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
【供销合作概况】 1995年地区供销社系统坚持以深化改革,扭亏增盈为中心,开拓经营,强化管理,全力服务“三农”,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全区农村经济和把供销社办成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取得成效,整个供销社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良性发展。全年累计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5.7亿元,上交税费133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9.7%和15.3%;盈亏相抵亏损额928万元,比上年亏损的1892万元,减亏964万元,减亏幅度为51%。全区10个县市供销社有3个盈利,6个减亏,1个增亏。地区社直企业实现销售额20125万元,利润6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9.72%和51.2%。(鲍秋仁)
【宣传贯彻中央5号文件精神成效显著】 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密切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巩固工农联盟等方面的作用;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即中央5号文件);5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相继成立;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也先后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的豫发(1995)14号、驻发(1995)12号文件。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近3万名干部职工把中央5号文件,省委14号文件,地委12号文件当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认真组织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在全区城乡大张旗鼓地宣传,使供销社的工作呈现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系统鼓动的局面。各级供销社在学习中,把文件精神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理顺组织体制,强化服务功能,完善经营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等环节,狠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鲍秋仁)
【加强支农系列化服务体系建设】 1995年,地区社把加强支农系列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振兴发展供销合作事业的战略措施。地区社和各县市社都成立了由一名副主任任组长的支农服务领导小组,确定了地、县市社领导的43个支农系列化服务联系点,加强了对支农工作的领导。止年底,全区共有县级综合服务中心9个,乡镇服务部184个,庄稼医院169所,机防队97个,机务队54个,专业合作社3个,村级综合服务站723个,各类专业服务部28个,其它购销服务部846个。这些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测土配方、科技承包、高产开发、虫情预报、信息咨询、物资供应等服务,向深层次领域发展,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商品基地,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同农民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鱼水关系。 (鲍秋仁)
【切实做好农资、棉花工作】 1995年,全区供销合作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及行署关于整顿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秩序的文件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动做好全区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总量平衡和余缺调剂及国家统配化肥的供应工作。同时健全领导机构,协调部门关系,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净化内外都市场,使全区农资专营工作落到实处。全区共设农资专营销售点1447个,较上年增加219个,取缔非农资经营单位176家,查处假冒伪劣农资30多起。全区共供应各类化肥92.1万吨,较上年增加17.5万吨,增长23%;供应农药1196吨,较上年增加920吨,增长333%;供应农膜1482吨,较上年增加795吨,增长115.7%。各级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综合差率定价,经物价部门核定后向农民销售,受到广大农民的好评。
1995年,地区供销社系统认真按照行署和省社部署,参与并配合各有关部门共落实棉花面积86万亩。在棉花生产上,大力开展良种引进、苗期管理等产前、产中服务,做到技术服务到田间地头,物资供应到村组农户。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50多期,培训农技人员1000余人次,培训棉农35万人次。在棉花收购中,各级社主要领导亲自抓,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公开价格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棉花质量等级标准和价格政策。鉴于棉花产量大、价格高、资金需求量大等情况,各级社共筹集资金6678万元,超额完成了省、地下达的自筹资金任务。止年底,全区收购皮棉16679吨,是定购任务的111.2%,比上年增加10992吨,增长193.3%,收购进度在全省17个地市中居第三位。 (鲍秋仁)
【逐步调整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 1995年,全区各级供销社一是在抓好传统大宗业务经营的同时,不断拓宽新的经营范围和渠道,拓展新的领域,基本上实现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城乡一体、内外贸结合、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新格局。饮食服务业有128个,实现营业额1365万元,创利税274万元,与上年相比,新增网点6个,增加营业额678万元,新增利税183万元。大中型商场发展到35个,比上年增加3个,实现营业额9135万元,利税1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941万元、12万元。二是不断开拓创新经营方式,在农产品购销中大力推行合同制、代理制和分购联销制,在工业品的经营中,大力推行总代理、总经销,联购分销。三是各级供销社都把发展社办工业作为振兴供销合作社的突破口,止年底,全系统共建成社办工业101个,实现销售产值1.6亿元,实现利税532万元,与上年相比,新增企业26个,销售额增加8700多万元,利税增加232万元。地社直企业社办工业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共创办了4个社办工业企业。(鲍秋仁)
【强化企业经营管理】 全区各级供销社都树立“管理即效益”的观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使全系统企业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一是继续稳步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地区社和各县市社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地区社印发的《股份合作制实施细则》,或改组,或新建,或重组,积极稳定地抓了股份合作制的试点工作,共成立了25个有限责任公司。止年底,地区社组建的12个有限责任公司共完成商品销售额1.96亿元,实现利润66万元;县市社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也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亏,有的扭亏为盈。二是强化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改革了企业目标管理办法,实行以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资产经营责任制。通过引入激励机制,大部分单位的经济效益指标和资产增值指标完成得较好,达到了使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从三项制度改革、财务、资金、合同、基建等方面,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而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强力推动清欠工作。各级社把清收各种应收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骨干力量,强力清收欠款,止年底,共清回各类欠款933.6万元,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困难。加强审计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各单位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审计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共审计224个项目,使企业澄清了家底。三是较好地推行了安全统筹工作。全系统90%的企业参加了安全统筹,全年共收缴安全统筹基金82万元,理赔各类灾害事故81起,补偿金额34.7万元。安全工作没有出现大的问题。(鲍秋仁)
【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1995年全区供销系统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一、企业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各级社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思想认识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健全了企业的党组织、工会、职代会、老干部和妇女、共青团等组织,形成稳定的相互沟通的思想政治网络,加强了对新党章、党性、党纪的学习,深入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大力反腐倡廉,制定了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各级社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自查自律,未有违纪违法现象。
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各级社定期召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并组织全系统探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交流工作经验。企业重大决策和与职工关系密切的举措,都征求群众的意见,听取职工的呼声,开展民主管理,民主建社,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和劳动竞赛活动,为职工的工作、生活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着重抓好职工思想教育和工作。各单位加强了对广大职工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和敬业爱社思想教育。同时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培训职工1825人次,其中地区社并举办法制教育、中央5号文件、高级营业员、庄稼医生、新会计制度等培训班11期,受训人员890余人次,提高了广大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鲍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