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
汝南县位于驻马店中部,东与平舆县接壤,南靠正阳县,西与确山县、驿城区和遂平县毗邻,北连上蔡县。处在东经114°06′至114°35′,北纬32°29′至32°11′之间,总面积1475平方公里,可耕地114万亩。2004年末总人口78.54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3.3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7.3%,辖汝宁、老君庙、和孝、马乡、王岗、留盆、金铺7个镇和三里店、三门闸、板店、张楼、罗店、韩庄、官庄、舍屯、常兴、王庄、南余店、张岗、三桥13个乡,277个村(居)委会。县政府所在地汝宁镇辖新华街、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4个居委会和东关、西关2个村委会。2005年11月撤王庄、舍屯、张岗3个乡,分别与常兴、官庄、王岗3个乡镇合并。
270图
中国共产党汝南县委员会
书 记 崔喜成
副书记 崔 流 杨正超(4月离) 于惠权 付自成
常 委 崔喜成 崔 流 杨正超(4月离) 于惠权
付自成 吕 方(3月任) 王更寅(3月离)
张怀德 杨学范(3月离) 耽 瑞(3月任)
宋建平(3月离) 冯 收(3月任) 刁建国
李卫明(3月任) 赵奋发
汝南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杨莲
副主任 刘军 魂 中 贺庆华
汝南县人民政府
县 长 崔 流
副县长 杨学范(3月离) 耿瑞(3月任) 宋江春(3月离)
柳正学(3月离) 李谊人 李东冉 项祥国
陈雁飞 邵丽李涛(3月任)
政协汝南县第九届委员会
主 席 贺国超
副主席 杨富松 刁素梅
汝南县人民法院
院 长 刘鸿章
汝南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丁 磊(3月离) 聂旭光(3月代)
2005年,全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开展“三项建设”,破解“三农”难题,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强力打造工业强县、蔬菜和畜牧大县、文化和旅游名县,全面增强综合实力,促进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年国民生产总值414149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130万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133186万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03833万元,增长10.5%。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3.3:34.0:22.7变化为42.8:32.1:25.1。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各项社会服务事业全面进步。
农业 以发展特色经济为突破口,以调整种植结构为主线,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无公害生产为契机,着力促进蔬菜、林果和畜牧三大特色支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保持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种植业在连续遭受病虫害、洪涝、风雹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504797吨,比上年下降1.4%。夏粮总产量33444吨,下降6.5%,秋粮总产量170353吨,增长1.4%。油料总产量100319吨,增长9.6%,棉花总产量1036吨,烟叶总产量1197吨,增长20.9%。“两个基地”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97.3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6%;优质蔬菜面积稳步发展,蔬菜种植面积为35万亩(日光温室2500座,大中小拱棚2万余亩),年产蔬菜45万吨;林果面积为7万亩,花卉苗木面积为2万亩。三里店,三门闸等乡已完成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认证和省标准化生产产地认证工作。同时,开发种植了耐贮耐运的硬质著茄,色味俱佳的彩椒等优质蔬菜。林业生产取得新成效,全县共植树500万株。其中完善农田林网30万亩;完善通道植树80公里;成片造林植树2.76万亩;四旁植树150万株;义务植树150万株;林业育苗0.47万亩;林权证入户率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5.8%。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在培植壮大畜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走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路子,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把猪、牛、羊、兔作为主导产业,引导养殖业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实现畜牧业生产由分散饲养向规模经营的转变。利用宿鸭期沿岸资源优势,在张楼、罗店、老君庙3个乡镇建成了牛、羊、鹅生产基地;在韩庄、舍屯、官庄、三桥等乡镇依靠良好的群众养猪基础和充足的饲料资源,建立了生猪生产基地;在金铺、和孝镇建立了毛肉兔养殖基地;在三里店乡、留盆镇建立了蛋、肉鸡生产基地。全县猪、牛、羊、鹅的良种率分别达到96%、76%、80%、90%以上,草食畜禽占畜牧业生产的比重由23%提高到28%,畜产品质量和畜牧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结构日趋合理。年末,全县生猪存栏82.5万头,出栏106.4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和4%;牛存栏11.4万头,出栏7.7万头,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和6%;家禽存栏614.7万只,出栏719.5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3%和3%;鹅存栏106.5万只,出栏108.6栏万只,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和5%;兔存栏63.5万只,出栏72.5万只;肉狗、肉鸽、茸鹿等特种动物养殖也呈良好发展态势。全年肉类总产量88305吨,比上年增长7.5%。禽蛋产量20337吨,增长8%。牛奶产量1313吨,比去年增长0.2%。畜牧业产值达到1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9.8%。全县共有养殖专业户18500户,新建和完善养殖小区19个。全县猪瘟防疫密度达98%,鸡新城疫防疫密度达95%,口蹄疫防疫密度达100%,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省颁标准。水产养殖稳步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5.8万亩,水产品产量11893吨,比上年增长39.6%。水产经济种植2.5万亩,培育大规格鱼种3000万尾,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2.4万亩。渔业总产值1.7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物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全年维修和新建桥涵600多座,打各类机井60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建设旱涝保收田2万亩。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拥有农用拖拉机48568台,比上年增长3.5%,农用运输车5439辆,比上年增长1.3%。农用排灌机械3.96万台套,播种机械3.45万台,植保机械4129部。其它各类农业机械也都有较快发展,全县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工业 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大部分县属工业企业,通过改组、改造,扩建、盘活等改制形式,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项目战略的实施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后劲,一大批知名企业如中原双星、吉瑞达化工、潜江面粉等相继落户汝南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支柱。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6318万元,比上年增长24.1%,限额以下及个体工业完成增加值74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4165万元,增长16.7%;集体企业增加值7398万元,增长32.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959万元,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4134万元,增长32.1%。轻工业增加值33946万元,增长24.6%;重工业增加值12372万元,增长22.5%。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1216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93.56%。比上年提高40.8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33248万元,比上年增长45.3%。实现利税9543万元,比上年增长46.7%。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69%,与上年持平。
财政 金融 保险 全县财政收入整体增长幅度较快,财政收支双方迈上新台阶。全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498万元,比上年增长24.3%;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1891万元,比上年增长35%。保证了干部、教师、职工工资的按时发放和必要的办公经费。金融运行基本平衡。全县金融机构通过融通资金,加快资金回笼,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1134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5476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97479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4607万元,增长1%;中长期贷款余额18872万元,增长0.6%。全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678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9%。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20万元,下降11.2%。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410万元,人寿保险收入610万元财产保险全年赔偿金额185万元,人寿保险赔偿金额248万元。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5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按销售地域分,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62618万元,增长22%;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70922万元,增长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109823万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19617万元,增长12.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8.9%。其中,城镇建设投资60927万元,比上年增长78.7%;在城镇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1180万元,增长136%;工业投资305050万元,增长104.9%。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828万元,增长106.1%。
招商引资以“三项建设”和“项目建设”为主导,狠抓东西合作,创新招商办法,调整招商策略,主攻名牌企业,注重合作效果,实施“回归工程”,使东西合作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全年共签约300万元以上的东西合作项目72个,总投资81508万元。其中工业项目56个。目前已落实300万元以上的项目54个,其中已建成项目24个。在建项目中有投资2500万元的吉瑞达精细化工,投资4000万元的嘉宝皮革,投资800万元的商务局新型建材等。江苏省宿迁市新阳中学投资的汝南双语学校项目,平煤集团销售总公司投资的实验中学项目,浙江客商投资的东方大酒店项目,郑州宏泰房地产公司投资的综合市场项目以及浙江省义乌恒山饲料公司投资的良友宾馆租赁项目均已开始破土兴建。三个列入市重点项目的双星中原鞋业三期工程项目、双星轮胎项目、常兴春英面粉集团高等级小麦面粉生产加工项目投资实施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19200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8.6%,其中双星轮胎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
科技 教育 体育 科技综合技术服务成绩显著。科技兴农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全年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3次,累计组织科技人员230余人次,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科技宣传服务活动,并设立科技咨询台50余个,编发科技资料38000余份,帮助群众解答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3500多项次。以传递新产品、新技术为主的技术信息100多项次。同时,筹措资金近万元,编演了以科技活动为内容的文艺节目,在“三下乡”活动现场演出数十场次,收到了较好地宣传效果。举办技术讲座13期、印发明白纸1800余份,接受教育的群众达到3500多人次。编写《农作物栽培和管理技术》、《畜禽和水产养殖技术》等技术资料3万多份,发至农民手中,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问题500多项次,对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的深入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科技创新为载体,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科技素质。全县有42%的企业建立有技术依托单位,28%的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开发新产品10个,新产品产值的比重占工业总产值的18%。坚持贯彻实施《河南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和“放开、搞活、扶持、引导”的工作方针,坚持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力度,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全县民营企业和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130多家,已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编写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余篇,《无公害蔬菜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开发》等2项科技计划被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外名贵花卉引进与反季节栽培技术研究》等10项科技计划被列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省、市科技研究开发经费30万元,完成计划项目进度的90%以上,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新增利税1300多万元。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为93.2%,辍学率为1.3%;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为67%;初中生学龄人口入学率96.5%;全年普通高中招生3821人,比上年增加859人。幼儿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县拥有幼儿园45所,200个教学班,人学儿童7266人。学前班727所,309个班,入学儿童11282人,占应入学前班人数的110%。县直幼儿园已被市命名为驻马店市示范幼儿园,马乡镇中心幼儿园和罗店乡中心幼儿园被命名为驻马店市一级幼儿园。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养”和“菜单式教学,促进和加大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全年中职招生472人。比上年增加125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培训初中教师500人,培训小学教师700多人;同时,对35名初中校长进行了任职资格培训。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投入资金902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9706平方米。投入资金309.6万元,对全县23所农村寄宿制初中食堂进行了改造。其中新建8所,改造15所,建筑面积12158平方米,顺利通过了省验收。
广播电视 文化 卫生 广播事业稳步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得到进一步加强,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广电事业快速发展。投资60多万元,用于城乡光纤网络建设,有线电视线路更新,增添广播电视播出设备,改善了摄、录、编、播条件,使全县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20个乡镇已全部实现县乡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其中,金铺等几个乡镇有线电视已覆盖到村。使乡村居民能及时收看到30余套高清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外宣传取得新成效。全年播出电视新闻稿件2756篇,其中自采稿件2702篇,广播新闻稿件2786篇,其中自采稿件2411篇,向上级新闻单位送稿435条,采用361条,更好地宣传了汝南、提高了汝南的知名度。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物所1个,公共图书馆1座。全年县剧团排新剧4台,整理剧目5部,演出385场,其中送戏下乡114场。全年送电影下乡350场,丰富和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图书工作不断完善,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全年对外开放,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向广大读者免费发送《综合信息》、《科技参考》等5000多份,举办读者座谈、儿童活动两次,并在县中队、县消防队等单位及金铺、板店、三桥等乡镇建立了图书外借点。全年下乡送书10余次,计4万多册,充实了乡镇图书室。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市场管理得到加强。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25人次,车辆102台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250盘(盒),盗版软件500盘(盒);各种盗版书刊与教辅读物8826册;取缔不法流动摊点13个,进一步净化了我县文化市场。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6个,床位1228张,卫生技术人员1579人。其中,中医院一个,卫生院2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5人;全县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80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0个,床位717张、卫生技术人员1047人。全年各医疗机构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加强管理为主线,建立健全了医院组织管理体系,认真落实执行各项诊断、护理规范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了质量管理和医院内部建设。保证了医疗安全、简化了就诊,方便了群众就医。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医疗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有556021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556.02万元,参合率达80.2%,受益群众达70580人次,兑付补助款1115.89万元。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全县共发现HIV感染者498人,艾滋病病人3663人,死亡72人。全年共接受咨询者1500余人,自愿接受HIV检测者509人,统筹资金78.56万元,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免费治疗,使70%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命得到延长,且能进行生产自救。计划免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接种卡介苗5354人,接种率99.28%;脊灰糖丸5505人。接种率99.53%;百百破5628人,接种率99.35%;新生儿乙肝5206人,接种率100%;有力地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交通 邮电 旅游 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县乡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干线公路,承建了省道吴黄路平玉境26标段5公里大修施工任务。县乡公路完成留盆至三门闸23公里、王岗至马乡26公里的大修工程。完成村村通工程182公里,占年计划的182%。争取资金1500万元,建设大中桥涵5座,其中3座大型桥,北汝河桥、南汝河桥、余子河桥已全部竣工;2座中型桥:大石桥、吕岗河桥正在施工之中。公路养护进一步加强,干线养护完成张南线、永定线、商桐线、确平线106公里坑槽处理和裂缝浇灌任务,挖补坑槽323660平方米,处理裂缝17354平方米。完成商桐线、永定线28公里文明路整治工程。整修路肩边坡61900平方米,处理路基塌方1963.5立方米,好路率达87.9%,高出干线好路率指标8.9个百分点。县乡公路养护,投资120.48万元,重建水毁桥涵3座,抢修挖补水毁路段104.82公里,整修路肩边坡73250平方米,挖补坑槽8325平方米,处理翻浆987平方米,处理网裂123500平方米,处理龟裂128平方米,好路率达78.5%,高出县乡公路好路率指标2.5个百分点。规费征收,完成汽车养路费323万元,客货运附加费45.1万元,拖拉机(含摩托车)养路费352万元,运管费92.8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39.8%、100.2%、100.3%、100.2%。交通运输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投入出租车60部,更新三轮车115部,新增货车43部413个吨位,新增客车10部150个座位。建成和完善了南海寺停车场、天中货运停车场、王岗客运站等,基本满足了营运车辆的停放需求。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65.7万吨,比上年增长19.8%。货物周转量1971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7%。完成客运量29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1%;客运周转量1374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9%。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6.96%,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2907门;固定电话用户65000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13000户,乡村电话用户521000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9.9万户,新增3.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2620户,比上年末增加1639户。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天中山、悟颖塔、梁祝故里、董永遇仙处景点已进行整修包装和美化;天中山文化生态园初步完成绿化工程;南海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各种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0多万人次。2005年12月,汝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粱祝之乡”。
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年对5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达标排放。其中,天中酒业有限公司、山花植物油有限公司、天中水泥有限公司分别实现了达标排放。宏顺纸业有限公司在2004年投资38.5万元建成的一套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又投资30多万元扩建一套生化处理设施,新上污泥干化机,进一步消减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诚仪皮革有限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治理。环境监测力度加强。完成确山县臻头河李埠口、白沙河赵桥、辛里庄两条河流三个断面水质监测任务和哑河口常规监测任务,获取数据210多个,掌握了流域水质变化的情况,较好的避免了突发性污染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质保护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100%。
人口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县总人口78.54万人。出生人口8561人,出生率10.9‰;死亡人口4383人,死亡率5.58‰;全年净增人口4000人,自然增长率为5.3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672元,比上年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34元,比上年增长1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82元,比上年增长9.7%。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1695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3803人。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8566人。全年社会保险费支出3472.2万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2224万元,失业保险基金486.2万元,医疗保险基金762万元。全年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保险金639万元,新增低保人员1400人。(王怀若)
【全县各项改革成效显著】2005年末,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全县共撤并3个乡镇,定岗1448人,分流2393人。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化,第一批获得了央行票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新组建粮食购销总公司和10个分公司。交通、建设系统三项改革基本到位,科技、文化、教育等项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全年共受理各类事项54157件,按期办结53855件,办结率99.4%。其中,当场办理的即办件34231件,即办率100%;承诺件19926件,均提前或按期办结,提前办结率96%,按期率100%,实现了反腐倡廉,关口的前移,形成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模式。 (王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