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工作概况】2005年,全市继续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努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率达到1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组织筹办全市科技大会,明确科技工作任务,出台了《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平安崛起的意见》等6个文件。
二、强力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强项目建设的战略部署,重点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4项,按计划级另11分省级28项,市级186项;按计划类别分重大、重点和普通攻关155项、星火计划38项、火炬计划32项、国际科技合作6项、制造业信息化3项、软科学研究72项、自然科学基金23项。全年项目研究开发投入人员4260人,省、市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434万元,单位自筹47300万元。2005年全市有46个项目获得了省科技经费支持,争取经费185万元,较2004年增长了28%。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驻马店市2005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经费的通知》,安排市级经费265万元,支持项目45个。
三、加强工业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实施科技攻关、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制造业信息化等工业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了工业技术创新,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年完成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36.5亿元,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达到23.5亿元,占全年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组建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315家,技工贸总收入24.7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达4家。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强县富民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解决了一些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农业结构和农民增收。2005年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系)10个,组装高质栽培技术模式32项,展示农作物新品种380个,引进农作物新品种23个。全市共建立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8个,科技示范基地26个,建立科技示范乡镇78个,科技示范村700多个,示范户14万多户,建立区域农作物品种展示中心3个。
五、积极开展科普工作。2005年5月14~20日与市委宣传部、市科协联合举办了科普宣传周活动;2005年5~6月在全市组织开展了2003~2004年度科技进步考核工作,遂平县、驿城区、上蔡县、汝南县、平舆县、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通过丁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其中遂平县、确山县被定为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六、加大科技成果管理力度。根据《驻马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46项科技成果被授予2004度驻马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4项。获省科技奖7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05年加大了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金属离子促进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项目研究,2005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推广使用该成果,年产螺旋霉素68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8%。农业科研专家张自亮主持推广的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建国以来全省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全国种植业唯一的一等奖。郑麦9023率先在西平县推广种植,由西平县农业局牵头完成的《西平县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2005年4月获驻马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郑麦9023每年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50%~60%,全市农民因种植郑麦9023总增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七、广泛开展科技合作,扩大科技对外交流,以全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为契机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人才、项目和资金。全年共组织各类参展项目890项,组团参展、参会的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科研单位112家,签订技术合作协议40项,发布科技成果信息740多项,签约合同项目32个,合同交易金额2.5亿元。争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
八、知识产权保护、地震安全设防、科技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00余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8起,结案7起,查处假冒专利10起,专利标志产品2000余件,失效专利100余件;驻马店数字化地震台野外摆放立体工程于12月15日一次性通过工程验收,名列全省第一,在2005年度全省防震减灾综合工作评比中,市地震局被评为先进单位;建立乡(镇)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中心60个,农村科技信息终端2万个,市级以上科技培训基地10个,远程培训基地20个,提供科技信息决策250条。(郭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