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研究
【概况】2003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承担国家、省、市下达和自选课题46个(其中应用研究课题7个、中间试验课题20个、单项试验课题13个,新品系生产试验课题6个),选育出有苗头的已推荐参加国家、河南省区试、预试和生产示范的农作物新品种(系)14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科技文章61篇,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9项,其中,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小麦育种种植品种资源578份,配制杂交组合125个,选择优良单株1216个。2002年秋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进行合作育种,引进育种高代材料2660份,从中选择273个表现优异单株继续种植;引进53个品系进行品系鉴定;从省农科院小麦所引进高代品系20个进行产量比较试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所及其他育种单位合作引进高代品系30个进行引种鉴定试验。育出的小麦新品系95037,半冬性,表现抗病、高产,经鉴定试验,亩产413.6公斤,较CK增产23.16%,已推荐参加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
大麦育种共种植品种资源344份,选配杂交组合103个,F1-7共种植144个组合,选出1309个单株。大麦新品系鉴定、大麦新品种展示、驻大麦3号药剂处理试验、中澳大麦根腐病鉴定等试验课题都顺利完成。
玉米育种种植自交系、三系、二环系、外引材料1066份,配制新杂交组合1464个,种植2002年配制的杂交组合1161个,对40个杂交组合进行产比试验,其中表现较好的组合有145×遗03、21H21×145、4879-211×遗03。市农科所育出的玉米新杂交组合驻试2116参加了省直播组区试,驻试2216、2217推荐参加了省预试。
大豆育种引进种植资源50份,种植原始材料200份;种植亲本材料51份,配制杂交组合47个;种植后代材料406份,其中高代材料191份,对16个品系进行新品系比较试验,其中表现较好的有B611、A524、644,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市农科所育出的大豆新品系驻9715参加了国家区试,在黄淮南片12个试验点产量居第2位,推荐参加2004年国家生产试验。
芝麻育种种植亲本材料133份,配制杂交组合40份,从F1-8选育出优良组合112个,收获单株754个。市农科所育出的驻芝11号(驻J18),2003年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籽粒洁白、丰产、稳产性好、抗茎点枯病、病毒病、高抗枯萎病,含油率为54.85—57.07%,在示范种植中深受农民欢迎。
花生育种种植资源材料123份,配制杂交组合20个,种植后代材料91份,新品系比较试验、鉴定试验、观察试验,栽培试验、省麦套花生区试、夏播花生区试等课题都已完成。市农科所育出的丝瓜杂交种驻丝瓜1号表现高产、早熟、抗病、优质、瓜条匀称、畸形瓜少等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温室蔬菜新品种选育,花卉、植保、土肥、农作物裁培技术研究等课题,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均取得较大进展。(杨元洪)
【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大麦生产的实施意见”】5月22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驻政办[2003]32号文,转发市农科所《关于在我市发展大麦生产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市农科所按文件要求,在泌阳、遂平、确山、正阳等县建立了大麦良种繁育基地和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为推动全市大麦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在全市实现大麦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杨元洪)
【全省农业科研工作会议在驻马店召开】3月26—27日,全省农业科研工作会议在驻马店市召开,副省长吕德彬、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及省院领导班子成员,院直各处室、所负责人,各市农科所所长、书记,各县农科所(站)长共1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对全省2003年农业科研工作进行了部署,有关单位就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研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市农科所所长刘书岭在会上作了“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发言。与会代表参观了实验室和科研设施,对市农科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高度评价。(杨元洪)
193图
194图
195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