划免疫工作力度加大。“五苗”接种率均占应接种对象的100%,有力地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交通 邮电 旅游 交通事业稳定发展,公路建设不断加强。干线路完成驻新路刘大桥至西关新大桥6.36公里大修改善工程,开龚路城区段2.837公里慢车道大修工程,开龚路汝南南关至上蔡境18.828公里大修工程,确殷路、商桐路汝南境大修改建工程。县乡公路不断改善,有三条二级路正在施工建设中。村村通工程,完成了三里店乡坝后路6.7公里大修工程,板店唐营3.52公里、留盆孙庄3.6公里、罗店大李4公里村村通新建工程;三里店熊湾等六条80余公里村村通工程项目正在实施。道路养护进一步加强。完成干线整修路肩边坡701.2平方千米,处理拥包0.614平方千米,修补柏油路面坑槽0.437平方千米,保持GBM工程路段26.8公里和文明样板路26.8公里,好路率达100%。完成县乡公路抢修危桥险涵5座50延米,抢修挖补道路141.5公里,整修路肩边坡9874平方米,疏通边沟12500米,好路率79.2%。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32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其中:公路8744万吨公里,下降0.4%;水运4500万吨公里,增长29%。旅客周转量985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93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固定电话用户6.7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4.96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5.33万户;电话普及率为8.6人/ 百;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640户。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旅游开发稳步推进。天中山生态园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南海寺基础设施建设又有新进展。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重阳节》、《粱祝》邮票首发式为契机,加大了旅游招商和促销力度,并强力推介“天之中”文化生态游。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0万人次。
人口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出生人口7035人,出生率9‰;死亡人口3807人,死亡率4.9‰。自然增加人口3228人,自然增长率4.1%o。年末总人口77.72万人。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7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实际增长7.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24元,比上年实际下降1.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112元,人均纯收入1792元,比上年下降14.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1元。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2538人;11342名职工和326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成效。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床位达482张,收养408人。(王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