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 阳 县
泌阳县位于驻马店市西南部,南接桐柏,北连方城、舞阳,西临唐河、社旗,东交遂平、确山、驿城区,总面积 23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128万亩。年末全县总人口 90万人,城镇化率31.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9‰。全县辖羊册、马谷田、春水、赊湾、官庄 5个镇和象河、黄山口、郭集、泰山庙、双庙、高店、盘古、高邑、王店、下碑寺、贾楼、杨家集、付庄、铜山 14个乡及古城、花园、泌水 3个街道,共 319个村委和 34个居委会。
中共泌阳县委
书 记 谢凤鸣(8月离)高万象(8月任)
副书记 高万象 张树营 张中林(10月任)
常 委 谢凤鸣(8月离)高万象 张树营 孙留平(10月离)宋炳顺 张中林 史永生(10月离)
李志娴(女) 李 勇李新耀(1月任)杜永军(10月任) 梁 忠(女,10月任)
桂兆权(10月任) 吕 靖
泌阳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王群生
副主任 闫荫楠(女,1月离) 岳清玲(女)张增家 张文欣(1月离)
毛永翔 李其钊(10月任)庞长和(1月任)
泌阳县人民政府
县 长 高万象(8月离)张树营(8月任)
副县长 孙留平(10月离)宋炳顺(10月任)王建华(1月离)王新科(1月离)
刘业鹏 庞长和(1月离)刘 念(1月任) 刘欣英(女,1月任)王庆怀(10月任)
桂兆权(1月任,10 月离)
政协泌阳县第八届委员会
主 席 焦相贤(1月离)邢继伟(1月任)
副主席 刘士祥 何清福 张洪超(1月任)徐文贵(1月任)王广超(1月离,10 月任)
泌阳县人民法院
院 长 孙亚轩(1月任)
泌阳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黎梅香(女,1月任)
泌阳县各乡镇、街道领导人名单
泌水街道党工委书记 苗 峰
花园街道党工委书记 刘天坤
主 任 陈 磊
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 安 生
赊湾镇党委书记 吕 涛
镇 长 孙书贵
高店乡党委书记 王 磊
乡 长 贾清化
马谷田镇党委书记 李庚建
镇 长 付 斌
高邑乡党委书记 张道通
乡 长 张 科
王店乡党委书记 周文革
乡 长 李婉玉(女)
铜山乡党委书记 刘广华(女)
乡 长 张 辉
下碑寺乡党委书记 邱士用
春水镇党委书记 李元峰
镇 长 杨春瑞
象河乡党委书记 王 岩
乡 长 韩 庚
黄山口乡党委书记 徐德合
乡 长 王化党
官庄镇党委书记 徐安军
镇 长 侯 东
羊册镇党委书记 关居义
镇 长 赵传奇
郭集乡党委书记 禹建功
乡 长 李培明
泰山庙乡党委书记 陈 鑫
乡 长 汪继兴
双庙街乡党委书记 吴方照
乡 长 刘广超
杨家集乡党委书记 朱 璐
乡 长 李春堂
贾楼乡党委书记 梁朝阳
乡 长 程 杰(女)
付庄乡党委书记 窦 强
乡 长 李其威
盘古乡党委书记 陈国强
乡 长 赵全来
201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努力加快产城融合“三化”协调发展进程,多策并举,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0.65亿元,增长 4%;第二产业增加值 52.78亿元,增长 19.5%;第三产业增加值 31.48亿元,增长11.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 20258元。
农业 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加大“三农”投入,不断夯实农业基础,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牧、林、烟、菌等特色农业,全面提高农业效益,继续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9.8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158.65万亩,总产量达到 569966吨,小麦面积115万亩,单产 432.13公斤,总产 4.97亿斤,连续 9年获得丰收。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种植烟叶 4.1万亩,全县收购烟叶 12.3万担,总产值 1.35亿元,实现税收 3050万元。发展茶园367亩,“白云毛峰”绿茶荣获河南省地方名茶金奖。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10个,出口花菇质量安全示范区 3个,发展袋料香菇 5000多万袋,实现年产值 13亿元。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争取到上级各类政策性资金 1250万元,已建成夏南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142个,夏南牛存栏达 40万头。新增畜产品加工项目 2个。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达68.99万头,其中牛存栏 67.28万头。年底生猪存栏 56.12万头,山绵羊存栏77.87万只,禽存栏 662.86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 13万吨,禽蛋产量 4.6万吨,奶类产量 1.45万吨,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 32亿元。
林业成绩显著。进一步巩固园林生态县建设成果,完成林业生态省创建项目 14.3万亩,总投资 17620万元,其中营造林 5.8万亩,中幼林抚育 8.5万亩,林业育苗 0.3万亩,义务植树280万株,完成小铁路绿色长廊造林 30公里,顺利通过省级林业生态县验收。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全年完成有效灌溉面积 3.65万亩,旱保田 3.2万亩,解决安全饮水 3万人,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15座,发展集雨拦蓄工程 20座,小流域治理 25平方公里。全县有效灌溉面积 50.06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1.043千公顷。全县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158.0434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 6.78万台,农用运输车 16万台,机耕面积 139.4千公顷,机播面积 137千公顷,机收面积 115千公顷。
工业 继续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全面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工业经济不断壮大。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 206.35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1.79亿元,增长2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8.27亿元,增长25.6%,利润总额17.49亿元,增长20%。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新上项目 128个,总投资 16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 76个,亿元以上项目 17个。新签约项目 146个,合同总投资 83.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7个,亿元以上项目 7个。县产业集聚区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年新增建设区面积 2.4平方公里,新建10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建成公租房 4万平方米。恒都食品、华灿光电、丰盈制衣等重点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 124.3亿元,利润 115亿元,税收 2.86亿元。电子、鞋服、食品三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主导产业轻工制造、农产品加工优势突出,完成营业收入 104.8亿元以上,占全部营业收入91.5%。工业区在全省观摩活动中位居黄淮 4市第二名,从业人员 2.4万人。县石材聚集区面积达 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 108家,产值超 10亿元。年开采加工花岗岩、大理石板材 2000万平方米,占全省产量 60%以上,已成为全省最大石材开采、加工销售集散地。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19945万元,比上年增长 22.7%。其中,城镇和非农户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738528万元,增长24.8%;农户投资 81417万元,增长6.6%。
在城镇和非农户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 49200万元,增长69.1%;第二产业投资 383167万元,增长 37.4%;第三产业投资 179265万元,增长10.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126896万元,比上年增长 4.1%,其中,住宅投资 102062万元,下降0.9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 1305728平方米,增长47.6%,其中,住宅 1064586平方米,增长 39.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86362平方米,下降22%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 13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35个。
贸易 认真落实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关文件精神,周密组织、多策并举,城区商业网点大幅度增加。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迅猛发展,全县连锁企业店铺发展到 160多个,年销售在百万元的流通企业集团 10多家。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6.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 37.08亿元,乡村 9.56亿元。按行业分类:批发业 7.01亿元,同比增长 10.7%;零售业 32.15亿元,同比增长 17.3%;住宿业 1.37亿元,同比增长 0.8%;餐饮业 6.10亿元,同比增长 23.9%。全年出口总额475万美元,增长116.9%。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 2249万美元,增长 49.9%。
交通运输和旅游 狠抓交通运输管理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路网络顺畅对接,着力发展城乡客货运输,提高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快速推进城区公交开通工作,年底已开通 101、102、103 路公交车,里程达30 公里。
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117.4 公里。全年货运量 716 万吨,增长 8%,公路货物周转量 230706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5.3% ;全年完成客运量900 万人,增长 8%,公路旅客周转量44567 万人公里,增长 7.5%。
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景区规划、宣传推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年末共有 A 级旅游景区 1 处,旅行社 4 个分部。全年共接待游客3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旅游总收入 7000 万元,增长 7.7%。
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15 亿元,增长 20%,其中,增值税 6091 万元,比上年增长8.8%;营业税完成 8600 万元,比上年下降 2.8% ;企业所得税完成 1768 万元,比上年下降 17.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25.8 亿元,增长 17.8%,其中,教育支出 60682 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5689 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9269 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 45864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5.6%,-4.2%,20.4%,46.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080807 万元,比年初增加 208075万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 319107 万元,比年初增加 119691 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736483 万元,比年初增加 112396 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375546 万元,比年初增加 63267 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14078 万元,比年初增加 50786 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 61468 万元,比年初增加 12481 万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 抓“巩固、完善、提升、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教育发展态势。2012 年高考考生 7014 人,进本科线 4194 人,占报考考生 59.8%,比上年增加 368 人,增长率达 9.6%,其中进一本线 633 人,增长 17.9%。被评为高中教学先进县,县一高被评为高中教学先进学校、培优先进学校。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 3203 人。普通高中招生 5611 人,在校生 17551人,毕业生 6122 人。初中学校招生7360 人,在校生 43863 人,毕业生7999 人。普通小学招生 16541 人,在校生 100593 人,毕业生 15869 人。“两免一补”安排资金 1275.13 万元,受助学生 2.16 万余人次。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5 万元;年末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 2 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124 人;全年共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 2 项;申请专利 38 件,授权专利 25 件;签订技术合同 17 份,成交金额 5500 万元。
年末共有卫星云图接收站点 1 个,气象公益服务站 19 个。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全年共创作大剧本 1 个,创作相声、小品、曲艺、歌词、文艺论文等作品 20 个,已搬上舞台 8 个。全年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文化艺术赛事 8 次,获奖 11 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 5 项、省级 2 项、市级 4 项。全县 149 个农家书屋和 17 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1 个,文化馆 1 个,公共图书馆 1 个,博物馆1 个。广播电台 1 座,电视转播台 2 座;电视台 1 个;有线电视用户 1.5 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 90%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 92%。
年末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25 个,妇幼保健院 1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 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 1 个,民营医疗机构 4 个。总病床床位 2332张。卫生技术人员 2393 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877 人,注册护士 466 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 244 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技术人员 35 人。农村乡(镇)卫生院 21 个,床位 865 张,卫生技术人员 792 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9.2%。
全面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先后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 200余次,常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已接近 35%,切实提高了群众体育运动水平。在大力开展群众体育的同时,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县运动员在驻马店市各类锦标赛上,共获得金牌15 枚、银牌 23 枚、铜牌 36 枚。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1.60 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 1.39 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 0.88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3.36 万人,增长 6.67%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7.8 万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521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6687 人。发放农村低保金 4449 万元,农村低保对象 36470 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76 万元,救助 54280 人次。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 1709 张,收养 1528 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1 个。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467 元,增长 13.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755 元,增长 2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498 元,增长 12.3%,人均消费支出 13902 元,增长 20.9%。(张国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