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概况】2003年,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市场为依托,充分利用项目区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多种经营项目,全面完成年度开发任务。开发区土地治理项目涉及泌阳、西平、上蔡等10个县(区)的14个乡(镇)、3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0.9万亩,农业人口9.24万人,土地治理任务13.48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4.2万亩,节水农业示范1.11万亩,优质粮食基地8.17万亩;扶持多种经营项目6个,涉及6个县(区),6个项目单位,1.8万人。总投资419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840万元,省财政资金1002万元,市级财政配套17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19万元,群众和企业自筹资金1063万元。
在资金使用上,土地治理项目完成各级投资33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9%;多种经营项目各类投资8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1%。土地治理项目中: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1658万元,“四个重点”项目投资1651万元。其中农田水利项目1765.07万元,农业项目1278.77万元,林业项目124.28万元,科技推广项目92万元,其它(前期工作费)48.4万元。多种经营项目投资中:种植业项目3个投资390.3万元,养殖业项目2个投资344.7万元,农业生产服务项目1个投资150万元。
1、农田水利项目。坚持兴利为主,兴利除涝两手抓,灌、蓄、排三结合的方针,采取打井、建站、挖沟修渠等措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灌溉排水体系,实现旱能浇、涝能排,为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实现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2003年,全市水利项目开挖整修沟渠307公里,衬砌渠道44.85公里,新打机井880眼,铺设地下辅水管道10公里,建桥涵闸等建筑物1099座,建小型蓄水工程21座,修建排灌站7处,建拦河坝6座,架设输变电线路12公里。
2、农业项目。积极改良土壤,建设良种繁育基地,购置配套农业机械,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和模式化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发展“一优双高”农业。2003年度改良土壤3.09万亩,建良种基地面积6.64万亩,建良种仓库8660平方米、晒场2.28万平方米,购良种63.46万公斤;整修机耕路207.5公里,购置农用动力机械32台,配套农机具94台(件),购植保机械30台。
3、林业项目。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林木结构,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建立起乔灌结合、多品种搭配、绿化美化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完成营造和完善农田林同1.32万亩(折合造林面积),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6.46万亩,基本实现每200—250亩一个网格的标准。
4、科技推广项目。开展技术培训班63期、6.2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17项、面积15.05万亩,目前项目区基本实现每百人有一名技术员,每十户有一户示范户,每户有一个明白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技推广网络。
开发治理后的项目区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过沟、渠、路、树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生物措施综合配套,项目区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新格局。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5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55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由开发前的1.7万亩增加到5.21万亩。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100%、80%、60%,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5%。2003年度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52.1万公斤,棉花9.64万公斤,油料228.9万公斤,新增蔬菜生产能力5506万公斤。项目区新增农业总产值4568.6万元,农业增加值达255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1元,较开发前增加284元,比非项目区高出138元。(耿显辉)
177图
178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