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党史方志网

驿城区 | 确山县 | 上蔡县 | 遂平县 | 西平县 | 汝南县 | 平舆县 | 正阳县 | 泌阳县 | 新蔡县

驻马店党史故事 小红军改名记深恩

时间:2024-05-06 17:58来源:说泌阳微信公众号 作者:编辑一文 点击:
这是一段真实的红25军长征故事。在驻马店泌阳县高邑镇谭园村谭道友家,有一块至今已珍藏了87年的龙形玉坠,这个故事在谭道友家祖孙三代中也已接续流传八十多年,谈及此事,年近古稀的谭道友老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据谭道友忆述,他的父辈原本有兄弟三人,爷爷
    这是一段真实的红25军长征故事。在驻马店泌阳县高邑镇谭园村谭道友家,有一块至今已珍藏了87年的龙形玉坠,这个故事在谭道友家祖孙三代中也已接续流传八十多年,谈及此事,年近古稀的谭道友老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据谭道友忆述,他的父辈原本有兄弟三人,爷爷去世较早,后来奶奶又收养了一个干儿子,这样父辈就有了弟兄四人。大伯父谭富家,因排行老大,俗叫大家。1945年冬,在执行地下党组织部署的任务中遭坏人暗害,不幸去世,时年31岁。二伯父谭贵家,共产党员,长期工作在铁路战线,2004年去世,终年85岁。父亲谭修家,一生务农,1993年去世,终年70岁。另一个伯父不姓谭,但名字中确有一个“谭”字,叫廖记谭,是湖北人。说起这位伯父及这个名字。这不由让人再次想起红25军长征途经泌阳的故事。
 
    1934年11月23日傍晚,红25军在盘古山响水台战地会议上决定,要抓紧时间做好伤病员在下一个宿营地下队休养治疗的安排工作。根据地下党组织提前联络提供的信息,会议决定将伤病员赵柱安排到王店区黄楝树村董振林(绰号董四先生风水先生)家养伤,伤愈后回安徽金寨县老家。安排伤病员孙元漠去马谷田区箭牌河村王士元家治疗休养,孙元漠老家四川,伤愈后可结合本人意愿,由所在地地下党组织负责安排。伤病员廖继凡被安排到高邑东谭园村谭富家休养治疗。廖继凡老家在湖北,伤愈后可结合本人意愿,由当地地下党组织负责安排伤愈后的工作与活动。响水台会议后,军部即指示政治部副主任郭述申亲自安排,挑选一个身强力壮的加强班,专门护送三个伤病员红军提前行动,连夜先行。
    一是便于准时到达联络接头地点,与伤病员收养人取得联系,顺利安排休养治疗。二是不会影响第二天大部队的行军速度。就这样,他们一行十余人,事先拟定好了行动路线,在班长刘铁梁的指挥下,近距离分散连夜出发,他们根据伤病员的身体状况,走走歇歇,歇歇走走,缓慢前行,特别难走的路段,他们利用简易担架抬着走一段,实在支持不了的时候,就利用地势靠住休息一会儿。其中一个年方19岁的年轻重伤员廖继凡一路被抬着行走。就这样,他们忍着伤痛和饥饿,拖着病体和残躯,用了一夜又半天多的时间,先于大部队两个多小时赶到预定接洽地点——高邑镇谭园东骆驼山南头驼神庙。此时高邑地下党支部已派人在驼神庙旁的丛林里埋伏等候。接上关系后,他们分别把伤病员按军部的指示做了恰当安排。
    黄楝树的董振林派来一辆牛车,并带来一身长袍短褂、一个看风水的罗盘和布包,将赵柱化妆成一名风水先生,坐在牛车上大摇大摆的去了黄楝树。一个月后,赵柱伤愈,回到皖西的金寨县老家。马谷田箭牌河村的王士元则亲自赶着一头毛驴,趁天黑将打扮成教书先生的孙元漠接走,孙元漠在王士元家住了将近一个月,养好了伤,治好了病,本想回四川老家一趟,再从四川去陕北找红军。没想到刚走了两三天路,就遇到了几次盘查,险些被抓,不敢再孤身前行,无奈之下,就在湖北随县一个小山村的朋友家落了户。后来参加了鄂豫边红色游击队,在参加1936年9月的八门庄战斗时,被敌人砍断一只胳膊。那个十三四岁身体瘦弱的小红军,在行军前被安置在胡里冲张十三的家里,后由张十三护送回南方老家。
 
    伤病员廖继凡被安置在谭园村谭富家家里治疗休养,在他们到达骆驼山之前,谭富家根据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就让老母亲杨氏准备好了一大锅热馍热红薯,又做了一锅菜汤,偷偷送到驼神庙旁,让先遣班的战士们饱餐了一顿。廖继凡因伤势较重,不便行走,大小便不能自理,必须得有人贴身照顾,所以被安排在离联络点最近的谭园谭富家家里,膀大腰圆的谭富家趁天黑将廖继凡背回谭园家中后,谭富家及母亲杨氏对其吃住进行了妥善安排。为了尽快治好廖继凡的伤病,谭富家四处打探,寻找良药良方,不惜花重金购买贵重药材,还不惜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当时白色恐怖密布,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廖继凡平时就睡在那间没有窗户、一片漆黑的小牛屋里,谭富家就睡在牛屋的门口,一有风吹草动谭富家就把他藏到屋后树林里的黍杆撺里,或是前院谭行留的小菜园庵里。这两个地方都比较隐蔽,不易引人注意。
 
    有一次团丁突然来盘查,来不及到屋后躲藏,谭富家将廖继凡藏到草庵角落里,身上用刚从其姐家拉回来准备喂牛的花生秧子盖住,由于光线昏暗,看不清楚而躲过一劫。还有一次,老母亲刚熬好药,谭富家端起药碗,准备去给廖继凡喂药时,一队团丁闯进门来问,这药是给谁熬的?谭富家灵机一动,抽根棍子,向坐在床边的弟弟谭修家身上打去,并骂道,你这个作死的孩子,病恁很咋不睡好!坐起来治啥?弟弟谭修家见状,也只好逢场作戏,说我不是看药熬好吗,不是坐起来喝药吗?谭修家慌忙用一条毛巾勒住头,躺在了床上,团丁见状打消了搜查的主意,悻悻然而去。一家人和伤病员又一次躲过了惊险。得此启示为了掩护伤病员廖继凡,谭富家让弟弟谭修家在家装病两个多月。
    外出买药就用独轮车推着装病的弟弟,用以掩人耳目,买回药熬给廖继凡吃。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本来就很贫穷的一家人,为了救治伤病员,一家人节衣缩食、艰苦度日,对伤病员却是精心照料、百般呵护、安慰冷暖、无微不至。他们整天担惊受怕,承受了很大压力,经受了多次风险,却在一起过了一个虽贫寒但却温馨的新年,让一家几代人永远难以忘却,时代口口相传。
 
    春节过后,廖继凡病体逐渐康复,精神状态也日益饱满。说起两个多月来一家人对她的悉心照顾,廖继凡感激涕零。他的家乡在湖北郧西县,是一个偏僻而又贫穷的小山村,父亲因积劳成疾,过早去世,家里还有一个腿有点残疾的哥哥陪伴母亲艰苦度日,廖继凡准备回去看望一下母亲,然后经陕南到陕北,再去找大部队。
    因为他的家乡离陕南很近,从那里去陕北也比较方便。临分别之前,廖继凡一一握着老母亲杨氏以及大哥谭富家、二弟谭贵家、三弟谭修家的手,然后“噗通”一下跪在老母亲杨氏面前磕了三个响头,眼含热泪说,您不仅是这兄弟三人的亲娘,也是我的亲娘,以后我们弟兄四人共同孝敬您。从此以后,我改名叫廖记谭,永远铭记谭家母子对我的大恩大德。临行前,他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一块儿龙形玉坠,说因他属龙,这是小时候父母特意给他买的一件护身符。他们那一带特别信奉这一条,再穷的人家孩子出生都要有属相玉坠。还有一块儿摩擦得几乎看不到文字的银元。他执意要把这两件礼物留给谭富家做永久性纪念。经再三推让不过,谭富家留下了一件龙形玉坠(至今谭家几代人仍保存完好),那块银元让他在路上作盘费。
据谭道友讲,谭富家于解放前夕在执行地下党组织部署的任务中,遭敌人暗害,不幸牺牲,时年31岁。那块龙形玉坠起初由谭富家的母亲保存,临去世前转交给谭富家的弟弟谭修家保存,谭修家去世前又转交给其长子谭道友保存,现已成为谭家祖孙三代的传家宝。廖继凡离开谭园后,沿路乞讨,东躲西藏,日隐夜行,一会儿装扮成叫花子,一会儿伪装成疯癫病人,辗转二十多日,终于回到家乡。后来他几次试图冲过封锁线到陕北去,几次都没有成功,还险些被抓。土改时他在家乡当了农会主席,解放后曾任区委书记。1962年8月鄂西突遭特大洪水,在率领群众抗洪抢险斗争中不幸遇难,时年47岁。解放后的十几年间,廖继凡曾多次给谭家来信并汇款寄物,这一段收养故事在当时曾被传为美谈。
 
    解放初期,廖继凡曾以廖记谭的名字给当时的马谷田区政府写过一封信,介绍有关情况,一是让当时党组织了解这些情况,二是让区政府在需要的情况下给予谭家老母亲以适当的照顾。区政府曾来人进行过调查,但因刚解放不久,政局不稳,老太太一家人又不了解调查人是真是假,所以含含糊糊,未敢说出真情。以后也不知是因人员调动或什么原因,就没有了下文。老太太一家人老实憨厚,木讷少语,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事情,也从来没有对外人讲过这件事情。庄上当时的个别老年人也只是知道老太太收养过一个无家可归的要饭孩儿,没人知道是收养的红军伤病员,其它详情几乎无人所知。注:此文经有关资料和谭道友老人回忆口述及调查核实整理,整理人:冯建海、周玉林、陈远志。
(来源:说泌阳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zhumadia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