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之星”——杨集镇
杨集镇位于上蔡县城东42公里处。东与项城市接壤,北与商水县毗邻。全镇辖28个村委会,259个村民组,63个自然村, 53000口人。可耕地57000亩,人均1.07亩。1988年7月撤乡建镇,杨集为镇政府所在地。镇党委书记兼镇长陈党言(副县级待遇)。
1993年,杨集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高一低”战略目标,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总产值达1.8929亿元,财政收入1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2元,被省命名为“乡镇之星”和“中州名镇”,连续三年被地、县评为“文明单位”。
乡镇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杨集镇的乡镇企业突飞猛进,截止1993年底,镇、村、个体、股份企业达到4195个,其中中外合资1个,县办2个,镇办18个,村办56个,个体、股份4118个,从业人员达14800人,占全镇总劳力的48%。实现产值1.54亿元。骨干企业有上蔡县锅厂和杨集文具厂等。
上蔡县锅厂属国家二级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铁锅生产厂家,素有“铁锅大王”的美称。该厂生产的“豫上”牌铁锅有48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圄优、国际金奖。最新产品不锈保健铁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杨集文具厂生产的毛笔,精巧美观,坚固耐用,锋尖柔软,书写流畅,畅销国内外,受到乔石和书法家陈天然的高度赞杨,荣获国际少林武术节优质产品一等奖。该厂近年又推出新产品油漆刷,共有18种货号,120种规格。杨集的毛笔、油漆刷不仅畅销国内各省市,还远销日本、美国、西德、意大利、瑞典、荷兰、法国、西班牙、加拿大、泰国和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曾作专题报导,并拍成新闻纪录片放映于国内外。
农业镇党委、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增产粮棉油烟为中心”的思路,实行农田林路综合治理,实施“西部烟东部棉,中北蔬菜南桑茧,塑料大棚绕集转”的作物布局,建旱涝保收田27000亩,粮经比例达到5:5。1993年粮食总产量达5.2亿斤,是上蔡县黄淮海平原开发区的示范乡镇。
文教卫生杨集镇现有中学4所,小学28所,在校生11400名,中小学教师57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均达100%。成人职业教育和扫盲工作也同步发展,非文盲率达98.6%。培养各类技术人员2380人。医疗卫生条件有较大改善,镇设有中心卫生院,村有卫生室止于年底有病床180张,医生108人。
杨集镇敬老院 该院坚持““院办厂,以厂养院”的方针,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努力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他们研制生产的“地网牌”鼠力杀系列产品,年创产值400万元,创利65万元。1993年该院建3层大楼一幢,院内设有舞厅、浴池和酒家,为五保老人配备了沙发、电风扇、电热毯等全套生活用品,实现了“院落园林化,食宿宾馆化,服务系列化”,形成了衣、食、住、行、卫生医疗、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被民政部门誉为“豫南一枝花”。(杨集镇人民政府)
工业继续在企业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并在10个企业推行股份制试点;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造纸厂第3条生产线、丝织厂缫丝车间、鞋厂硫化鞋生产线、锅厂35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生产,销售均以较快速度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l倍多,选到79817万元,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23759万元,增长50.6%;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56058万元,增长144.7%。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0122万元,增长69.7%,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2517万元,增长66.9%。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4.97%,提高2l.8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提高9个百分点;资金利润率7.22%,提高4.2个百分点;增值率31.65%,提高7.5个百分点;工业成本利润率3.79%,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5841元/人,增长75.9%;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1.25次,比上年加快0.46次。 建筑业全县国有建筑SHI工企业完成总产值2880万元,比上年增长879.6%。全员劳动生产车163636.4元/人,比上年增长1258.1% 。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71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第二产业投资995万元,占43.9%;第三产业投资1273万元,占投资额的5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国有单位投资2268万元,增长188.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04万元,增长161.2%;更新改造投资1064万元,增长278.6%。国有单位投资施工项目共39个。全部完成投资施工项目38个,房屋施工面积72829平方米,竣工面积56829平方米。
交通邮电 打通、整修了东岸至韩寨、华陂至小岳寺、齐海至塔桥路段。全县公路客运量达378.5万人,与上年持平,旅客周转量11391.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7%;货运量107.3万吨,增长5.5%。其中,公路货运量103万吨,增长83%,货物周转量7709万吨公里,增长8.3%。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6380.2万吨公里,增长9.6%;运输船只净载总吨位5728吨,增长12.1%。全县共有邮电局(所)27处,邮路总长227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不变价)263.3万元,增长43.6%,年末市话到选户数1753户。直拨电话并入全国直拨网。
国内商业对外贸易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723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全县社会商业纯购进总额41716万元.比上年增长19.0%;社会商业纯销售总额56752/万元,增长56.4%。全县城多集贸市场年成交额14787万元,比上年增长4.5%。物资企业购进总额708万元,比上年增长22.3%;销售总额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全年出口商品供货总值1371万元,比上年增长50.8%。
财政金融保险县财政收入达4280万元,增长32.4%;财政支出达6358万元,比上年增长5.4%。年末存款余额46852万元,比年初增加1563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2663万元,比年初增加9423万元。全县各类保险费收入318万元,支出赔款640万元。
科技共取得科技成果8项。其中,获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获地区科技成果奖6项。推广科技成果5项,开发科技扶贫项目5项。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员18354人,获技术职称者15742人。
教育 全县有普通中学58所,在校学生37444人,比上年增加1178人;小学492所,在校学生144285人,比上年减少224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8%,比上年减少0.7个百分点。全县有职工及成人中学32所,在校学生3271人;成人技术培洲学校44所,其中职工技术培训学校19所,农民技术培训学校25所,在校学生69152人。共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17名。
图片307
文化广播电视1993年末,全县共有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单位1个,放映单位165个。专业艺术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站1个,广播分站25个,电视差转站1个,调频广播台1个,有线电视转播台1,有线电视入户数选2900户。
卫生体育 1993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所。全县医院共有病床100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74人,比上年增长2.6%,其中医生833人,护师、护士及其它护理人404人。1993年,全县举办县级运动会4次,参赛人数384人。参加地区级比赛3项(次).获银牌2块,铜牌3块。全县各类学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82482人。
人民生活1993年末,全县总人口1232567人,其中农业人口1177452人。人口出生率14.20%,死亡率6.10%,自然增长率8.10‰,计划生育率96.12%。上蔡县被省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1993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1334元,比上年增长9.3%(未扣除物价因素,下同);农民人均纯收入499元,比上年增长26.0%。全县职工几数达34778人,比上年增长7.2%。其中,国有单位24928人,增长7.9%;集体所有制单位9850人,增长5.7%。全县工人工资总额6218万元,增长19.4%。其中,国有单位4932万元,增长20.3% ,集体所有制单位1286万元,增长16.1l%。职工年平均工资1788元,增
11.3%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65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3%。1993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床位593张,收养445人。城乡各类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29840人(次)。全县25个乡镇都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王建华)
图片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