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将于9月6日至8日在驻马店市举行。
今年的大会以“开放合作、绿色科技、共赢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投资、贸易和资金、技术合作为重点,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努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至目前,已落实国内外参会企业3000多家。
打造“六位一体”合作交流平台
从1998年我市首次承办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到2009年会议更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暨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再到2010年会议更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直到2013年会议正式更名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
大会每年突出一个主题、洽谈一批项目、对接一批技术、发布一批成果、提高一个层次,努力打造“投资贸易洽谈、科技成果发布、技术装备展示、科企银企对接、产品展销推介、专题聚焦研讨”六位一体的合作交流平台。
16年来,会议层次越来越高,会议成效日益显现。通过办会,扩大了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培育壮大了一批优势产业,加快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共签订建设项目13000多项,合同金额3800多亿元,签订贸易合同600多亿元。
“中国农加工洽谈会”是促进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形象明显提升、吸纳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崛起做出了积极贡献。”大会筹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每年吸引万名海内外客商云集
中国人的餐桌上,每4个馒头中就有1个馒头用的是河南麦子,每10个汤圆中就有6个来自河南的“三全”,每10个速冻水饺中就有5个出自河南的“思念”,每10根火腿肠中就有5根出自河南的“双汇”……
农业大省河南,是当之无愧的“国人厨房”。从去年起,农业部将“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进行了“三固定”,即地点固定、时间固定、主体固定。这就是说每年9月都会在我市举办,这表明驻马店对“国人厨房”的贡献很大。
与往年相比,今年大会主要有4个特点,即办会要求更高、内容更加丰富、筹备更加扎实、更加节俭务实。在继续保留原有项目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农产品加工投融资暨银企洽谈对接、中国休闲农业美丽田园展示暨秋季农业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东盟农产品加工项目推介等活动。
“中国农加工洽谈会”由最初的综合展会逐步发展成为专业展会,并在全国农业展会评比中荣获农业部8个“4A”级展会之一,每年都有近30个省市区组团参会,4000多家企业参会参展,还有一批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商会等参会寻求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部分国家驻华使节参会,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积极参会参展,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知名展会,成为全国各地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广、效果越来越好,已成为我市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市商务局负责人说。
盛会“国际范儿”越来越浓
2013年,大会名称从“全国”改为“中国”,一个字的改动,明确了未来定位和发展方向,一方面进一步突出农产品加工这一主题,体现“中国农加工洽谈会”的专业性;另一方面,更凸显农洽会的国际性、开放性,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不仅是国内农产品加工行业交流的盛会,也将是国际同行间合作的平台,今年大会在参会范围上更加注重国外企业。”大会筹委会负责人表示。
在2013年的中国“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上,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南非、泰国、智利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60家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会参展。雀巢集团、法国思博雅、新西兰贸易中心、澳大利亚西恩特集团、泰国泰旺食品、马来西亚齐阳华纳商贸等国际大企业集团、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纷纷亮相。
近日,记者从大会秘书处获悉,至目前,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奥地利、以色列、智利、南非、巴基斯坦、印度、东盟以及香港、台湾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家企业近300名客商参会。其中,参展企业127家。
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展示东盟各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成果;促进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研讨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主食加工业快速发展,在2014年“中国农加工洽谈会”期间,将举办东盟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推介活动,通过联手合作,走发展共赢之路。
届时,泰国农业部、泰国商务部及泰国驻华使馆官员等20多名泰国政要参会,并组织40家采购商、40家参展商参会参展,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历经16年磨炼,“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影响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响,也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