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地区文联筹备组
1980年6月,驻马店地委决定成立地区文联筹备组,9月驻马店地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备组建立,开始组建工作。
二、驻马店地区文联
1986年4月28日,驻马店地区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领导成员,驻马店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以下简称地区文联)。明确地区文联的主要任务是:团结组织全区文艺界人士,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同时全区各县、市相继建立文联组织。地区文联内设协会联络部,下设二级机构文学创作部,人员7名。1987年,地区文联有干部9人,工人1名,全部为中共党员。有省市会员200余人。1991年撤销协会联络部。1995年地区文联干部增至16人,工人1名,其中中共党员15人。1996年增设办公室、组织联络部。
三、驻马店市文联
2000年驻马店地区撤地设市后,原地区文联改称驻马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文联)。驻马店市文联系河南省文联会员单位,下辖24个团体会员单位,包括10个县(区)文联,2个企业文联,12个市级文艺家协会。2002年增设文艺编辑部。2012年,市文联内设办公室、组织联络部,下设二级机构文艺创作部、文艺编辑部,人员编制18名。有省市会员3000余名,其中国家级会员53名,省级会员1575名。
四、驻马店地区(市)专业文艺家协会
1986年,成立6个驻马店地区专业文艺工作者协会,分别是驻马店地区文学工作者协会、戏剧曲艺杂技工作者协会、美术工作者协会、书法工作者协会、摄影工作者协会、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成立,并被接纳为地区文联会员。1993年3月,驻马店地区各文艺工作者协会改称为文艺家协会。2000年8月驻马店地区撤地设市后改称驻马店市文艺家协会,到2003年7月协会发展为12个协会。
第二节 主要活动
20世纪80年代后文艺创作逐步繁荣。1986年4月驻马店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之后,全区9县1市都先后成立县(市)级文联,扶持30多个文学社团,并创办多种报刊。地区文联1986年8月创办《天中》文学季刊,后陆续出版《长鸣》刊物和西平县的《柏城》、上蔡县的《蔡河源》、汝南县的《瓠城》、平舆县的《舆苑》、新蔡县的《新蔡》、正阳县的《正阳文苑》、泌阳县的《泌水》文艺小报。《天中》立足本地,以较多篇幅发表本地区作者的作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繁荣全区文学创作。
1992年起,《天中》改为《天中文学》季刊,1994年改为《悦泉文学》季刊,首开文企合办先河,并第一次采用电子分色印别封面。1998年改为《天中博览》文学月刊,2000年停刊,前后共出42期。
一、组织活动
地区文联成立之初,主要是依托各协会主办或与相关单位联合组织活动,活动的内容多以展览、交流、比赛以及创作采风等,多以举办区内活动为主。1985年举办地区中国天中山书会,1986年举办地区中国李斯书会,1987年举办纪念建军6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军事题材艺术作品展,1991年举办地区庆祝建党70周年美影书展、建党70周年全区文学作品征文评奖活动,联办“庆七一”歌咏比赛。1993年,地区文联承办河南省舞蹈家协会国际标准交谊舞大赛,这是区内首次承办此类活动。同年,地区文联还组织举办“庆祝建军66周年美、影、书作品展览”、地区中学生作文大赛等活动。
1994年,先后举办地区“杜邦杯”卡拉OK大赛、地区“豫坡杯”金唢呐擂台赛、地区“迪马杯”少儿电子琴大赛、地区庆“八一”战士喜爱的歌曲卡拉OK大赛、地区“棠溪杯”“农行杯”“龙亭子杯”地直机关干部革命歌曲卡拉OK演唱赛、地区庆国庆交谊舞大赛、地区MTV电视歌手大赛,促进全区文艺活动的多样化以及文艺创作水平的提高。1995年,举办驻马店地区名人新秀美术作品展览,先后组织书画展、爱国主义歌曲卡拉OK歌手大赛和国际标准舞大赛,以纪念世界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1996年,地区文联承办两次跨省、区的文艺比赛,分别是96河南省豫东南九地市国标舞大赛和鄂豫皖赣四省四边声乐大赛。1997年,举办地区“迎回归、庆七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迎回归驻马店首届收藏博览会”,组织全区美术创作骨干赴西北五省“西北万里行”写生活动。承办迎香港回归97河南省青年歌手卡拉OK大赛、河南省第三届青年歌手大赛。1998年承办河南省《热风》杂志薄山笔会。1999年,举办地区庆祝建国50周年迎澳门回归美术、书法、摄影展,和热爱河南、增辉中原、建设美好驻马店“悦泉杯”创作歌曲演唱会。组织全市音乐创作骨干赴三峡、张家界艺术采风活动。承办′99河南省“城信杯”青年歌手大赛。2000年,地区文联围绕刘文功的英模事迹先后组织创作歌曲25首,长篇小说《百姓警官》20余万字,电视连续剧《百姓警官》10集,广播剧《石榴情》3集,小品剧本2篇,戏曲演唱、快板书、大鼓书各一段,收集照片千余幅、撰写展览脚本1万余字。同年,先后组织美术、摄影创作骨干赴西藏采风,组织全市音乐创作骨干赴桂林、韶山创作采风。承办由河南省文联、省曲协主办的河南省“安琪尔杯”相声小品邀请赛。

2001年,市文联承办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驻马店展演区暨驻马店首届民间艺术节,进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民间小吃、民间绝活、民间工艺等8个艺术门类的展演和比赛。举办全市庆祝建党80周年美影书展。当年还承办庆祝建党80周年河南省第三届妇女书法大展。2002年市文联组织“百名书法家宣传公民道徳义写义赠活动”,举办庆“七一”迎十六大书画展,举办“游览青天河,喜迎十六大”摄影作品展和“天方原创杯”舞蹈大赛。组织召开“五个一工程”创作歌曲研讨会,组织作家代表团赴山东、薄山湖等地进行考察采风。2003年4月26日,市文联与北京燕京书画社联合举办“中国名人书画展”,展出中国现当代名家大师张大千、黄胄、启功等名家作品50余幅。6月28日,市书协举办备战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研讨会,80余名书法作者对近百幅作品进行分析点评。10月19日邀请省书法专家周俊杰、宋华平进行书法篆刻骨干作品讲评班。当年,完成对全市民间文化遗产调查摸底,成立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市民俗摄影家周一渤主持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图片纪实报道被列为国家地理基金扶持唯一一个人文项目。2004年,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联合举办,市杂技艺术家协会承办的“月山啤酒杯”驻马店市首届杂技艺术大赛在市看台球场举行。参赛团体包括来自全市各县区杂技团、杂技艺术学校及周边县市杂技团,参赛的杂技节目有狮子舞、皮条、火箭飞人、集体柔术、钻筒技巧、集体武术、魔术、口技、晃梯、滑稽等。
2005年12月,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7月,汝南县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办“梁祝回故乡”大型交响音乐会;10月和12月分别参与组织或承办嫘祖文化研讨会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高峰论坛等“民俗之乡”文化系列活动。市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徐则挺被授予“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申报先进工作者”称号。同时参与摄制《天下重阳源上蔡》《李斯故里》《盘古开天地》等民间文化专题片,制作MTV《梁祝情》,开展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活动。与网通公司工会联合举办“网通之春”书画家联谊会,创作作品上百幅。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庆“七一”反腐倡廉书画摄影展。承办河南省“卡西欧杯”第五届少儿电子琴大赛。
2007年,西平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同时决定在西平县建立“中国嫘祖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铁铸剑文化研究基地”。一个县同时被命名为两个国家级文化之乡,挂四块牌子,在全国尚属首次。中国民协专家组对平舆县申报的“中国车舆文化之乡”项目进行评审验收并予以通过。4月,市摄影家协会组织正阳、泌阳采风活动,并在“东西合作会”期间举办“魅力天中”摄影大赛。同时还举办“四城联创”书画作品展、“驻马店市书画名家作品展”、“金秋嵖岈”中原书法大赛、全市“庆祝建军80周年军地书法展”、“纪念毛泽东逝世31周年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座谈会”、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2009年4月11~21日,市文联组织市文艺家一行17人组成的采风团,赴云南、广西、江西等地考察学习,特别对当地的文化产业进行重点考察。10月30日到11月2日,市文联和市音乐家协会组织部分词曲作者到开封、兰考、郑州、登封等地进行采风、观摩学习。2010年,市民协主席高庆民历时5年精心研制的棠溪宝剑珍品——“国威剑”赠送给全国人大机关。“确山铁花”在元宵节期间在天中广场成功举办,传承人杨建军接受央视十套“探索·发现”的专访,深入解析了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历史传承。汝南—笑堂麦草画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后,取得经济和名誉双丰收。河南“老字号”企业—驻马店市正源食用油业有限公司正式被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批准为军队给养供应保障企业。9月“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及“中国车舆文化研究中心”在平舆县正式挂牌。2011年,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先后组织“墨韵天中—全国百名知名书法家邀请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画作品展,庆祝建党90周年“南钢杯”老年书画展,庆祝建党90周年·驻马店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将军文化走进天中·共和国将军书画展等。组织第四届舞蹈大赛,有近30个集体舞代表队、67个舞蹈组合、500多人参加比赛。7月8日晚,“文艺战士心向党”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向市民集中展现市舞蹈家协会和小天鹅少儿艺术学校在舞蹈艺术方面取得的优异成果,共有600多名演员登台表演。2012年,市文联举办常规文化活动主要有周绍文师生书画作品展、“魅力天中·相约北大”石浅书法作品汇报展、故乡情缘·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根在天中·宋华平书法作品展”等,同时,开展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主要有驻马店市首届青少年才艺电视大赛,器乐、钢琴大赛,驻马店第三届拉丁舞大赛,书法美术作品展等。

二、文艺创作
20世纪80年代至2012年,全市先后扶持30多个文学社团,创办《天中文学》等文学刊物,共出版文学专著、文集百余部(集),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000余篇(首),获得省以上各种文学奖200余篇次。美术作品在国家级画展和刊物展出或发表300多幅,有100多人次获奖;在省级画展和报刊展出或发表600多幅,有200多幅获奖;有5位画家出版个人画集,2位画家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全市书法界有1000多件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书展,200多人次获奖,多件作品参加国际书展,部分作品被书法权威部门收藏。全市共创作、发表、演出剧目60多部,其中有25部参加优秀剧目调演或戏剧大赛,获省以上剧本奖7项,有4个剧目搬上屏幕,1部改编成电影,有50余人次获得表演、音乐、舞美等奖项,出版5部剧本专集,发表数十篇戏剧评论或论文。共拍摄电视剧20余部100多集,平均每年拍摄两部10集。有100多件音乐舞蹈作品获得省级大奖。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或展览摄影作品3000多幅、获奖作品1000多人次,其中50余幅获全国大奖,10余幅获国际大奖。发表摄影论文36篇,出版摄影集5部。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推广成效明显,出版地、县两级共10套30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遂平县出版《嵖岈山的故事》,西平县出版《一把金豆子》《千古一剑》《西平县民间故事卷》,上蔡县出版《蔡国故事》。西平工艺名牌产品“棠溪宝剑”,被国家权威机构评定为“中华第一剑”,汝南王桥麦草画工艺产品厚积薄发,声名鹊起,走俏国内和国际市场。全市挖掘整理出大批传统说唱,创作演出上千件篇曲艺说唱剧目,并先后出版大调曲子演奏家王省吾的《古筝独奏曲》(辑大调曲子板头曲牌子曲五十一首);曲艺作家教育家万道同丝弦道,鼓子曲遗著《懒园新曲杂调》(共编选其名曲段《李豁子离婚》七十一篇);杂技有20余件作品在全国和省级赛事中获奖。
三、文艺评奖活动
1989年9月26日,在举办的庆祝建国40周年文艺座谈会上,对五部长篇、两部专集文学的作者进行表彰:分别为何宪伦、张华荣的长篇曲艺《三打乌龙镇》,何宪伦的长篇新话本《桐柏传奇》(上集),于为民、周熙的长篇小说《白朗演义》,张华荣的长篇侦探小说《虎踪狼迹》,王德清、王国振的长篇历史小说《靖海将军》,宋国华的散文集《香港浅见》,赵启顺的诗歌集《彩色的音符》。以后文艺评奖5年一届。1993年5月20日,驻马店地区文学艺术优秀成果评奖揭晓,从全区自1981年1月1日~1991年12月31日期间产生并申报的176件作品中,评出优秀作品70件。当年,全区获省级以上奖项文艺作品36件,其中文学作品12件、戏剧3部、美术作品8件、摄影作品2幅、音乐作品3个、书法作品8件。1997年10月,驻马店地区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揭晓,较上届增设文艺评论内容,92件创作于1992~1996年度的优秀作品获奖。2003年3月,市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揭晓,120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2007年12月,市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揭晓,为鼓励青年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增设青年鼓励奖4人。2012年10~12月,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举办新创文艺作品评奖活动,收到各县、区参评作品83部(个),共有61部(个)分获一、二、三等奖,9个单位获组织奖。《月半圆》获现代戏一等奖,《诗剑侠》《家有老娘》获电影电视剧本一等奖,《离婚晚宴》《孙大婶选婿》获小戏曲一等奖,《都是为了爱》《喜出望外》获小品一等奖,《光明的使者》获情景剧一等奖,《夸夸家乡新变化》获相声一等奖,《喜看家乡新变化》获快板书一等奖,《李老汉买布》获河南坠子一等奖,《确山人之歌》获歌词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