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之约,美丽天中之约。8月6日上午,北京河南大厦国际会议厅,2013年中国“农洽会”新闻发布会在此隆重举行。与会领导嘉宾和新闻记者会聚一堂,畅叙金秋之约、美丽之约,共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盛事。 【中国“农洽会”是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的“转化器”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器”】 “中国‘农洽会’是促进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的‘转化器’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器’。” 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杨绍品开门见山地说。 杨绍品说:“众所周知,产业在国际间、区域间、城乡间转移和承接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部就致力于区域间多向交流合作平台搭建。中国‘农洽会’就是从1998年以来的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演变而来的,2009年改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暨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2010年改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从今年起改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强的基础性、支柱性民生产业,但是行业大而不强、发展方式粗放,一些关键加工技术仍然薄弱,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经营要素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仍然困难。”杨绍品说。 杨绍品表示,为此,中国“农洽会”以“开放、合作、科技、发展”为主题,将“投资贸易洽谈、科技成果发布、技术装备展示、科企银企对接、产品展销推介、专题发展论坛”6个功能融为一体,每年突出一个主题、洽谈一批项目、对接一批技术、发布一批成果、提高一个层次,强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成为广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寻求合作伙伴、掌握先进技术、展示自身形象、了解行业动态、明确投资方向、促进产品销售的业内知名展会。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的‘转化器’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器’。”杨绍品强调。 【今年的大会“农”味很浓、“商”味很浓、“根”味很浓、“亲”味很浓】 “今年的大会‘农’味很浓、‘商’味很浓、‘根’味很浓、‘亲’味很浓。这里我想与大家共同分享一组数字。”新闻发布会上,副省长王铁用六组数字概述了河南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农洽会”取得的成果。 第一组:种植业。河南有1.2亿亩耕地,去年河南粮食总产1127.27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的十分之一,是产粮大省。其中,小麦达637.27亿斤,占全国的26.32%,是全国第一小麦大省;油料作物年产550万吨,全国第一;食用菌年产250万吨,全国第一。 第二组:养殖业。河南的养殖业在全国具有重要位置,年出栏牛1442万头,全国第一;年出栏猪超过1.02亿头,全国第二;禽类16亿只,全国第二;羊3850万只,全国第四。 第三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产值1.4万亿元,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中国人吃的馒头4个中有1个产自河南,10个汤圆有6个产自三全,2个饺子有1个产自思念,两根火腿肠有一个产自双汇。 第四组:农产品交易。河南农产品交易每年达十一万七千亿元,其中年交易小麦、绿豆、棉花等农产品达十一万六千亿元。其中,初中级农产品批发市场286个,超亿元的146个。 第五组:农业机械化。河南到目前为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5%。其中,小麦的耕种数在95%以上,水稻达到82.5%,玉米在60%以上,花生在30%左右。 第六组:中国“农洽会”。中国“农洽会”已经成功举办15次,到驻马店落户的企业已有4000多家。 “这六组数字充分说明河南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种植业大省、养殖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物流业大省和机械化大省,这是我们多年举办中国‘农洽会’的成果之一,是我们在河南继续举办中国‘农洽会’的重要基础之一。”王铁说。 【今年的大会,无论是在办会层次上,还是在办会规模上,跟往年相比都有很大提高】 “今年的大会,无论是在办会层次上,还是在办会规模上,跟往年相比都有很大提高。”市委书记刘国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中国“农洽会”的筹备工作。目前,已经落实的参会企业有4000多家,能够带到会上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有200多个。另外,还有部分欧盟国家的农业官员,以及来自俄罗斯、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国际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会。可以说,大会的国际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都有进一步提升。 “眼下,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健康有序开展、协调稳步推进。在此,也真诚邀请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届时能够光临驻马店采访报道大会盛况,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共同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繁荣发展加油鼓劲。”刘国庆向记者发出诚挚邀请。 【大会为全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打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自1998年以来,驻马店已经成功举办了15次中国‘农洽会’,而且成效一次比一次好。初步统计,15次中国‘农洽会’总投资金额3000多亿元。这为全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打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在办会理念和方式上进行了不断创新,在办会的专业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方面下足了功夫。”张天佐说,今年,我们在国际化方面迈出了两步。第一步,参展的境外企业比往年更多;第二步,举办中欧农产品加工活动,邀请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客商,就农产品加工、粮油加工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取长补短。 【中国“农洽会”已成为驻马店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 “通过连续15年成功举办中国‘农洽会’,驻马店广大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树立了我市开放、发展、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可以说,中国‘农洽会’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国定向媒体记者介绍了会议带来的种种变化。 武国定说,15年来,通过中国“农洽会”这个平台,我市累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460个,落实资金885亿元,先后促成了与香港华润、中国昊华、中国通用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目前,驻马店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半挂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甲醇和布胶鞋生产基地,壮大了食品、能源和煤化工、医药、建材、轻纺、装备制造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通过办会,我们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吸纳集聚、承接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武国定充满自信地说。 (责任编辑:admin) |