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一词,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的释义为自然运动,刚劲强健。君子处事,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永不止步。 《楚辞·九章·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唐李咸《送人》:“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强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对于个人来说,它是将自己的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实现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和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自强就是调动该城市所有优势资源,汇集全市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实现城市的最快速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 常怀奋发有为之志,永葆自强拼搏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拥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它激励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奋发有为、励志图强、自强不息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及无数能工巧匠,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正是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古老的天中大地,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植桑养蚕的嫘祖,从补天的女娲,到画卦的伏羲,他们也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了天中文化的鼎盛和辉煌,照亮了中华民族浩瀚无垠的历史星空。在驻马店的历史上,许多人并没有超常的天赋和优越的条件,但凭着超人的毅力和恒心取得了成功。 东汉太尉陈蕃,年轻时家道中落。但怀着报国之心的他,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勤奋读书,最终成了挽救大汉王朝颓废的重臣,留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千古名言。近现代以来,驻马店战火不断,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但驻马店人没有在困难中消沉,更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在逆境中顽强抗争,凭借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深深地熔铸在驻马店人的集体意识和共同品质之中,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文明的薪火传递到我们手中,面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面对城市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更应该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把它作为我们积极进取的力量源泉。 目前,驻马店在全国城市总体布局中还比较靠后,经济实力不强。因此,驻马店既不能贪大求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能裹足不前,不思进取。我们要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战略机遇,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实现驻马店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并非要求所有城市都要超越自身能力的限度,而一味地拔苗助长。而是说,每一个城市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奋力拼搏,超越自己。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我们需要加快发展,赶超发展。但发展靠的是什么?对于个人来说,靠的是奋斗,是拼搏,而不是投机取巧。对于社会来说,靠的是团结,是协助,是积极进取,而不是消极等待。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面临很多新的矛盾和困难,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只要我们永葆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梦想。可以说,“自强”作为驻马店城市精神表述语,既是对驻马店历史上小富即安的农耕文化的扬弃,也寄托了驻马店人对美好未来的渴求。它不仅具有特殊的导向作用,还具有较强的鼓动性和感召力,充分展现了新时期驻马店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实现快速崛起的信心和勇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