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上旬,王国华应周恩来之召到中共中央长江局汇报豫南特委和八团队的情况。周恩来高兴地说:“竹沟在中原的战略意义非同一般。我们共产党人要抗日,要革命,也要有人、有枪、有根据地。没有根据地,就没有依托,竹沟就是我们在中原的依托。你们开创了这块根据地,为党和人民作出了贡献,这个意义不可低估。目前,日军已经占领华北、华东大片土地。八团就要出征敌后,竹沟要设留守处,将成为支前的大后方。你是当地人,很有威信,就担任留守处主任吧!这个工作也很重要!”王国华说:“我是个共产党员,党需要我干啥就干啥。” 回到竹沟后,王国华坚决执行长江局指示,立即调整了豫南特委和八团队领导,王国华任特委书记,王盛荣任副书记。 1938年3月29日,周骏鸣、林凯奉命率八团队1300多人枪在邢集誓师挺进皖东敌后。八团队东征后,根据新四军军部决定,武汉“八办”呈请蒋介石批准,在竹沟设立留守处,王国华任主任,张震任参谋长,彭雪枫主持全面工作。竹沟留守处建立后,根据中共长江局,河南省委指示,由彭雪枫主持开办军政教导大队,为组建河南乃至华中抗日武装培训各级军政干部。在上课时,彭雪枫的《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和王国华的《豫南游击战》最受欢迎。王国华通过大量生动事实,讲如何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武装,创建红军游击队,开展豫南桐柏山区游击战争,迎来抗战全面爆发。他反复强调要把老百姓视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到敌人后方去开展游击战争能否取得胜利,关键是能不能赢得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他边讲边比划,讲到高兴处,猛力来个手势,把桌上的茶杯都震落在地上,逗得学员哄堂大笑。课堂休息,男女学员都把他围起来,问这问那,有的还给他开玩笑,揪他的大胡子。 豫南党的工作打下坚固的基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局面的形成,引起了国民党军政当局的极大仇视。竹沟、石滚河一带几个土豪劣绅于造谣生事之外,又四出告状,直到何应钦、蒋介石面前。因此,1938年5月,蒋介石电令信阳警备司令、三十二师师长王修身彻底查清。王修身随派一八八团团长夏华国率部开到竹沟镇,企图取缔竹沟留守处。周恩来、叶剑英获悉后,马上电告王国华、彭雪枫。他们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有的主张打,有的主张跑,众说不一。王国华坚决支持彭雪枫的意见,搞好统战,争取夏团,保住竹沟。他向竹沟干群讲明,要站稳立场,提高警惕严守统战纪律,夏团进驻竹沟的第二天,王国华、娄光琦找夏团长谈判。他理直气壮地陈述建立竹沟留守处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经国民党军政部长陈诚、政治部长何应钦批准,蒋委员长亲自应允的。为何出尔反尔、听信谣言,要取缔竹沟留守处?抗战要有个后方,有个后方,家属、伤员才好安排,后方为前方服务,抗日无罪等等。王国华气愤填膺,声泪俱下。夏华国为之所动,慌忙掏出手帕说:“凭良心讲,这次是让我赶走你们的,但我到竹沟的所见所闻,并不是他们说的那样”。两天后,王国华、彭雪枫请夏团连以上干部会餐,在宴会上碰杯时,王国华说:“国华、华国,这名子告诉小日本鬼子,我们是堂堂中华男子、爱国军人”。王国华对夏团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动员群众给夏团担水、扫地,筹集给养,还邀请夏团官兵参观留守处、教导大队的俱乐部。夏团官兵看到竹沟镇上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团结抗战,便向上报告,竹沟新四军非常友好。于是,蒋介石电令河南省政府:“竹沟留守处与民间相安无事,所传各节均属子虚。”夏团在竹沟只住了10天,就回返原防了。临走那天,王国华动员竹沟、石滚河附近几千群众和自卫队武装夹道欢送。夏华国感动地说:“共产党确实在抗日,做了不少的事情。这几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次,对夏团官兵教育很深,后来开到前线,奋勇杀敌。夏华国当了师长,还来信表示感谢。从此,竹沟留守处的各项工作迅猛发展,为河南省委迁驻竹沟创造了条件。 1938年5月下旬,徐州失守,大批国民党溃兵路过邓庄铺去南阳。王国华带部队去保护邓庄铺一带群众的安全。他说:“我不要带武装,只给我一个‘拂晓剧团’就行了。”王国华带着剧团到邓庄铺,一边在其路过之处烧开水,让国民党部队喝;一边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这时,恰逢一个国民党兵追农民、抢东西。团长立即制止:“你们干什么?”剧团团员说:“贵部纪律严明”。团长说:“还能有你们红军纪律严明吗?”结果,国民党溃兵秋毫无犯地走了。国民党溃兵开走后,“拂晓剧团”在邓庄铺演戏。一传十,十传百,群众一听说王国华都赶来了。开演前王国华向群众讲话,号召“大家团结抗日,打败日本侵略军”。这一天,群众都拉着王国华到自己家里吃饭,这家拉,那家拉,去哪家呢?最后,大家都把饭端出来了。王国华只得站在邓庄铺路口,一家吃一口,这才脱了身。 1938年5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徐州失守以后华中工作的指示》。周恩来传达了毛泽东对华中抗战的重要指示后,朱理治、彭雪枫、王国华、王盛荣等一起研究部署了河南抗战。6月初,河南省委由开封迁驻竹沟,在竹沟留守处的掩护下开展工作。河南省委决定改组豫南特委,由王国华任特委书记。王国华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大增强了特委的团结。接着,特委将竹沟工委改为竹沟县委,建立确山县委,使竹沟、确山、信阳、汝南、泌阳等地“青救会”、“妇救会”、“商救会”、“农救会”纷纷建立,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王国华在竹沟每一出现,总是吸引着众多的群众,无论他在讲演还是闲谈,院子里总是站满了人群,竹沟镇上把彭雪枫、王国华传颂为“两颗灿烂的红星”。彭雪枫高兴地对“拂晓剧团”团长路丁说:“苏联有个夏伯阳,中国有个‘王老汉’,‘王老汉’,就是中国的夏伯阳,你要把他写成戏,让人们都知道‘王老汉’。”当时确山一带横行一时,“呼隆队”、“杂八队”只要听到“王老汉”三个字,立刻变得老实起来。有一位女青年投奔竹沟参加革命的路上,遇到坏人纠缠,她大喊:“我投奔王老汉的!”这一声喊,立刻被释放了。王国华的部队一位战士穿便衣外出被“杂八队”住,将要遇害时他高呼:“我是周个子,是王老汉的便衣,你要杀快杀吧!”“杂八队”一听,赶快放人,嘴里不住嘟嘟嚷嚷:“你咋不早说呢?!”由此可见王国华受到人民群众热烈的拥戴,敌人对他惧怕三分。 1938年9月,王国华大力协助彭雪枫组建新四军东征游击支队。9月30日,彭雪枫、张震率游击支队370名健儿誓师东征;王国华代表留守处讲话热情送行。第二天,土匪乘虚包围竹沟。王国华沉着冷静,一边组织竹沟群众和伤病员都上寨墙,一边亲自带领仅有的一排武装,打开西门,顺着河沟一溜小跑,绕到尖山脚下。他命令战士用苏式转盘机枪从土匪背后哒、哒、哒五十发,这帮土匪狼狈逃离,王国华带领群众从东门笑语连天进了竹沟。 1938年10月,王国华、陈少敏决定,派确山县委军事部长赵进先打入确山警察局任局长,党员张国武和牛得胜也打入警察局协助赵进先工作。王国华指示他们“学会用各种形式同敌人进行斗争”。不久,国民党豫南剿共指挥部司令康胡子到确山与县长邵世祯密谋消灭竹沟留守处。赵进先立即派牛得胜向王国华汇报。王国华早已作了防备。赵进先、牛得胜按照王国华的指示,很快除掉了康胡子、叛徒田得仁及反动保长安铁旦,彻底粉碎了敌人“消灭竹沟留守处,活捉‘王老汉’”的阴谋。 七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建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朱理治、李先念等从延安奔赴竹沟,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撤销河南、湖北省委,建立了鄂豫边区党委,朱理治任书记,李先念任军事部长,王国华任群工部长。为了加强党对军事工作的领导,决定建立边区军事委员会,朱理治任主任,李先念、王国华任副主任。王国华积极协助李先念在竹沟北窑召开军事会议,选调人员、枪支,组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刘少奇坐镇竹沟,指挥中原,在刘少奇的亲自领导下,王国华牢固地树立了建立革命政权和根据地的思想。当王国华谈及改造土匪和土匪的黑话,刘少奇高度赞扬说:“你们在改造土匪的斗争中,包含的可有马列啊!我看,竹沟这个小山沟里是有马列的地方,你们坚持游击战争时,不比江南那些地方,人家是长征后留下来的队伍,你们是新创的,这么困难、这么复杂,你们却从小到大,慢慢站稳了脚,没有马列怎么行,你们把马列主义和当地的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得是成功的”。王国华听了又激动又惭愧地说:“胡服同志太过奖了,我并不聪明,做的蠢事也不少,一是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求得长进,二是中央的英明领导。有时我们因水平低,干了也总结不出道道。”刘少奇说:“你们的道道不少啊,在那种环境下,你们提出多交朋友,少结仇敌只打‘坏货’、不分土地;只建农民委员会,不打苏维埃的牌子;只脚踏实地发展武装,不搞飞行集会、乱散传单;搞黄皮红心,两面政权,改造绿林杆子……,这些都是你们成熟的表现,这些经验要好好地总结总结嘛,它可以丰富我们的马列主义宝库。”刘少奇提议给王国华配个文化教员,希望他拿出打土围子韵精神学习文化。王国华说:“我一定照你的话去做。”从此,刻苦学习文化,很快就能看报纸了。 竹沟在中原,象延安在全国一样,起着领导人民抗战的作用,王国华在竹沟享有极高的威信,群众情绪高昂地歌唱: 乌云之中见青天, 竹沟就是“小延安”。 一声号令震破天, 千军万马上前线。 王老汉的胡子尺把长, 他待我们象亲爹娘, 眼前只有一条路, 跟着老汉把兵当。 竹沟地区革命斗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仇视和惊恐:“王国华盘踞竹沟一带,假借新四军八团队留守处名义,组织青年救国会,群众自卫队、农民救国会等团体不下十余种,宣传阶级斗争,派人潜伏乡村宣传,煽惑人心”。“已将竹沟镇造成豫鄂皖等数省之反动根据地,与陕北异党相呼应,经本会侦悉,派工作团前往该县,协助该县党部清剿,务于(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全部驱逐”。对于国民党的阴谋,王国华和其他同志一起作了充分准备。1938年8月豫鄂边区党委就作出应付形势逆转的决定。1939年9月15日,刘少奇率徐海东等从延安第二次到达竹沟。周密部署中原局、豫鄂边区党委主动实行战略转移,率部三百余人离开竹沟。临行前,刘少奇一再叮嘱王国华:“警惕国民党的进攻,一旦有事,要注意东门的守备”。 1939年11月11日拂晓,国民党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王国华、刘子久、危拱之早已在西寨门楼组成指挥部,指挥全镇军民奋起反击。王国华捋着胡子命令警卫连全体指战员,一定要把进街的敌人打出去。警卫连全部登上屋顶,居高临下,与进寨之敌展开逐屋逐院争夺战。这时,王国华召集部队讲话:一、我们把失掉的阵地夺回来了,胜利了。二、总结经验教训,绝对不能麻痹。三、警卫连一分队全部守东门。他的讲话给部队、群众鼓舞很大。因而,竹沟军民众志成城,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王国华、张旺午、周庆鸣等亲自指捧唯一的苏式转盘机枪,一会在北寨门射击,一会在东北炮楼射击,使敌人摸不清寨内火力虚实。王国华哪里紧急哪里去,向伏在寨墙上的战士说:“咱们是毛主席的队伍,决不可向敌人屈服!他们拿的是枪,我们拿的也不是烧火棍”!十二日,敌人将竹沟团团包围。竹沟军民同仇敌忾,英勇守卫。敌人丢下无数尸体,未能再越寨墙一步。两天一夜的战斗,竹沟部队弹药消耗很大,电台失灵,联系中断,加上原先已有既定的撤离计划,省委果断决定午夜突围。当晚,寨墙上挂满灯笼,司号员吹起集合号,给敌人以固守待援的假象,一切撤离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午夜,河南省委把干部、战士集中在西寨门内,王国华捋着胡子向大家讲话:“同志们,我懂大家的心情,我的心情同大家一样。可是,胜败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必须突围。我们还要到李先念同志那里去,继续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打日本鬼子,新的战斗任务在等待着我们,我们必须前进。现在咱们撤出去,将来咱们再回来,竹沟将来一定是我们的!”接着,省、地、县委和留守处干部、战士五百多人,含着依依惜别之情,从西寨门冒雨分三批撤离竹沟。 1939年11月13日上午,竹沟突围部队到达桐柏龙窝,与中原局印刷厂职工会合。接着,刘子久、王国华等召开了省委临时扩大会议,决定刘子久、危拱之去豫西洛阳工作;王国华、张旺午、周庆鸣率部坚持在竹沟外围活动。各部深情话别,分头行动。王国华向干部、战士讲话:“要打大游击,圈子小了不行。转大圈,才有回旋的余地。你们跟我王老汉走,就一定有饭吃”。王国华率部经回龙寺时,又与追击之敌激战,给敌人以严重杀伤,随即动员部队:“我们要到四望山去,找李先念、陈大姐,与主力汇合”。在四望山,张旺午向突围部队传达了朱理治的指示:“红旗不倒,王老汉的名子不倒,把红旗插到竹沟周围。” 11月18日,刘少奇电示朱理治:“派部增援竹沟部队。”20日,朱理治向党中央、刘少奇作了《竹沟事件经过的报告》,拟派一个武装大队绕黄龙寺东压迫国民党信阳县长,使四望山与竹沟打成一片。并给王国华送去四千元经费,让其在信阳、确山一带收集地方武装,扩大宣传,争取群众,整顿地方党组织。27日,刘少奇、徐海东再电朱理治:组织部队回竹沟附近活动,部队番号仍称“新四军留守部队”,以王国华名义活动。 (责任编辑:zhumad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