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
西平县位于驻马店市北部,南起北纬33°10,北至北纬33°32,西起东经113°36,东至东经114°13。东邻上蔡县,西接舞钢市及舞阳县,南与遂平县毗连,北和漯河市、郾城县交界。京广铁路、京深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全县总面积1089.77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118.4万亩,年末总人口8546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938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6%。辖师灵、权寨、出山、五沟营4镇及柏城、柏亭2个街道办事处,环城、芦庙、吕店、谭店、宋集、人和、盆尧、重渠、焦庄、专探、二郎、蔡寨、杨庄13个乡和老王坡管理委员会,196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
中共西平县委 ?
书 记 王廷军?
副书记 王新强 张树营?
常 委 王廷军 王新强?
张树营 王德广?
吴新平 李振良?
李新国(8月离)
张中林 李道清?
李志军 温运安?
杨尚斌(1月任)?
李贵喜(2月任)?
邢光辉(2月任)?
刘向辉(2月任) ?
西平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
主 任 赵国强?
副主任 田荣林(2月离)?
郭自省 耿发正?
高庆民?
陈集平(2月任)?
刘爱玲(2月任)
西平县人民政府〖HT〗?
县 长 王新强?
副县长 王德广?
艾建平(1月病故)?
马金珠(2月离)?
温运安?
杨尚斌(1月任)?
邢光辉(2月离)?
刘向辉 吕先坡?
韩红英(2月任)
赵海金(2月任)?
张善华(8月任)?
王 兴(11月任) ?
政协西平县第六届委员会 ?
主 席 张泽泉?
副主席 王英才(2月离)?
陈集平(2月任)?
吴双全(2月任)?
于翠花?
董玉振(2月任)?
丁建华(2月任)
西平县人民法院 ?
院 长 孙洛军(2月离)?
刘昌林(2月任) ?
西平县人民检察院 ?
检察长 孟卫民(2月任)?
317图
?
2007年,西平县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6万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9.7万元,比上年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9万元,比上年增长17.1%。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94.6万亩,比上年净增1.4%,粮食总产80.1万吨,增长2.4%。完成畜牧业增加值137900万元,增长6%。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755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0236万元,增长33.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6.4%,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18386万元,比上年增长43.9%。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06万元,较上年增长66.9%,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7327万元,较上年增长66.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5611万元,增长11.7%,各项贷款余额199089万元,增长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金额388911万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32元,同比增长34.2%,农民人均纯收入3909元,增长11.7%。 ?
农业 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4.6万亩,粮食总产80.1万吨,比上年增长2.41%,平均亩产411.6公斤;比上年增长0.97%。夏粮种植面积95.76万亩,平均亩产442.98公斤,增长6.64;,秋粮种植面积98.85万亩,平均产381.89公斤,总产37.68万吨。粮食生产受到省政府的通令嘉奖,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8.5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13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12个,种植面积1.5亿袋,60万平方米。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新打机井1000眼,建水利示范园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旱保田4.5万亩。西平县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生猪养殖的各项政策,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全年出栏生猪188万头,出栏家禽700万只,出栏毛肉兔230万只,肉粪总产量16.5万吨,禽蛋总产量6.4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3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被定为全国生猪生产调出大县。加强林业生态县建设,成片造林1.4万亩。?
工业、项目建设 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16211万元,同比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02亿元,增长16.8%;实现利税4.92亿元,增长153.2%;综合效益指数155.2%,较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全县工业用电量3.6亿千瓦时,增长84.6%。?
全县争取各项政策性资金近7亿元,引进在建、建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9个,计划总投资20.4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69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3个,超5000万元的项目10个,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8个。投资1.2亿元的旺佳绽纺纱、投资6000万元的新源助剂、投资5200万元的新农家禽、投资2500万元的叶李饲料加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商业贸易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市场建设为载体,第三产业取得新成效。在稳定发展柏城商场、西平商厦等流通企业的同时,完成了农贸市场、西平服装城、水果批发市场的扩建工程,成立了砖沙交易市场和生猪交易市场,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130家,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形成了布局合理、规划有序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全年新办理个体工商户1850户,私营企业54家,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2634户,私营企业368家,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8181万元,增长17.4%,居全市第二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19408万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教育、文化、卫生 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完善,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发放“两免一补”资金323.7万元,投资529万元更新配置课桌凳3.1万套,投资662万元,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项目42个。在2006年全面完成19所学校的城域网项目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又顺利完成了68个光盘播放点、183个卫星教学接收点和24个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卫星接收系统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建设,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3-15周岁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5%,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辍学率为1.5%以内。全县3-5周岁幼儿入园(班)率已达80%以上,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入班率达95%。普通高招考试本线上线人数1622人,增长45%,
上线率28.6%。?
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乡镇基层图书室的管理,加强对乡镇文化中心建设的指导,新建“新农村书屋”20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基层文化体系。投资500多万元的县宣传文化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式启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间资源,加大嫘祖文化和冶铁文化的研究与开发。7月6日,西平县被中国民协正式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并批准建立了“中国嫘祖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研究基地”。11月12日,隆重举行了授牌庆典,国家民协及省、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庆典,仪式被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现场录播,并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开辟专版宣传。?
“董桥遗址”、“小潘庄遗址”、“小孟庄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艺创作方面,奚家坤的报告文学《踏青蔡寨》获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主办的“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全国网络纪实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2007年12月诗歌《插花的麦子》(发表《当代小说》2007年4月)获该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新诗文”杯精短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张宝城作词、谭胜功谱曲的歌曲《给娘洗脚》2007年5月获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高端选萃金奖;杨德清的《抢救落井老人》2007年8月获全国公安民警摄影大赛三等奖。?
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两台共自采新闻稿件8207条,播发9000多条,长设栏目21个,每周一期。新闻宣传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认真做好时政报道、工农业生产、重大项目建设等宣传报道工作,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社教栏目;《法制时空》、《法制园地》栏目;《经济时讯》、《农家园地》栏目逐步成熟,《经济大观》、《经济大看台》等一批市场性节目得到了巩固。积极配合县域经济阶段性工作,先后制作反映“三级联创”专题片《嫘祖故里党旗红》,以产业化扶贫为题材的《为了大地丰收》;为实现全县计生工作为内容的《创优人口环境,构建和谐》;反映西平风土人情的《今日西平》;反映农业综合开发的《综
合开发创一流》;以及党风廉政建设《为有源头活水来》等10多部专题片,投资120多万元对城乡有线电视网进行整改,进一步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电视难、节目少、信号差的问题。?
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工作,全县已有6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加强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了30万元对重渠、出山、蔡寨等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扩建,争取农村扶贫医疗设备2000多件,全县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以艾滋病、结核病防治为重点,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健全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和自愿咨询监测网络,共接待咨询150人次,检测298人,检测阳性45人。全年接诊疑似结核病人2880例,人选项目病例710人。五苗接种率维持在98%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7.36%。
财税、金融、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626万元,同比增长5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06万元,同比增长42.2%,,一般预算支出87375万元,较上年增长66.1%。?
税收收入完成11007万元,较上年增长47.1%,其中国税收入2152万元,较上年增长27.7%;地税8283万元,增长50.1%,非税收入完成3999万元,较上年增长30.2%。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55611万元,增长11.7%,各项贷款余额199089万元,下降1.18%。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保费收入5834万元;赔偿支出170.6万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84.8万元,较上年降低10.6%;赔偿481.36万元,较上年上升20.5%。?
交通 2007年底,全县公路总长度1359.704公里。其中,县道417.4763公里,“村村通”969.231公里。全县通车的行政村已达214个,全部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完成货运量509.4万吨,货物周转量19152万吨/公里;客运量59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1181.5万人/公里。投资230万元新建农村客运站9个,形成了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农村客运网络。?
人口、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人口854678人,其中农业人口993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6%,2007年出生人口9349人,出生率10.96%,死亡人口5140人,死亡率6.02%,自然增加人口4209人,自然增长率494%。?
全年减免下岗再就业人员各项税费2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11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682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97人。8870名城镇生活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城镇低保资金903万元,农村低保资金801万元。发放低保供养金425.8万元,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30.4%。企业养老参保人数达到19026人,新增参保人员1050名,征缴企业养老保险金3350万元,为全县540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413万元。事业单位参保职工人数达2579人,新增296人,征缴养老金461万元,为全县机关事业338名参保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385万元。(张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