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南省统计局)
1994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宏观调控继续取得成效,各项重大改革顺利实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70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600亿元,增长12.7%。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物价涨幅过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部分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
一、农业
1994年,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产业互补格局,重灾之年农业生产仍保持发展势头。全年农业增加值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
种植业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棉花、烤烟和麻类有不同程度减产;油料产量有所增加;水果、水产品、蔬菜等大幅度增长。全年种植业增加值325.50亿元,比上年下降3.8%。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326图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就。全年林业增加值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省造林面积292.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7.3%,经济林比重增大,造林质量有所提高,森林的管护工作有所加强。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
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全年畜牧业增加值12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主要畜产品产量、牲畜存、出栏量均大幅度增加,商品率进一步提高。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
327图1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渔业增加值完成4.8亿元,比上年增长9.9%。水产品产量15.4万吨,比上年增长11.4%。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94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780.4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0%;小型拖拉机105.19万台,增长4.5%;农用载重汽车4.56万辆,增长6.3%;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91.48万千瓦,增长3.8%;化肥施用量(折纯)292.47万吨,增长1.5%;农村用电量72.64亿千瓦小时,增长18.9%。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7千公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1994年.全省工业完成增加值9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国有工业增长5.8%;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34%。大中型工业增长5.3%。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6%;重工业增加值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增长较快。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乡及乡以上工业)如下:
327图2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1994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7.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下降0.5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为10.5%,提高0.7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为5.1%,提高0.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48次,比上年慢0.09次;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968元/人,比上年提高3422元。但部分国有企业经营仍较困难,亏损增加。
建筑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0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8%。其中竣工住宅面积216.6万平方米,增长14.4%。
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取得新进展。1994年全省完成机械岩芯钻探工作量19.27万米,新发现矿产地11处,提交了11个矿种的新增储量。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199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3.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实际工作量增长19.6%),较上年增幅回落7.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单位投资413.41亿元,增长48.4%;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84.45亿元,增长12.0%,城乡个人投资105.34亿元,增长43.1%。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34.18亿元,增长53.4%;更新改造投资115.31亿元,增长37.0%;房地产投资38.51亿元,增长52.4%。中央项目投资152.13亿元,增长44.2%。
投资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在国有单位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70亿元(其中水利业投资18.9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0.5%;第二产业投资216.45亿元,增长36。0%;第三产业投资175.27亿元,增长68.0%,投资比重为42.4%,较上年上升5.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76.66亿元,增长111.8%,投资比重由上年13.0%上升为18.5%。全年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11个,其中农业、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邮电、住宅项目221个,占71.7%。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全年65项基本建设大中型和更新改造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95.87亿元。洛阳耐火材料厂、开封至郑州、郑州至薛店高速公路、三门峡水泥厂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全省国有单位新增固定资产184.92亿元。初步统计,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采96万吨,天然气石油开采28.9万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0万千瓦;平板玻璃218万重量箱;真空盐30万吨,11万伏以上输电线路长度494.8公里,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10公里。
四、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生产全面增长。1994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运输行业完成货物运输量50731.6万吨,比上年增长7.1%,完成旅客运输量62682.3万人,增长2.3%。航空运输业有较快发展,全年发送旅客42万人,比上年增长61.5%。交通运输“瓶颈”制约矛盾有所缓解。
328图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9亿元,比上年增长54.5%。年末城市市内电话78.1万户,比上年增加30.2万户。程控电话增容较多,已占市话总容量的93.4%。目前,全省17个市地和99个县(市)进入程控交换网。传呼通讯和无线移动电话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1994年,全省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年消费品市场旺中趋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6%。其中,城市348.20亿元,增长37.0%;农村354.26亿元,增长34.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零售额253.6亿元,增长17%;集体企业零售额150.83亿元,增长28.3%,其它经济类型零售额298.03亿元,增长51.1%,其中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39.7%。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主要商品销售量有升有降。吃的商品中鲜蛋增幅较大,比上年增长24.7%,猪肉和水产品与上年基本持平;穿用商品中,服装、彩电、电冰箱增幅均在10%以上,空调器、摩托车、录相机、电话等新潮商品增幅较大,均在25%以上。生产资料市场供求宽松,市场格局变化较大,物资供销企业交易清淡。
物价涨幅过高。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2%。其中以食品类价格上涨最为明显,农村物价上升较快。但价格改革在理顺价格关系、缩小工农产品差价、促进市场机制形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4年各类价格指数如下:
328-329图
六、对外经济和国际旅游业
对外出口持续稳定增长。外贸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1994年,全省进出口总值21.8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出口总值15.7亿美元,增长14.7%。出口总值中,工矿产品占70.6%,比上年增加4.2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保持良好势头。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031个;协议外资金额16.15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8.24亿美元,增长20.9%,实际利用外资8.28亿美元,增长49.1%。投资领域拓宽,“三资”企业发展较快。截止1994年末,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达3787户,比上年末增长41.6%。
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98个,合同金额10800万美元,增长24.1%。全年完成营业额5626万美元。国际旅游业继续发展,全省共接待海外过夜旅游者12.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增长9.5%。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秩序稳定。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政府对信贷、货币的调控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加较多,货币回笼状况良好。全省金融机构年来存款余额1601.49亿元,比年初增加457.8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81.63亿元,比年初增加105.8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702.36亿元,比年初增加335.38亿元。全年货币净投放61.92亿元,比上年少投放2.18亿元。
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1994年末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86.27亿元,比年初增加319.71亿元,增长41.7%。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省全年各类财产险承保总额1265亿元。全省2.54万户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570.4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有1373.28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共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13.92万件,支付赔款6.69亿元,为26.88万人支付人身保险金4.48亿元。
八、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前进。1994年,全省共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励398项,省科技进步奖318项,省“星火”奖80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159项,专利授权1241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1994年末,全省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3个。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6家。
技术市场活跃。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9148项,成交额10.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18.5%。
科技服务工作日益加强。1994年末全省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68个,专业人员7522人,积极开展地方标准的制定修定工作。测绘部门共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图10020幅,出版地图12种。气象、地震等技术服务工作配合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取得新进展。
科技队伍扩大,经费投入增加。1994年末全省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万人,比上年增长2.5%。全省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8.4%。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全年招收本、专科学生4.17万人;在校学生11.7万人,毕业生1.8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招收研究生500人,在学研究生1200人,毕业研究生315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科类比例和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中等教育结构日趋合理。全省各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8.42万人,比上年增加2.03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35.73万人,比上年增加9.67万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8.29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2.51万人。基础教育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345.0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991.06万人。“希望工程”日见成效,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继续提高。1994年,社会各界共捐款1400万元,建
成希望小学28所,资助2.86万名儿童重新回到学校。幼儿园在园儿童210万人。成人教育招生增加。成人高等本、专科在校学生13.32万人,比上年增长3.7%。成人中专在校学生10.22万人,比上年增长0.3%。成人中学及初等学校在校学生共60.91万人。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47.2万人。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1994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16个,文化馆201个,公共图书馆132个,博物馆63个,档案馆160个,广播电台19座,电视台17座。全年共制作各类电视剧109集。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89%,电视人口覆盖率81%。全省共出版各类图书2489种,报纸总印数8.43亿份,各类杂志出版8795万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1994年末全省医院共有病床17.45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3%;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13万人,增长3.0%,其中医生10。55万人,护师、护士5.53万人,分别增长3.8%和5.3%。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1994年河南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超1项世界纪录、破6项亚洲纪录及2项全国纪录。夺得11个世界冠军、14个亚洲冠军和46个全国冠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1994年,全省人口出生率15.36‰,死亡事6.34‰,自然增长率9.02‰。全省年末总人口90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据抽样调查,1994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398.35元,比上年增长3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9.81元,增长3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统计,全省职工工资总额270亿元,比上年增长3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职工平均工资3460元。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入。1994年,全省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27.6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4%。年末职工总数达7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609万人,集体所有制单位167万人。国有单位合同制职工204万人,已占国有单位职工总数的33.1%。人才市场初步形成,全社会各级职业介绍所已发展到1181所。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94年,全省城镇新建住宅1337.7万平方米,农民新建住宅3682万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有新发展。1994年,全省各类社会福利院2387个,床位4.89万张,比上年增长1.5%;收养人数3.98万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189.12万人次
。已有76.6%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化保障网络;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城市社会化服务网络发展较快,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418个。
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1994年末全省共建立环境监测站140个,自然保护区20个,建立烟尘控制区150个,环境噪声达标区82个。
注:1. 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指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