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概况】2003年,扶贫开发工作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河南省扶贫开发规划(2003-2010)》的总体要求,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中心,以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为重点,采取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措施,加大督导力度,规范资金管理,加强对口扶贫,促进科技推广,强化结构调整,壮大支柱产业。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仍取得明显成效。一、全年基本解决7.8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其中人均纯收入865—625元的低收入人口为6.70万人,625元以下的特困人口为1.15万人。二、全面完成扶贫开发规划的补充、上报及项目库的建立工作。三、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全市共建立《新时期贫困户扶贫登记卡》(户卡)18.07万户,贫困人口68.79万人。四、完成全市2003—2005年扶贫开发工作整村推进重点村的确定和上报工作。全市确立了27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五、全面完成全市扶贫开发重点乡、村在布局规划范围内的中小学D级危房普查工作。全市共普查出D级危房学校390所,2001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改造中小学危房133所。六、安排各类扶贫项目资金1.03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831万元,扶贫信贷资金6500万元。七、重点县、乡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五个重点县的国内生产总值160.29亿元,较上年增长4.3%。八、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止2003年底,全市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止2003年底,新建和扩建乡村中小学350所,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年改造和扩建60个乡村卫生院(所),群众就医难问题有所缓解。加大普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力度,农民的科技意识及市场观念明显增强。十、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初具规模,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上蔡的花木生产,泌阳的食用菌栽培,确山的林果开发,汝南、平舆的蔬菜生产都已形成规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已形成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地推动了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2003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并将扶贫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003年全市抽调3490名机关干部,入驻849个行政村,其中重点村741个,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收到良好效果。
二、完善扶贫开发规划,建立项目库,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在对全市扶贫开发重点乡、村的扶贫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筛选,将能显著发挥效益,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完成2003—2007年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出县,乡、村三级补充规划,为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奠定了基础。
三、集中扶持,整村推进。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从全市第一阶段扶贫开发445个重点村中,确定27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完成全市2003—2005年扶贫开发工作整村推进重点村的确立和上报。
四、突出扶贫重点,坚持扶持到户。继续把重点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以解决贫困户的温饱问题为重点,坚持做到领导联系到村,对口扶贫到村,资金安排到村,项目覆盖到户,效益落实到户。在资金安排上,既考虑县、乡、村的龙头企业,又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小额贷款,既扩大了扶贫资金的覆盖面,加快了扶贫开发进程,又使广大贫困户直接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安排上,把握整村推进重点,严格按照“一不批、两优先”(与扶贫无关的项目不批,贫困村优先,贫困产优先),保证专款专用,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项目建设上,大力推行项目招标制,做到项目承建公开、公正、透明,杜绝人情项目,保证工程质量。在资金管理上,全面落实县级财政报帐制。对扶贫资金实行统一科目、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同时,加强对项目的督促检查,确保定一项、干一项、成一项。
六、积极引导扶贫工作重点县、乡,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特色产品,培植支柱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从而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七、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全市安排科技扶贫项目19项,筛选推广农业、畜牧、林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50项,举办各类技术培训420期,受训农民31.2万人次。
八、继续开展对口扶贫。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对口扶贫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口扶贫措施,把对口扶贫与干部驻村、包村富民相结合,使全市的对口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中央、省、市、县直800个对口扶贫单位共为重点村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00多万元,争取资金1000多元。(耿显辉)
【重点乡村D级危房普查】根据全市扶贫开发实际,按照《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村在布局规划范围内的中小学D级危房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于11月对全市60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和74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中小学危房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共普查出全市D级危房学校390所,面积19.4万平方米;2001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改造中小学危房133所,面积6.4万平方米,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61万元。(耿显辉)
【全市贫困状况建档立卡】为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全面、系统、准确、动态地反映扶贫开发的工作对象和重点,各县(区)开展了扶贫建卡登记工作。全市共统计出18.07万户贫困户,68.79万人贫困人口,同时建立了扶贫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为对全市贫困户进行科学管理奠定基础。(耿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