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
【农田水利建设概况】 1993年全区动工各类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36338项。完成32974项,累计完成土石方9312万立方米。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26.17万亩,占目标任务5万亩的523%,累计达到269.87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99万亩,占计划任务7万亩的471%,累计达到842.95万亩。治理水上流失面积86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77平方公里的112%,累计达到1818平方公里。新增坡改堤2.6万亩,占计划任务2.5万亩的104%。新打机井9050眼,占省计划任务的431%,累计打井60919眼。新配套机电井7331眼,累计配套井42005眼。解决饮水困难2.55万人,占计划任务2.45万人的104%,全年完成劳动积累工5571万个,占计划任务4600万个的121%。(邓来法 唐效周)
【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1993年全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共安排七类,其完成情况是:
一、滞洪区、水库建设。(一)杨庄滞洪区建设,是国家“八五”期间的治淮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52亿元。1993年投资3677万元,完成土方1105.6万立方米,砼20000立方米,砌体7100立方米。主体工程泄洪闸浇筑完成95%以上,闸门制作已经完成,土坝填筑完成3.7公里。库区迁安试点正在实施。杨庄滞洪区建设和小洪河桂李节制闸兴建工程基础已开挖完成。工程质量经省质检单位检查,合格率近93%,优良率近70%,工程达优良标准。(二)板桥水库复建工程全部竣工,于1993年6月3~5日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开始发挥工程效益。(三)宿鸭湖迁安工程基本竣工,完成投资243.75万元,安置3个自然村,160户,916人,建避水台、学校防水楼163座,完成建筑面积3140平方米,土石方14万立方米。(四)老王坡安全建设,包括干河堤加固、东大堤护坡、五沟营桥重建、防汛柏油路铺设、老康庄村庄围堤加固等6项,投资493万元,年底已全部竣工。共计完成土方28.72万立方米,砌体1564立方米,砼及钢筋砼2997立方米。
二、渡汛,岁修和除涝工程。完成宿鸭湖水库大坝洼地段一级护坡翻修、薄山水库溢洪道上游左岸护坡、宋家场水库副坝干砌石翻修、河道险工护岸等63项工程,投资278.6万元。包括老王坡安全建设在内共完成土方32.42万立方米,砌体8222立方米,砼4267立方米。全区共开挖各类除涝沟985条,长165公里,整修除涝沟4026条,长4500公里;开挖上方2180万立方米,建桥2300座,新建和改善“五化”堤防108公里,干沟治理12条。
三,灌溉兴利工程。全区新修各类渠道195条,长220公里;恢复渠道1100条,长1015公里;硬化渠道2.5万米。完成渠系配套建筑物1050座,整修泵站19处,挖修堰坝1500处,完成土石方1700万立方米,其中地区重点工程板桥水库南干渠复建工程,投资1005.1万元,完成狼岗以上37公里的干渠修复.植树3.8万株,新建、重建、扩建、加固维修输水、节水、进水等各类建筑物97座。完成土方115.5万立方米,砼及钢筋砼3854.9立方米,砌体22539立方米。
四、山区水土保持。泌阳、确山、遵平、西平四县完成小流域治理98公里,占计划的127%,新增坡改梯2.5万亩.造林8万亩,封山育林1.03万亩,修谷坊234座,完成土石方830万立方米。
五、黄惟海开发水利建设。全年投资1633.5万元,新挖各类排水沟550条,长475公里;修渠344条,长975.7公里,修建筑物1619座,打井1805眼。配套2100眼,撞泵站5座。完成土方86万立方米,砌体4600立方米,砼及钢筋砼3500立方米。新增早保田l0.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34万亩,改善除涝面积5万亩。
六、商品粮基地县水利建设。全年投资520.7万元,治理排水沟95条,长80公里,新修渠道5条,长11公里,新打机井325眼,配套370眼,完成土方49.5万立方米,砌体5836立方米,砼及钢筋砼4916立方米,新增早保田7.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3万亩,除涝2.05万亩。
七、以工代赈水利建设。全年共完成投资1359万元,新打配机井500眼,在薄山、板桥、宋家场、石门四灌区配套支,斗、农渠15条,修建桥涵及渠系建筑物913座,改造泵站3处,发展灌溉面积1.15万亩,新增旱保曰0.34万亩,解决人畜吃水3.5万人。(邓来法 唐效周)
【防汛工作】 1993年的防汛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按照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继续推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四项防汛分工责任制,建立健全了防汛机构和各种防汛措施,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2月l0日地区防汛指挥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汛前工程安全检查的通知》,部署汛前工程大检查。之后,各县市及大中型工程管理单位对工程、机电设备、堤防,水文测报、通讯等设施进行了全面自查。4月中旬,地区防汛指挥郁组织4个检查组对全区的防洪工程进行了细致的复查,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类排队,及时进行处理,制定了临时渡汛措施。在加强工防的同时,注重人防。全区组织抗洪抢险专业队及群众组织143个,18.4万人。储备和筹集木材408.8立方米,麻袋24.26万条,草袋24.26万条,化纤袋42.9万条,铝丝135吨,块石7510立方米,碎石2500立方米。群众自筹各种草袋、麻袋和化纤袋74.1万条,铝丝3.7吨,木桩7.9万根,备料200吨,秸料1012吨。为防大汛、除大涝在组织、物资、水文测报、工程设施等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邓来法 唐效周)
【抗旱工作】 1993年全年遭受三次大的旱灾。第—次旱象发生 在3月下旬至4月底,正是小麦 拔节、抽穗、油菜开花的关键时期,加上干热风影响,小麦根部发黄,受旱面积700万亩,严重受旱面积450万亩。第二次旱象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21日期间,大部分县降雨在10毫米左右,加上半月高温、热风,土壤失墒严重,造成大面积玉米卷叶,棉花、烟叶、大豆等作物枯萎,全区受旱面积667万亩。严重干旱面积412万亩。第三次发生在9月上旬至11月6日,全区基本无降雨,正是小麦,油菜播种期,小麦、油菜因缺墒不能播种,抢播的因缺墒也不能出苗。受旱面积达1010万亩,严重受旱的719万亩,超过1988年、1989年的旱情。
面对连续发生的特大旱灾;全区广大干群积极投入抗旱保秋和抗旱种麦保苗工作。地委、行署多次召开电话会、现场会,下派工作组,发动群众,分类指导。水利设施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首次抗早全区最高日出勤劳力28万人,投入机电井3200眼,水泵喷灌机3400台,抗旱保麦38万亩。第二次抗旱全区最高日出勤劳力81.3万人,行动机电井21969眼,喷灌机及水泵20000多台,提灌站103处,其它抗旱机具25000多件(台),累计抗旱227.6万亩。第三次抗旱全区最高日出勤劳力139万人,行动机电井29221眼,喷灌机及水泵32306台,投放平价柴油1800吨,其他抗旱机具9.6万件,抗旱种麦361.5万亩,抗旱保苗53.2万亩,解决32.55万人和0.9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据估算全区三次抗旱发挥社会效益达2.26亿元。(邓来法 唐效周)
【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 为充分发挥水利职能部门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工农业生产,1993年全区水利系统继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一是对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层层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管理、效益、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纳入目标,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奖优罚劣,大大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二是建立健全乡、村二级水利服务体系和河道堤防管护体系,加强专管和群管队伍建设。提高了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全区建立健全乡级水利服务站186个,村级水利服务站2700个,其中80%达到“四有”标准;确定“五护员”42000人,建立河道管理所13个,护堤委员会69个,护堤小组338个,专管群管队伍达3072人。在全区初步形成以群管为主,群管和专管相结合的水利管理网络。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三是深化水利改革。在认真落实省政府豫政(1990)53号文件精神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走以水养水自我发展的路子,实现水利管理的良性循环。全区水利系统除个别单位外,大部分工程管理单位的职工收入、福利、生活水平较上年有所提高。(邓来法 唐效周)
【水政水资源管理】 1993年全区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全区广大水利职工的共同努力,已初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一是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地委书记刘心铭、行署副专员禹殿记等七位领导为纪念《水法》颁布实施五周年题词,部分县的县长发表了电视讲话,《驻马店报》刊出了《水法》宣传专版。据统计,全区共出动宣传车77辆(次),张贴标语1万多份,印发宣传材料5500多份,宣传面遍及2000多个行政村,受教育群众达44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0%。通过宣传,《水法》在广大千群中进一步得到普及,初步形成了一个知法、懂法、守法、依法治水的新局面。二是建立健全水利执法体系,依法查处水事案件。年底全区有8个县成立了水行政执行室,任命水政监察人员358人。其中主任水政监察员19人,副主任水政监察员21人,水政监察127人,助理水政监察198人,初步形成了地、县、乡三级水政监察网络。全年办案26起,处理水事违法案件24起,挽回经济损失29000元,维护子水法的尊严,服务了工农业生产。三是制定加强水资源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行署以驻政(93)54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强我区水政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全区水资源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汝南、遂平、泌阳、确山等县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通知》。同时,部分县还进行了水质的调查分析工作。遂平、泌阳县发放了取水许可证。(邓来法 唐效周)
【水利科技】 1993年全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共完成38项科技成果。其中获省科普推广应用成果三等奖1项,获地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参加省交流论文21篇。由地区水科所承担完成的《确山县千亩稻田吨粮田排灌试验及低洼地种稻除涝试验研究》已在新蔡、平舆,汝南、遂平、确山等县推广应用。新蔡县以稻除涝,小井补灌发展水稻6.3万亩,纯效益达1036万元,汝南县砂姜黑上8000亩排灌试验区成效显著,最高年每亩收入达1784元。(邓来法 唐效周)
【渔业生产】 1993年通过有效地开发大中小型水域,推广网箱养鱼新技术,进一步完善承包责任制,全年共完成水产品11600吨,生产鱼苗3.8亿尾,鱼种1.1亿尾,新挖和改造旧坑塘5.2万亩,网箱养鱼新增48箱,达到598箱,年产量560吨,创经济效益336万元。(邓来法 唐效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