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专卖
【烟草商业概况】1998年,驻马店烟草商业企业深化行业改革,强化经营管理,面对极其复杂的经济环境,坚持“突出利润,规范经营”,使企业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1998年,全区烟草行业共实现税利3605万元,实现利润1722万元。其中,卷烟实现利润780万元,烟叶实现利润932万元。烟叶种植面积11万亩,烤烟收购量22.21万担,收购均价7.24元/公斤,其中,上等烟比例达到21.3%,收购合格率达到85%,工商交接合格率达到80%。实现卷烟销量18.2万箱,较上年下降1.2%,其中,一类烟销售10173箱,二类烟销售箱,卷烟年末库存控制在省公司下达10100箱的库存限量以内。
地区烟草行业。在搞好烟草、卷烟经营管理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重点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我离文明有多远”的自责自纠活动。组织县局(公司)领导两次对分公司机关中层干部进行测评,全区行业88名科级干部进行了相互评议,促进了干部队伍讲政治、讲文明风气的形成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在“三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捐款捐物,全行业共捐款41.7万元支援灾区建设。参与了“万村书架工程”建设,购买价值4000多元370多种农业科技图书送往贫困地区,树立了行业的文明形象。1998年创地级文明单位2个,县级文明单位4个。(熊建华 任方)
【烟叶种植】1998年,全区烟草行业继续贯彻“以面积保产量,以科技保质量,以组织作保障,以效益求发展”的烟叶生产指导思想,在烟叶种植面积得到历史性恢复的关键时期,按照上级烟草部门“按计划种植,按合同收购”的要求,总结和吸取历史性经验教训,提出“稳面积、保队伍、提质量、占市场、待发展”的烟叶生产工作思路,克服了客观形势造成的不利因素,保持了烟叶种植面积的平稳发展。1998年全区种植烟叶面积11万亩,收购烤烟22.21万担,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种植和收购计划以内。
一、烟叶种植面积稳定,规模种植水平提髙。全区种植烟叶面积11万亩。其中,植烟面积在1万亩左右的乡(镇)2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8个,1000亩以上的行政村22个,300亩以上的村组93个,10亩以上的大户478户,100亩以上连片成方的烟田47块,30亩以上的1438块。
二、保持技术队伍稳定。充分发挥下派20名副科级干部任副乡镇长的作用,协助烟草系统与烟农全而签订合同,使种植面积和收购计划得到较好落实。在烟叶生产四个关键环节,按不同区域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有效地促进了烟叶内在质量的提高。
三、着眼于提高烟草经济的科技含量,加强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推广应用“中美合作”先进技术,对千亩示范方加大物资、资金、技术投入,把千亩示范方办成标准示范田,推动了全区烟叶生产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全区三个优质烟千亩示范方总面积3406亩,收购烟叶42.5万公斤,亩产量125公斤,亩产值1294元,上等烟比例达32.6%。
四、利用地理、环境、区位优势,积极开发“铜山优质烟区”。1998年地区局千方百计把行业的烟叶“蛋糕”做大,进行了“铜山优质烟区”的立项工作,举办了“铜山优质烟”项目研讨会暨“铜山优质烟”观摩会,强化了行业对烟叶生产的发展意识和名牌意识,提高了区内烟叶的知名度,在区外、省外占有一定的市场位置,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今后的烟叶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市场基础。
五、科技兴烟,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1998年地区烟办与烟草公司共同举办了有150多人参加的烟叶生产技术培训班,使全区每户烟农都有一名种烟明白人;印发《烤烟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手册》、《烟叶烘烤技术图表》以及培育壮苗、整地移栽明白纸等十多万份;通过电影和电视等现代传媒,普及烟叶生产技术知识,宣传有关政策,增强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和科技兴烟意识,提高了烟叶生产技术水平。对主要种烟乡(镇)派驻了专职生产技术人员,种烟8000亩以上乡(镇)生产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5000亩以上乡(镇)不少于8人,3000亩以上乡(镇)不少于5人,基本上达到了一乡一站一班人;对重点种烟村,每500亩还聘用一名农民技术员,健全了烟叶生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
六、落实合同收购方法灵活,执纪严明。1998年烟叶收购期间,地区局组织了“质量监督”、“质检”、“执纪”三个检查组,在全区巡回检查,强力推行合同收购,严格执行“四个凡是”(即凡是整包收购,不坚持甩把收购的一律除名:凡是为行业外提供包装材料的一律除名;凡是倒买倒卖烟叶的除名;凡是提级上调、压级压价,职工开除、站长撤职)。在落实合同收购过程中,方法灵活,把每户烟农的姓名、合同号码、种植面积、定购数量打印成表,并将一个时期交售数量填在表上,定期公布,接受监督,有效地促进了产购合同的执行。(熊建华 任方)
283图
【卷烟销售】1998年,全行业坚持“以市场建设为纲”的战略指导思想,贯彻“工商联手、共育市场、产销同心、利益共享”的营销策略,坚持“突出利润、规范经营”,市场建设和卷烟销售相得益彰,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完成卷烟销售量18.2万箱,占年度计划19万箱的95.8%,较上年的184187箱下降1.2%,其中,一类烟完成10173箱,二类烟完成19484箱,三类烟完成21935箱,四类烟完成101154箱,五类烟完成28756箱。全年实现卷烟销售收入63428万元,较上年的57579万元上升10.16%;卷烟毛利率9.49%,较上年的9.46%增加0.03个白分点;实现卷烟毛利4123万元,较上年的3923万元增加200万元,增长5.1%;卷烟单箱毛利226.58元,较上年的213元每箱增加13.58元,增长6.38%。
一、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分公司卷烟销售科由过去注重自身经营转向对全区的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县公司卷烟销售科的职能由过去重点跑厂(站)转向加强批发部管理、准确把握市场行情、科学指导自身的卷烟销售,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卷烟销售工作的需要和分公司总经销的要求。
二、进一步搞好农村卷烟批发网点建设,全区网点总数保持了上年126个的稳定态势,对已建成的126个网点进行了完善提高,网点投资增加,硬件得到加强,全年改租赁点为自建点16个,使自建点达到68个,占网点总数的54%。软件水平明显提高,下发了《卷烟批发网点管理规则》,实行了《卷烟批发部管理月报表》制度,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网点形象明显改变。
三、认真执行分公司区域“总经销”制度,面对经营资金回旋余地不宽松,“两烟”经营运行困难的局面,分公司运用总经销管理机制,适时实行“买一付二”的购进方式,保证了“两烟”经营正常运行。
四、调整网点布局,稳定农村卷烟市场,促进农村卷烟销售。1998年对县城网点进行了及时的整顿,对县城批发部超过3个的,一律设置到农村,富余的人员全部充实到农村网点,大大促进了农村卷烟批发网点的销售。
五、学习三门峡、焦作分公司“专销一体、促进销傻”的经验,解决专卖、销售“两张皮”的问题,推行专销一体化管理,专卖、销售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一人负责制,统一指挥两支队伍,统一指导两项工作。
284图
六、全面贯彻落实省局(公司)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统一卷烟批发价格,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特别是9月份以后,全区规范经营出现了可喜变化,在稳定销量的同时,销售利润大幅度上升。(熊建华 任方)
【烟草专卖管理】1998年,地区烟草专卖管理全面落实“狠抓基础,稳中求进,严管内部,突出利润”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专卖管理“双刃剑”作用,始终把查处内外部违法案件放在首位,全年全区查处内部违法案件4119起,其中无证运输2370起,无证经营1122起,走私烟94起,假冒商标603起,查处违法卷烟7119件、烟叶37万斤,查处假冒卷烟2560件,出动打假打私人数27074人(次),全年实现罚没收入400万元。
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是借助两个《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和《河南省烟草专卖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周密组织了系统内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一法两条例”(一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全区挂过街宣传横幅120条,出动宣传车2100(台)次,印制宣传品2800份,有线广播1000小时,电视讲话37场(次),上街游行宣传20次。二是确立“内管外打”并举方针,对外大力宣传“一法两条例”,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全年全区共查处违法案件4119起,较上年上升10%;拔掉“钉子户”、“难缠户”、“乡痞地霸”、“个体大户”86个;对抵制烟草执法构成的案件刑事拘留36人,行政拘留28人,治安处罚37人。对内提高行业内部依法经营的自觉性,严格执行省局(公司)各项纪律,先后处理违纪干部职工27人。三是加强对专卖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专卖工作的硬件建设水平。全区行业专卖、销售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一人负责制。强化了对专卖工作的组织领导。在硬件建设上,注重质量水平,全年新增专卖人员36人,办案车辆4台,三轮摩托28辆,BP机48部,对讲机24部,手机9部,保证了办案工作的需要。四是彻底取缔了驻马店宏大卷烟自由批发市场和汝南西大街自由市场,针对明不摆暗卖的问题,定专人24小时对这两个市场监控,严防死守,遏制了两个自由批发市场的反弹和死灰复燃。五是开展了对卷烟零售商户的整顿,压缩了零售商户数量,零售商户总量减少20%。培养了一批遵纪守法户,取缔了一批违法经营户。六是提高专卖管理人员的理论执法水平,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专卖法律知识,获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七是严格证件使用管理规定,办理各类准运证3120份,审查烟叶手续25万担,发放卷烟购货证14206本。(熊建华 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