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
位于驻马店市东部,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99.1千公顷。总人口103.67万人。辖古吕、练村、棠村、龙口、李桥、砖店、佛阁寺、陈店、韩集9镇和关津、河坞、十里铺、黄楼、余店、宋岗、顿岗、涧头、杨庄户、化庄、栎城、孙召、弥陀寺13个乡。
中国共产党新蔡县委员会
书 记 李宝清
副书记 戴文杰 祁台民 李国民(3月任)
张泽学(3月离) 王冠超(3月离)
杨学范(3月任) 张树营(3月任)
常 委 李宝清 戴文杰 祁台民 李国民
杨学范(3月任) 张树营(3月任)
孔 涛 王立斌(3月离) 宋炳顺
张新友(3月任) 殷永红 耿 瑞(3月离)
高 明(3月任) 陈学功(3月任)
李永强(4月任) 陈明洋(4月离)
新蔡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张敬礼
副主任 张洪秀 粱希忠 王 瑞 姚全国
新蔡县人民政府
县 长 戴文杰
副县长 李国民(3月离) 孔 涛(3月任) 张新友(3月离)
陈学功(3月离) 李贵喜 史保存 常 科
王彦林(2月任) 李全喜(2月任) 王宝林(4月任)
孟韶华(6月任)
政协新蔡县第八届委员会
主 席 王守平
副主席 张好义 田文远 刘黎云
2005年,新蔡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58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158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5883万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97309万元,增长12.9%。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1.4%,房地产业增长1.8%,其他服务业增长15.6%。人均GDP达到4435元,比上年增长11.1%。
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其中食品类涨价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77494人,其中城镇24089人,私营及个体7905人,农村从业人员645500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38人,比上年增加1765人。全年有171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末增加0.5个百分点。
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从实际出发,坚持积极有为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注重把握宏观调控力度,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成效,金融信贷保持平稳。
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经济比重降低、活力增强。财政金融、投资、行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环境,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招商引资东西合作成效明显。2005年全国东西合作会议期间,共签约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51个,总投资7.56亿元,其中外方投资6.96亿元,已实施39个,完成投资2.28亿元,外方到位资金1.98亿元,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分别为76.5%、30.2%。天歌鹅业、麦佳制粉、亚美柯免烧砖、信康纺织、中正调味品、俊华门业等项目已建成投产;武新肉类加工、禹欣药业、骏嘉服装、青青饲料、天力水泥、身宝钢材、百家福购物广场、鑫美小区、阳光小区、三高建设等项目正在抓紧施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投资和消费比例不够协调,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矛盾突出。
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狠抓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发展。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58467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同比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170614万元,增长0.3%,林业产值4798万元,增长15.5%,牧业产值177709万元,增长8.4%,渔业产值2027万元,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19万元,增长10.4%。粮食播种面积195.5万亩,比上年增长2.5%,总产量为55.56万吨,下降11.1%;棉花播种面积25.65万亩,比上年减少9.7%,总产量为1.19万吨,下降19.6%;油料播种面积34.25万亩,总产量为4.28万吨,比上年增长10.6%。畜牧业发展势头强颈,生猪出栏74.11万头,增长7.4%;牛出栏22.04万头,增长4.8%;羊出栏55.99万只,增长7.4%;家禽出栏903.38万只,增长7.8%;肉类总产量10.27万吨,增长10%;禽蛋总产量3.8万吨,增长8.5%。林业、渔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00亩,育苗266.7公顷,零星植树600万株。全县农田林网合格率达到96%以上,通道绿化480公里,林木存量3200万株,林业覆盖率达到16.6%,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县”。水产品产量0.33万吨,较上年增长10%。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加大,达到50.9%。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5.99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3万亩,有效灌溉率达到58%;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5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66.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9%;农村用电量6908万度,比上年增长10%。
工业 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产值为480064万元,完成增加值145023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43493万元,同比增长24.9%,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完成增加值101530万元,同比增长12.4%。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11%,产品销售收入152631万元,较上年增长48.8%;实现利税21619万元,亏损额17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3%,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城镇投产完成4.97亿元,比上年增长72.1%;农村投资完成7.77亿元,增长26.7%。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8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8%,为1998年以来最快水平。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59007万元,增长18%。各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3450万元,增长17.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429万元,增长7.2%。
交通 邮电 交通邮电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4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5840万吨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9333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671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14万元,增长20.4%;电信业务总量2957万元,增长3.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6408门,比上年增长21.9%;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4033户,增长12.9%,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426户,比上年下降1.1%,乡村电话用户49607户,增长17.8%;移动电话用户90709户,增长34.2%。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4.47万户,比上年增24.4%,电话普及率达15部/百人。
财政 金融 保险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12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9.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6589万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4333万元,教育支出11370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4.7%、33.1%。
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877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4.7%;各项贷款余额179003万元,比上年下降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7860万元,比上年增长工24.9%。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达5427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9万元,比上年增长工37.3%;寿险保费收入4890万元,比上年增长41.6%;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18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各项赔款和给付371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288万元,寿险赔付32万元,健康和意外伤害赔付51万元。
教育 科技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现有普通高中2所,初中28所,小学351所,职业高中3所,幼儿园21所,聋哑学校1所,成人中专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共计408所。全县各类学校在校生共有186746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512人,初中在校生49224人,小学在校生123734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916人,聋哑学校在校生72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70人,成人中专学校在校生118人。全县中小学共有教职工8471人,其中高中教职工509人,初中教职工2662人,小学教职工5300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人口入学率为97%,辍学率在2.6以下。
科技事业迈出新步伐。2005年末,共取得市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申请专利11项。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22份,成交金额1270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专业人员18人。全年定期监督检查产品216批次。对15类产品、116家企业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产品定检率达98%以上,在用计量器具强检率达95%。
文化 卫生 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视差转台1个,有线电视转播台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0%,有线电视用户达8000多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80%以上的疾病控制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8个,实有床位1382张,卫生技术人员1816人,其中医生548人,护师、护士731人。拥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98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73人,床位30张;乡镇卫生院22个,卫生技术人员816人,床位822张。农村医疗点有348个,乡镇医生,卫生员1124人。有医疗点的村数占全县总村数的97.2%。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县中小学都开展了体育达标活动,达标人数达到18万多人。在十运会上,新蔡选手侯中伟代表河南省参赛获得赛艇第二名;在全市第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新蔡代表团取得团体第一名,并连续10年被省体局评为“全省全民健身活动周先进单位”。
人口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达到103.67万人,出生率为12.01‰,死亡率为6.06‰,自然增长率为5.95‰,城镇化率为18.13%。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82元,比上年增长10.6%。在国家扶农政策、农产品价格上涨及粮食增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25元,比上年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69元,较上年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10元,增长11%;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1%和50.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8917元,比上年增长14.2%。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046人,其中参保职工17923人,参保退休人员4123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27450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4579人,其中参保职工达10720人,参保离退休人员选3859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76万元,有11364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有23所,床位达557张,收养各类人员529人;全年直接接收社会损赠款35万元。
资源 环境保护 耕地总资源继续减少。年末实有耕地总资源104.3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01千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99.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01千公顷。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全县共拥有环境保护监测机构4个,专业技术人员26人。在城市中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和烟尘控制区2个,面积选8.75平方公里。(王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