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要有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2011年,市委立足市情,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以典型带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着力把农村党组织书记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研究出台了《2011年~2013年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强力推进“人才选储、素质提升、创业带富、暖心给力、旗帜引领”五大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水平,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实施“人才选储”工程,把优秀人才“用”起来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人才是根本。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我市坚持“一好双强”的用人标准,打破地域、身份、行业、职业界限,采取以城带乡、跨村任职、组织下派、外聘回请等形式,注重从本村现任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有成人员、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干部、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优、优中选强,力争“选准一个人、带富一个村”。目前,在全市2607名农村党组织书记中,“双强”型2378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27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52名、复员退伍军人500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97名、大学生村干部5名,平均年龄46.4岁。同时,采取群众推荐、乡镇党委考察、组织部门备案的方法,遴选储备了282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做到“使用一批、充实一批”。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让书记能力“强”起来 提高村党组织书记自身素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从政治思想上“教育”和致富本领上“培训”双管齐下,着力把村党组织书记打造成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培训体系上,依托各级党校、大中专院校、现代农民学校、远程教育站点等阵地,逐步建立了市级示范培训、县级普遍培训、乡镇强化培训的三级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重点,按需施教,强化政治理论、基层组织建设、市场经济、致富技能、社会管理等知识培训,力求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思想教育与实用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培训形式上,坚持做到集中学习与外出参观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典型讲解相结合、实地观摩与座谈研讨相结合、直播课堂与自主选学相结合。2011年以来,全市共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338期,组织2000多人次到山东、江苏、安徽以及新乡、濮阳等地参观考察现代农业、新型社区建设,346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学历教育,90%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实施“创业带富”工程,把书记威望“树”起来 带领群众致富,首先要求党组织书记成为致富能人。为充公发挥村党组织书记“领头羊”作用,我市着力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带头致富、带动集体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三带”能力。积极鼓励引导,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广泛开展以“带头致富我做到了没有,带领群众致富我做了什么”大讨论活动,激发村党组织书记服务群众、带民致富的信心和热情,引导、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采取独立办、股份办、联合办等形式,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产业链条长、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致富带富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协调劳动就业、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部门,为有创业意愿、项目前景较好的村党组织书记发放小额贴息贷款;采取“财政拿一点、党费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设立创业基金,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资金扶持。同时,加大与涉农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沟通与协作,聘请专家组建创业服务团,为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引进、成果转让、技术指导、供求信息、市场营销等各类服务。建立帮扶机制,实行乡镇领导分包联系,市、县区直单位结对帮扶机制,对村党组织书记创业项目进行全程指导和帮扶。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市农村党组织书记实现了“人人有项目、个个有产业”,其中项目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达1326人,辐射带动20多万户群众走上了致富路,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实施“暖心给力”工程,使书记干劲“热”起来 关爱保障是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热情的原动力。各级党委坚持做到政治上激励、经济上保障、生活上关爱等方面并重。在政治上,对政治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年纪轻、学历高的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四个优先”,即推选“两代表一委员”时优先提名,招录乡镇公务员时优先推荐,招聘事业编制人员时优先考虑,符合选任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时优先关注,切实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经济上对在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其他村干部工作报酬全面提高到每月500元、400元、300元以上,并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为在职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对3516名正常退职村党组织书记发放了退职补贴,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干有所得、卸有所补、老有所养”。在生活上,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慰问村党组织书记制度,坚持做到“五必访”,及时了解并帮助村党组织书记解决实际困难。每年由各级财政拨出专款,安排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健康体检。全市先后有13名农村党组织书记被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4名进入公务员队伍,1614名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被推选为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 实施“旗帜引领”工程,把先进典型“亮”起来 一个典型就是一根标杆,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市委坚持把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打造成一面面旗帜,用旗帜引领科学发展。分级选树典型,按照“分级推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选树先进典型工作机制,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分类排队,选树了50名市级、300名县级先进村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培育对象。精心培育典型,对先进典型实行一人一策、因人培育,构建了县区领导联系抓、县区部门帮扶抓、乡镇党委书记直接抓、乡镇党委副书记负责帮带的“三抓一带”责任体制,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重点支持的强大合力,为先进典型的成长进步提供便利条件。广泛宣传典型,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村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的杰出事迹,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了“选树一个典型、带动一片群众、发展一方经济”的效果,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中营造了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和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通过实施五大工程,我市广大农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锤炼了党性修养,激发了工作热情,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强了致富本领,强化了创先争优意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提升,有力推动了驻马店富民强市、加快崛起的前进步伐,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基层群众普遍反映:“现在的村支书不但想干事,而且会干事,能够干成事,真正成了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富裕,村里变化一天一个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