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轩辕黄帝的夫人嫘祖的故乡,是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兵器制造中心,是盘古文化、梁祝文化、重阳文化、车舆文化、嫘祖文化和冶铁铸剑文化的发源地。出现过秦丞相李斯、《盐铁论》的编著者桓宽、志怪志异小说家干宝、伟大的无神论者范缜、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等一大批历史名人。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享有“小延安”之称的确山县竹沟镇,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其旧址至今保存完好。 第一篇 人物 李鸣岐(1905-1931)河南省确山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开封省立第一师范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历任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委员兼治安总队队长、中共确山县委书记兼确山县革命委员会主席、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党代表、豫南工农革命军党代表、中共驻马店市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中共六大代表,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于开封。 于秀民(1902-1994)又名于国俊,河南省西平县人,早年在中州大学学习,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发生后,于秀民受中共河南省党组织指示,回西平发动和领导反帝爱国运动。在西平与信阳三师派回的进步学生共同领导县里学校师生举行罢课、集会、游行,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推动了西平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学生中做党的宣传工作,传播马列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邮电部财务会计司司长、视察室副主任等职。 贾子郁(1901-1932)又名贾学文,河南省平舆县人,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汝南县委书记、中共信阳中心县委书记、中共豫南特委委员、中共京汉区特委(驻信阳)执行委员、中共正阳县委书记等职,1932年鄂豫皖苏区肃反期间被错杀,196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畔林(1907-1928)河南省确山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任竹沟党小组组长,带领竹沟、石滚河一带三千民众参加确山农民暴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确山西区区委书记,参加了刘店秋收起义。1928年1月,随同起义武装到达信阳四望山,任豫南工农革命军大队长。四望山突围后回到竹沟,继续负责区委工作。同年冬,在古城一带惩办恶霸的战斗中牺牲。 张家铎(1902-1929)曾化名郑文学、余锡珍。1902年生于驻马店驿城区西郊张楼村。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党组织保送到上海劳动大学学习。次年秋,受党的派遣回家乡领导革命斗争,历任中共驻马店特别支部书记兼确山县党小组组长、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执行委员、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大队长、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1929年秋被国民党信阳地方民团杀害。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化名张贯一。190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生于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现属驿城区)。1925年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代主席、中共豫南特委委员兼中共信阳县委书记。1929年调往东北工作。1932年受党中央委托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1940年2月23日在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第二篇 事件 1、马克思理论在驻马店的传播 1920年,新蔡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学生李惠民等人阅读到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叫《庶民的胜利》,并开始在同学中传播,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早在驻马店的传播。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7月,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汝南籍学生李渭滨回到家乡,他联络在开封省立一中、信阳省立三师等学校上学的学生邓国本、温其旭、温仁斋、王俊等人,创办了“邮传图书合作社”,社址设在李渭滨家里,李任社长,社员有进步青年、学生和老师30多人。假期内由读者到书社借阅,开学后就利用邮传方式互相传阅。向进步青年传播新的思想,灌输革命道理,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1925年的五卅运动,进一步推动了革命理论和马列主义的宣传,这又是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驻马店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党组织的建立 1925年6月,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成立,新蔡县老同盟会员任芝铭作为国民党左派参加省党部工作,不久,新蔡县在驻马店第一个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县党部。 1926年6月,中共党员王了凡受党组织派遣从上海回正阳,在县城西街开办小医院,开辟党的工作。7月,信阳省立三师(现在的信阳师范学院)学生孔剑舞、余子静等人回到家乡正阳,与王了凡取得联系,成立了党小组,孔剑舞任组长。(大家发现了没有,王了凡是上级党组织委派的,孔剑舞只是一个学生党员,孔是党小组组长,说明当时党组织不论资排辈的,谁能力强用谁)。他们以农村和学校为重点,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先后在城关、寒冻等地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9月,建立了中共正阳支部,孔剑舞任书记,隶属于中共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这是驻马店地区最早的党支部。驻马店地区到1926年10月,共建立有1个党支部和7个党小组。 △位于确山县城南的确山县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遗址 10月中旬,成立中共驻马店特别支部,特支机关设在驻马店镇中山街路东交通巷,张家铎任特支书记。1927年1月下旬,为加强党对驻马店、确山等地农民运动的领导,中共豫区执委会派技术书记林壮志任特支书记。 3、建立农民武装 1925年9月18日召开了河南各地农民自卫武装代表会议,成立了河南省农民自卫团总部,加强对红枪会的领导,发展农民自卫武装。 △《确山县农民协会章程(草案)》 1926年4月,河南省农民协会宣告成立。这时确山县农民运动经共产党员李鸣岐的组织和发动,已有相当规模。张家铎、张耀昶、马尚德等回乡后,经过在驻马店、确山周围农村农民中深入发动、秘密串联,改造、争取了一部分“红枪会”,建立乡村农民协会50多个,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万余人。1927年2月15日,确山县农协成立大会召开,会议由张家铎主持,马尚德作报告。大会通过了《确山县农民协会章程》,各乡70多名农协代表到会推选张家铎、马尚德等11人为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马尚德为委员长。在红枪会名义掩护下,先后改编为农民自卫军的武装达万人。随后,遂平、西平、正阳、汝南、泌阳等县都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这实际上就是驻马店党组织掌握的农民武装。 4、确山县农民武装暴动 1927年3月15日,中共驻马店特支和中共确山支部召开了准备举行暴动的专题联席会议。 4月4日,是确山传统的农历三月三庙会。马尚德、张家铎、张耀昶、李则青等在确山县城东关大操场上,树起了一面绣有白色犁形图案的大红旗。各乡农民协会会员和“红枪会”会员,高举红旗,扛着红缨枪,手持大砍刀,推着土炮,抬着大型火药枪,威风凛凛,列队进入大操场,汇聚在大红旗下。马尚德和一名农协会员进入城内,通知北洋政府确山县知事王少榘到会场,与农民见面。同时,农军首领董子祥等奉命带领部分自卫军占领火车站及城外兵营,切断电话线,并控制经过确山的火车,切断城内与外界的联系。接着,马尚德身背大刀,代表农民协会发表演讲。然后,把县知事王少榘叫到主席台前,明确向他提出4项要求。王少榘假装答应农民协会的要求。王少榘返回城内,就背弃诺言,不仅放跑了四大劣绅,而且指挥军阀驻军连夜布防。同时派人向驻守在信阳的军阀求援。 △红枪会武装 4月5日,“红枪会”等各路武装对县城形成包围态势,要求王少榘交出四大劣绅,释放在押穷人。 直到傍晚,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决定:立即实施“确山武装暴动”,组织各路农军武装围攻县城;成立以马尚德、张家铎、张耀昶三人组成的攻城指挥部,马尚德任总指挥,林壮志负责全面工作,派人连夜通知遂平、汝南、正阳、信阳等县的党组织,迅速组织和派遣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赶来确山全力支援确山暴动。 △位于确山县城和平街的确山农民武装暴动筹备会旧址 △位于确山县城火神庙街的确山农民武装暴动筹备会旧址 4月6日,遂平、汝南、正阳、信阳等县的部分农民武装相继赶来增援,攻城人数增加到5万余人,各种枪支达到200多条,各种土炮数十门,人数的增加和装备的改善,士气更加高昂。攻城指挥部将参加攻城武装编为10路大军,计划上午10点为总攻时间。 4月7日,攻城指挥部从确山刘店和汝南韩庄运来土炮20多门,火力进一步加强。经过一天激战,攻城指挥部利用战术判断,巧妙的赢得了胜利。 “确山暴动”胜利后,确山县召开各界民众代表大会,民主投票选举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代表农工利益的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由马尚德任代主席,代行“县长”职权。政权一直持续到1927年7月。 5、支援北伐 在确山暴动胜利之后,中共驻马店特支领导、组织各县党组织积极开展对北伐军的迎接和支援工作。1927年4月18日,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即第二次北伐。4月22日,北伐军先头部队进驻驻马店。 △1927年4月《中国农民》第八期刊载的确山民众欢迎北伐军大会照片 △确山县农民协会和各界代表在县城东门迎接北伐军入城 1927年5月1日,驻马店镇举行了“五一”节庆祝大会。会议由中共驻马店特支委员张家铎主持并致开幕词,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政治部主任李陶和其他北伐军指挥员及各界各团体代表相继发表演说。 第二次北伐经过北伐军在河南的浴血奋战,和广大共产党员、农民群众的英勇作战、大力支援,打败了奉系军阀,使之退出黄河以南地区,国民革命军取得了北伐的胜利。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分共”,搞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革命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屠杀和对革命力量的残酷镇压,各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派周以栗来河南整顿与恢复党的组织,领导工农运动。1927年7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重新建立。同时决定撤销中共驻马店特支,建立中共驻马店市委,李鸣岐任市委书记,负责领导确山、遂平、汝南、正阳、上蔡等县的工作。在革命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全区党组织遵照上级指示,把革命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扩大农村党的组织,建立农村根据地。1927年11月再次成功领导了确山刘店起义,在中原大地上较早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 (责任编辑:zhumad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