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方志语言如何简洁明快? 大凡名志,文字无不简洁明快,凝练流畅。语言要简洁明快,必须注意以下五方面: 1.精选字词。要以大量词语中选择出最确切的字词精确表达完整的意思。 2.删除浮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3.砍掉蛇足。不必要的知识介绍、概念的阐释、抒情、议论等,皆属蛇足,应当砍掉。 1.长句化短,使用短句。 2.注意省略。一部志书中,“本县”、“我区”等字应该省略。 八十二、如何达到语言的准确严谨? 志书是“信史”,真实是志书的生命,而真实可靠的资料要靠准确严谨的 语言来表达。准确严谨的语言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客观地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二是概念明晰,推理判断正确。如何达到准确严谨?一是要熟悉资料,把握实质,这是基础;二是恰当选用专业用语;三是弄清词义、词性,懂得词的用法,努力做到使用准确,表达严谨。 八十三、志书援引诗词有什么作用? 1.诗词的恰当援引,有利于最贴切地描绘一方地域的自然景观,以最佳效果显现自然美; 2.诗词的恰当援引,有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显示社会美; 3.诗词的恰当援引,有利于方志中人性美的显现; 1.诗词的恰当援引,有利于展开地方风情的画卷,体现风情美。 八十四、志稿审核时对照权威著述有什么意义? 地方志内容之广泛近乎百科全书,而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学术水准都很 难适应,因此,为使志书方方面面都具有权威性,志稿审核时要注意对照权威著述,可能时还要访请有关专家协助定稿。以此来补足修志人员史识之不足,很是重要。如审核人物时,对照《辞海》的条目和权威性人物传,斟酌用词。 八十五、为什么要对志稿开展多种形式的评议? 编修地方志属千秋大业,质量第一。对志稿进行评议是提高和保证志书质 量的有效措施。这种评议,实属集思广益。众手审稿,是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的。不论分志和全书都要进行评议。参加评议的有领导,有专家学者,有修志同行,有熟悉情况的行家。召开评议会时,与会者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议论纷纷,“吹毛求疵”,从体例到内容,把资料不实、数据不准、体例不符、归属不当、文风不正、提法不妥等种种弊病以至败笔都找出来,把可能出现的政治性、事实性和常识性的错误,尽可能消除在成书之前,少留或不留后患。 八十六、新修志书要避免哪些常见毛病? 1.篇目雷同,千书一面; 2.内容一般,冲淡主题; 3.过多解释,乱发议论; 4.记载失度,取材不周。 八十七、志稿中数据要避免哪些常见病? 1.同一数据,前后记述不一致; 2.分数相加与总数不同; 3.文字与表内的数据不一致; 4.滥用概数。概数在志中可以用在历史资料和口头资料没有准确数字 的地方,建国后有准确数字的数据,一般不要用概数。 八十八、志书的撰稿有哪十忌? 1.忌字迹潦草; 2.忌标点混乱; 3.忌规格不一; 4.忌生造汉字; 5.忌抄写不校; 6.忌外文草写; 7.忌铅笔改稿; 8.忌画改过乱; 9.忌符号不明; 10.忌加工粗糙。 八十九、方志总纂的方法有哪些? 1.集思广益。总纂工作虽然主要是主编的责任,但修志毕竟是一项集体工程,是全体修志人员共同耕耘之田,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行。 2.重视反馈。总纂志稿时,要通过信息反馈不断地对志书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 九十、方志总纂的任务是什么? 1.统一观点。总纂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纠正封建主义等错误思想。 2.核实资料。总纂核实资料要掌握四条标准:一看资料是否齐全;二看资料是否真实;三看资料是否前后一致;四看资料是否有价值。 3.严明体例。要遵从系统论的观点,注意一部志书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用“凡例”、“书写规则”来统一全志。 4.体现特色。 5.恪守科学。 笔削文字。即对语言文字的精细加工 (责任编辑:zhumad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